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主任說】
在這裡,悄無聲息,卻關乎生死;在這裡,平淡無奇,卻舉重若輕。鍾南山院士說過,在一個大醫院,病理科和病理科醫生的水平,是這個醫院醫療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誠如此,病理素來享有「臨床醫生的眼睛,臨床診斷的金標準」的美譽。小編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訪了病理科執行主任姚俊霞。
砥礪前行的病理科
約半個世紀前的1970年,醫院有了病理檢驗項目,當時附屬於檢驗科,工作人員2名,僅一間房、一臺顯微鏡和一臺切片機。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和技術的更新迭代,1993年,病理科獨立成科。依託中山病理科的優質資源,在譚雲山和侯英勇兩位教授的鼎力扶持下,病理科不斷發展壯大取得長足進步。現擁有較多的一流設備;有人員共15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研究生4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9人;平均年齡為39歲,是一支年輕富有活力的團隊。病理科已連續兩屆榮膺青浦區重點專科,「這是榮耀更是責任和承諾!」姚俊霞主任如是說。
「雖然說『病理報告』四個字大家並不陌生,但其實很多人對病理科並不熟悉,常常把它混淆為檢驗科。」姚主任無奈地搖搖頭,接著說:「病理科是負責利用各類手術上獲取的組織或收集的脫落細胞來進行疾病診斷的科室,醫學上把病理診斷作為最權威和最可靠的診斷。所以病理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需要很多的程序,你看我們的設備……」說起病理科的設備,姚主任如數家珍,有日本進口的OLYMPUS顯微鏡,德國LEICA五人共覽顯微鏡;LEICA冰凍切片機、全自動脫水機、切片機、包埋機、染色機、封片機;優納病理切片數字掃描儀,賽默飛PCR儀,高通量膜式細胞製片儀等。此外還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的檢測試劑,保證疾病診斷需要。」
周女士年前單位體檢發現右乳房有一個1釐米的腫塊,外科醫生查看影像檢查報告後認為不能排除乳腺癌可能,建議手術。在手術中,為了更精確腫瘤切除範圍,術中快速冰凍診斷是醫生的一大「武器」。經過病理檢測,周女士被確定為導管內乳頭狀瘤,並非是惡性腫瘤,由此外科醫生確定手術方式是腫塊局部切除,周女士得以完美地保留乳房。
每一個病理診斷都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幸福,尤其是介於良惡性之間的腫瘤診斷,病理醫生們就像法官,必須精準檢查排查,每份報告都要精細厚實,生死攸關,容不得絲毫馬虎。
內外兼修的病理人
總有患者來到醫院做病理診斷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病理報告需要等那麼多天?做B超立馬就能出報告,做CT兩小時也能出報告,怎麼等個病理報告需要這麼久呢?
其實病理檢測不同於普通檢驗,整個過程需要10多道的步驟,近40道工序。術中,切下來的患病組織往往是一大塊,比如腸道組織,需要整理剖開;肺組織,除了需要剖開、切開,還要固定,小標本3到8小時,大標本可能要8小時以上。但這僅僅是病理標本製作的開始,接下來是取材、脫水、製成切片,這每一步都環環相扣,層層把關,因此待結果出來基本需要4-5個工作日。
病理看似簡單實則內涵無數。科裡的技術員都有一手漂亮活,將小小的標本製成HE(蘇木精 — 伊紅染色法)玻片,染成紅藍兩色,勾勒出無限的病理世界。病理醫生則明察秋毫、抽絲剝繭且看鏡下千秋。一張正確和規範的病理報告就是臨床醫生治療的指明燈。而這張報告的背後則體現的是病理科醫生良好的專業基礎和臨床知識,嚴格的病理工作培訓和經驗的積累。
姚主任坦言:「病理診斷風險大,病理醫生培養周期長」。病理醫生需要長時間坐得住,耐得住寂寞,低調內斂、踏踏實實,不敢有半點含糊。平時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看過上萬張片子、融入臨床才能淬鍊成一名有發報告資質的病理醫生。
既專又精的亞專科
為了使病理科得到更好地發展,科室組建完善學科框架設置,形成亞專科,將其做透做精。姚主任介紹說,現在病理科已形成細胞學、生殖泌尿系統、肝臟、呼吸、腎臟及骨髓等亞專科,為臨床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我科開展的腎臟穿刺病理診斷技術已成為全院及全區一張靚麗的名片。
小李的腎穿組織片讓病理科的黃思念醫生皺緊了眉頭,難道遇上個罕見病?當然一切得靠證據說話。剛果紅染色,陰性,不是澱粉樣變;輕鏈重鏈無陽性,也非多發性骨髓瘤。她想起很多年前,導師派她去做油紅O和蘇丹3的場景,莫非就是傳說中的脂蛋白腎病?最後染油紅O陽性佐證了她的初步診斷!我國每年報導該病例僅10餘例,屬於罕見病例,自己從未親眼見過,黃醫生心裡還是忐忑不安。她翻閱專業書籍,詳覽檢驗報告,請示科主任和中山教授的幫助,又加做了一個關鍵的指標apoE(載脂蛋白E),最後血apoE升高的結果終於證實了脂蛋白腎病的診斷。至此這例罕見病的診斷塵埃落地,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病理人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源於對專業的敬畏和工作的熱愛之心。
臨床的發展也促進了病理科亞專科的發展。姚主任說,每次臨床提出要求,我們病理科就會想辦法去儘量滿足。這樣,不但促進了臨床發展,也促進了病理科的發展。最終服務好共同的對象——患者。
大勢所趨的分子病理
分子病理學是現在非常流行的新的檢測手段,屬於基因檢測概念,更多的關注預防體檢,在腫瘤預防方面有重要作用。傳統的惡性腫瘤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放化療,且大多還是使用廣譜藥物來治療,個體針對性低,也影響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的提高。近十幾年來,精準醫療快速發展。精準的病理診斷能夠幫助臨床醫生更好的判斷腫瘤良惡性質、惡性腫瘤的分類和分級等;通過找到「靶標」,也就是癌細胞中特異的基因突變或基因組,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的靶向藥物和用藥劑量。這就賦予了病理新的內涵,讓病理「金標準」含金量更高。
張老伯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剛來我院就診時他臉部浮腫、不停的大口喘氣、呼吸困難。他的情況非常糟糕,醫生考慮是癌栓堵塞淋巴管,水腫壓迫呼吸道導致低蛋白血症。從錯綜複雜的病情中,臨床醫生理出一條思路,決定嘗試用靶向治療。醫生在經皮肺穿取得小組織後送病理檢查,結果為肺浸潤性腺癌,又進一步在病理科做了基因檢測,並利用遠程會診平臺,與中山醫院病理科專家聯網並給出意見,病理報告顯示患者EGFR基因有突變,提示可以用相關的靶向藥物治療。整套病理檢查前後只花了10天,全程在我院病理科完成,病人無需跑上海,省時省力。臨床醫生看到病理報告,積極和患者及家屬溝通,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患者情況很快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患者和家屬感激地說:「真沒想到,不出青浦就能享受到大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真是太方便了!」
「沒有準確的形態診斷和精準的分子病理檢測,就不可能有精準的臨床診療。病理診斷在現代醫學中地位日益凸顯,分子檢測打開了病理工作的新世界,也為病理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更多的挑戰。」姚主任如是說。
相關閱讀
【科主任說】放射科:醫療戰線上的「偵察兵」
【科主任說】技術作支撐 療效贏口碑 打造區域專科特色
【科主任說】心血管內科:責任是本色,愛心是底色,速度是特色
【科主任說】優質護理 不僅要有「硬技術」 還需具備「軟實力」
【科主任說】感染科:堅守前沿,守住抗「疫」第一道防線
【科主任說】把控藥事安全 我們有這麼一支專業的團隊
原標題:《【科主任說】病理科:讓「金標準」的含金量更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