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一段時期以來,關於光伏是高能耗、高汙染行業的聲音不絕於耳;支持者還稱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6成以上比例,超8成產品銷往國外,這正是因為國外知道光伏產業的高能耗、高汙染特點,才給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光伏電池生產國的機會。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綠色和平近日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清潔生產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以國內光伏行業平均水平(8噸矽料生產1MW矽片)計算,從多晶矽到光伏系統整個產業鏈的能耗為1.032—1.658kwh/wp。(參見光伏製造產業鏈能耗情況表)按照中國太陽能有效峰值時數年平均發電為1300小時計算,相應光伏發電的能量回收期為0.8—1.3年,由於一般光伏發電系統的使用壽命為25年,這意味著光伏發電在之後的約24年中都是零能耗、零排放的。
據牽頭完成《報告》的綠色和平氣候和能源項目主任李昂介紹,《報告》是綠色和平與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在對國內十幾家涉及光伏行業上下遊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基礎上完成的,基本上反映了國內光伏行業能耗數據的實際情況。
關於光伏高汙染的論調,有業內人士指出,高汙染是針對排放而不是產生來說的,即使有產生汙染物只要沒有排放就不是汙染。「多晶矽生產中確會產生大量四氯化矽(一種高汙染劇毒廢液),如採用閉環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完全可以確保廢液在封閉系統內得到處理,便不會排放任何汙染。」前述人士對記者說。
對此觀點,《報告》給予了認同,並指出實現光伏產業清潔生產的關鍵技術包括多晶矽生產中的冷氫化技術和閉路循環技術、矽片切割使用PEG砂漿循環利用技術,以及矽片切割中將鋼線替換為金鋼線等。
對於「國外企業擔心光伏高能耗、高汙染,才給了中國成為最大光伏生產國機會」的說法,李昂持否定態度。「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歐美國家5、6年前在光伏全產業鏈上的能耗和汙染指標比中國現在的水平還要低,所以能耗和清潔生產並不是它們所擔心的,中國能夠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生產國的優勢在於綜合成本,」李昂進一步分析指出,從成本競爭的角度看,較之歐美國家,中國在電力成本、人工成本、技術成本和規模成本方面都有明顯優勢。「中國在其他製造業上可以獨佔鰲頭,在光伏產業生產方面成為全球第一也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李昂對記者說。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