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精子,以後連雄性都用不著了嗎?

2021-02-23 最新黑科技

   春天來了,又到了準備汽油和火把的季節了。不過對於有頭腦有技術的科學家而言,他們還可以做點更「刻薄」的事情,比如說發明一種不需要男性就能製造精子的技術,來對付日益嚴重的異性戀秀恩愛問題(大霧)。


事實上,科學家有此想法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前年的時候,一群以色列科學家就在體外將人類胚胎幹細胞誘導分化成了原始生殖細胞[1]。而日本的一群科學家則更進一步,他們將體外誘導產生的小鼠原始生殖細胞注入雄性小鼠睪丸內,藉助睪丸內的生理環境令這些體外誘導產生的原始生殖細胞發育成了有功能的精子[2]。

這些成果的誕生意味著,科學家現在可以將一隻雌性小鼠的體細胞用iPS技術誘導成多能幹細胞,然後把這些多能幹細胞體外誘導成原始生殖細胞,通過將這些雌性來源的原始生殖細胞注入小鼠睪丸內使之發育成精子,他們可以用這些精子生出不包含任何雄性來源遺傳物質的小鼠後代。怕不怕?

別怕,因為更可怕的還在後頭呢——科學家們注意到,上面這個過程中雄性雖然沒有提供遺傳物質,但還是提供了睪丸啊。於是最近,來自中科院北京動物所的周琪院士、趙小陽研究員團隊和南京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沙家豪團隊三方合作,把雄性這最後一點存在感也給刷沒了。

在一項最新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3]中,他們在體外將小鼠胚胎幹細胞誘導成原始生殖細胞後,直接將這些原始生殖細胞與來自睪丸組織的細胞在體外共培養,從而直接在體外將其誘導成了具有精子功能的細胞,形態類似圓形的精細胞。它們不是人們印象中有尾善遊的成熟精子,但已經很接近。


雖然周琪院士等人指出,此舉是為了方便在體外觀察精子形成過程以及治療男性不育症,但這阻止不了這項成果在輿論中激起的千層浪花。有不少生殖及幹細胞領域的專家都對此持積極態度。以色列幹細胞學家雅各布·翰拿(Jacob Hanna)就表示:「這是一個超級令人激動而重要的結果。」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學者對這項結果表示質疑。劍橋大學戈登研究所的阿琪姆·蘇拉尼教授(Prof Azim Surani)認為,這項研究尚需更多獨立驗證,因為研究中有一些細節,例如精細胞狀細胞不尋常的發育速等等,都比較令人意外。

更多的討論也圍繞這項研究的臨床前景和倫理問題展開。史丹福大學的維託裡奧·塞巴斯蒂亞諾博士(Dr. Vittorio Sebastiano)認為,這是一個裡程碑,儘管距離臨床應用尚有不小距離,但是我們無法預料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配子會對後代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話題非常值得討論。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生物化學與細胞發育學教授彼得·多諾萬(Peter Donovan)則表示:「如果這項技術被用於人類身上的話,則需要考慮諸多倫理問題。我們如何能知道這類實驗室裡得到的精細胞狀細胞和睪丸中天然生成的精細胞是實質等同的呢?我們如何知道實驗室的做法會不會給這些細胞帶入基因突變呢?也許科學可以及時為我們解答這些困惑吧。」

考慮到人類和小鼠生殖細胞之間的巨大差異,現在就高呼「再也不需要男人了」恐怕還為時尚早。不過,技術進步的腳步從來不會停止,不育症的男性或者想要孩子的女性是否可以因此受益,諸如此類的輔助生育技術又會對我們的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相信時間將會給出解答。

     長按圖片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人造精子問世,男性地位恐不保
    精子細胞是由精原細胞複製,減數分裂得來的。精原細胞屬於雄性生殖細胞的早期階段。用精原細胞培育成精子細胞,就是把自然界的此過程人工化,是人類操縱自然生命早期過程的科學體現,是技術進步。」如果試驗成功,公司希望通過人造精子,可以幫助患生殖系統癌症的年輕男性成為父親,簡單來說就是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福音。
  • 人造精子來了 男人們「沒用」了?-人造,精子,男人,生科醫學 ——快...
    事實上,這項技術對動物保護同樣具有很大的價值,在大型野生動物日益稀少的現在,很多珍稀動物都是孤立在不同的動物園或保育中心,通過該技術能夠有效地使一些珍稀雌性動物在缺乏雄性個體或者雄性個體精子質量嚴重下降時,可進行精子再造實驗,使雌性個體受孕、繁殖,延續這一物種的數量。
  • 雌雄同體線蟲可以自體受精,那為什麼還會有雄性線蟲的存在?
    它們也分為兩性:一種是雌雄同體,它的性腺先製造精子,大約250個精子,放在儲精巢裡面,然後再製造卵子;另一種是雄性,只製造精子,有特化的尾部,可以偵測交配對象,還可以射精,所以能和雌雄同體線蟲交配。製造後代的事情,雌雄同體的線蟲可以完全自己來,用自己的精子和卵子產生下一代;也可以和雄蟲交配,所以它既是雌雄同體,也扮演雌蟲的角色。
  • 動物界最不般配的夫妻:雌性體重是雄性的10000倍,這該如何交配
    對於雄性毯子章魚來說,這一輩子的生存目標就是為了找到雌性,繁衍後代。所以雄性身體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精子,它身體最大的部位是觸鬚,身體上除了必要的生存器官外就是為了儲存精子。雄性在這麼弱小的一生裡,要好好保護自己,保護這個精子庫。為了保護精子庫雄性也是進化出了很多求生技能。
  • 人造精子問世:男性還有存在的必要?
    精子細胞是由精原細胞複製,減數分裂得來的。精原細胞屬於雄性生殖細胞的早期階段。用精原細胞培育成精子細胞,就是把自然界的此過程人工化,是人類操縱自然生命早期過程的科學體現,是技術進步。」如果試驗成功,公司希望通過人造精子,可以幫助患生殖系統癌症的年輕男性成為父親,簡單來說就是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福音。
  • 用皮膚細胞製造出精子卵子來生娃?英國科學家正在認真討論
    美貌又智慧的小編一臉懵逼……這項聽上去簡直是天方夜譚的技術到底靠譜嗎???科學家們真的在研究這個???有人懷疑是克隆一提到用皮膚細胞懷孕生子,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克隆?「皮膚細胞要是形成一種新的生命,不就變成了分子克隆,這應該是動物實驗吧?」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
  • 雌性鯨鯊交配後會主動收集雄性鯨鯊精子(圖)
    但一份新而罕見的鯨鯊胚胎分析表明,雌性鯨鯊是一種漸進式生產的濾食性魚類,交配一次後能儲存大量的精子。  據報導,1995年科學家從一隻雌性鯨鯊身上提取了29個胚胎。科學家經研究後發現,儘管各個胚胎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但它們竟然都出於同一個父親!
  • 新發現:女性卵子會對某些人的精子更加偏愛,甚至為其"開後門"
    雌性對於雄性的選擇不僅僅只是存在於宏觀方面,在微觀方面雌性也有一定的選擇權,簡而言之說卵子並非處於被動的狀態等著那個最強精子的出現,也就是說即便是最強壯的那個精子最先到達,也會出現不結合的情況發生;甚至如果卵子對某顆精子情有獨鐘的話,會特地為選擇為其打開後門,最終使得他們完成集合。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
  • 動物的生殖器官進化,是雄性與雌性的一場拉鋸戰,戰果精彩紛呈
    而雄性卻想要剝奪這種權利,想盡辦法來佔有對方,讓雌性所有的卵子,都接受來自自己的精子,雄性黑寡婦蜘蛛有一次性的陰莖尖物,交配時會在雌性的陰道中折斷,這樣就能阻止其他雄性精子的進入;雄性臭蟲有一個注射器一樣的陰莖,能夠繞過雌性的陰道,將精子直接注入到雌性的肚子,後來,雌性臭蟲進化出了一個全新的生殖器
  • 運動紊亂的精子,不被修飾的蛋白
    運動紊亂的精子,不被修飾的蛋白 2021-01-12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鬼鯊堪稱深海奇葩:雄性頭頂生殖器 雌性能保存精子達數年
    目前研究人員發現它們具有奇特的性特徵,雄性頭部長著鉤狀性器官,雌性能夠存儲精子長達數年之久。鬼鯊被認為是非常奇怪的海洋生物,它們長著凹陷呆滯的眼睛,翼狀魚鰭,以及鞭狀長尾,除了外形獨特之外,它們的性特徵也同樣不可思議。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體內發現了巨型精子
    精子是有性生殖的雄性動物中最關鍵的遺傳物質攜帶者,它和卵子結合後能分裂形成胚胎,繼而發育成個體,在我們的印象中,精子總是數量巨大但個體尺寸很小,但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卻發現了領科學大跌眼鏡的事實!而此次發現時間則超過一億年,並且這是一顆超大規格的精子,的長度已經超過了其介形蟲本身,這讓科學家有些驚訝,因為巨大的精子能增加受精的概率,但有一個問題必須面對,因為巨型精子無法自行遊動,所以雄性必須要將精子直接送入目的地受孕。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體內發現了巨型精子!
    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了一個超大精子精子是有性生殖的雄性動物中最關鍵的遺傳物質攜帶者,它和卵子結合後能分裂形成胚胎,繼而發育成個體,在我們的印象中,精子總是數量巨大但個體尺寸很小,但在一塊來自緬甸的琥珀中卻發現了領科學大跌眼鏡的事實!
  • 雄性激素和脂肪的關係,90%的人都不知道,知道後能鍛鍊出真正的身材
    大家可能都知道雄性激素和肌肉的關係,男性由於雄性激素高,肌肉量是遠遠超過女性的。據研究一個職業的女性健美運動員,分泌的雄性激素水平也只有一個12歲小孩的十分之一,所以女性要產生肌肉非常困難。當大家知道雄性激素和脂肪的關係嗎,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 雄性已多餘:兩個卵子也能繁殖後代
    2012年,李勁松和徐國良合作通過將精子注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建立小鼠的類精子單倍體細胞系,成功與小鼠的卵細胞結合,產生具有穩定遺傳性狀的幼鼠。這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發表在Cell雜誌上。「2012年發表這項研究時,Cell雜誌的編輯也認為,建立一個可培養的類精子單倍體細胞系,從概念到技術都很新穎。」李勁松表示。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精子,長度驚人還刷新了一項記錄
    在它充盈的儲精囊中,研究人員們發現一團像毛線一樣糾纏在一起的巨型精子。這團精子的長度至少有0.2毫米,約為這隻雌性介形蟲體長的三分之一。如果放大到人類的比例,就相當於一個人精子的長度達到57釐米,和一隻成年的美國短毛貓差不多大。
  • 鯊魚媽媽逆天了:管它雄性在不在,老娘都能生小孩!
    都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對絕大多數有性生殖的動物來說,這句話用於形容生孩子這件事剛剛好。可如果身邊沒有雄性,而雌性還想生小孩怎麼辦?脊椎動物裡,不少兩棲和爬行動物能夠通過孤雌生殖來解決這一問題:她們的卵細胞不需要精子就能繼續發育成胚胎。
  • 動物的精子競爭是怎麼一回事?
    繁殖期間,雄性馬鹿會用巨大的鹿角攻擊對手,以此來爭奪交配的機會,而雄性北象海豹則依靠體型龐大,就可以將很多雌性攬入後宮,並保護它們不受到體型小,身體弱的雄性海豹的「騷擾」。好吧,進化找到了一種方式,這種方式被稱為精子競爭,也可以說是精子戰爭。在雌性與多個雄性交配的情況下,雄性不僅為交配機會而競爭,也為直接獲得卵子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