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內發生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時,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的總數及白細胞的分類計數是臨床上一種重要的輔助診斷方法,常用在感染性疾病的輔助診斷上。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其在單位體積血液中的數量就稱為白細胞計數,正常成年人白細胞的總數為(4~10)×109/L,新生兒為(15~20)X109/L,白細胞的計數具有明顯的生理性的波動,一天之間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可以相差十倍。
一般下午較上午高,用餐後比用餐前高,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時較安靜時高,月經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等亦可增高。
當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的數量超過10.0×10的九次方個時(即每微升血液超過10000個白細胞),稱為白細胞的增多。而每升血液中少於4×10的九次方白細胞的(即每微升血液少於4000個白細胞),稱為白細胞減少,白細胞總數的增減,主要受中性粒細胞的影響。
白細胞並不僅僅只是一個單一的細胞群,其根據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
粒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
測定外周血液中各類白細胞的相對比值,即為白細胞的分類計數,可分為相對計數和絕對計數,相對計數指各類白細胞佔總的白細胞數的百分比率,而每一類白細胞的相對百分比乘以白細胞的總數,即為每類白細胞的絕對計數,它們的參考範圍見表。
白細胞的計數和分類計數對臨床上許多感染性疾病的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何區別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的分類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的,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就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判斷指標,在不同類型的感染性疾病中,白細胞的計數和分類計數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特徵,如機體在急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細菌性感染時,會出現白細胞計數的異常增高,而分類計數上表現為中性粒細胞的增多,而在病毒感染時,白細胞的總數一般不增多,或者會減少。此時的淋巴細胞常表現為相對增多,另外,在寄生蟲引起的感染,如血吸蟲病,鉤蟲病等,常表現為典型的嗜酸性粒細胞的增多,而單核細胞在某些特定的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活動性結核病、瘧疾等可表現為增高。
由此可見,白細胞的計數和分類計數在臨床感染性疾病的判斷與鑑別上是有著重要意義的,這些化驗項目通常是包含在臨床常用的一個組合化驗項目中,即血常規檢查。
—————————————————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有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會及時回復的。如果喜歡請點個讚加個關注,如果覺得有用歡迎轉發。我是一名普通的醫生,定期為您科普醫學知識,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