林同是一名剛畢業生,快畢業前,找到工作。
工資還不錯,(對於一個社會小白)。一個月有 4000-5000。交了房租於是,還有點錢。
在點開京東,看到最新的ipad.。
總價3600的mini5,只要半年,還清債務,一個月平均600,這對林同來說。是聽奢侈的。但是他想了只有一天就買了。理由是自己想。剛好有個損友告訴他。當你有了這個想法,你就一定會去買的。會一直想它(買它)。損友說他也是準備在節日購買。(其實這挺魔性的。只是林同開始並不知道。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猶豫不決,別人告訴你只要有這個想法,你就放不下,一定會去做。肯定會買。而他也這樣準備。仿佛就像是對你說,come on man.解放你的思想,別去壓抑自己,做你自己)
那時候,林同用學習,同未來或許看書需要,成功買下。
時間很快,領到畢業證大學生們開始陸續離開學校。林同也是其中之一。他去公司附近租房發現,原來大城市房租這麼貴的!竟然一個單間,一個月得上千?在學校沒有住房生活壓力的他,第一次真正感受社會的金錢壓力,有些恐懼。(他並不是馬上想著讓家裡人給,總會還是好的)。然而他做的分工,在做的期間,其實他也沒有想過,或許說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做多久,能不能勝任。
林同知道自己真正賺到的錢很少。但是他認為只是暫時的,無關緊要的。反正出來,現在是學習東西的階段。存也存不多。林同總有辦法,對自己「尷尬的處境找個理由」。
但是這也導致林同沒有勇氣去找別的工作,因為他沒有多餘的錢去換。他講本來這個時間,這個年歲,用兩個燃點去燒。除了自己現在應該花的,連同以後生活水平的也一起點燃。
好不容易,終於在3個月後,林同有了一點點的錢,房租也到期。想走,正好大學朋友來了。告訴他一起合租吧。林同想想反正一個人住無聊,而且想換工作,換了也好。
於是乎,林同又到重新面試,3個月的工作經歷,他並不覺得有什麼。直接填進去,後面也還是有人找他。他進了家小公司,公司有十幾人的那種規模。他老闆對他,不錯,雖然工資少了點,並且由於他第一份工時間短,打壓工資,還是實習生工資,3800,只有轉正才有4200。但他還是做了,因為他不是那種很有規劃的人。給份工,就去做。
做了有兩個月,林同似乎不同意自己的手機不夠好。正巧,5G來了。他又買進新的手機,這次是一個月350,一年去還,一個月450。他還是沒有意識到上分工的痛苦來源。只是歸咎於當時沒錢,在更早前,實習期間,學校需要實習證明,沒有去尋找自己需要,或者想做的工作。
看來,欺騙自己很容易。人總是習慣騙自己。
林同在2個月後,被組長直接勸退。理由:沒有慧根,而實際上是沒有業績,工作效率低,而且還犯了點錯——產品賣出,沒有及時發貨。雖然說是情有可原,組長強迫他一個星期上500個產品,但假如他早點看透公司結構(人事財務習慣踢皮球),不是聽一個朋友說忍下去,而是多方面考慮。或許不會做2個月,沒有意義的時間。因為他也確實做的不好。
明眼人都知道,組長刁難他,其實是準備踢走他,而他也確實做的不好。
失業後,林同不想找工作,反正有點自暴自棄。他開始學會省錢,不過是另一種方式。
夜晚如白天,他玩著手機,睡到中午,他只吃了一頓。在網上買了義大利麵吃。他總覺得自己得吃的好點。用省錢的方式,一天煮麵。1幾塊錢的面,讓他熬了兩個多月。
本來,畢業後,他應該可以做很多,可是在這個時間點,他卻過早點燃了歲月的歡樂蠟燭,而且是兩個燃點。一個是無人可以阻止的時間流逝,一個是他自己開啟的燃點。
就好像為了還債,他變得投鼠忌器。變得似乎很節約。其實他從未想過,他本可以過得更好,其實生命很多都是都有額度,過早使用,絕對不是好事!
假如突然有了一筆錢,(但不會很多)林同可能也不會變得更好,甚至會更窮。因為當他發現這筆錢,還不夠還清自己債務,他不會去還,而是繼續透支自己額度。去燃燒自己,烈日當空,汗流浹背,有人曾知他本來應有的青春應該多麼高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