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雲南省第三期漁業新技術培訓班暨大水面漁業生態修復座談會

2020-12-03 身邊24小時

2020年雲南省第三期漁業新技術培訓班暨大水面漁業生態修復座談會於2020年11月27日在玉溪市通海縣順利舉辦。此次會議由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主辦,玉溪市水產站、雲南亞美湖泊水質治理有限公司協辦,通海縣水產站承辦。出席此次會議的有省水產站、省漁科院、省農大的漁業專家以及全省各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所的代表共計80餘人。通海縣農業農村局領導出席並致辭,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領導班子全程參與培訓。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家壽研究員作「大水面生態漁業與生態修復技術」專題講座。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楊君興研究員等專家和州(市)推广部門、相關企業代表圍繞大水面漁業生態修復主題,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與會代表還到了位於杞麓湖畔的雲南亞美湖泊水質治理有限公司進行考察學習。

(審核人:王雲峰,擬稿人:省漁科院張建斌)

通海縣農業農村局領導致辭、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王雲峰作講話

劉家壽研究員作專題講座

楊君興研究員作交流發言

與會人員到雲南亞美湖泊水質治理有限公司考察學習

【來源:雲南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內江首次發布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
    四川:內江首次發布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2021-01-07 14: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內江日報        瀏覽量: 343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劉小玲)&nbsp1月6日,記者從內江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獲悉,內江《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於2020年底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內江首次發布大水面淨水漁業技術規程,也標誌著內江市又一個地方漁業標準誕生
  • 吉林省發布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規劃
    (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湖泊、水庫等大水面是養殖水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養殖水產品的重要來源。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對於保障優質水產品供給、建設水域生態文明、推動產業融合、促進漁民增收等均有重要意義。吉林省漁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區域特色鮮明,特別是湖泊、水庫等大水面數量多、面積廣、水質好,具有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 對我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偏見有哪些?
    而未來的增長潛力將主要來源於:大水面漁業(湖泊和水庫漁業)和稻田養殖。然而,由於我國對湖庫水環境保護的要求在不斷提高,2018年環保大督察,幾乎把所有的網箱、網圍都拆除了,同時,國家又在實行長江大保護戰略,出臺了長江十年禁捕等政策,這些政策措施,都給內陸大水面漁業的發展增添了不確定因素。
  • 陝西安康市依託水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生態漁業
    《安康市涉水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按照發展生態漁業的要求,圍繞漁業「增效增收、質量安全、環境友好」的目標,著力抓好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依託漁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網箱養殖和大鯢特色養殖等漁業重點發展項目,積極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做大水產養殖蛋糕,促進農民增收步伐。
  • 臨沂內河水生態及漁業資源修復項目啟動 放魚養水禁止漁獵
    項目選用內源性修複方式,通過增殖放流草食性及濾食性魚類進行漁業資源修復,建設修復區進行水生態修復,實現「以漁控草、以漁抑藻、以漁淨水」的目的,保護沂河水系生物多樣性,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為解決沂河、祊河城區段階段性、季節性水質惡化現狀,臨沂市漁業發展保護中心在沂河、祊河水域實施「臨沂城市內河水生態及漁業資源修復項目」。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 ——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從野生野長,到人工飼養,有著2000多年漁業史的安康,漁業生產逐步走上現代規範化生產之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安康稻田養魚在全省非常有名,1987年全省稻田養魚現場會在漢陰縣召開,1988年漢陰縣觀音河水電站養魚產量達38.9kg/㎡,創全省最高紀錄。2005年我市引進市外投資者開發瀛湖漁業,安康開始了大水面養殖。
  • 安康有好水,好水出好魚——陝西安康市生態漁業強勢發展觀察
    2019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8.3萬畝,佔全省水產養殖總面積的24%,漁業經濟總產值19.1億元,佔全省漁業經濟總產值的35%,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一」。據權威部門數據,「十三五」期間,我國水產品人均直接食用消費年均增速1.7%,2020年人均水產品佔有量有望達到51.3公斤,未來5到10年,水產品消費仍將會保持年均1%至1.5%的增速。
  • 綠色殺菌「電化水」設備實現現代漁業資源共享
    核心提示:第五屆現代漁業發展論壇6月15日在合肥舉行,旨在為貫徹落實《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實現各項任務目標,交流研討我國漁業現代化發展對策。參與論壇的各界人士就我國漁業需要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正在從傳統漁業向標準化、智能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綠色的現代漁業轉型升級達成了廣泛共識。
  • ...增長的對海產品的需求,也是恢復漁業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
    海洋牧場有何用 近年來,隨著捕撈技術及捕撈效率的極大提升,我國近海漁業資源衰退現象十分嚴重,很多傳統漁場出現了無魚可捕的尷尬局面。 以舟山漁場為例,原本漁業資源十分富饒,但是由於過度捕撈和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已處在「荒漠化」的邊緣。
  •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中國網海洋訊 據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辦公室消息,2月13日,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賜貴一行到大連開展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召開了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完善海洋生態功能規劃,推動渤海生態環境改善一是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新一輪《遼寧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業經國務院批准,要認真組織實施。堅持在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合理配置海域資源,優化海洋開發空間布局,實現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 「雙循環驅動,高質量發展」,第六屆現代漁業論壇在湛江舉行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導,  以「雙循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現代漁業論壇在湛江舉行      11月30日,由湛江市農業農村局、廣東海洋大學共同主辦,湛江市水產學會承辦,湛江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碧沃豐生物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以「雙循環驅動,
  •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先進技術系列連載(十七):海馬齒生態修復技術
    為促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技術交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會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在中國漁業政務網等媒體上,就產卵場修復、棲息地修復、增殖放流、生態淨水、魚道構建、外來水生物種防控等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技術開展宣傳
  •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王守信談加快「海上糧倉」建設 實現漁業...
    沿海捕撈漁民靠捕撈增殖資源年人均增收過萬元,佔全年收入的2/3。二是大力實施「放魚養水」工程,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nbsp2015年我省在兩河、兩湖開展「測水配方」試驗,初步取得了「以魚抑藻華」、「以魚抑害貝」、「以魚抑蚊蠅」、「以魚淨水質」四個板塊的試驗成果。
  • 關於北海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2016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10.6萬噸,比增3.9%,總產值178.9億元,比增5.17%。在穩定海洋捕撈產量的基礎上,水產養殖產量逐年增加,2016年比2013年增長16.4%。  主要工作和成效如下:  (一)健全工作機制,制定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規劃。
  • 關鍵詞三、現代漁業協議
    鄭偉儀局長表示,梅州市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綠色的生態環境,便捷的交通網絡,豐富的漁業資源。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梅州漁業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為我省山區現代漁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籤署是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力助推梅州市「綠色崛起,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
  •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對海洋漁業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海洋漁業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海洋漁業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海洋漁業技術標準、海洋漁業市場規模、海洋漁業行業潛在問題與海洋漁業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海洋漁業行業投資價值、海洋漁業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海洋漁業行業投資決策者和海洋漁業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 莒縣實施2020年度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
    2020-12-24 14:18:50 來源: 莒世聞名 舉報
  • 2016年非洲英語國家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結業
    「2016年非洲英語國家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來自加納、烏幹達、埃及、尚比亞、肯亞、衣索比亞、馬拉威、辛巴威、南蘇丹、南非等10個國家的27名漁業官員和技術人員圓滿完成全部培訓活動。  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書記戈賢平、無錫市商務局外經處科長萬松俊出席了培訓班的結業典禮。
  • 今天,鹽城漁業發展迎來「大事件」!
    2020-11-23 2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省漁業協會在貴陽正式成立
    據悉,2019年貴州全省發展稻田生態漁業268.97萬畝、湖庫生態養殖27.41萬畝,實現水產品產量24.36萬噸、生態漁業產值57.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5%和5.35%;鱘魚養殖面積達到57.68萬平方米、產量1.41萬噸,產量升至全國第二,「貴水黔魚」商標獲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核准註冊。全年,通過生態漁業發展帶動14.83萬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