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熊貓之外,其他種類的熊似乎並非人類討論的熱點。全世界幾乎每一個氣候帶都有熊的分布,但是它們的數量並不多,這與熊類動物的繁殖、生存方式有關。例如在北極地區,北極熊是熊類中特殊的存在,它們憑藉著茂密的毛髮以及體內儲存的脂肪來抵抗嚴寒,那麼對於溫帶的熊類來說,它們又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難,因為我們從各種關於熊類的故事、紀錄片上得知熊類度過冬天的方式是冬眠,然而野生動物學家發現,熊類冬眠的地點並不隱蔽,它們往往找到足夠空間的樹洞或者洞穴就躲了起來。這樣的過冬場所其實很容易暴露在外界環境中,那麼熊類不怕有其他食肉動物來偷襲它們嗎?
筆者認為,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多慮了,因為熊類基本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雖然並非所有的熊類都是兇殘的肉食性動物,但是它們龐大的體型以及如有神力的熊掌,連老虎都要避讓三分。這樣熊類動物才能在冬天毫無顧忌地睡覺,據說有的種類在冬天過去後還會繼續冬眠,整個冬眠期超過了六個月。
看到這可能又有朋友會問了,雖然自然界中幾乎沒有能夠威脅到熊類動物的其他動物,難道它們就不怕人類偷襲嗎?那些打熊類動物注意的人還真可能是它們在地球上唯一的敵人,有些人確實會趁著熊冬眠之際抄起獵槍就去圍捕它,但成功率並非百分之一百,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動物冬眠的時候會將自己體內的代謝水平調到最低,例如處於冬眠狀態的刺蝟會自動將心跳降低到每分鐘20次左右,對於熊類動物來說它們體內也會出現代謝降低的情況。但它們的睡眠並不會深沉到獵人找上門了還不知道。
一般情況下,正在冬眠的熊可能無法察覺單個獵人的靠近,但如果是一群獵人一起圍捕的話,熊通常都能察覺到外部的動靜。一旦熊被驚醒後,獵人如果不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它,那麼他們就可能有生命危險了。因為凡是打擾熊冬眠的行為在它們看來都是不可饒恕的,勃然大怒的它們會掄起熊掌一頓亂拍,沒有人能夠招架得住。
綜上所述,熊在冬眠的時候並不害怕外界的威脅,否則它也不會隨便找個樹洞就鑽進去了。
動物冬眠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體型較小的動物會在冬天來臨之際就大量收集食物,然後將它們都屯在自己的窩裡面,例如松鼠、鼴鼠等等。也有些動物在進入冬眠之前就吃得飽飽的,然後整個冬眠期間就依靠降低新陳代謝和內部儲存的能量維持生命活動。
這些現象可以看作是動物基本的生存技能,它們既無法像人類一樣主動添衣,也無法通過多種方式取暖,因此只能夠通過改變自己的身體機能來熬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