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醫附院病理科:提供關鍵信息,指導臨床治療

2020-12-04 瀟湘晨報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是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山東省病理質量控制先進單位、濱州市病理學會、濱州市病理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承擔著附院乃至黃河三角洲區域臨床病理診斷、會診、質量控制等工作任務。

濱醫附院病理科創建於1977年,經過近40年的建設,幾代人的勵精圖治,病理科與時俱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學術風格的專業,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成為在魯北地區設備最先進,技術力量最雄厚的病理領軍學科。11月18日,記者走進濱醫附院病理科了解了科室的發展狀況及高精尖技術。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曹璋。2010年畢業於韓國加圖立醫科大學並獲博士學位。目前,在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工作,主要從事法醫病理、臨床病理、病理學教學和消化道腫瘤病因及發病機制的科研工作。熱愛病理學科工作,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多篇。他向大家介紹了科室的發展狀況。

現場,記者了解到,濱醫附院病理科工作分區設置規範、布局合理,下設病理診斷室、病理技術室、快速冷凍病理室、免疫組化技術室、腫瘤分子病理室等15個相互獨立的工作分區。擁有全自動免疫組化染色機、全自動原位雜交儀、冷凍切片機、螢光實時定量PCR、凝膠成像系統等10萬元以上設備40餘件,固定資產總值近2000萬元,已邁入全省領先行列。

濱醫附院病理科擁有一支專業知識全面,職稱、學歷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的學術隊伍。目前共有工作人員40人,診斷醫師23人,高級職稱10人,博士8人,醫師中研究生學歷達到86.4%,技術人員中研究生學歷達到33.4%。

近5年來科室承擔、完成各級各類課題36項,科研經費達214.7萬元,其中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7項,廳局級3項,其他25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209篇,其中SCI收錄12篇,核心期刊64篇。獲得國際先進水平成果2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3項,廳局級一、二、三等獎8項;培養全日制及在職研究生40餘名。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病理科在科室一代一代病理人的傳承下,緊跟學科發展前沿,拓寬發展思路,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臨床病理檢查量及學術水平不斷創歷史新高。

為適應醫療技術發展及臨床治療的需要,病理科在黃河三角洲區域率先開展腎臟穿刺活檢病理檢查、腫瘤個體化診療靶向基因檢測、細胞DNA倍體分析技術、免疫螢光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新項目,目前已打造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腎臟穿刺活檢、細胞DNA倍體分析技術、腫瘤個體化診療靶向基因檢測等4個較為穩定、人員結構合理、診斷水平較高的技術平臺。

腎臟活檢病理診斷技術

腎臟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其發病機制複雜,病理類型眾多,治療方案各不相同,然而,它們卻有著極為相似的臨床表現,如何準確分類腎病是臨床治療的關鍵。為此病理科引進先進的腎穿病理診斷技術,為腎病的準確分類診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傳統腎穿病理檢查使用設備昂貴、操作技術複雜,切片不易保存等缺點,我們在省內首次採用改良Elivision免疫組化技術同時結合特殊染色,免疫螢光技術開展腎臟穿刺病理診斷,不僅減少了設備投資的巨額費用,同時極大改善了步驟繁瑣和易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的缺陷。經專家鑑定效果良好,該項技術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

細胞DNA倍體分析技術

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附院病理科結合國內外細胞學檢查及診斷技術的研究進展,引進並改進細胞DNA倍體定量分析技術,進行脫落細胞學診斷,對於腫瘤的篩查,尤其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篩查以及胸水、腹水等進行腫瘤細胞檢測,極大地提高了準確率。

細胞病理學診斷比較簡單、安全、準確性比較高,目前我們採用計算機輔助細胞DNA倍體分析技術,一次能自動檢測8千-1萬個細胞,提高檢測的敏感性,早期發現異型細胞,提高癌及癌前病變診斷的準確率。

分子病理學診斷技術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個性化治療的主要手段。而有效的靶向治療首先要有準確的分子病理學診斷, 濱醫附院病理科引進了國內外先進的腫瘤分子病理靶標檢測技術,通過對活檢的病理標本分離提取,探針標記、螢光定量PCR檢測等手段,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腫瘤基因突變位點檢測。

目前科室已開展了HER-2螢光原位雜交,EGFR、K-ras/B-raf等基因突變檢測,以及多種腫瘤融合基因的檢測,惡性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檢測等,對腫瘤的診斷和指導治療起重要作用。

從事相關工作多年來,曹璋主任對病理科的工作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他認為,病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治療的最關鍵點進行介入,為其他高層次的診療提供病理信息,

「今後,病理科將不斷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更好為其他相關科室提供服務,始終保持與臨床一線科室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共同發展。」曹璋主任表示,濱醫附院病理科全體人員始終秉承「嚴謹、求真、務實、高效」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為廣大患者服務,為病理學事業的發展,為濱醫附院的發展奉獻青春和力量,相信病理科的明天會更好!

記者 彭翠翠 通訊員 張瑩瑩

【來源:魯中晨報濱州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濱醫煙臺附院院長楊軍年初一成功實施巨大腦瘤手術
    楊軍院長在為患者做手術  水母網2月26日訊(YMG記者 明君 通訊員 志勇 劉英 維萍 攝影報導)2015年春節,對濱醫煙臺附院神經外科來說,又是一個忙碌而充實的節日全國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博士生導師、濱醫煙臺附院院長楊軍教授,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濱醫煙臺附院副院長王國棟教授心繫神經外科每一位重症病人的安危,春節期間堅持到病房查房,或通過網絡查看危重患者和指導疑難病例患者的治療,憑藉自己對醫學的執著追求和對患者的滿腔愛心,溫暖和感動著每一位病患和家屬,感染和激勵著身邊的每一位醫護人員。
  • 濱醫煙臺附院導航式服務助其轉危為安
    膠東在線1月11日訊(通訊員 郝亮 左宏) 近日,濱醫煙臺附院肝膽胰脾外科用精湛的醫術與精心的護理成功救治一例重症肝膿腫感染性休克的高齡患者。家住牟平的孫大媽(化名),入院1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到40℃,自行在家口服感冒藥,結果病情逐漸加重,在當地某醫院診斷為肝膿腫,治療3天後未見明顯好轉,反而出現神志恍惚,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現,家人萬般焦急,打聽到濱醫煙臺附院肝膽胰脾外科在治療肝膿腫方面有豐富經驗,遂決定轉入濱醫煙臺附院進行救治。當天夜裡寒風凜冽,雨雪交加。
  • 濱醫附院引進先進的雷射美膚治療儀
    人民網濱州5月12日電 近日,濱醫附院皮膚科在魯北地區率先引進兩臺先進的雷射美膚儀器——美國科醫人強脈衝光治療儀(Lumenis one王者之心-M22)和 Medlite C3雷射美膚系統。
  • 濱醫煙臺附院支氣管鏡下高頻電圈套切除腫瘤造福患者
    56歲的徐女士,近一周以來總是發熱、咳嗽,她來到濱醫煙臺附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被確診為支氣管平滑肌瘤。傳統治療手段以手術為首選,多選擇肺葉切除並氣管開窗切除瘤體,創傷大、費用高、術後肺功能 下降明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劉書盈帶領呼吸內鏡團隊,經過綜合考慮,決定為患者行支氣管鏡下腫瘤高頻電圈套切除。
  • 濱醫煙臺附院泌尿外科大力推行日間手術 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水母網12月1日訊(通訊員 單光明)近日,在濱醫煙臺附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張阿姨出院了,出院時她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伸出大拇指對泌尿外科二病區王英磊主任團隊連連稱讚:「你們太了不起了,我之前的擔驚受怕在你們這裡做一個日間手術就好了,徹底輕鬆了,還幾乎沒受什麼痛苦!
  • 濱醫附院代謝與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脂肪-腦軸調控抑鬱症...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3月19日訊(記者 趙越 通訊員 李晨)近日,Nature子刊、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及精神病學Top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學,中科院JRC1區,2018年影響因子11.976)在線發表濱醫附院代謝與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科研團隊在脂肪
  • 濱醫附院李洪波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濱醫附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洪波副主任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五年評選表彰一次,代表著我國勞動工作者的最高榮譽。勞動模範授予企業職工、農民和其他勞動者,先進工作者授予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對外統稱為勞動模範。
  • 乳腺癌精準診療病理臨床對話之乳腺外科與病理科的合作
    「2020中國乳腺癌精準診療雲峰會」邀請國內乳腺病理大咖就近年來三陰性乳腺癌的病理診斷進展、乳腺癌免疫治療中的生物標記物檢測、乳腺癌HER2檢測的變化對臨床治療的影響、新輔助治療手術標本的評估,以及如何促進病理科與乳腺外科更好地進行合作等方面作了相關報告,同時邀請了臨床醫生和病理醫生一起來討論乳腺癌診治中相關問題。
  • NGS技術落地病理科,加速分子診斷臨床應用發展
    基於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精準治療手段使腫瘤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這一趨勢下,以新一代測序(NGS)技術為代表的靶向精準檢測方法逐漸從科研實驗室走向臨床病理科的實際應用中。 2019中國病理年會期間,在羅氏診斷主辦的「NGS助力分子病理臨床研究專題研討會」上,我國多位分子病理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NGS在分子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前沿進展。
  • 磁控膠囊內鏡系統正式落戶濱醫附院
    4月30日,濱醫附院健康管理部消化內鏡中心成功完成第一例磁控膠囊胃腸鏡檢查。
  • 世界知名生殖胚胎學專家到海醫二附院考察指導
    Steven 教授從事IVF實驗室工作30多年,在胚胎實驗室質控方面頗有建樹,曾到世界許多國家的生殖中心指導。海醫二附院生殖醫學科李娟主任對Steven教授的來訪高度重視,提前對各部門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梳理總結,擬向Steven教授請教。
  • 山一大一附院28個專業獲評2020年度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12月18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於確定2020年度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的通知》,公布了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評審結果,山一大一附院28個專業入選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8個專業分別是婦科、產科、耳鼻咽喉科、感染性疾病科、骨科、呼吸內科、急診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皮膚科、普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腎內科、疼痛科、消化內科、小兒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胸外科、血液內科、眼科、腫瘤科、病理科、臨床檢驗、麻醉科、醫學影像科、重症醫學科。
  • 【科主任說】病理科:讓「金標準」的含金量更高
    一張正確和規範的病理報告就是臨床醫生治療的指明燈。而這張報告的背後則體現的是病理科醫生良好的專業基礎和臨床知識,嚴格的病理工作培訓和經驗的積累。姚主任坦言:「病理診斷風險大,病理醫生培養周期長」。病理醫生需要長時間坐得住,耐得住寂寞,低調內斂、踏踏實實,不敢有半點含糊。平時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看過上萬張片子、融入臨床才能淬鍊成一名有發報告資質的病理醫生。
  • 鄭大二附院婦科第一期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順利舉行
    1月6日,鄭大二附院婦科一病區疑難病例多學科診療(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於門診6樓會議室順利舉行,此次腫瘤MDT由婦科一病區主任、婦產科副主任趙虎主持,參與會診的專家有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武亮、腫瘤科主任醫師王健、普外科主任醫師龐志剛、介入科主任醫師馮廣森
  • 桂醫附院再添2個廣西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截至目前,桂醫附院已有8個廣西臨床重點專科:腎內科、兒內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臨床護理;還有8個廣西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消化內科、產科、內分泌科、婦科、血液內科、皮膚科、核醫學科、臨床藥學科。在桂北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 【資訊】南昌大學副校長劉耀彬調研指導南大一附院本科教學工作
    來源: 彭雅琴的情感微課堂 舉報   12月16日下午,南昌大學副校長劉耀彬蒞臨南大一附院國家臨床教學培訓中心現場調研本科教學工作
  • 成人版「Emily」的抗癌故事在交大一附院再現
    在輾轉過多家醫院,嘗試過多種治療後,小利的病情依然在進展,她開始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她漸漸發現自己的乳腺上、皮膚上冷不丁的就冒出個包塊,並且越長越大……一次偶然的機會,她來到了交大一附院……CAR-T療法的臨床應用2018年4月,小利已經記不清是多少次踏入醫院的大門,因為她實在是無法忍受這種噬骨的疼痛。
  • 走進包醫一附院國家級心衰中心:讓患者享受規範化治療 守住心血管...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被稱為心血管病的「最後戰場」,是複雜的臨床綜合症,冠心病、高血壓、瓣膜病,心肌炎等都會引發心衰。數據顯示,心衰的發病率在0.9%左右,5年死亡率高達50%。以往心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反覆住院,帶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因此,明確心衰治療和預防的最佳方案,對於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終轉歸至關重要。
  • 鄭大二附院胸外科召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會
    6月16日上午,鄭大二附院胸外科召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啟動會,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的臨床試驗進行啟動部署。胸外科主任楊鯤鵬教授,副主任黃壯士教授、侯向生教授、蘇彥河教授,蘭紅護士長及相關醫護人員,醫院藥學部相關人員,及研究項目的申辦方人員參加了啟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