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老人骨折後重新站立,超高齡不是骨科手術「禁區」

2020-12-04 湖南24小時

近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院區骨科成功為一例90歲高齡的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合併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貧血者實施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切開復位股骨近端抗旋轉髓內釘內固定術(簡稱:PFNA內固定術)。經過術後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患者現已康復出院。

11月15日,90歲高齡的明奶奶因在家中散步時不慎摔傷感右髖部腫痛、不敢活動,觀察後不見好轉,由家人緊急送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院區骨科。入院後檢查發現,明奶奶除既往有心功能不全,還伴有肺部感染、貧血等疾病,基礎疾病較多。老年人左股骨粗隆間骨折長期臥床引起的併發症及基礎疾病惡化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控制病人基礎疾病、減少病人臥床時間至關重要。這種意外在耄耋老人的身上,用「死亡骨折」來界定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不能再站起來,壓瘡、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併發症都是對生命最大的威脅,因此必須選擇儘早手術治療。

明奶奶的病情受到科室高度重視,組織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麻醉科專家會診,為下一步手術和術後恢復做好周密的計劃。11月19日,在麻醉科、手術室團隊的密切配合下,科室主任劉建標、唐勳主治醫師等骨科醫師團隊為明奶奶行股骨粗隆間骨折切開復位股骨近端抗旋轉髓內釘內固定術(PFNA內固定術),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在醫護人員精心醫療和護理下,並給予合理的康復指導、功能鍛鍊,現在患者恢復良好。術後一周,明奶奶在助行器幫助下開始下床活動,明奶奶與家屬臉上都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據劉建標主任介紹,高齡老人發生骨折後,由於合併多種內科疾病,手術風險巨大,對醫護人員也是一次挑戰,近年來我院骨科採用PFNA內固定術為多例高齡患者行手術治療,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齡已不再是外科手術的禁區,PFNA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術後可早期功能鍛鍊,避免長期臥床併發症的出現,尤其適合高齡骨折老人。(通訊員 黃芝群 劉佳靈)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高齡是骨科手術「禁區」?技高膽大就不怕 第A05版:銳讀濟南...
    90歲的老人不慎摔傷骨折,高齡動手術太風險大,不動手術則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是治還是不治?這道選擇題對於王際芬老人的家屬和醫生來說都很難下決斷。「不管如何,做就有機會,不做就一絲機會也沒了。」家屬一致決定讓老人接受手術。
  • 家裡老人骨折了 到底要不要手術?
    老年髖部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老年人發生這種骨折後因疼痛不敢活動、不敢翻身,甚至不敢深呼吸,因懼怕排便、排尿引起的疼痛,有意無意地減少食物和水分的攝入,因此容易出現相關併發症,如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近日,家住荷塘區66歲的劉奶奶就遇到了這種困擾。
  • 骨科急診常見骨折處理——下肢篇
    男性高發年齡31-40歲,女性41-50歲。由於脛骨前內側面位於皮下,缺乏肌肉組織的包裹,開放性骨折多見(佔脛骨幹骨折的24%;脛骨幹的血液供應來自單一的營養血管,一旦脛骨中下1/3骨折,僅依靠骨膜血管供血,局部血供差。因此,脛骨幹骨折癒合不良和骨不連發生率高。
  • 山東省立三院破禁區:84歲食管癌患者常年便秘,微創手術解病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通訊員 曹坤高齡患者的手術,因患者多伴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術中極易出現併發症,風險很高,對外科醫生來說更是個巨大挑戰。高齡患者的胸腔手術,更被視為「手術的禁區」。近日,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團隊成功打破禁區限制,為一位84歲高齡食管惡性腫瘤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 骨科手術切口管理(綜述)
    外科手術切口併發症在臨床並不少見,如感染、切口開裂、組織癒合不美觀等。文獻報導年發生率在 1.9% 左右。對有感染高危風險的患者,如開放骨折、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其感染發生率急劇增加。近期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骨科的學者在 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 上就骨科手術切口關閉的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 上饒東方醫院骨科成功行椎體骨折經皮釘棒復位內固定微創手術
    近日,上饒東方醫院急診收入一名因車禍導致全身多處疼痛不適半小時的重傷患者,經各項檢查初步診斷其:外傷性脾破裂;左側胸壁多發性肋骨骨折;左側血氣胸;第三腰椎爆裂性骨折;第四腰椎左側橫突骨折等。情況緊急,經上饒東方醫院多科聯合緊急會診,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決定先為患者行全麻+插管下行剖腹探查術(脾切除術)+左側第9、10肋骨骨折固定術+左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手術成功,病人安返病房。
  • 女兒患罕見骨病 90後媽媽截骨救女
    醫院供圖「只要女兒能重新站起來,我什麼都願意!」為了讓不到2歲、卻患有罕見骨病的女兒,有希望重回正常生活,90後媽媽黃小花(化名)毅然決定截骨救女——從自己髖關節的髂骨處取出1塊約拇指大小的骨頭,移植到孩子小腿骨上。
  • 髕骨下極骨折手術治療進展_髕骨骨折_髕骨下極骨折_醫脈通
    何雙建  髕骨骨折約佔全身骨折的1%,常見於20~50歲患者,男性多見。經過生物力學測試,籃狀鋼板固定髕骨下極骨折最終失敗載荷為(421.66±45.90)N,明顯高於其他內固定方法。Matejcic等對130名髕骨下極粉碎性患者使用籃狀鋼板固定技術優良率達到90%。Huang等使用鈦網鋼板治療髕骨下極骨折患者顯示出良好的生物力學性能及臨床療效,術後允許膝關節伸屈活動鍛鍊,在支具保護下早期負重行走。
  • 當AR遇上3D列印 一場高科技的骨科手術嘗試成功
    【PConline 深度報導】3D列印技術應用在醫療行業,尤其是骨科手術中,已不罕見,該項高科技的技術不僅大規模的用於髖臼骨折手術,在骨科重大腫瘤切除上的應用也已十分成熟。但是你見過3D列印技術配合AR技術,共同完成一場手術的情景嗎?就在不久前,我國便成功完成了一場3D列印+AR技術骨科手術。
  • 63歲老伯髖臼骨折獲「私人」訂製鋼板
    健康一線(vodjk.com)訊: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創傷骨科為因車禍導致右側髖臼嚴重骨折的彭老伯進行了小切口微創手術,並採用與他的髖臼形態完全一致個性化定製鋼板,使患者傷口小,少受罪,恢復快。
  • 骨科教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
    他們認為肩關節多軸的運動方向使得對肱骨近端骨折,即便保守治療後骨折畸形癒合,也仍可能保留較好的關節功能,關節功能的保留程度和影像學上的骨折畸形癒合程度並不存在對應關係。約 20% 的肱骨近端骨折需要手術治療。包括複雜的骨折,漂浮肩,肱骨頭劈裂骨折,血管損傷及病理性骨折。
  • 女醫生右腳骨折拄拐做手術 單腿站立1小時走紅(圖)
    照片中一名身穿手術服的女醫生左腳站立,右腳裹著厚厚的石膏跪在凳子上,在手術臺邊忙碌著做手術。女醫生的行為不僅感動了患者,也引起網友紛紛點讚。大家紛紛為這位醫生點讚的同時也在疑惑,這位醫生是誰,他為什麼要帶傷工作?記者多方打聽,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她就是50歲的生啟芳,鄞州二院婦產科婦產科主任醫師。
  • 盤點老年人瘋狂行徑 90歲高齡3658米跳傘(組圖)
    2006年,麥卡利恩以85歲高齡獲得多達91%選民的支持而輕鬆連任,這也是她連續11次當選米西索加市市長。  英國老太乘皮筏漂流慶祝90歲生日  2010年3月5日,一位英國老太太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慶祝了她的90歲生日:乘橡皮筏沿湍流而下。x這位勇敢的老人名叫霍德森,目前生活在一家私人養老院裡。她的雙膝都做過手術而且平時走路要拄著雙拐。
  • 康知了重磅骨科康復中國專家共識
    骨科康復包括手術前康復、術中風險控制、術後康復等。骨科醫生不僅要重視手術操作技術,也要關注圍手術期康復、綜合管理和術後隨訪等,這是保障術後功能恢復的前提。綜合管理包括減少創傷、出血、疼痛;預防感染及靜脈血栓栓塞等。1.骨科康復一般評定:(1)疼痛評定:視覺模擬評分(VAS)等。(2)感覺功能評定:包括淺感覺、深感覺及複合感覺評定。
  • 骨科英文書籍精讀(157)|特殊類型指骨骨折
    我們正在精讀國外經典骨科書籍《Apley’s System of Orthopaedics and Fractures》,想要對於骨科英文形成系統認識
  • 兒童脛骨幹骨折採用長腿石膏固定後即可負重功能效果良好
    對於兒童脛骨幹骨折的治療,多數骨科醫生採用長腿石膏固定,且囑患者避免負重以預防患兒出現骨折成角、短縮等問題,但最近美國洛杉磯醫院骨科的Mauricio Silva, MD等醫生對此提出了質疑,並通過一項臨床對比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考察
  • 兒童骨折與成人骨折有什麼不同?
    兒童大多數骨折是由於在參加體育運動時發生的輕到中度、但不是嚴重的創傷導致。手臂是兒童骨折最常見的部位。隨著兒童和青少年接近成年期,骨折風險增加。相比之下,男孩比女孩更易骨折,此外有明確的因素可能增加骨折的風險,例如營養不良,包括飲食缺鈣、肥胖、既往有骨折史等。
  • 90高齡老翁種植牙 自稱願再活三十年
    9月29日,安徽省立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專家成功為一位全口牙缺失的90歲高齡老人實施了牙種植術,在老人兩側下頜尖牙處分別植入牙根,幫助老人固定義齒,以達到正常的咀嚼功能。如此高齡老人種植牙,在我院乃至安徽省還是第一次。  據主治醫師張志宏主任介紹,老人由於年齡大了,牙齒已全部掉光,只能靠鑲義齒保持咀嚼功能。
  • 關注骨質疏鬆性骨折(椎體/髖部骨折)術後骨折癒合
    骨質疏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等[1]。國內基於影像學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隨增齡上升,65歲以上人群發生率最高;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50歲以後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 6%[2]。
  • 高齡老人能耐受白內障手術嗎?102歲的她重見光明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最近接診了一位102歲的白內障患者肖奶奶(化名)。經過一系列專科檢查,眼科主任醫師吳年浪認為肖奶奶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並且肖奶奶的身體狀況可以耐受局部麻醉的手術治療。畢竟是給百歲老人動手術,手術時間需要儘可能縮短,術中切口要儘可能小。整個手術耗時10分鐘左右。術後,肖奶奶在患有眼底黃斑變性疾病的情況下,視力依舊提升至了0.5。吳年浪介紹,年齡越大,白內障的患病率也就越高,遺傳、紫外線照射、糖尿病、大量吸菸、飲酒、營養不良等都會增加白內障發生的機率,情況嚴重可能會致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