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世紀以來,科學家被這個問題困擾著:宇宙和空間的形狀是什麼?

2020-12-06 悟空科學世界

概述

幾個世紀前,當人們看著夜空時,想像地球被一個黑色的球體籠罩著,他們認為天空中的星星只是光點而已,認為太陽、月亮和其他行星繞著地球旋轉。在他們的頭腦中,宇宙是小的,地球是中心。

像哥白尼和伽利略這樣的科學家,發現了這一想法存在不足之處,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開始了解更多關於宇宙的知識。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望遠鏡、衛星和探測器研究太空。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距離地球數百萬光年遠的星系圖像,完全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但是,我們對整個宇宙了解多少呢?它在擴張嗎?這會持續下去嗎?如果它不是無限的,那麼超出空間的東西又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樣子呢?

當然,這些問題屬於宇宙學範疇,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宇宙。為了研究它,人們已經嘗試了許多方法,例如數學、物理和哲學的方法。

關於宇宙是什麼樣子,宇宙學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但存在許多理論。描述一個空間問題是很難將它可視化,過去,我們習慣於把「位置」想像成是二維的。例如,你可以使用經度和緯度在地圖上來確定你的位置,但空間四個維度的,換句話說,你還需考慮時間和高度。事實上,許多宇宙學家把這一系列測量稱為時空。有哪些基本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空間的形狀呢?

大爆炸、引力和廣義相對論

在理解宇宙形態方面,存在三個重要的理論:大爆炸、重力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這些理論究竟要解釋什麼呢?

1.大爆炸理論試圖描述宇宙的起源。通過觀察和分析,天文學家已經確定宇宙正在擴張,他們認為,一旦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和能量都包含在一個極其微小的點上時,那麼宇宙就會突然膨脹,而且物質和能量會以驚人的速度飛出。正如我們所知,它們已經成為宇宙形成的基石。

2.在重力理論中,據說,每個物質粒子都對其他物質粒子有吸引力。特別地,這些粒子相互吸引,力的大小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

F = GMm / r ^ 2。

F是引力的力量。M和m代表這兩個物體的質量,r ^ 2是兩個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那麼什麼是G?這是一個引力常數,無論質量如何,它都是一個恆定值,引力常數為6,672×10 ^ -11 Nm ^ 2 / kg ^ 2,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物體並不總是粘在一起。

如果大爆炸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當宇宙開始時,必須有一個巨大的能量來推動物質,並且它必須克服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引力。現在,宇宙學家要確定的是,宇宙中物質的實際數量,如果有了足夠大的體積,那麼引力就會逐漸減慢,然後宇宙的膨脹就會停止。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物質,那麼引力就不足以阻止宇宙的膨脹,它就會無限地增長。

3.相對論,它除了解釋能量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之外,也提出了空間彎曲的結論。空間中的物體,在橢圓軌道上運行,不是因為引力,而是因為空間本身是彎曲的,所以直線實際上是一個「圈」。在幾何學中,曲面上的直線是測地線。

上述三種理論構成了關於空間形狀各種理論的基礎。但是,對於哪種形式是正確的,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共識。空間的理論形式是什麼?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哪一個理論是正確的呢?

空間形式

關於宇宙,有三種曲率:零曲率,正曲率和負曲率

零曲率,意味著宇宙是平坦的或歐幾裡得的宇宙(歐幾裡德幾何處理非曲面)。如果設想空間是一個二維結構 ,那麼「歐幾裡得宇宙」看起來是平坦的。在一個平坦的宇宙中,只要有足夠的物質,這樣的宇宙就會無限地膨脹,儘管膨脹的速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但它不會崩潰。如果宇宙有一個正曲率,那麼它就是一個封閉的宇宙。這樣一個宇宙的二維模型就像一個球體,平行測地線(曲面上的直線)是不可能的,即:兩條平行直線會相交。在封閉的宇宙中,只要有足夠的物質,就可以逆轉膨脹。最終,這樣的一個宇宙會崩潰的。

負曲率是難以形象化的,最常見的描述就是馬鞍。在負曲率模型中,平面中的兩條平行線會彼此遠離。宇宙學家把負曲率稱為開放宇宙模型。在這些宇宙中,沒有足夠的物質來改變或放慢擴張,所以宇宙會繼續無限擴張。

這是否意味著空間具有平面、球體或鞍座的形狀呢?不一定。請記住,時空是用四個維度來度量的,這就降低了二維例子的有效性。但關於宇宙的最終形狀是什麼?仍存在著許多相互競爭的理論。

其中,一種可能的形式就是三重環面。乍一看,三環面是一個普通的立方體,但立方體的每一面都粘在對面的「臉」上。想像一下,你正開著宇宙飛船,在一個大立方體中飛行。如果你要去立方體的頂端,當你和它接觸時,你不會墜毀,相反,你會發現自己處於立方體底部的某個適當位置。不管你從任何方向走得多遠,你最終都會回到旅程開始的地方。

另一種形式就是十二面體球形-龐加萊形狀。令人費解的是,這個宇宙的預測尺寸比我們所能觀察到的面積要小,換句話說,我們的可見度超過了宇宙的界限。但是,宇宙學家說,這是沒有問題的。當你看到一個似乎超越空間的遙遠星系時,你實際上正在經歷一個環繞上述效應的過程,而你看到的只是十二面體的一邊。

看到了這裡,你是否感覺到有點頭暈呢?關於宇宙還存在許多理論,但其中大多數都與我們迄今為止的證據不相符。是什麼證據呢?我們如何收集這些證據?

如何測量空間

光學望遠鏡可以讓你查看可見光譜中的物體,但它們是相對較弱的儀器。這是因為來自遙遠星系的光,在到達地球之前可以妨礙粒子云和其他天體,而其他設備可以測量超出可見光譜的波長。最近,宇宙學的許多研究都集中在宇宙微波背景(CMB)上了。

科學家們對CMF(一種輻射)做了一個有趣的發現。他們發現,CMF輻射波長的變化停在某一點。在無限的宇宙中,波長的大小是沒有限制的。我們期望能夠看到各種大小的變化和頻率。

至於宇宙膨脹,宇宙學家引用了宇宙密度這個概念,即:宇宙中物質量與它的大小之比。如果密度參數大於1,這將意味著,它是一個封閉的宇宙,在這樣的宇宙中,有足夠的質量來逆轉它的膨脹;如果密度參數為1,表明它是一個平坦的宇宙,其中膨脹減慢,但不會停止;如果參數處於0到1之間,這將意味著,它是一個開放的宇宙,它將繼續無限地膨脹。

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物質。我們可以檢測到的物質數量只佔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似乎是看不到其他物質的。一些宇宙學家推理說,這意味著有某種我們根本看不到的物質,叫做暗物質

暗物質

宇宙中,是否有足夠的暗物質能引起大的壓縮?是否有足夠的物質來平衡和增加宇宙密度參數到1或更高呢?雖然宇宙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比觀測到的物質要多得多,但他們估計,可見物質和暗物質的組合只佔宇宙逆膨脹所需量的30%左右。

結語

雖然我們不知道空間的最終形式是什麼,但科學家每天研究宇宙,仍然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信息(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如果空間有界限的,那麼空間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呢?就目前而言,也許我們還沒有能力去了解和想像這一切。我們就像螞蟻一樣,只清楚地自己的巢穴,了解自己的同伴,但對於外面的森林,外面只是一種懷疑和想像,想像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大、如此美麗與複雜。

相關焦點

  • 宇宙是什麼形狀?宇宙長城和宇宙空洞又是指什麼?
    宇宙浩瀚無垠,隱藏人類想要探索的究極問題,很少有人會放棄一窺宇宙真實面目的機會,那麼人類身處其中的宇宙是什麼形狀的?宇宙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樣的?宇宙中的萬千星辰分布並不均勻,各超星系團所形成的的泡沫結構被稱為宇宙中的萬裡長城,在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地方就有規模龐大的宇宙長城,據估算其長約5億光年.如果泡沫結構疏鬆則被稱為宇宙空洞.
  • 「宇宙的形狀」找到了嗎?科學家稱它就像古代的「太陽十字」
    研究人員發現光光子的形狀就像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太陽十字。幾年前,科學家們引入了「放大」理論。如果我們複製和旋轉一個放大,它形成了一個麥卡巴,一個默卡比的影子形成一個光光子的形狀。幾個世紀以來,人類都在探索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想知道我們是否在宇宙中是孤獨的。
  • 地球是球形的,那麼宇宙又是什麼形狀,科學家終於揭開了它的面紗
    為了理解大爆炸,我們必須首先理解這個神秘的奇點是什麼。科學家將這個奇點定義為質量無限、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然而,這個奇點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這個解釋看起來像形上學和神學嗎?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奇點嗎?也許連科學家自己都不相信這樣一個奇點的存在,但是如果大爆炸是真的,那麼這個奇點就存在了。
  • 我們如何知道宇宙的形狀和大小?
    它的空間曲率是怎樣的(形狀)?未來我們能否觀察到更廣闊的宇宙?我們今天就來說下著幾個問題。雖然這些問題比較寬泛,但每一個問題我們今天都會找到答案。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以上幾個問題,讓我們先轉向我們最熟悉的地球,先看一下我們是如何測量地球的大小的?
  • 宇宙的形狀超乎你想像
    宇宙是什麼形狀?它是閉合的,還是開放的?這不僅是一個令大眾感到好奇的話題,也是長久以來令無數哲人智者痴迷的重要科學問題。最近,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宇宙學家埃萊奧諾拉·迪瓦倫蒂諾、義大利羅馬大學宇宙學家亞歷山德羅·梅爾基奧裡、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宇宙學家約瑟夫·西爾克根據最新觀測數據考察了宇宙的形狀問題。他們發現宇宙很可能是閉合的,這對以往天文學家公認的平坦的標準宇宙學模型提出了挑戰。
  • 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有限無邊」,是否正確?
    宇宙是一個不斷膨脹的時空, 在人類的認知和理解中,宇宙的概念在不斷的變化,從地球到太陽系,再從太陽繫到銀河系,人類認知中的宇宙空間在不斷的膨脹和擴大,那麼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面對地球人類還存在這麼多的疑惑,想要找出宇宙的形狀,可能嗎?宇宙源自一場「奇點爆炸」,為什麼會發生這場爆炸,在爆炸之前時間和空間是否存在?這些問題對於人類來說無法理解,在這裡大家也會發現,奇點爆炸的理論和盤古開天有些類似,但是在古代人的眼中,我們腳下的大陸是宇宙的主體,漫天的星辰只是點綴。
  • 從十九世紀以來,百慕達三角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國的科學家
    從十九世紀以來,百慕達三角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不少奇奇怪怪的事情在這裡發生,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據說自從1945年以來,在這片海域已有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神秘的無故失蹤。而失蹤後的飛機大多都消失的無影無蹤,使世人無法相信其盡屬偶然。
  • 宇宙之外存在著什麼空間
    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我們科學家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幾個問題一:就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量子力學!上個世紀最傑出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就讓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和概率性高的倍感頭疼!你能想像在這個宇宙中,其中一個粒子和離這個粒子幾光年以外的粒子存在著某種聯繫嗎?這兩個粒子其中一個發生變化另一個也會隨著變化,這兩個粒子就像心有靈犀的情侶一樣!
  • 一個常見物理現象,困擾科學家100多年,直到今天還是未解之謎
    可是,經典力學其實並沒有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個困擾科學家數百年的難題——「湍流」,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理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直到今天都沒有解決。湍流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科學家對這個現象感到一籌莫展?
  • 平行宇宙的前提條件——弦理論和11維空間
    任何敢於研究平行宇宙的科學家都會受到嘲笑,是事業生涯也會遭遇影響。但近年來潮流劇變,平行宇宙這一課題被諸多頂尖的科學家探討研究。這一轉變是因為一個新的理論,弦理論。弦理論讓我們不僅有可能揭示多元宇宙的性質,還讓我們能夠「解讀上帝的心思」。上帝不擲骰子——正如愛因斯坦曾經指出的那樣。
  • 「千禧年難題」證明的真諦:破譯宇宙的形狀
    龐加萊猜想是1904年在巴黎被提出來的,它的始作俑者就是亨利·龐加萊,一位不僅精通數學,而且也精通物理、哲學和其他領域的大師,作為西方思想領域裡的科學巨匠,他的地位排名堪比達文西和牛頓。一個世紀以來,數學家們孜孜不倦地為解開龐加萊猜想,這個已知的命題而努力。現在,要感謝格裡戈裡·佩雷爾曼的突破,這是最後的證明定理。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它可能與地球形狀類似
    然而人類的探索欲是無窮的,即便我們已經知道宇宙浩瀚無邊,並且它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人類並不知道這種膨脹是否存在極點,更不知道宇宙是否存在明確的邊界,這依然沒有阻止我們繼續探索下去。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類似的問題,宇宙存在邊界嗎?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呢?
  • 關於宇宙膨脹率的世紀難題!科學家計算無數次卻束手無策!
    天文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這個答案,但是不同的技術或者思路得出了不同的結果,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會以全新的物理形式出現。但一個事實就是「宇宙膨脹率」這道世紀難題始終困擾著現在的科學家!即便計算無數次,到現在仍然卻束手無策!從廣義相對論中理解宇宙膨脹率為什麼宇宙膨脹率會這麼難確定呢?
  • 困擾科學家近半個世紀的蛋白質摺疊難題破了!這回又是AI揭的秘
    5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決生物學最大的挑戰之一——預測一串胺基酸在變成工作蛋白質時摺疊成的精確三維形狀。今年,他們通過一款人工智慧程序,實現了這一目標。那麼,這個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人工智慧又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蛋白質摺疊示意圖困擾科學家近50年的難題我們的生命離不開蛋白質。
  • 宇宙神秘無線電信號,困擾科學家13年,現在首次確認了來源
    宇宙之大超乎人類形象,因為宇宙本身就代表了時空和所有能量的集合,而我們人類也只是宇宙中一粒不起眼的塵埃。一粒塵埃想理解高山之雄偉,簡直像是蚍蜉撼大樹一般不自量力。當然,如此巨大的宇宙中也就包含了很多人類無法理解的事情。
  • 宇宙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
    宇宙之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困擾科學家的多年難題,終於揭曉!宇宙看不見摸不著,它仿佛無邊無際,沒有盡頭,我們生活在宇宙中的一隅,沒有誰能逃出宇宙的束縛。人類憑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對宇宙浮想聯翩,試圖揭曉它隱藏的奧秘。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多了,它的直徑達到930億光年。
  •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宇宙中的暗物質讓這個問題變得奇妙
    自古以來,科學家們就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研究,其實關於宇宙是否有盡頭這個問題,誰也不敢給出確切的答案。宇宙的盡頭是什麼?而根據最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我們的宇宙更傾向於無界無限延伸的平面,這種平面是趨向於大尺度上空間平整的意思。如果非要說宇宙有個邊界而你可以接近那個邊界,你會發現哪裡的時空完全顛覆你的想像,如時空彎曲,時間無序,根本感覺不到四方上下,沒有古往今來。 那麼宇宙是否有盡頭,宇宙的盡頭是什麼?探索宇宙是否有盡頭之前,我們首先得知道宇宙是怎麼產生的?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為何愛因斯坦說我們看到的全是假象?
    關於宇宙的誕生,我們都知道源自於137億年之前的一場奇點大爆炸,而關於這個奇點從何而來,科學家們卻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那麼,我們目前所生活的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按照科學家們的介紹,自從誕生後,宇宙始終都處於不斷成長膨脹的階段,如今宇宙中的各類天體更是多到數也數不清,那麼,宇宙究竟是我們潛意識裡的一個圓形,還是其它我們想不到的形狀呢?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是如何推測的!
  • 「四色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為什麼能困擾數學家近半個世紀!
    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正在倫敦大學學習的弟弟弗雷德裡克,他弟弟當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於是向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請教,他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便於1852年10月23日寫信給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這成為四色問題第一個人歷史文獻。
  • 宇宙中存在的四個謎團,困擾我們多年,科學家也難以解釋
    自那時以來,人們對未知宇宙的探索欲望越來越強。在阿波羅計劃成功登陸月球之前的上個世紀,人類第一次嘗試了在另一個星球上的喜悅。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透過一些高科技設備,人們對宇宙的探索目光也越來越深入。宇宙學知識的突飛猛進也使得科學家們發現了近2000個超級地球,數千個恆星,並發射了距今僅有的從太陽系出來的旅行者1號,這些都是科技帶給我們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