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簡單的一句歌詞:一年有365個日出,值此新年到來,我送你365個祝福
用一句歌詞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地球的公轉。
老百姓都知道一年365天,春夏秋冬24節氣,那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徵
地球圍繞著太陽運動(自西向東)就是地球的公轉,地球自己轉,就是自轉,區別記憶簡單易懂。地球公轉軌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形軌道,1月初為近日點,7月初為遠日點,現在2020年1月,地球正位於太陽的最近的位置。
公轉的方向依然是自習向東,北逆南順。
公轉周期
恆星年,恆星是真正的公轉周期,是365日6時9分10秒
回歸年,太陽直射點的回歸周期,是365日5時48分46秒
地球的公轉
公轉的速度
角速度,平均角速度為1°/天
線速度,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
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極晝天數
北極,極晝天數是186天
南極,極晝天數是179天
極晝北京天數比南極多7天,極夜正好相反,故而就有了北半球的極晝多於南半球,北半球的極夜少於南半球。原因是:北半球冬半年地球位於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所以冬半年用的時間比較少,極夜時間短,相反北半球夏半年地球位於遠日點,公轉速度慢,北半球極晝時間就長。南半球反之。
黃赤交角
何為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叫做黃道面,通過地心與地球自轉軸垂直的面叫赤道面,兩個面的夾角叫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的數值是23°26′,也就是南北回歸線的度數,南北極圈與南北回歸線互餘,也就是66°34′。
因為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導致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也就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變化。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類似正弦曲線
太陽直射點的季節運動軌跡和正弦曲線類似,我們也可以參照正弦曲線去記憶吧。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有關係,當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是,那個半球就是晝長夜短,緯度越高,白晝越長,白晝時間都是大於12時的。
晝夜長短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有關,太陽直射點往北移動,那麼北半球白晝時間越來越長,南半球白晝時間越來越短,反之亦然。
極晝(夜)的起始緯度=90-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極晝(夜)出現的範圍,假如太陽直射北緯23°26′,那麼極晝出現的範圍就是自北緯66°34′——北緯90°,也就是北極圈以內都是極晝。
2、正午太陽高度
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太陽高度角,最大為90°,一天中最大值出現在正午,所以叫正午太陽高度。同一條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相同,只有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才能達到最大值90°。與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由太陽直射點緯線向南北兩極遞減,這個比較好理解不再過度說明,不明白的評論留言。
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兩點緯度距
兩點緯度距是指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之間間隔的緯度數,取絕對值。
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有人會問這個在生活中有用嗎,我告訴大家這個很有意義,很多朋友買房會考慮一個問題就樓層和採光的問題,前面的樓到底擋不檔陽光?幾樓採光好?
諸如此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正午太陽高速去計算樓間距。對設計師和業主都有意義。
至此我們把地球公轉的一些知識點呈現出來,關於其他知識點,我們下次總結,如果你對地理感興趣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