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謝曉亮出席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北大發布(11.4...

2021-01-1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聚焦燕園,新聞匯總,資訊盡數瞭然。

多智能體協同技術的相關研究是控制領域的前沿方向之一。它是指由一定數量的自主個體通過相互合作和自組織,在集體層面呈現出有序的協同運動和行為。北京大學工學院謝廣明課題組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多智能體系統的編隊控制問題,取得了系統深入的理論成果,並分別在課題組自主研發的多水下機器人系統和多無人機系統上獲得了豐富多樣的實驗效果。相關論文以以長文形式發表於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的國際頂級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張澤民課題組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彭吉潤課題組以及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多位科學家,在國際期刊Cell上發表研究論文,結合10xGenomics和SMART-seq2兩種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對肝癌患者多個組織的免疫細胞做出了系統性的刻畫,分析了免疫細胞動態遷移和狀態轉化的特徵,探索了它們在肝癌治療上的潛在價值。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馮仁傑、博士後韋東奕與田剛院士合作的論文獲世界頂級數學期刊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GAFA)接受並在線發表。論文中,他們解決了隨機矩陣中經典高斯正交系綜(GOE)的小間距問題,證明了GOE的小間距在極限意義下漸進於泊松分布並得到了小間距的漸進分布函數。

北京大學工學院董蜀湘教授課題組在北京市科技專項資助下,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列印設備,獲得授權中國發明專利。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3D列印設備,成功製備了多層PVDF-TrFE薄膜,研製了具有彎張效應的橄欖球新穎結構壓電能量收集器,其表觀壓電係數及功率密度獲得了顯著提升。這項成果在線發表於《能源與環境科學》。

自2011年以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林金泰長聘副教授課題組攜國內外合作團隊,著眼於全球化大氣汙染、跨境轉移及其環境氣候健康影響這一科學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他們以近期的貿易戰為背景,針對貿易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問題展開了定量研究,其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課題組合作在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地解析了人和小鼠組織中m6A和m6Am甲基化圖譜,為深入理解人體與小鼠的m6A和m6Am修飾的動態變化規律及調控機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數據資源。

近日,北京大學官方抖音帳號「北京大學」(ID:PKU_1898)粉絲數突破100萬,成為又一個粉絲數破百萬的北京大學新媒體平臺。

9月1日-10月31日,應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的邀請,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歐洲經濟思想史協會榮譽主席,法蘭克福大學高級教授波特倫·謝弗德訪問北京大學。作為文研院的特邀訪問教授,波特倫·謝弗德在文研院和北大經濟學院分別作了兩場主題講座,參加了多場文研院的學術活動。

10月15日,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作為項目牽頭單位、骨科李危石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脊柱椎板切除手術的機器人系統」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此項目隸屬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專項。

10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無障礙人文基金項目」懇談會在人口所201會議室舉行。來自北京大學無障礙人文基金項目團隊和中國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辦公室,以及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智庫團隊20餘人參加會議。

10月29日,第七屆中德城鎮化研討會在長春召開。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沈體雁應邀出席研討會,並在「經濟發展與城鎮化中的挑戰」的分論壇上作題為「產業集群發展的中國經驗與中德合作倡議」主旨報告。

10月29-31日,北京大學「北閣對話」第六屆年會召開。「北閣對話」由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主辦,得到北京大學校領導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大力支持。「北閣對話」每年邀請具有豐富政治經驗、深厚學術修養和廣闊戰略視野的國內外前政要及知名專家齊聚北京大學,共同探討國際形勢和世界政治的前景。

10月29日-11月1日,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19)在上海舉行。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教授以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獲得者的身份受邀參加了此次論壇。

謝曉亮主持了29日下午的青年科學家論壇。在次日的八大主題峰會上,謝曉亮作了題為「避免遺傳疾病和解碼人類功能基因組」的報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報告視頻等更多內容。

10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石岱帶隊,在北京大學舉辦寧夏選調生招錄暨人才引進政策宣介會。黨委書記邱水平會見石岱一行,雙方就加強校地合作交流舉行座談。

10月30—31日,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研討會以「先驅者的初心與新時代的使命」為主題,由北京大學、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和中國中共黨史學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發起,北京大學和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承辦。

31日上午,開幕會舉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央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歐陽淞,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徐永軍,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康振海,中國李大釗研究會會長朱善璐分别致辭。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孫、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長譚方正等出席。開幕會由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穎主持。

11月1日晚,北大山鷹社在第二教學樓207舉行梅裡科考報告會。報告會播放了北京大學山鷹社梅裡科考隊奔赴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亞貢村進行實地考察與課題研究的紀錄片,展示了此次科考充分的前期籌備、科考隊進入亞貢村後的調研實況以及此次調研的收穫。

11月1日,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重磅推出年度大展:「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本次將於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於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出。展覽匯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魯番博物館、木木美術館等11家博物館的共70件(組)珍貴文物。

11月1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主編Magdalena Skipper博士訪問北京大學。訪問團成員還包括斯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科學總監及《自然》系列期刊執行主編楊曉虹博士,以及大中華、韓國及蒙古國區銷售副總裁崔曉瑩。北京大學校長郝平等會見了來賓。訪問期間,Skipper發表演講,並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行專家座談會。

11月1-2日,北大人文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高端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二語習得研究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主題為「多語種的習得研究」。

11月2日,由婦幼健康研究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婦幼健康科技大會暨「第三屆婦幼健康科學技術獎」頒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趙揚玉教授主持的「胎盤植入圍手術期管理策略」項目榮獲婦幼健康科技獎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韓勁松教授主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準確診斷和個體化治療」項目榮獲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11月2日,由北京大學研究生院主辦,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承辦的北京大學2019年「黌門對話——多語種的習得研究」專家主題論壇在方李邦琴樓B101報告廳舉行。本次對話同時由「唐風漢語」微信平臺進行網絡直播,不能到現場的參會老師、同學通過網絡平臺遠程享受了此次學術盛宴。

11月2日,北京大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校領導班子調研成果交流會舉行。中央第二指導組組長王瑞生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央第二指導組成員謝洪波,教育部高校黨建聯絡員、清華大學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韓景陽到會指導。學校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參會並交流調研成果。會議由黨委書記邱水平主持。

根據學校黨委部署和主題教育工作安排,黨委領導班子每人選取一個關乎學校發展的重要問題開展調研,提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辦法措施。會議交流了調研成果,為檢視問題與整改落實打下基礎。

11月2日,北京大學公共治理研究所召開特邀專家座談會和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對《北京大學公共治理研究所理事會章程》《公共治理研究所理事會建議名單》進行審議並表決通過。

11月5日,傑西卡·羅森北京大學名譽教授授予儀式暨講座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B101報告廳舉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水平出席活動,為羅森頒發北京大學名譽教授聘書,正式授予其名譽教授稱號。

11月5日下午,北京大學「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項目」中期成果匯報會在研究生院舉行。匯報內容涉及研究生課程教學、綜合評估、思政教育、資助體系、科研訓練、學術規範體系、助教助研管理、培養模式創新、國際化提升、學科交叉與融合等方面。匯報人對項目情況、進展、成果與後期規劃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分享了本院系的創新成果與經驗。

1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並共同見證北京大學「雷射驅動多束流設施」項目對法合作備忘錄籤署儀式。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巴黎綜合理工大學教務長拉茲洛,泰雷茲集團高級執行總裁蘇睿思分別代表三方籤署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圍繞「雷射驅動多束流設施」項目,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建設運行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

11月7日上午,北京大學與南通市共建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籤約儀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星光廳舉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南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陸志鵬,南通市委副書記、南通市市長徐惠民出席。

11月7日,北京大學教學系統宣傳工作研討會召開。黨委宣傳部、教務長辦公室、教務部、研究生院、繼續教育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醫學部教育處、研究生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相關部門代表及光華管理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哲學系等特邀院系代表參加會議。

11月8日上午,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一行來訪北京大學。校黨委書記邱水平在臨湖軒會見陶以平一行,雙方商談合作事宜。

2019年11月8日下午,北京大學2018—2019年度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總結表彰會在光華管理學院一號樓201室舉行。機關黨委、後勤黨委、直屬單位黨委、校工會、圖書館、出版社、校醫院、燕園街道辦事處、北大附中、繼續教育學院、深圳研究生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44位「青年崗位能手標兵」「青年崗位能手」獲得者及部分職工代表參會。

內容來源:新聞中心

相關連結:北大新聞網

原標題:《北大教授謝曉亮出席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北大發布(11.4-11.10)】》

相關焦點

  • 謝曉亮出席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2019/11/05 信息來源: 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 編輯:山石 | 責編:凌薇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論壇 · 亮點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日(10月30日)上午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視頻講話。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作視頻致辭。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親臨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三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出席開幕儀式。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據央視新聞10月30日消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最強科學天團雲集上海
    2020年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圖為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為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致辭。
  • 北大饒毅:謝曉亮的回歸是北京大學理科改革和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
    謝曉亮全職回國前就代表北大出席活動 未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時,北大就開始努力爭取謝曉亮回國發展近日,北京大學饒毅在《知識分子》發表一篇《北大的理科改革》社論文章,其中總結了北京大學20年理科的發展歷程,還披露了最近引爆中國科研圈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的細節,謝曉亮是改革開放後大陸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化學家,最初爭取謝曉亮回國的時候,他還沒有當選美國院士,北京大學只是看中了他的學術水平高,年富力強,而且作為從北大附小、附中和北大化學院畢業的學子,謝曉亮工作認真負責,潛力巨大,所以北大多年來多個學院,多個職能部門,幾任領導都在堅持不懈地爭取他,凸顯了北京大學任人唯能,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北京大學120周年的華誕 2018年謝曉亮的回歸讓北大120周年變得意義非凡2018年7月1日起,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並不是因為他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身份而特殊,而是謝曉亮從小在北京大學大院長大的身份而特殊,從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學本科研究生,謝曉亮就是北京大學從小培養的學子,在北京大學120周年後回歸北京大學,意義非凡,首先是代表了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教授,其次代表著北大學子們回報母校的北大榮耀。
  • 星雲Clustar創始人陳凱教授應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 共探...
    星雲Clustar創始人陳凱教授應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 共探全球數據隱私與智能計算 2020-11-05 09:42
  • 56歲哈佛大學講席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母校北大任教
    2018年7月1日起,56歲的謝曉亮將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京大學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此時,距離他第一次離開北大已33年。1985年,23歲的謝曉亮在北大本科畢業做了一年碩士研究生後,離開北大奔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鍾南山、朱棣文發表開幕致辭
    (觀察者網訊 文/趙寶瑞)今天(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開幕。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為主題,共計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137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出席。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能夠在線下舉辦,離不開上海市政府和論壇各方的努力。 本次論壇主要針對科教和科普等領域,而且開闢了大學校長論壇和小院士論壇。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謝曉亮:科學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優質中和抗體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上午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5年阿爾伯尼獎得主,單分子酶學、單細胞基因組學開創者謝曉亮教授帶來了新冠肺炎治療的一些好消息。圖說:謝曉亮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當時正在瑞士參加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謝曉亮,立刻改籤最近的航班趕回北京,一心想為抗疫出力。目前,全球進入三期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用來預防的。而感染病毒後的特效藥,還是空白。
  •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峰會 2020-10-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最後一天,「腦起搏器」之父、2014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在公開的直播連線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中國的科學和各方面發展,作出了高度評價。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來到上海實地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們說,推動國際科學合作是創立協會的初心,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 專訪謝曉亮:回國不是簡單的決定,這裡的研究機會比哈佛更好
    然而,在包括4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65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中,華人屈指可數,57歲的謝曉亮是其中一位。謝曉亮抵達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辦酒店的時候已是深夜,凌晨2時他尚在準備第二天的工作。10月29日,在主持了近5個小時的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後,謝曉亮開始接受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的專訪。
  • 謝曉亮:希望中和抗體療法能成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良方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30日消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今天上午開幕,開幕式暨「科技,為了人類共 同命運」主題會議上,鍾南山院士、羅傑·科恩伯格、朱棣文、姚期智等十餘位世界頂尖科學將發表主題演講。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  即將開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將領銜論壇參會陣容。  哈維·阿爾特和安德烈亞·蓋茲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年首次參會的頂尖科學家還包括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拍攝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等。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全職回北大任教
    他就是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榮獲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謝曉亮。或許很多人會說,又是國外的科學家。然而,謝曉亮卻與其他出國的科學家不太一樣,因為他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新技術。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日開幕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鍾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30日在上海開幕。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和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他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回到北大
    2019年10月28日傍晚開始,全球「最強大腦」開始陸續湧向上海滴水湖畔,他們即將參與在這裡主辦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活動主辦方邀請了65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與會,這個科學家陣容很是強大,裡面有44位是諾貝爾獎得主。此次參會還有一位科學家甚是引人關注,他被人稱為「四院士」,此人就是57歲的謝曉亮。謝曉亮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