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召開推進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座談會

2020-11-29 澎湃新聞

4月3日下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推進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座談會。校長邱勇,副校長楊斌、鄭力等出席座談會。相關院系負責人、學位分委員會主席及部處負責人等參加座談交流。

座談會現場

邱勇對相關院系及學位分委員會推進學術評價制度完善和學位評定標準修訂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要回到學術本真,與清華自身辦學定位相適應,把改革動作做到位,提升學術品位,促進學校長遠發展。

邱勇講話

邱勇強調,清華非常重視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學位評定標準修訂工作,2019年4月學校正式發布了《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學校黨委多次研究、部署落實相關工作。最近,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分別出臺了相關政策,為清華加快自身調整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學校110周年校慶即將到來,綜合改革即將完成,要以此為契機,在學校辦學品位、辦學境界方面真正做到一流,為清華在新百年裡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邱勇指出,各院系、學科要抓住改革機遇,在學術評價和學位評定上建立符合清華品位的標準,並在相關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清華只有把學術評價制度和學位評定標準完善到位,才能真正在學術追求上做到更從容,去思考最重要的事情。「更從容」在學術上體現在更加超然,可以看淡一些指標要求,讓學者投入精力做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術研究,長遠來看,相信清華高水平的學術成果一定會更多。

邱勇指出,各學科要思考和選擇有價值的研究方向和領域,要真正解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中的「卡脖子」問題。要由學術共同體從研究領域、學術品位等方面對學術質量作出評價,逐漸形成良好的學術文化,真正把學術評價制度改革落實到位。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培養,重視學位論文質量,校內答辯委員會、學位分委員會要同導師一道加大對學位論文質量把關的投入。

邱勇針對推進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提出五點具體要求。

第一,全校各單位要按照學校統一部署、全面推進、整體到位,要在三個方面做到統一:統一認識,要提高站位,凝聚共識,抓住機遇,借勢而為,促進學校辦學品位更上臺階;統一要求,院系和分委員會的修訂要跟學校的要求保持一致,學校要求提出後,大家要一起努力加快步伐,在七月前全部完成此項工作;統一程序,關鍵程序要統一,把部分院系已經達成共識的好的經驗提煉到全校統一要求中,讓其他院系少走彎路。

第二,充分認識工作緊迫性,直面當下問題,認真做好、極力推動、按時完成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相關工作。要在學術評價制度改革中制定一流標準,鼓勵青年學者貢獻智慧,共同搭建起更好的學術平臺,營造優良的學術氣氛。

第三,全校要在大環境與小環境、質量與數量、學術共同體、教學和師德師風問題上統一認識。要認識到,當前國內學術大環境的改善,對清華自身小環境的發展更為有利,清華要在學術評價制度和學位評定標準修訂工作中走在前列,起到標杆旗幟作用,體現清華的價值。相比數量要更加強調質量,有了質量,學術成果數量才有意義;學校要積極倡導學術共同體建設,學術共同體應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並在學術標準制定和學術評價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要把對學生培養的要求真正落實下去,把教書育人的投入與成效納入教師學術評價體系,進一步落實對師德師風的考察。

第四,在教師學術評價方面,要注意學科方向的引領,結合我校學科布局和研究領域的重要性,引進和留住真正需要的人才;要把國內外同行橫向比較和代表作作為評價學術質量的有效方法,學術共同體應把好學者代表作的質量關。

第五,在學位評定方面,要對關鍵環節、關鍵過程把關。進一步明確學位論文評審人、學位論文答辯委員的確認機制。學位論文的公開評閱人名單、答辯委員會成員名單及答辯決議書等要編入研究生學位論文,以促進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更好地發揮作用。進一步強化學位分委員會導向與把關作用,同時,對於學者和研究生,均鼓勵發表高質量論文,將其作為學術評價和學位評定的支撐材料。

楊斌講話

楊斌從畢業生培養環節和學位論文評審環節介紹了學校畢業工作面臨的形勢,並就學位分委員會學位評定標準修訂審議安排及學位論文評審工作量等問題作了回應。

鄭力講話

鄭力表示,學術評價改革是激勵教師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評價制度建設、學術共同體文化建設,對清華學術文化的形成有重大意義。

白重恩、王忠靜、周杰、曾嶸

(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作工作匯報

座談會上,經管學院院長白重恩、土水學院副院長王忠靜圍繞學院推進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有關情況進行匯報。研究生院院長周杰、人事處處長曾嶸分別匯報了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要求的修訂、教師聘任標準修訂工作情況。與會人員圍繞會議主題展開交流。

座談會前,邱勇、楊斌、鄭力及相關部處負責人先後調研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材料學院,聽取了相關工作情況匯報和教師代表發言。

調研馬克思主義學院

調研中,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介紹了學院推進學術評價制度和學位評定標準建設的整體思路、推進進度等。教師代表王峰明、劉敬東、龍治銘圍繞學院學術規範和標準制定及執行、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要求以及青年教師發展中的學術評價和導向等方面進行交流發言。

邱勇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術評價制度和學位評定標準方面的工作進展和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學院在政治站位上有優勢,要基於目前開展的工作,繼續推動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價標準兩項任務,要走得更快更好,在院系中起到示範作用。

調研材料學院

材料學院院長林元華從學術評價制度意義、教師和研究生學術評價改革等方面匯報了學院學術評價改革工作以及學位評定標準修訂情況。教師代表宋成、陳浩、萬春磊、鞏前明結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和教學科研經歷,圍繞學術評價方法、學術評價維度以及鼓勵原創性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邱勇認真聽取並肯定了材料學院相關工作進展。他表示,材料學科是清華傳統優勢學科,希望學院抓住機會,聚焦材料領域前沿問題,把握學科發展方向,鼓勵真正有原創意義的研究,在完善學術評價制度、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中動作到位,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學術文化。

校辦、人事處、研究生院、法務辦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往期回顧

他們不是超人,卻在拯救世界!

ta 陪伴我考上清華

清華召開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國家高端智庫2020年工作會議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成立

點擊查看��

記者 | 李晨暉

攝影 | 石加東

封面圖 | 苑潔

原標題:《清華大學召開推進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和修訂學位評定標準工作座談會》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換屆大會舉行
    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換屆大會舉行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 11月14日,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換屆大會暨第十二屆學位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藝術博物館舉行。校長、第十一屆、十二屆學位委員會主席邱勇,副校長、第十一屆學位委員會委員尤政出席會議。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面推進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
    根據國家部署,2020級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須根據領域調整後的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培養。1月9日上午,研究生院召開全校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推進協調會,全面推進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工作。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該負責人介紹,2017年1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查並經學術道德分委員會討論,認定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其導師唐國翌對此負有指導管理方面的責任。  2017年4月28日,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撤銷葉肖鑫博士學位,處理結果在校內進行了公告。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要追求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加快建設大學創新體系
    四年前,清華大學在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討論會閉幕之後,全面啟動了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在學科建設、基礎研究、跨學科交叉融合等多個方面發力,清華大學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在類腦計算晶片、量子計算、先進核能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全球引領性創新成果。今年,清華大學再次召開全校科研工作討論會,進一步查找制約科研高質量發展的矛盾問題,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創新。
  • 學位授權點評估辦法修訂,有嚴重學術不端問題將加大抽評比例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修訂印發了《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辦法》(簡稱《辦法》),進一步完善評估工作程序。
  • 北航: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
    經與會委員認真審核、評議和投票表決,會議決定授予272人博士學位,授予1043人碩士學位、授予3514人學士學位。會議確認了分委員會評選出的26篇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會上,研究生院負責人匯報了完善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創新成果評價工作進展及文件制定情況。
  • 教育部:抽檢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列入今年工作要點
    工作措施:推動各地進一步建立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加強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監測,督促落實「一個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要求。推動落實完善擴大教育社會投入政策。推動各地建立撥款、資助、收費「三位一體」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完善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加強經費監管,強化內部審計工作,提高使用效益。
  • 教育部: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列入今年工作要點
    繼續開展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推進幼兒園實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研製出臺縣域對普及學前教育督導評估辦法。   11.提高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目標任務: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完善綜合控輟保學機制。   工作措施:指導督促各地制訂完善農村學校布局規劃和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標準。
  • 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專題報告會及座談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4月25日電(記者 呂婷 攝影 常志東)4月23日上午,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專題報告會及座談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副主任陸建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薛其坤、尤政出席專題報告會。會議由尤政主持。
  •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舉行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舉行清華新聞網1月21日電(攝影 李派)1月18日上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在藝術博物館報告廳召開。校長邱勇出席會議。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薛其坤主持會議。學術委員會近30位委員出席會議。
  • 教育部:將抽檢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列入今年工作要點
    繼續開展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推進幼兒園實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研製出臺普及學前教育督導評估辦法。11.提高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目標任務: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擴大城鎮學校學位供給。完善綜合控輟保學機制。工作措施:指導督促各地制訂完善農村學校布局規劃和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標準。
  •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工作六個...
    教師自評,以教書育人效果和教師專業發展為評價標準,採取統計工作量、業績計分、述職匯報、個人鑑定等形式,對教育教學質量自我評價。學生評價,以學生滿意度為評價標準,科學設計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採取問卷調查、網絡測評、抽樣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任課教師或導師進行評價。對導師聘期和日常考核評價要增設研究生評價環節,並加大評價權重。
  • 學位工作與研究生教育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關於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陳至立強調指出,一是要儘快在研究生教育戰線形成研究生教育質量文化,將提高質量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原則,切實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二是要積極推進學位授權審核制度改革,建立權責分工更加明確合理、調整和適應能力進一步增強、調控和監督機制更加健全的學位授權審核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三是加快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優化研究生獎學金和助學金的獎勵激勵機制
  • 清華大學召開國家自然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科研工作推進會
    清華大學召開國家自然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科研工作推進會清華新聞網3月6日電 為更好地服務國家「雙一流」建設,不斷提升科研水平,促進師資隊伍建設,3月3日上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科研院和教師發展中心在主樓後廳聯合召開了以基金人才類項目申報為主題的大型科研工作推進會。副校長薛其坤、王希勤出席會議並講話,科研院院長周羽主持會議。
  • 教育部:加大對研究生學位論文作假查處力度,實現「零容忍」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嚴格監管的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質量監督保障制度建設取得很大進展,形成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省級學位委員會、學位授予單位三級質量管理保障體制,構建了研究生培養單位質量保證為基礎,教育行政部門監管為引導,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的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
  • 教育部發文要求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及培養管理工作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嚴格監管的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質量監督保障制度建設取得很大進展,形成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省級學位委員會、學位授予單位三級質量管理保障體制,構建了研究生培養單位質量保證為基礎,教育行政部門監管為引導,學術組織、行業部門和社會機構積極參與的內部質量保證和外部質量監督體系。
  • 2019,初心依舊 | 清華大學十大新聞等你投票!
    11月21日,亞洲大學聯盟成員大學的代表們齊聚斯裡蘭卡科倫坡大學,召開了為期兩天的聯盟執行委員會會議。  7、清華大學發布《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4月19日,清華大學召開「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工作推進會」,正式發布了《清華大學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
  • 博士論文新規,清華大學這一舉措或將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風向標!
    最新消息,2019年4月22日,也就是昨日,清華大學公布了2018~2019學年度第16次校務會議修訂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該《規定》是清華大學博士生培養的指導性文件,明確了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以及學習年限、培養方案、培養過程等基本要求。
  • 畢業論文:技術難絕抄襲 呼喚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諸多高校,以及部分學術期刊和科研機構自2008年開始,陸續推行基於電腦程式的文獻檢測系統來反抄襲。 「當要藉助技術來杜絕抄襲時,可見抄襲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說。「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研發背景正是中國的學術不端問題嚴重,其中尤以抄襲剽竊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