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 不一樣的風景

2021-01-19 Lets新城記

BMW、Amazon、MCM、Ford、Casarte……作為藝術家,黃鶯備受時尚、汽車等各種品牌和媒體的青睞,這不僅僅是因為她身上有著先鋒、前衛、 時尚、炫酷等當代感極強的特質,更重要的是她作品中折射出的時代信息完美地暗合了網際網路、數位化、人工智慧等當下人類最具創造性與生命力的潮流。在現實與虛擬之間,黃鶯尋找著另外一種自由形式的通道,這也被她視為自我拯救的過程。


《仙鏡No.10》 攝影 83cm×150cm 2011


從酒廠到北皋,從北皋到環鐵,黃鶯的工作室經歷了三次搬遷,現在位於環鐵藝術區的這個工作室是6年前租下來的,雖然空間不是最大卻用得最久。地上牆上、玄關角落,從油畫到攝影、從影像到裝置,這個工作室中存放了黃鶯近年來的大量作品,也記錄了她創作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因為社交恐懼症我被很多人誤會,覺得我很高冷,其實我很怕跟人交往。」喜歡幻想、性情內向羞怯的黃鶯和大多數人印象中那個先鋒時尚的女性藝術家有著巨大的反差,這些特質雖然如此相悖卻都屬於她,矛盾而真實。正因如此,儘管從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畢業後進入了憧憬已久的影視圈,最終黃鶯還是選擇了繪畫,這種孤獨但能保有全然自我的藝術形式給了她強大的安全感:「我想把自己包裹起來,現實如此不完美,繪畫可以讓我離開現實,到美好的幻境中待著。」就這樣,2000年重新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後,黃鶯安安靜靜地畫了10年油畫,直到2012年她在今日美術館完成自己的個展《仙鏡》。


「今日美術館的展覽結束後我像被掏空了,接下來的創作遇到了瓶頸,不知該何去何從,於是我放下工作拿起相機開始了旅行。」也是從那時開始,黃鶯拋棄了具象,開始嘗試用圖像、裝置、新媒體等多元媒介構建一種介於真實和虛擬之間的抽象表達。這種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既源於長時間的思考和積累,也來自一些偶然的觸動與啟發。「2009年,我創作了兩件影像作品,《touch》記錄了手、皮膚等感官與各種材質發生關係,而《嬗》則是用半年時間進行三維製作完成的,它們都在今日美術館的個展中展出。」這兩件作品正是改變的開始,展覽後黃鶯面對累積的大量圖片和視頻素材想進行一些新的嘗試,但選擇怎樣的角度、從哪裡切入、最後作品要表達什麼,這些都像亂麻一樣困擾了她很久。「我盯著電腦,突然想看看是否能讓電腦自發地產生影像。就像國外很多藝術家那樣,他們已經不再主觀地去控制作品的發展和所有事情的發生,而是退到一個發起人的角色,並作為一個旁觀者,看它會產生怎樣的可能性。」黃鶯說自己是很怕做第一步的時候就已經看到最後結果的那種人,她希望有很多的可能性,這也是她為什麼喜歡跨界創作的原因。


整個下午的對談中,黃鶯豐富的內心和對藝術虔誠不懈地追求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在談到自己喜愛的那些電影時,能脫口而出一段段《簡·愛》的經典臺詞;在談到攝影時,會細細闡述布勒松和馬克·呂布對自己的影響;在探討科技和媒介對藝術的影響時,雖然肯定teamLab在商業上的成功,卻更推崇池田亮司從精神上對人的影響。關於藝術的思考和創作,黃鶯從未懈怠。


《LET'S新城記》:L  黃鶯:H 


L:最初開始創作時您在媒介和材料的選擇上就以多媒體為主嗎?還是有一個探索變化的過程?對於創作媒材的選擇和運用,您的理念是怎樣的?

H:藝術創作實際上是一個認知積累和蛻變的過程,呈現出來的都是這個過程中的產物,它的背後關乎你的視野、視角和境界,有時候上一個臺階是非常艱難和痛苦的,其實這也就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就看你是否願意經常自我拷問和反思。在材料和媒介上的選擇不是主動的過程,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經常處於被動狀態,是它們選擇了我,我個人沒有對媒介和材料特別探索的熱情,每一次選擇和改變都是因為你上了另一個臺階,思考了不同的層面,也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多媒體更多涉及的是計算機領域,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多種媒介。我們就生活在這個網絡、信息、數字、人工智慧的時代,早已經不是單一手工勞作的農耕時代,繪畫是對過去那種生活方式的緬懷和嚮往,也是我們過往美術教育的慣性,我自己也安安靜靜地畫了10年,是自我修煉和積累的過程。我對手工勞作充滿敬意,但並不熱衷,一旦擺脫了物質上的束縛,思想才會歡快地奔跑。目前創作選擇的材料和媒介,都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而電影則是我最初進入的一扇門。

 

L:策展人黃篤認為您「主觀編織出一種『虛擬的現實鏡像』,重新界定了真實與仿真、自然與人造的世界」。您怎麼看這個解讀?

H:我從小就喜歡看電影,喜歡在電影院做夢,逃離現實,在那個個性受到壓抑的年代,電影就像為我打開了一扇門,給予了我自由幻想的空間,也使我習慣於在真實與虛構之間自由遊弋。方振寧老師評論我的作品時曾經說,「黃鶯不喜歡合群,對關注他者甚至連意識到他者的存在都沒有興趣,這些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無論是過去的油畫還是現在的數位技術的繪畫,都能看到她性格孤僻的一面,這沒有任何貶義,反而是這些作品讓我們窺視到她心靈的深處和自白。」我一直就是比較孤獨內向的,對外界環境過分敏感,網絡的出現為我打開了另一扇門,使我對外界有了一個重新認知的渠道,我覺得自己藝術的改變與這個溝通模式和觀看模式的改變有很大的關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常常分不清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當我們被禁錮在現實的某種遊戲規則之中,試圖對構造的這個真實提問時,我卻著迷於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灰色地帶,也就是虛擬和現實相互接觸相互融合的地帶。虛擬產生於現實的擠壓,它是我們尋找另一種自由形式的通道,也是自我拯救的過程。將虛擬形態轉換為一種可以觸摸和感知的實體,延伸到現實環境之中,它將一個完整的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用不同的和相同的特質交融,產生一個新的共聯的虛擬實境的空間。探尋不斷具體化的虛擬性,可以說是我近期的創作內核。我們正處於一個加速變化的時代,個體行為和價值變成了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挑戰我們的認知邊界,在這條技術革新的賽道上,藝術家如何面對?斯派克·瓊斯拍攝的一部電影《她》,講述了不遠的未來一段人類與人工智慧相愛的愛情故事,就像一個現代人的情感寓言:虛擬時代的親密關係,萬劫不復的絕對孤獨。情感回應才是藝術的內在力量,它鼓勵我們以虛擬為出發點,從而轉向面對自己的真實。


《你是如此溫柔》 影像裝置 4通道 12分18秒 2014


L:聲音、光以及節奏是您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能談談這些元素嗎?

H:數位技術和影像技術是我最近用得比較多的技術手段,所以作品中自然帶有由這些技術演繹而產生的元素,這些元素並非我創造的,原始素材來自於我在日常和旅行時拍攝、錄製的攝影及影像,通過數位技術自然生長的結果。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上的,我更願意以藝術的方式提問,讓自己融入到作品的生長過程之中,不再試圖完全控制作品,更願意跟著作品本身的節奏,看著它的發展狀態,能夠產生出怎樣新的可能性。當然作品最終的成型,更多來自我在電影和影像上的修養,比如節奏,繪畫是一種靜態的藝術,而多媒體或新媒體作品更多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藝術延展,節奏是藝術家對作品最終呈現給觀眾並與觀眾溝通的一種把控,是將各種元素、形式、變化等加以組織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的要素。

 

L:今年在佩斯北京舉辦的《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引起了一波觀展的熱潮,也讓觀眾體驗到「沉浸式」的藝術。您對這個展覽的評價是怎樣的?

H:teamLab的展覽在商業上的成功讓藝術圈不得不面對和正視新媒體藝術的力量和影響力,無論怎樣評價它的藝術性,至少讓新媒體藝術走出了藝術狹隘的小圈子,走向大眾,讓大眾為它買單,也契合了這個時代的特點。另外就是新媒體藝術的特徵是跨領域的合作,它不是一個藝術家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就能創造出來的,而是由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士合作的結果,這種跨越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合作與創作也是這個時代的特徵。

 

L:您的很多作品也在營造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對於這種藝術您覺得它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麼?對於藝術家來說,是否會越來越注重藝術的「體驗」功能?

H:沉浸式藝術是利用空間形成一種包圍感,用藝術幻覺的方式將人們帶入某種脫離現實的情境之中,這種形式其實很早就存在了,比如萬神廟、大教堂等等,都是在用藝術的方式營造一種沉浸式的體驗,目的是將大眾帶入被宗教感召的情境之中。而現在用新媒體或多媒體打造的沉浸式藝術,則是關乎我們的身體和想像,通過身體體驗帶動和加速思想的進入,從而達到對現實世界的反思和再認知,如果作品僅僅是視覺上的迷幻,沒有更深一層的思考和帶入,那也只是一場秀而已。在2012年初的《仙鏡》個展中,我就開始嘗試用大型攝影作品將觀眾帶入一種現實與虛擬交融的情境之中,今年剛剛完成的全息投影和舞蹈表演的跨界作品,是我先生和我的多媒體團隊與央視合作的項目,我對作品進行藝術指導,在這個大型跨界合作項目的一系列作品之中,進一步探尋不斷具體化的虛擬性。如果說沉浸式是用技術宗教形成包圍,全息投影則將人類身份與信息形式的界限模糊和打破,在這個系統中,再現的身體與表現的身體通過不斷變幻的投射影像結合起來,我們的主體變成了一個混合物,一種有各種異質、異源成分的集合,一個物質與信息的混合體,持續不斷地建構並重建自身的邊界。也就是說當你的身體參與其中,你會不由自主地主動用身體回應和參與全息投影營造的虛擬影像變化,在其中重新形成對自我身體的認知和建構,以及對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重新審視。 


《仙鏡No.5》 攝影 2011


L:您參與過很多跨界藝術項目,可以說您的藝術作品非常受時尚和品牌的青睞。您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H:跨界對我而言有三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跨越界限,這意味著你要不斷跨越自身認知的局限,挑戰未知;二是跨越領域,我的靈感和經驗有時會來自不同領域的人;三是合作、分享、傳播,跨界應該是兩個或者多個不同的內容相互碰撞,共同合謀,產生出全新的作品,將藝術觀念傳播給更為廣泛的受眾。

 

L:讓您印象最深的跨界合作有哪些?為什麼?

H:每一次跨界合作都會給我帶來一次新的體驗和新的挑戰,也豐富了我的藝術創作。印象最深的就是和《LET'S新城記》合作的藝術家×明星藝術項目,當時我創作了水下拍攝李晨的一系列攝影作品,拍攝的視頻素材也成為我的影像裝置作品《你是如此溫柔》的一部分。 


《The War No1》攝影 116cmx350cm 2012


L:接下來您的創作計劃和方向是什麼?

H:我會持續虛擬性具體化地探索,今年構思的幾個互動沉浸式藝術作品需要進一步去實現。最近正好有機會因工作的原因有較長時間的國外旅行,走出去,去旅行,是我藝術創作重要的養料。

《無象之象No.1》 布面油畫 180cm×170cm 2015







相關焦點

  • 黃鶯《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他和你用手機、電腦、VR眼鏡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們可以以毫無嫉妒的態度來平心說說攝影術的問世,如果沒有它的問世,繪畫單純描摹自然的歷史還會繼續下去,那麼可以說:「天不降寫真,繪畫長如夜」。繪畫向內心的挖掘,用寓意來呈現深刻,通過視覺語言豐富人們的聯想,這些都是託攝影的福。像所有藝術的門類一樣,一種技術的出現,首先遵循的邏輯是記錄性優先。攝影的問世時也不例外。
  • 「戶籍窗口百靈鳥」黃鶯的「一二三四歌」
    黃鶯這樣說。  XX年,轄區居民何某離婚,剛出生的女兒卻一直沒有上戶口。時間一長,上戶口的申報材料遺失了。轉眼孩子已經六歲了,上不了學,何某很著急。黃鶯了解情況後,不辭辛勞,幫助何某補齊了材料,小女孩終於在開學前拿到了戶口。  XX年,趙某戶口原在農村,但他在農村既無田又無房,中年喪妻後,一人在景德鎮做清潔工十多年,拉扯兩個孩子,家境十分困難。
  • 黃鶯:用夢想照亮前行的路 | 理工伊人志
    2017年10月,黃鶯作為唯一在校大學生入選湖北省「喜迎十九大,圓夢中國人」百姓宣講團。黃鶯自立自強的事跡,不斷感動激勵著青年群體,她先後前往武漢、鄂州、襄陽、鹹寧等地開展18場演講,受眾萬餘人。她積極對接山東、寧夏、遼寧等地視障學生提供普通高考的指導,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
  • 「黃鶯」的寓意
    來自百度圖片 侵刪今天給大家欣賞兩首和「黃鶯
  • 黃鶯:屢立戰功 捨己救人的河池抗日航空英雄
    廣西航空學校第二期飛行班同學錄(右起第4位為黃鶯)。黃鶯向上搶奪一萬英尺高空,立刻便有3架敵機來包圍他。他不慌不忙射落敵機一架;而另一敵機則居高臨下,黃鶯乃躲到其垂直線下方死角,使敵無法見到,又突然躍至敵機尾後將其擊落。此役,我方打下敵機7架,其中黃鶯單獨擊落兩架。
  • 黃鶯丨用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
    在連續4年的「江河衛士」活動中,黃鶯設計了「民間河長」的創造性角色,通過他們,一點點改變了廣州天河區車陂湧的面貌:汙水排放減少了,湧水不臭了。如今,民間河長已經成為廣州環保領域的無形資產。在活動現場的黃鶯(中)就是這件小事,讓還是編輯的黃鶯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溫暖。她從沒想到,只是愛心檔案的一篇文章,就讓那麼多人默默獻出愛心,就因為一件老百姓的小事,喚醒了一座城的溫暖。
  • 【精選刊文】秀麗槭新品種黃堇與黃鶯
    黃堇與黃鶯是從秀麗槭實生苗中選育的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彩葉樹新品種。1.特徵特性。這兩個品種為落葉小喬木,生長勢中等。葉片紙質,基部深心形或近心形,掌狀5裂,裂片長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有不整齊的粗鋸齒,裂片深達葉片的1/2~3/4。黃堇新葉淡青黃色,成熟春葉淺黃綠色或淺黃綠色與綠色相間,初夏葉深黃綠色或深黃綠色與綠色相間,後漸變為淺青黃色與綠色相間。
  • 尤物 |《黃鶯出谷》鳥兒啁啾,真實動人
    如果鳴唱可以飛翔,我願意像鳥一樣地鳴唱。第一張鳥聲音樂創作專輯,最實用野鳥鳴唱圖鑑,最膾炙人口鳥人傳奇。最受歡迎自然音樂班底巧思力作,與鳥界歌手齊心打造九首新世紀情境曲。驚喜收錄鳥界美聲歌姬黃鶯出谷歌聲、八色鳥珍貴鳴唱,43隻鳥歌手盛裝出場。九首歌九隻主唱鳥,音樂讓你熟記九種鳥兒動人鳴聲。
  • 專訪|「配音女王」黃鶯:從《哈利波特》到《秦時明月》,看配音演員如何修煉成「怪物」
    瞬心文化CEO金駿表示,「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沒有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影視如此,動畫尤其如此。」但是就目前國內的行業來看,優秀聲優人才尚處於稀缺資源,缺乏真正的「中國好聲音」。而在發布會結束後,《首席娛樂官》對黃鶯老師進行了獨家專訪,了解了國內聲優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其加入瞬心文化的緣由和對於未來聲優行業的期待。
  • 泌陽南河,不一樣的風景
    記得在泌陽工作時,那時候南河的河水沒有這麼深,周邊環境也很一般,吸引人的地方是,這裡有一個另類的風景:一到夏天,附近很多男男女女,或結伴、或獨行,匯聚在這裡洗澡,上遊是男人,下遊則是女性,中間沒有分界線,但都不迴避什麼。只要在南河,沒有高低貴賤,只要男人和女人。
  • 7歲小黃鶯笑眼彎彎,完美繼承媽媽靈氣
    甚少在社交平臺上曬自己閨女的朱茵,近日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老公黃貫中和女兒黃鶯的合照,照片上小黃鶯笑眼彎彎,活潑靈動,長相與爸爸羅貫中像是複製粘貼,但又完美地繼承了媽媽朱茵的靈氣。照片中小黃鶯靠在爸爸黃貫中的懷裡,歪著頭俏皮比出勝利的手勢,這股子俏皮勁簡直像是翻版的"小黃蓉",而黃蓉也是朱茵塑造出的經典角色之一。
  • 叫黃蟬,又叫黃鶯,還叫男人花;名字一個比一個怪
    (原本山川,極命草木;一日一花,不見不散!)南寧的公園裡,常見一種花朵碩大、看著肉肉的大黃花。它們就是軟枝黃蟬。圖1.軟枝黃蟬軟枝黃蟬,學名Allamanda cathartica Linnaeus,俗稱黃鶯
  • 動物眼中的世界,原來有不一樣的風景
    而且無論是什麼樣的眼睛,看到的世界風景都一樣。但事實上是,因為每一種動物的視覺系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它們和人類看見的世界,其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猴子眼中的世界作為人類的近親,猴類家族中的視覺系統也進化出了不太一樣的東西,事實上,同一類的猴子也可能有6種不同類型的色盲或者視力。
  • 黃鶯、白鷺、鴻雁
    第一、黃鶯1、黃鶯簡介黃鶯即黃鸝鶯屬於雀形目,是小型鳴禽,嘴細小,體型纖細瘦小,羽色大多比較單純。黃鶯飛翔力較強,呈波浪曲線飛行。主食為昆蟲、漿果。2、黃鶯生活照3、寫黃鶯的著名詩句:歐陽修詩:新荷出水雙飛鳴,喬木成陰百囀鶯。蘇軾詩:學語雛鶯在柳陰,臨行呼出翠闈深。
  • 一片湖泊,一處風景,一次深情,一段記憶,一次不一樣旅遊
    圖片來源網絡青海湖,這是一片靜美的湖泊,更是一片聖地。她問他,當初你為什麼不答應。他說,我想讓你好好學習,而不是每天沉迷於對我的愛慕。現在他們才懂得什麼是愛情。後來,他後悔了,他以為她會像以前一樣求和好。是的,以前她很愛他,愛到了骨子裡,也是她追求的他。但是這次分手後,她沒有求和好。三年後他在沒她的日子裡學會了自立學會了珍惜,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包容,就是沒學會重新愛上別人。他終究沒忍住還是找了她。他約她一起去旅遊,到了最後一個目的地,也就是青海湖,準備第二天返程時,他說:「你……還是一個人嗎?」她答:「我在等一個人。
  • 密西西比河/不一樣的大河/不一樣的風景——洪保平
    >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River),全長約6200千米,發源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其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中國的長江,是整個北美大陸的第一長河,是北美大陸流域面積最廣的水系,兩岸多湖泊和沼澤,匯集了共約250 多條支流,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
  • 即便是面對同一片風景,你也不可能產生和別人一樣的感悟
    一場旅行承擔不了那麼多靈魂的洗禮和人生的轉折,這些詞對於旅行而言,都太大,也太重了。所以,兒子不為我們作任何攻略,只買了從上海到泰國的商務機票,雖然化費很多,但對老年人卻是暖心滿滿的。對於曼谷,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經歷,因此即便是面對同一片風景,你也不可能產生和別人一樣的感悟。
  • 古人類生存繁衍的大地,體味昆明盤龍今昔風景不一樣的韻味
    也就是說,盤龍區承載著上萬年的歷史,時空輪轉變換,到了今天,在這個地方我們能看到許多年代不同的風景名勝。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享受盤龍大地的舊日風採與現代文化結合下截然不同又和諧共生的韻味。在這個風景區,你不僅可以感嘆巍峨的山勢與蔥蘢的萬木,仔細看仔細「聽」,金殿再跟你講述過去,神秘的古滇國銅像帶你穿越時空感受燦爛的青銅文化;明清古建築群再對你訴說陳圓圓和吳三桂之間可貴的愛情;而金殿公園裡千奇百怪園藝植物一直陪伴著你,給你帶來的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 藍雪花、白雪花、紅雪花,不一樣的雪花,不一樣的風景
    紅雪花白雪花和藍雪花是親兄弟,它們分別屬於白花丹科白花丹屬和藍花丹屬,生長習性和養護方法都一樣,花期也是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怕冷,5℃以下需要入室越冬。白雪花和藍雪花唯一的區別就是顏色不同。紅雪花網上關於紅雪花的資料很少,有人說紅雪花和藍雪花是同科同屬,可它們又有太多的區別,並不像藍白雪花那麼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