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聚焦燕園,新聞匯總,資訊盡數瞭然。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崔劍鋒課題組利用高分辨顯微分析技術(FIB-TEM),直接對宣德官窯青花瓷中亞微米級殘留色料顆粒進行表徵,首次證實至遲在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已經開始人為混合使用國產鈷土礦料與進口的砷鈷礦料。此外,研究團隊進一步借鑑冶金物理中造鋶熔煉理論,提出青花燒結中可能存在的「微冶金」過程模型,為青花瓷產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該工作於3月24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PNAS。
」
「
Cell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謝曉亮課題組與合作團隊的文章,公布了其新型冠狀病毒強效藥研究的最新重要進展。謝曉亮團隊領銜多家合作單位,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近日完成的小鼠實驗已證實了該中和抗體的治療和預防功效。目前,臨床實驗正在積極推進中。
」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現代農學院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解析現代玉米育種過程中全基因組水平的選擇和遺傳改良規律,相關研究成果於4月2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
「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呂國偉研究員和龔旗煌院士等在二維材料谷極化發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利用掃描探針操控納米顆粒組裝成超小型手性光學天線,實現在常溫下對單層二硫化鉬谷極化發光偏振度與輻射方向的高效調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發展》上。
」
「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偉研究員課題組與廈門大學朱志教授課題組、清華大學唐建石研究員課題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鄭明博士合作,探索了生物-碳納米管複合界面及大面積取向排列的調控新方法。5月22日,相關研究成果以「核酸引導的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製備」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
」
「
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視覺感知研究中心研發出一套肺部影像高真實感體繪製技術,對於各種CT拍攝的黑白影像數據,能夠以三維彩色方式清晰重現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灶。這一成果有助於醫生更好地開展肺炎和腫瘤方面的治療,其意義重大。專家建議可以在大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廣泛推廣這一技術,以滿足相關治療及科研的緊迫需求。
」
「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劉燕研究團隊與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張玉峰教授,共同在國際頂級期刊《尖端科學》發表題為「生物礦物前體形成起源於鈣、磷團簇從內質網到線粒體的運輸」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對胚胎骨發育及骨細胞分化過程的超微觀察,揭示了骨生物礦化過程中礦化前體形成的潛在機制,填補了礦化前體起源及形成機制的空白。
」
「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張志勇教授-彭練矛教授課題組發展全新的提純和自組裝方法,製備高密度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首次實現了性能超越同等柵長矽基CMOS技術的電晶體和電路。5月22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
」
「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和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實驗核物理團隊依靠系統可靠的實驗觀測和分析,發現了豐中子核16C中的線性鏈狀分子結構,在不穩定核奇特結構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
」
「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俊龍課題組通過配體區域異構,對配體激發態到稀土的能量傳遞過程進行精準控制,在順/反式稀土異構體中,分別實現近紅外光學成像和光動力治療功能。近期,他們提出「異構賦能」的新概念,並在活體中驗證了兩個異構體在檢測與治療中的功能裂分。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
為了有效解決中藥藥效成分的高效發現及其分子機制研究問題,近日,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與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合作開發了一項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瞬時受體電位通道調節劑的高效發現,相關研究成果以「精準單細胞微流控篩選TRP離子通道調節劑」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
「
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商務統計與計量經濟系、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陳松蹊教授環境統計團隊關於氣象變化與中國北方地區空氣品質狀況評估的研究論文被《地球物理學研究期刊》正式接收,該研究旨在檢驗氣候變化導致大氣汙染的科學性。
」
「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劉鴻雁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英地球關鍵帶項目支持下,基於地球關鍵帶的思路,把基巖化學特徵與植被生產力緊密結合起來。該研究以貴州為研究區,將貴州劃分為23個地球關鍵帶單元,通過喀斯特地區和非喀斯特地區的對比,量化了基巖地球化學特徵對於植被生產力的影響。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
」
「
4月25日,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會暨新冠疫情下養老服務體系研討會召開。來自北京大學等單位的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時代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冠疫情下凸顯的老年人需求和所暴露出的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等相關議題。
」
「
北京時間5月13日晚,「全球智庫會議」第二次線上研討會舉行。作為聯合發起智庫之一,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應邀參與規劃委員會工作並參加會議,與來自全球各大洲85個國家和地區的440名智庫領袖和專家學者就當前世界抗疫形勢、經濟社會問題以及國際合作抗疫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
5月17日,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學科交叉的魅力」名師系列講座第二講舉行。講座主題為「新冠疫情下的學科交叉實踐」,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教授主講。講座在學習強國、北京大學央視頻、抖音、快手、微視、B站、百度平臺以及知識分子平臺播出,在線收看人數超過150萬。
」
「
近日,北京大學決定在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下設置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二級學科,將學科設置與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戰略緊密結合,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的培養與國家衛生健康安全需求緊密結合。5月19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通過視頻會議舉行了北京大學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專家論證會。
」
「
5月19日上午,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副主席兼秘書長白喜林,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主席薛彥青,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申震等訪問北京大學。校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分別會見來賓一行,商討北京大學與體育協會間深入開展戰略合作的可能性。
」
「
5月19日下午,由中國-東協中心、北京大學和泰國瑪希隆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東協高校醫學聯盟抗疫經驗分享視頻交流會在北大舉行。此次交流會的主題為「新冠肺炎的診療、救治和預防控制」。
」
「
5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學召開學生返校工作部署會。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班子成員在主會場出席,各單位正副職領導、各學院(系、所、中心)學生工作負責人以及其他與學生返校工作相關人員在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參會。會議由邱水平主持。
」
「
5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44次會議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校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郝平主持會議,25位委員出席。會議審議了自主設置二級學科的事項。北京大學積極響應教育部、應急管理部關於推進自主設置「應急管理」二級學科的要求,已完成學科論證、專家評議、分會審議等相關工作。會議聽取了政府管理學院的匯報。經審議,委員會同意設置「應急管理」二級學科。
」
「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5月22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5月21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北京大學的王錚、劉忠軍、邱水平、李義虎、林建華、顧晉等6位全國人大代表,丁潔、方精雲、田剛、劉玉村、劉忠範、陳仲強、吳明、李曉明、張頤武、季加孚、金李、林野、林毅夫、趙進東、賈慶國、湛如、魯安懷、霍勇等18位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全國兩會。他們依法履職、建言獻策,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
「
5月24日,由北京大學發起的CARSI服務(CERNET聯邦認證與資源共享基礎設施)成為全球身份認證聯盟eduGAIN正式成員滿一周年。此前,CARSI服務於2019年5月24日獲準正式加入。一年的時間裡,CARSI服務的大學從22所快速增加到563所,同比增長2559%,在eduGAIN聯盟68個正式會員單位中,一舉成為英美之外的第三大國際合作組織。
」
內容來源:新聞中心
原標題:《北京大學召開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44次會議……【北大發布(5.18-5.24)】》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