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哪一年開始產生焦慮的?
畢業季看著室友寫的密密麻麻的簡歷,而你半天編不出一個字。公司裡,看著本和你同一水平的同事升了職,而你卻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朋友圈,和你一個班的老同學,健身旅遊,生活瀟灑自在,而你還在拼命的加班,拿著少的可憐的工資。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面平靜無波,私下卻瘋狂的失眠脫髮?
因為他們害怕落後的恐懼越來越強烈,與其說是焦慮,不如說是危機感,害怕被時代淘汰的危機感。
以前,科技不發達,我們不能感知身邊以外的世界,我們只能通過周圍的環境來判斷自己水平的高低。
就像以前你考了60分,你身邊的人可能也都只考60分,甚至還有很多不及格,你產生了一種滿足感,這種心安理得來源於你高於了你所處環境的平均水平,你不是落後的那一個。
現在,科技發達,網際網路將每個人都緊緊聯繫在一起,你能通過各種途徑知道,當你還拿著60分的卷子時,別人早就已經考了100分了,而且考100分的還大有人在。
這個時代將人與人的差距明明白白的擺了出來。
大學生越來越多,教育越來越先進,智能科技也越來越普遍。以前,有個洗衣機,電冰箱就很方便了。現在呢,洗碗機,掃地機器人,智能無人車等等,一不留神,你可能離平均線就十萬八千裡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產生危機感,焦慮感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你的不努力。
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而且,在你混吃等死的時候還清清楚楚的知道那麼多人在拼命的努力,你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把你一點一點的甩在身後,一直原地踏步的你能不著急嗎!
所以,與其說今天這篇文章是教你們如何擺脫危機感,倒不如說是告訴你們如何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01
長期的堅持,足以淘汰掉80%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具備考100分的能力,但是真正能考100的人卻很少,因為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人少的可憐。
每年過年,大家總會立很多flag。
明年我要健身,我要瘦成一道閃電明年我要每天睡前讀半個小時書,一年下來可以讀好幾百本明年我要開始好好讀書,每天堅持複習預習明年我要去學一項技能或者特長,增加我的競爭機會……
這些話在剛過完年之後的一個月裡,是有效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多少人能真正堅持一年?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就是,這些人每年都立同樣的flag,每年都沒有任何改變。
在智商能力差不多的條件下,大家比的就是堅持下去的勁和決心。
你只要每天堅持做一件事,甚至都不用做到很完美,只要你能不斷的向前邁進,你就會發現其實能和你一起走完這段路的人在一點一點減少。
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已經淘汰掉了很大一部分人。
02
不要過度關注他人,麻痺自己
你有沒有過這種情況。
臨近考試,你本來打算複習,可看到身邊的人都在玩,都在打遊戲,你就覺得大家都在玩,你也不用著急,可以先放鬆。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被他人的工作學習狀態吸引,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取決於我們所看到的身邊人的行為。
因為當大家都在放鬆時,我們會陷入一種「假性安逸」感,也就是自我安慰,安慰自己別人都休息了,你也可以休息一下。
可是你忽略了,別人休息很可能是已經完成了任務。
勞逸結合沒有錯,不過它不應該成為你偷懶,逃避困難的藉口。實際上,能不能拉開差距就取決於你願不願意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拿來學習和工作,願不願意硬著頭皮把最難的部分啃透。
不要用別人懶散的模樣來麻痺自己,因為他努力的時候不一定會讓你看見。
03
別對自己要求太低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確實是在堅持一件事,可卻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因為這部分人往往對自己堅持的事情要求非常低。
打個比方,你想要學英語,第一個月你給自己定每天記五個單詞,可三個月過去了,你還是每天只記五個單詞。
這樣的速度會成長嗎?會,但是非常緩慢,可能你堅持一年的效果,別人三個月就能達到了。
這樣的人容易被淘汰嗎?容易,因為別人可以快速的趕上你並且超過你。
任何技能的學習都應該儘量用一個高標準去要求自己,當然高標準不等於不切實際,它代表的是能力範圍內最有挑戰性的。
時代的發展是在不斷加速的,不斷進行著淘汰制,想要成為留下的那一個,想要擊敗你的競爭對手,你就得對自己要求高一些。
這樣,你在以後的發展中被淘汰的機率才會小一些。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這個時代不變的體制。
優勝劣汰,只有不斷優秀的人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