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航天領域最讓人振奮的消息就是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器在月面工作期間有一個令人激動的畫面: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之上,首次實現了五星紅旗獨立展示,這是一面真正的旗幟,在此之前國旗都是噴塗在月球探測器上,這也讓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又一次打上了「中國標識」。
月面國旗獨立展示
據悉月面國旗展示系統重量為1公斤左右,是艙外單獨運行的單機系統,包括月面國旗、壓緊釋放裝置、展開機構,在所有關鍵位置和機構中採用最新的防冷汗處理技術,整個系統可靠性極高,能夠承受18G過載和1000G的衝擊力。由於月球表面處於真空狀態,有著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並且擁有很強的電磁輻射,因此普通國旗材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為此科研人員花費了一年時間專門攻關國旗面料,最終選擇了多種面料相融合的複合材料,突破了嵌入式防曬技術,從而保證了染色性能和力學性能的高度統一。
國旗展示系統
但是在嫦娥五號展示國旗後,不少國內外網友質疑「阿波羅」載人登月的真實性,對於這個問題,我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給出了答案。
月面國旗展示
在月球上是沒有空氣的,處於真空狀態,為什麼美國國旗看起來在迎風飄揚?其實美國在設計旗杆時在特意加裝了水平摺疊杆,將國旗固定後由太空人將其插入月壤中,由於旗杆受到力的作用會產生震顫現象,加上月球並沒有空氣,震顫現象產生的起伏「飄動」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會給人一種國旗在隨風飄動的視覺效果。
阿波羅載人登月國旗展示
其實在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月球著陸,到1972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登月為止,大洋彼岸前後6次實現了載人登月,共運載12位太空人,帶回數百公斤月壤樣品,我國曾在1978年獲得了大洋彼岸贈送的重量約為1克的月球巖石,我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介紹說,他將這份1克重的樣品一分為二,通過對這0.5克樣品的研究,推斷出這是阿波羅17號宇宙飛船帶回的樣品,並且我國嫦娥二號也拍攝到了阿波羅登月後留下的種種跡象,說明大洋彼岸「阿波羅載人登月」無可爭議。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
美國航空航天局為什麼不針對載人登月「陰謀論」不做澄清呢?歐陽自遠介紹說,這就是美國人高明之處,阿波羅確實載人登月了這是事實,不做回復就是想讓全世界去爭論這個話題,這次爭論也讓人類進行了有史以來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科普運動,全球幾億人共同參與,讓大家都去了解阿波羅計劃,重要的是沒有花一分錢,因此可以說這是美國人的高明之處。
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時太空人留下的腳印
我國每年花費巨資去搞月球探測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月球除了蘊藏大量資源以賴,月球探測投入的產出比大概為1:14,我國在探月工程計劃實行的幾十年間,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在整個航天發射過程中進而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對於發展國民經濟意義重大,因此全世界有實力的航天強國都在搞月球探測。
月面土壤取樣
嫦娥五號作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作,這是我國邁向航天強國關鍵的一步,下一步可能就是載人登月計劃,即使我國發射的各類月球探測器代表著我國機器人的最高水平,但是這並不能與載人登月相提並論,因為想要開發、利用月球就必須要有人上去,這也是一個國家航天領域技術水平的體現。
嫦娥五號效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