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援藏專家完成西藏自治區首例全關節鏡下冠突骨折固定術......【北大發布(10.19-10.25)】

2020-10-26 北京大學

編者按

聚焦燕園,新聞匯總,資訊盡數瞭然。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量子信息技術團隊與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英國約克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合作,提出了超遠距離傳輸下系統過量噪聲壓制與極低信噪比下密鑰高效提取等新方法,解決了傳輸距離受限的難題,將CV-QKD系統實驗室光纖的安全傳輸記錄提升到202.81km。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

9月30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彭小忠教授課題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項研究通過化學小分子靶向巨噬細胞的策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恆河猴,在臨床症狀、肺部病灶及病理變化等多個方面有效緩解了肺炎進展,為新冠肺炎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

10月14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哲和楊競課題組合作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文章,揭示了NAD+介導的Sarm1蛋白的活性調節機制。這項工作不但闡明了NAD+對於Sarm1蛋白功能調控的分子機制,而且更為針對Sarm1蛋白開展的藥物研發提供了一個全新和精準的靶點。能夠模擬NAD+結合併穩定Sarm1ARM結構的小分子化合物將有望被用於神經損傷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於2020年10月19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文章。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揭示了7周至25周人類胚胎垂體中五種主要激素細胞的發育軌跡,定義了中間過渡細胞類型並發現了一個新的靈長類特異的促性腺激素細胞亞類,並闡明了垂體幹細胞的狀態變遷。

研究高容量富鋰正極材料對於發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動力電池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如何進一步抑制氧的釋放、提高安全性是這類高比容量正極材料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北京大學工學院夏定國課題組對富鋰正極材料開展多年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

日前,統計科學中心和光華管理學院陳松蹊教授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發表文章,對較早開始疫情的25個國家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比較,揭示了快速應對和高強度政策對於控制疫情的重要作用,對於防控秋冬季可能發生的疫情反彈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樸世龍教授團隊利用參與第五次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的多個地球系統模型,解耦了未來大氣CO2濃度升高的輻射強迫效應和植被生理響應對全球陸地7個季風區(南亞、東亞、澳大利亞、北美、南美、北非和南非)降水和徑流的影響。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近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授予295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號;授予149個集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稱號。其中,北京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獲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後陳文成獲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者服務先進個人」。

近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表彰雲發布活動在京舉行。活動以「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唱響新時代頌歌」為主題,發布了800名全國三八紅旗手和200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多項榮譽。

10月12日至18日,北京大學舉辦選調生返校培訓「薪火班」二期。全國29個省區市組織部門推薦的71名學員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主題,接受為期一周培訓。

10月13-16日,由中國高等教育保障系統(CALIS)管理中心和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採購聯盟(DRAA)理事會主辦的「數字資源建設與長期保存研討會暨CALIS第十八屆引進資料庫培訓周」在北京大學召開。

10月13日,北京市教委印發《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同意集成電路科學與未來技術北京實驗室立項建設的通知》,標誌著北京大學牽頭組織申請的集成電路科學與未來技術北京實驗室通過初步審查、宏觀論證和領域論證等環節,正式獲批立項建設。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北京大學有6人榮獲該獎項:劉若川教授、肖雲峰教授、宋令陽教授、陳興教授、姜長濤教授、郭少軍長聘副教授。

10月18日下午,歷史學系本科生新生講座在李兆基人文學苑1號樓108室舉行。歷史學系教授鄧小南老師以「歷史學的材料辨析」為題,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在講座中,鄧小南分享了自己在歷史學材料辨析問題上的經驗與心得,並對同學們的疑問進行解答。

10月20-21日,由北京大學校友會、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UFAPKU)、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杭州蕭山錢江世紀城管理委員會聯合承辦的「2020北京大學全球金融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金融與經濟發展」。

10月2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教育部聯合發文正式公布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名單,北京大學等30所高校獲批2020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高校。

進入高原已經接近兩個月,在完成了與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的交接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程序醫師對於這裡的工作流程也逐步熟悉,各項診療工作穩步開展。9月下旬,程序完成了西藏自治區首例全關節鏡下尺骨冠突骨折復位內固定同時小切口錨釘肱骨外上髁撕脫骨折修復術。

此例手術為西藏自治區首例。它首次將國際上先進的肘關節鏡技術及理念引入了西藏自治區,填補了區內空白,並通過教學查房,術中手把手示教,使得當地醫生對肘關節脫位的現代診療理念有了更新的認識,對肘關節鏡技術有了直觀的了解。

10月21日晚7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做客北大講座秋季學期首講。在疫情全球爆發的背景下,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什麼變化,「雙循環」是何內涵,應如何實施?姚洋教授向同學們分享了他對上述問題的思考與見解。

10月22日,全國模範法官、北大校友胡國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

10月22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錦院士主講才齋講堂第193講。他介紹了納米碳材料在控制製備和應用等方面的主要進展,分析了納米碳材料實現規模化應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0月22日上午,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授牌儀式暨集中調研座談會在廈門舉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獲頒牌匾。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等有關負責同志,來自北京、河南、山西等試點省(市)代表,首批10家試點單位和輸出醫院代表參加活動,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10月23日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志願軍老戰士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北京大學共有56名離退休教職工獲此殊榮。

10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47次會議在朗潤園致福軒召開。

內容來源:融媒體中心

編輯:白雨琪

排版:白雨琪

製圖:劉釗

責編:沐陽、以棲

相關焦點

  • 患者膝關節骨折,微創手術四個小孔解決問題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淑芳)發生骨折,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打石膏?或是開刀?但醫生僅給王先生骨折膝蓋打了四個黃豆大小孔,就解決了車禍導致左膝關節骨折問題。「我的膝蓋骨折了,還以為需要開刀做大手術,術後再打石膏……沒想到微創手術,幾個小孔就解決了骨折問題。」2日,已出院的王先生在電話裡對記者說。
  • 【北大發布(7.13-7.27)】
    「6月25日至7月5日,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U來公益『以縣帶村』在線支教」項目評估課題組在甘肅慶陽市慶城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線上培訓督導+線下施測」的「雲調研」模式對慶城縣56與以往實地追蹤調研工作方式不同,本次調研採用了「雲調研」的方式,通過在線方式遠程跟蹤指導完成線下調研,是疫情期間追蹤調研的一次創新嘗試。
  • 北大國際醫院突換帥
    【陳仲強執掌北大國際醫院】1月14日健康界獲悉,北大國際醫院理事會決定任命陳仲強為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免去王杉的院長職務。剛剛履新北大國際醫院院長的陳仲強,1958年出生,全國政協委員,國內外知名骨科專家,曾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在骨科臨床及科研方面造詣頗深。同時,他長期從事醫院行政管理工作,歷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和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
  • 北大團隊發布全國數字生態指數2020……【北大發布(10.5-10.11)】
    月2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學學院白凡課題組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徐濤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以Research Article(研究長文)形式發表研究論文。
  • 北京大學科技創新大會舉行……【北大發布(11.9-11.15)】
    成果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於eLife。數十名學者齊聚線上,共同探討新冠疫情影響下東亞防疫治理體制、理論與經驗等有關問題。會議旨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創新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十三五」期間北大科技創新成果和經驗,謀劃「十四五」期間北大科研工作長遠布局,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
  • 北大今起進入期末考試周……【北大發布(1.4-1.10)】
    北大今起進入期末考試周……【北大發布(1.4-1.10)】 2021-01-11 0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6萬網友圍拼西藏好水、林芝優品 線上線下「消費援藏」助藏地好貨...
    >▲11月27日上午,在廣州召開的2020西藏自治區高新數字、綠色工業招商引資暨西藏好水推介會上,西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方紅(中)參觀線下西藏好水、林芝優品展臺。(楊帆 攝)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鞏固援藏脫貧成果、拓寬西藏優質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宣傳推介西藏旅遊和文化資源,西藏經信廳廳長王方紅、林芝市副市長徐龍海更是化身主播帶領8家西藏天然飲用水及5家林芝農特產企業負責人進入拼多多直播間傾情推介西藏天然飲用水、藏香豬、藏香、藏茶等高原農特產品。
  • 上海援藏醫療專家成功開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首例新生兒頭顱MRI檢查
    上海援藏醫療專家成功開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首例新生兒頭顱MRI檢查 2019-12-02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孟曉林赴中科院成都分院調研
    12月28日,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孟曉林一行訪問成都分院,雙方就深化院區合作、謀劃新一輪戰略合作進行實地調研並座談。西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旦增倫珠、科技廳廳長赤來旺傑,中科院成都分院分黨組書記王嘉圖,三級職員、四川省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王學定,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崔鵬院士,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長吳寧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並交流發言。成都分院簡要介紹了中科院與西藏自治區科技合作概況。
  • 中山三院援藏醫療隊成功救治1.57公斤重「巴掌」寶寶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12月31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獲悉,該院援藏醫療隊高質量完成了為期八個月的對口幫扶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人民醫院任務,載譽歸來。 察雅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地處橫斷山脈,海拔3200米,交通不便,醫療水平有限。
  • 北大教授謝曉亮出席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北大發布(11.4...
    論文中,他們解決了隨機矩陣中經典高斯正交系綜(GOE)的小間距問題,證明了GOE的小間距在極限意義下漸進於泊松分布並得到了小間距的漸進分布函數。」「北京大學工學院董蜀湘教授課題組在北京市科技專項資助下,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列印設備,獲得授權中國發明專利。
  • 90歲老人骨折後重新站立,超高齡不是骨科手術「禁區」
    近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院區骨科成功為一例90歲高齡的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合併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貧血者實施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切開復位股骨近端抗旋轉髓內釘內固定術(簡稱:PFNA內固定術)。經過術後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患者現已康復出院。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在Nature發文……【北大發布(4.27...
    」「近期,北大物理學院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研究團隊提出了基於量子相干控制原理主動調製分子螢光發射而獲得超分辨螢光顯微的方法,在寬場成像下實現了解析度的提升。課題組在ZnCdS量子點體系下獲得衍射極限範圍內各個量子點的差異化激發。通過設計多個整形脈衝,單個ZnCdS量子點的螢光差異性會得到增強。
  • 北大清華 中科院一周講座合集(8.19-8.25)共30場【保羅·柯文:在中國發現歷史】【古代扇子面面觀】【不為人知的愛因斯坦】
    【從中古到近代:寫本與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下)】2019年8月25日(周日)【地點】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新樓501會議室2019年8月19日(周一)10:00【主講】吳華強(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首映式在福州舉行
    新華網 張婷婷 攝新華網福州10月14日電(張婷婷)講述民族團結的援藏題材影片《太陽和月亮》13日在福州舉行首映式。電影總長90分鐘,預計於12月在全國公映。據介紹,電影《太陽和月亮》以援藏幹部修路為引,通過講述援藏幹部在幫助西藏貧困村修路過程中,與藏族孩子結下深厚的友誼並資助她圓了鋼琴夢的故事,展示了兩代援藏工作者與藏族同胞互相關愛、共同奮鬥的深厚友情,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之美、民族團結之美、援藏事業之美、青藏高原之美。電影取景西藏,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
  • 縣衛健局:縣中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腰椎骨折並椎管狹窄經皮釘棒內固定...
    3月13日,莊浪縣中醫醫院順利完成醫院首例腰椎骨折並椎管狹窄經皮釘棒內固定並椎管減壓術。該技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中醫院在微創內固定領域又取得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拓寬了醫院骨科微創手術範疇。患者,男,52歲,於入院前10小時不慎從1米高處跌下摔傷腰部,傷後即感腰部疼痛劇烈,活動受限,不能站立行走,行腰椎DR檢查顯示:腰2椎體壓縮性骨折。
  • 北大城環學院王恩湧教授、陶澍院士獲中國地理學會最高學術榮譽……【北大發布(11.30-12.6)】
    DQ12-45-1b的Mrp複合物結構進行了解析(整體解析度達到3.0 Å)。根據Mrp複合物的結構,設計了多個突變體並進行了相關的功能實驗分析;對可能的Na+和H+轉運通路進行了驗證,提出了Mrp複合物中Na+與H+逆向轉運的轉運模型。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 重醫附一院:牽頭髮布《輸液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形成中國專家共識》近日,以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部和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周圍血管疾病管理分會為主體組織單位的《輸液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形成中國專家共識(第一版)》發布,重醫附一院是該版共識的牽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