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現場 明火基本撲滅
56人遇難 其中消防人員21名
記者昨天從「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三次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事故現場明火基本撲滅。截至昨天15時,此次爆炸事故共造成56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員21人。此外,在搜救行動中,搜救出的人數達到44人。
□最新進展
搜救出一名消防官兵生還者
國務院工作組昨晚召開會議指出,搜救生命是當前救援處置的首要任務。會上有關領導表示,將抽調人員組成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在開展後續處置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事故調查、責任追究等工作,認真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面加強危險品安全管理,嚴防發生此類重特大治安災害事故。
「8·12」爆炸事故新聞發布會主持人、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龔建生說,14日7時05分從現場搶救出一名生還人員。據了解,生還者為天津消防開發區支隊19歲的戰士周倜,已送往泰達醫院,目前在胸外科普通病房。
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局長周天介紹,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現場明火已經基本撲滅。首先,集中力量撲滅可以用水和泡沫滅火的明火。此外,根據爆炸核心區有大量的金屬鈉等易燃易爆危險品,且無法用水直接撲救物質的情況,用黃沙覆蓋滅火。
截至14日15時,此次爆炸事故共造成56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員21人;住院治療721人,其中危重症25人,重症33人。全體參戰消防官兵繼續加大人員搜救力度,在前幾次搜救出32人的基礎上,又搜救出12人,搜救出的人數達到44人。
醫療救治方面,記者了解到,國家和天津市的專家組已組織聯合會診分析病情,部分醫院還及時開展了心理幹預診療。
空氣品質超標消防員外移
記者昨天從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救援現場了解到,鑑於距離著火點附近的空氣品質超標,位於救援現場3號和4號點位的天津消防總隊的現場分指揮部已於19時向南外移。
記者在現場看到,多輛消防車將洗消後的消防員運送外移,在新的地方搭起了帳篷。
天津消防總隊在起火爆炸事故現場設置了兩個分指揮部,3號和4號點位的分指揮部是其中一個。
居民安置點已安置6300人
濱海新區常務副區長張銳剛介紹,截至昨天18時,經過初步調查,受損房屋情況為:居民1.7萬戶,企業1700戶,商鋪675戶。目前,12所學校、3個公寓作為居民安置點,已安置6300人。在各個安置點,水、食物、被子等物資充足,同時還提供醫療服務等保證。下一步,將組織相關單位對這些受損房屋進行修繕。
記者昨天從天津海事局及天津港獲悉,天津港北港池除危險品船舶和供油船舶外正常進出港,其他泊位正常執行航行計劃。不過海事局提醒,由於轄區能見度不足3000米,主航道單向通航,小船航道正常使用。
常規汙染物接近正常值
南開大學教授、環境專家馮銀廠介紹,截至14日9時,17個監測點監控到的數據顯示,汙染物、有機汙染物、有毒物質、常規汙染物等檢測數據目前接近正常值,雖然下風向會有偶爾反覆,但事故區域風向有利於汙染物向海中擴散,目前事故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正常,不會對群眾身體產生影響。現場還有未爆炸化學品,後續還會加強檢測,隨時向公眾報告。
事故區域內水源完成封堵
發言人表示,已對事故現場的廢水採取和準備採取以下措施:8月13日上午第一時間封閉了入海排汙口,下午已對事故區域內的溢水口和出水管道完成封堵,在事故區,臨時增加了移動式的廓清水源的處理裝置,廢水進入汙水處理廠後將進行預處理,有效防止汙染物無故增加而對生態系統造成衝擊,在生化處理過程中加入活性炭和粉末,並臨時增加一套處理系統以確保廢水處理達標。
□熱點追問
1 用水滅火引發爆炸?
具體處置方法尚不清楚
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局長周天表示:「具體處置方法不清楚。」周天稱,接到報警電話時,第一個電話是說汽車燃燒,第二個報警電話說天津港起火。消防總隊第一批人員抵達現場後按照規定進行火災偵察和判斷,第二批人員剛抵達就爆炸,之前是天津市港區公安局在進行處置,具體處置方法不清楚。
2 為何無法提供危險品詳情?
核實難度大信息出入較大
官方昨天首次透露了涉事公司存儲的危化品情況,稱包括易燃氣體、易燃液體、固體、氧化劑、腐蝕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例如硝酸鉀、硝酸鈉、硝酸銨、氰化鈉等。
天津市安監局副局長高懷友表示,天津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租用天津港,儲存危險品種類較多,但目前還不能給出現場危化品的種類和數量的詳細數據。原因一是事發危化品倉庫屬於周轉倉庫,種類較多;二是瑞海公司損毀嚴重,核實帳目難度較大;三是瑞海公司負責人和管理人員提供的信息不統一,與海關報關單數據也不吻合,「包括目前調查的數據,都有比較大的出入」。高懷友稱,會抓緊時間進行核實,儘快提供準確數據。
3 救援處置中有何難點?
處置中多次發生輕微爆燃
天津市公安消防局局長周天說,此起事故處置工作主要有三個難點:一是爆炸現場內部起火物料堆積,各種不同成分的材料混雜可能發生化學反應,隨時可能發生爆燃和爆炸,在處置過程中現場危化品多次發生輕微爆燃,給官兵生命構成極大威脅;二是現場貨櫃堆積、箱體大、重量大,特別是爆炸發生後,貨櫃變形散落,清理滅火救人的難度大,拖延了處置速度;三是爆炸波及的範圍廣,在很大範圍內造成大量碎片、物品灑落,房屋倒塌變形,整個事故現場面積大。
對此,天津公安消防部門採取了針對性措施:一是成立4個滅火組,8月13日12時許,對4個主要著火區域進行滅火,調集大型鏟車、挖掘機開闢3條進攻通道,針對起火物質的不同屬性和危險特性,有效利用泡沫、乾粉等滅火藥劑進行明火撲救,利用幹沙掩埋危化品,嚴防次生災害;二是爆炸發生後成立15個搜救組,全力搜救被困人員及失聯消防官兵。
□重點釋疑
水溶性化學物質全部存留現場
一般雨量不會造成影響
昨天,天津市環保產業協會正高級工程師王連卿通報了事故現場水處理情況。王連卿說,目前所有水溶性的化學物質全部會存留在事故現場,而且政府正在考慮採取其他措施進行封堵,一般雨量不會造成影響。
王連卿說,汙水處理廠也採取三項應急措施,一是在生化處理系統前增加一套移動式強化汙水處理系統,對事故區域來水進行預處理,有效防止汙染物濃度增加,對原生化系統的衝擊;二是在生化系統中投下活性炭粉末,增強生化系統處理能力;三是生化系統出水後,臨時增加一套後固化處理系統,確保汙水處理達標。為進一步保障事故現場水處理安全,王連卿介紹,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已經到現場進行實驗,已確定最佳的投藥劑量和技術路線。
對於現場氰化物可能遇水的威脅,王連卿表示,氰化物是水溶性物質,下雨直接浸泡會產生溶解,但現場進行了完全封堵,目前所有水溶性的化學物質全部會存留在事故現場,而且政府正在考慮採取其他措施進行封堵,一般雨量不會造成影響。
□後續汙救援
染物淨化脫毒方案正在研究
專家團隊研判事故汙染後續救援需求
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新華公司昨天消息,天津濱海發生爆炸後,公司迅速組織核生化防護及活性炭專家團隊研判事故汙染後續救援需求,並與政府相關部門接洽,分析並提出事故汙染物如何淨化脫毒的方案。
據介紹,參與本次救援的院士工作站和技術中心的專家團隊先後參與過哈爾濱水汙染、長治苯胺洩漏汙染等救災行動。新華公司將發揮核生化防護和濾毒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密切跟蹤事故進展,重點與特警部隊、救援中心及紅十字會等單位聯繫,參與後續救援行動。
據了解,中國兵工集團新華公司在國家應對和戰勝非典疫情、松花江水汙染、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長治苯胺洩漏等突發性事件及自然災害中,都提供了可靠的淨水、濾毒和個人防護產品。
據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新華公司是我國最大的防毒面具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活性炭生產商,企業生產的防毒面具、空氣呼吸器、過濾吸收器等產品除主要用於軍隊裝備外,還裝備了全國近300個公安單位及中石化等有危化品單位。
■相關
理賠 保監會要求險企簡化手續
中國保監會昨晚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天津保監局和各保險公司做好天津「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全面排查保險承保情況,做好保險理賠服務工作。
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應根據特事特辦、急事先辦的原則,設立專門的理賠綠色通道,對相關分支機構進行特殊授權,簡化理賠流程和辦理手續,縮短理賠處理時間,要迅速調集並下撥充足資金,做好預付賠款工作;各保險公司應重合同、守信用,在合同責任範圍內應賠盡賠、通融賠付,對於理賠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應按照有利於保險消費者的原則掌握;各保險公司要加強對理賠中可能出現的極端事件及風險的研究,抓緊制定處置預案,明確應對措施。
通信 爆炸致58個基站退服
工信部昨天發布消息,截至當日12時,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造成的停電已致周邊區域58個通信基站退服。各基礎電信企業派出應急通信車提供機動的通信覆蓋,上述基站退服未對用戶通信造成嚴重影響。
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14日12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企業累計出動搶修人員242人,保障了應急指揮、醫療救援和市民疏散等重點區域的通信暢通。退服的58個基站,佔濱海新區1688個基站總數的3.4%。
與此同時,各基礎電信企業還積極開展了各類便民服務,包括開通10086尋親熱線,設立免費充電和報平安電話點,提供欠費不停機、免費藥品和飲用水服務等。
濱海發生爆炸後,天津通信業迅速啟動通信保障應急預案,包括迅速前往一線開展應急搶修和通信保障;及時對爆炸發生區域和醫院等救援設施周邊區域的通信基站進行網絡優化,減少網絡擁塞;引導公眾減少向事發地撥打非緊急的電話,供救援人員優先使用等。
傳謠 傳播「毒氣擴散」帳號被查
記者昨天獲悉,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近日嚴肅查處了360多個傳播涉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謠言信息的微博微信帳號,這些網際網路企業依法對有關帳號採取關停措施。
一些微博帳號、微信公號編造、散布「有毒氣體已向北京方向擴散」「方圓一公裡無活口」「商場超市被搶」等謠言,製造恐慌情緒。還有人謊稱親屬在爆炸中身亡,以「救災求助」為名傳播詐騙信息,謀取錢財。特別是一些「網絡大V」惡意調侃,發布極不負責任的有害言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有吳姓「大V」稱「天津的爆炸已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堪稱爆破界傑作」,有一位「大V」將天津爆炸事故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相關聯,渲染恐怖氣氛,甚至有人發布辱罵消防隊員言論,惡意配發血腥圖片。這些惡劣言論受到網民譴責和舉報。
綜合 京華時報記者 張恆 呂高見 劉雪玉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