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選課制的利弊得失——寫在高考改革全面推行之際

2020-12-02 騰訊網

撰文 | 沈乾若

來源:物理與工程

1 中國、北美和西方教育制度概述

高考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指揮棒。近年的高考改革,為高中實行自由選課的制度打通了道路,開啟了綠燈。在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與選擇方面,中國向何處去?令人關注。

西方自由選課的學分制優勢何在,有無弊端?它將給我國教育帶來什麼結果?國內統一課程的學年制應該全盤放棄麼,或者在其基礎上融入學分制的優勢?事關重大,有必要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國內傳統的學業管理制度下,一個班的學生學習完全一樣的課程;彈性不足,對學業上下兩端的學生照顧欠佳;學生缺少個性化發展和自我選擇的機會。

美國、加拿大以及西方中學的學分制不同。學校提供很多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教育當局只規定必須修滿的學分,由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需要來自由選課。資質優異的低年級學生選修高年級課程司空見慣;修課方式也比較靈活。在加拿大卑詩省,除課堂聽課外,網絡拿課或成人夜校亦可,甚至少數學生自學後參加考試也能夠得到學分。

學分制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空間。升學類或就業類,成績好的或成績差的,可以各取所需;以發展個人的潛能與特長,實現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學分制已實行百餘年,是西方中等教育區別於東方的一項基本制度。西方世界精英的成長和層出不窮的發明創造,學分制起了關鍵的作用。

然而,學分制並非萬能靈藥;它給西方帶來的,也不全是成功的果實。

自由選課使班級設置不再可能。學生沒有班級,也沒有固定教室。像大學生一樣,中學生背著書包到處跑。各年級只設一、兩個諮詢教師,供學生諮詢選課和其他事宜。我們過來人都有體會,班級制下,班主任的嚴格管理,集體生活的人生經歷與體驗,及同窗之間的友誼,對學生的學業和人格成長極為寶貴。班級的缺席,給學生的青少年時代帶來的缺憾難以彌補。美加中學多年來採用全方位的學分制,管理鬆散,對於青少年教育及社會成員文化素質的影響,不可低估。大多數學生在學業上抓得不緊,達不到應有的知識文化水準;而且由於缺少嚴格管教,學生沾染不良習氣也成為嚴重的問題。[1]

除走班製造成的管理鬆散外;選課的過度自由使得學生得以避開數理化等較難的理科課程,亦造成嚴重後果。實行百年之後,美國和加拿大修讀理工專業的學生比例奇低。譬如2003—2004學年,全美本科生僅14%在STEM領域學習,含計算機科學5%;工程技術4%;生物學與農學3%;理化和數學各不足1% [2]。如今的美國等西方國家,理工人才匱乏,大眾普遍欠缺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與素養。美國教育部在2010年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是全球領導者。然而今天,我們的這一地位受到了挑戰,美國已經落伍。」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公司也在其2017年的報告中說,「美國確實是一個STEM匱乏的國家,儘管承認這一點很難堪。」[3]

遺憾的是,只因年代久遠,人們以為中學自由選課天經地義,至今尚未見到西方教育界對此項制度提出質疑。

2 北美和西方自由選課制

以加拿大卑詩省為例,來看一看學分制下的高中畢業標準。學分自十年級算起,總數80分,每門課4學分;從語言文字、社會與人文、數學與科學、藝術或技術及體育等五大領域的課程中計入。STEM領域必修課程包括:十年級數學和科學,兩門;十一級或十二級數學,一門;十一級或十二級物理、化學、生物六門課中選學至少一門;總計四門,16學分,僅佔80學分的區區五分之一。即使不拿12級理科課程,也能夠獲得高中畢業文憑。

數學和科學各佔10%;理科,尤其物理和化學在基礎教育中比重之低,由此可見一斑。這樣的標準之下,除小部分好學上進的學生外,多數學生自然避難趨易,選學數理化的人數少得可憐。在卑詩省授課多年,筆者深知物理是學生最感困難的學科。力、熱、聲、光、電、狹義與廣義相對論……何其龐大而深奧的一個知識體系?學生需要付出多麼艱苦的努力,具備多強的分析思維能力,方能掌握這些知識?故數理化三科中,選修物理的人數又是最少的。估計註冊12級物理的人數大致15%,至多20%。只有生物課獲得青睞,因多含記憶類知識,難度較低。

再來看一看畢業與升學考核。卑詩省中學畢業原有全省統一考試,實行了一百餘年,效果很好。但在2004年改為選考;2011年大部分取消,只留少數幾科。至2016年,所有省考競全部取消,改為數學和英文水平測試。而數學測試僅十年級程度。加拿大沒有全國大學選拔考試。大學錄取,取決於中學選課情況和成績單,及申請文書。在不設統一考試的情況下,高校錄取對學生學業水平的評估十分困難。

美國的情況,以紐約州為例。普通高中畢業文憑要求學生至少修滿22學分,其中數學和科學必修各一門,共6學分,佔27.3%,僅比加拿大略高。

美國中學生選學數理的總體情況如下:中學裡註冊(而非通過)起碼一門物理課學生的比例,1990年僅21%;由於STEM領域的大力投入,十年後方達到36%;但至2013年,仍有58.5%的高中畢業生未曾接觸過物理課[4]。幾代人下來,或因師資不夠,或因選課人數過少,2/5的高中竟然無法提供物理課[5]。紐約某著名高中,由於請不到物理老師,只有不到10%的班級能夠開物理課。數學方面,據2013年的統計,美國高中畢業生中,註冊了(非通過)代數2和三角的學生約48%,不及一半[4]。可見美國所謂『高中畢業』與傳統的標準相距甚遠。

申請美國大學,多年來均須提交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或者學業能力測試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的成績。然而近年來,為了非裔和拉丁裔等弱勢群體的入學,哈佛、加州大學洛杉磯、伯克利分校等將SAT II從必考改為選考;更有上千所學校不再強制要求SAT或者ACT的成績[6]。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美國教育是分層的。各州均有少數以理工科為主的特殊高中,頒發高等畢業文憑。紐約州的高等文憑要求學生至少多修兩門數學,一門科學;理科佔比達48.4%。與加拿大不同,不論何種文憑,學生均須通過州級統一考試。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者,還可獲頒榮譽高等文憑。可見雖然都為學分制,特殊高中及其頒發的高等文憑和普通高中文憑的要求完全不同。高等畢業文憑必修課比重很大,其中理科課程更佔幾乎一半。此即美國的基礎精英教育:高標準,嚴要求。其選課自由僅僅體現在:第一,開設了多種選修課;第二,學生可以提前修課,中學裡也能修讀大學或預科課程;為資質優異的學生開闢有快車道。

優秀生源的選拔還有其他一些渠道:大學先修考試AP、國際文憑課程IB,以及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競賽、西門子數學科技大賽、美國數學邀請賽等這些評測可以為大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從以上介紹可知,美加課程的學分制及畢業升學非強制性的考核要求,對於不同的學生群體效應不同。少數重視教育家庭的後代和稟賦優異且自律的學生可以努力成材,但過度的自由使得大部分學生未能獲得應有的知識文化素養。

儘管美國精英高中質量優異,每年為一流大學輸送大批高材生;但由於僅佔10%左右,他們的努力與成效未能扭轉總體趨勢。整體來說,美國和加拿大的高中畢業證書水分很大,切實達到高中水平的人數其實差很多。就行業而言,對理工科造成的衝擊最為嚴重。不但進入該領域的人數佔比低,而且之後在大學裡又有1/3以上的學生因修課困難而轉到其他領域[7];畢業後能夠從事科技工作的自然少得可憐,人才荒不可避免。美國大學理工科教授和研究生、科研人員中,相當比例是外來移民與留學生[8]。美國自身的基礎教育難以支撐其高等教育和科技發展;說它是由多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所支撐,也許較為符合實際。

3 近年中國對美國教育的借鑑

中美之間概而言之,美國強在精英教育和頂尖人才;而中、低端的大眾教育則相當薄弱。美國獲諾貝爾獎人數世界第一;普通科技人才與技術工人卻嚴重不足,使其製造業難以復甦。反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崛起,依賴的正是百十年紮實的教育所培養的各個層次的人才,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支科技與勞動大軍。[9]

回顧中國20世紀20年代,亦曾實行選課制;但僅十年便廢止。此後中國在中學堅持學年制和班級制;儘管對於超常人才的成長有著這樣那樣的妨礙,卻保證了大範圍內基礎教育的質量。

然而近年來國內盲目「與國際接軌」,高中實行選課制及「3+3」高考改革,其間的諸多問題立即呈現,比如師資配備失調,中學教室設備很難應對多種課程選擇;而且和美加一樣,物理等科選學人數驟降;以及考生入學後成績下降;等等。這些結果,對於切實了解西方教育的人們來說,本在預料之中。

20世紀整整一百年,中國與美加之間的中等教育在課程要求上做法不同[1]。

中國與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統一課程,統一標準;凡高中畢業的學生,均須具備數學與各門科學學科的知識素養。這樣做的前提是中等教育階段的雙軌制;即普通學業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分別由兩類不同的教育機構承擔。民國時期又稱為普通中學、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和中等師範學校『三足鼎立』。雙軌制下學生分流的結果,進入普通中學的學生程度比較整齊,以升學為目標。這就使得統一課程成為可能;而且各門課業均設置數年,循序漸進,扎紮實實奠定基礎。

自20世紀中期以來,加拿大與美國的中等教育實行單軌制;將學業與職業教育混在一起,稱為綜合中學。北美的中等教育機構絕大多數為綜合中學;而低標準、低質量則為綜合中學之痼疾,不可避免。為照顧不同類型的學生,綜合中學提供多種內容、多個層次的課程,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力。為保證畢業率,畢業標準只能遷就差等生,取下線,要求很低。自由選課與綜合中學捆綁在一起的結果,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逐漸顯現,那就是理工科領域一步步的衰落。筆者建議,加拿大和美國恢復雙軌制,學業高中與職業技術學校並行,為嚴格的學業教育創造條件[1]。

基礎教育階段的強制性課程要求,為的是保障學生建構完整而合理的知識結構,習得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為大學深造作好準備。故科學合理並且嚴格地規劃必修課,保證必修課的教學,是學校的主要任務,尤其在國內中職中專已將約一半的學生分流出去的情況下,普通高中更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照搬北美綜合中學的做法,來縮減統一課程,開辦「課程超市」。但引入選修課,把部分選擇權交給學生是必要的;也應給學生留下時間和空間來發展專長。

美國特殊精英高中與中國普通學業高中目標大體一致,其經驗教訓值得研究借鑑。必修課為主而選修課為輔;對必修課的嚴格要求和管理,包括統一考核的手段在內;既是美國精英高中的一項成功經驗,也為中國自身多年的實踐所證實;絕對不能輕易放棄。但美國學生課業負擔之沉重,比國內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需要找出原因,加以避免。

4 對中國教育制度改革的思考

兩千年來人類積累的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學與技術知識,要靠教育一代代傳承。理工科自不待言,非從小扎紮實實奠定基礎不能成就人才。對文科學生雖然可以降低要求;但基礎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的方法對社會及人文學科也是需要的,對某些學科甚至是關鍵性的。西方在這個問題上步步退讓,令理工科逐漸萎縮。直到危機來襲方才悔悟,回過頭來強調STEM教育;卻已積重難返,回天乏力。

筆者贊成現時倡導的通才教育。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歷史和社會知識,基本數學推理和運算技能,以及科學技術知識等,是每個知識分子都應當具備的。既然高中文理分科都因違背通才教育宗旨而在取消之列;提供學生極為自由的課程選擇,又是為什麼呢?是促進通才教育,還是反其道而行之?

各個不同學科專業應當具備哪些必要的知識,只有高層次的專家學者有能力作出判斷。學生和家長一般了解不夠,很難作出合適的選擇。未知將個人選擇性當作教育的一個終極價值觀道理何在?將選擇性放在第一位而弱化教育的基本功能,乃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教育的目的,既為滿足個體的需要,也為社會整體的生存和發展。當今風行的重視前者而輕忽後者的思潮,是極為嚴重的偏差。選擇應該是雙向的。一方面是學生個人的選擇;另一方面是國家和社會從全局出發,為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配置,為持續發展所作的選擇。個人選擇難以避免盲目跟風、避難趨易和金錢至上。北美以自由選課制為起點的一系列制度與標準,將個人選擇擺在不適當的高位,留給國家與社會的選擇空間過小;造成今日理工人才匱乏的局面。國內若邯鄲學步,盲目照搬,則中國科技人才的斷層亦將不可避免。

過度縮減統一課程及過分自由的課程和高考科目選擇,既導致學生知識結構的欠缺,也縱容一些學生放棄努力,投機取巧。這部分不合格的學生,在西方大學通過寬進嚴出的制度而被淘汰。但在國內目前缺少淘汰機制的情況下,必然造成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及高等教育的平庸化。

高考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學習借鑑西方的選課制、學分制及一系列畢業升學制度,首先須了解其實踐結果和利弊得失,方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亦應堅持中國自身實踐多年的正確做法與成功經驗。否則只恐事與願違,將國家民族的前途置於險境。

作者簡介 :沈乾若,女,博士,獨立學者。從事比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為教育體制與政策、基礎數學與科學教育,sharon_q_shen@yahoo.com。

參考文獻

[1] 沈乾若.北美的綜合中學和學分製成功麼?——關於美加教育體制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9):34-38

SHEN Q. Reflection on comprehensive school and credit system[J].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2016, 30 (9): 34-38. (in Chinese, English version upon request)

[2] CHEN X, WEKO T. Students who study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NCES 2009-161[R].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9.7

[3] STEM EDUCATION IN THE U.S.: Where we are and what we can Do. 2017 Report[R]. American College Test (ACT) Inc.

[4]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 NSF Report[R]. 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18.

[5] HEITIN L. 2 in 5 High schools dont offer physics, analysis finds[N]. Education Week, 2016.8.23.

[6] GEWERTZ C. SAT subject tests see steep decline in participation[N]. Education Week, 2016.7.28.

[7] Beginning College students who change their majors within 3 years of enrollment[R]. DATA POINT, NCES 2018-434,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7.12.

[8] STEM index shows America will have to depend on foreign workers to fill STEM jobs[N]. The U.S.News/Raytheon, 2016.5.17.

[9] 沈乾若. 六十年親歷之中西教育[Z/OL].(2019-12-11) https://wenku.baidu.com/view/a72733ae1ed9ad51f01df2df.html 2016.5.6.

引文格式: 沈乾若. 自由選課制的利弊得失——寫在高考改革全面推行之際[J]. 物理與工,2020,30(2):27-31.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物理與工程」。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全面學分制"改革:我的學分我做主
    原標題:全面學分制:我的學分我做主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學分制管理的意見》。記者了解到,廣東高校中,目前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已明確,從明年9月起,該校將推行全面學分制。新制度有什麼特點?會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什麼變化?29日,記者來到中大南方學院一探究竟。
  • 解讀|新課標選課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師教學轉變及其應對
    ,是新高考改革的基本精神。為促進新高考改革順利落地,2014年12月,《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印發,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改革高考科目設置,考生的高考總成績由統考的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科目成績以及三門納入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組成,選考的三門科目可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實際、學習興趣、學習特長,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浙江省還加入了技術)自主選擇,學生有20種或者35種選擇科目的組合。
  • 新高考不會選課怎麼辦?這是一篇最全面的選課指導,請收藏!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對自己最有利?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是卻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有利於自己這個要求,是新高考選課的最高要求。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很難真正認識自己,更何況這只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一個十四五歲的學生。怎樣才能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組合呢?我用四個字總結一下:性價比高!什麼樣的組合才是性價比高的組合呢?
  • 解析8省高考改革新方案 「3+1+2」模式有何不一樣?
    「3+1+2」模式雖未給予考生在六門科目內完全充分自由選擇,但可以在物理和歷史兩門,及其他四門中進行有條件的選擇,且後者4選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選擇組合達12種,比改革前僅文綜或理綜兩個組合的選擇性大大提升,也比較符合8省市的實際情況。同時,雖然在選考科目中物理和歷史只能2選1,但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合格考中,物理和歷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學生都必須達到高中基本教學要求,基本知識結構是完整的。
  • 新高考改革的特點和規則
    就目前而言,已經實現新高考的是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這六個地域,而在2021年來說的話,會有八個省份,也將會實行新的高考,分別為廣東,湖南,湖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重慶。當然,前六個地域採用的為3+3模式,而明年實行新高考的省份採用的為3+1+2的模式。
  • 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麼辦
    視覺中國 資料圖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0月19日表示,過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試點已經落地,經評估取得成功,儘管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今年,還有4個省要開始試點,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將全面建立起來。
  • 2021年新高考改革全面解讀
    目前新高考改革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門話題!尤其是2021年新高考的8省市及未來即將實施新高考的省市地區。  為助力各地家長、考生更加全面了解和透析新高考報考政策,為大家帶來了《新高考報考進階100問》,研究價值極高,供廣大師生、家長參考學習。
  • 【RCSSA乾貨】寫在選課之前的選課攻略
    # Program的課程要求寫的很清楚, 認真閱讀    # 當你完成 RU 一學期的課程後,這些課程會出現在相應 program的complete course中如果我選擇的課程Section 這麼多,可能的選擇多如牛毛,有沒有可以幫助我們選課的網址呢?
  • 高考改革的趨勢應該是把物理列為必修,把英語改為選修!
    新高考實行「3+3」的模式,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更加人文!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嚴重的「棄物理」現象,這與改革的 初衷是相背離的,所以又出現了」3+1+2「方案,這個方案雖然有利於扭轉」棄物理「現象,但是因為沒有實施,難免會遇到其他問題,也並非最完善的方案。
  • 寫在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調研報告刊發之際
    專題: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  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 10月8日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邁出科學發展新步伐 ――寫在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調研報告刊發之際
  • 高考改革研究報告:新高考如何融匯中西
    選考就要賦分,加入高考改革的14省市有5種賦分方法,山東的5等8級賦分制區分度最好。現在只有接近50%的專業提出了選科要求,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專業提出選科要求。 本輪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各地應該儘快加入本輪高考改革。
  • 高考改革後作文這樣寫
    高考需要改革,否則會嚴重地妨礙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妨礙素質教育方針的落實,這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是繼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我國教育事業的一次革命性的變革。
  • 安徽合肥:普通高中學校將全面實施選課走班制度
    新華社合肥1月5日電(記者周暢)記者4日從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獲悉,合肥將完善選課走班機制,於2022年8月前在所有普通高中學校全面實施選課走班制度。根據合肥市教育局日前發布的《關於印發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建設三年規劃的通知》,2022年8月前合肥市所有普通高中學校將全面實施選課走班制度,確保每一所普通高中學校開足、開齊、開好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同時,合肥市教育局將借鑑合肥名校辦新校辦分校、名校託管弱校等成功經驗,加快普通高中集團化辦學進程,發揮好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示範作用。
  • 8個省份發布高考改革方案 考生須物理歷史二選一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第三批改革省份發布高考改革方案去年秋季入學高一學生開始實施  央視網消息:昨天,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份——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發布了實施方案,方案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 專訪:體育高考,比較急迫
    我們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壯的國民,從這個角度比較而言,體育納入高考是急迫的。  問:您認為體育納入高考有何利弊?  答:這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體育納入高考,好處在於借用了應試教育平臺的動力系統,一切資源都動用起來,各地家長、老師、學校、教育局都重視。
  •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全文如下。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於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 選科面臨困難,賦分遭遇質疑:新高考改革爭議中前行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啟動首輪以來,全國各地分階段分地域穩步推進中。2017年,京津魯瓊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開始高考綜合改革,並在2020年迎來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2019年,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8省份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採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將迎來新高考「首秀」。
  • 高考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命題
    [摘要]和以往只是圍繞考試科目做文章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等根本性問題,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9月4日,《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終於浮出水面。和以往只是圍繞考試科目做文章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等根本性問題,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意見》出臺以來,引發眾多網友感嘆,直呼自己「生不逢時」。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12月29日(此件公開發布)黑龍江省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
  • 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推進會發言摘登
    在推動改革過程中,河北省堅持黨政同責,把「三項制度」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法治河北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擺在黨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以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會議等多次審議改革方案、聽取改革進展、部署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