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隻雌性懷孕或懷上卵子時,她別無選擇,只能等到她生了孩子或產下卵之後,才能再次生育,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而雄性在繁殖方面就沒有這樣的限制,它們可以在一生中與成百上千的雌性交配,並繁衍出大量後代。唯一能阻止它們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雌性。雌性的缺乏,再加上繁衍後代的需要,導致雄性之間不得不為了有限的交配機會而激烈的競爭。
繁殖期間,雄性馬鹿會用巨大的鹿角攻擊對手,以此來爭奪交配的機會,而雄性北象海豹則依靠體型龐大,就可以將很多雌性攬入後宮,並保護它們不受到體型小,身體弱的雄性海豹的「騷擾」。

也並不是所有的物種都會採取暴力的繁殖方式。許多鳥類的中雄性,如孔雀和天堂鳥,求偶前,它們都會做出奇妙而多彩的展示,試圖吸引雌性,還有大量的昆蟲和魚類也是一樣。

在這些物種中,雄性沒有互相爭鬥,而是通過「爭奇鬥豔」來超越彼此,希望雌性能夠選擇它們。這似乎是一種更為和平的繁殖策略。但不要搞錯了,儘管這些雄性動物並不會相互爭鬥,但它們之間的競爭與侵略性的物種之間的競爭一樣激烈。
所以,爭鬥和炫耀是雄性提高繁殖機會的兩種方式,但是,如果一個雌性在短時間內與許多不同的雄性交配會發生什麼呢?雄性該如何提高自己成為後代真正父親的機率?
好吧,進化找到了一種方式,這種方式被稱為精子競爭,也可以說是精子戰爭。
在雌性與多個雄性交配的情況下,雄性不僅為交配機會而競爭,也為直接獲得卵子而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雄性之間的競爭通常發生在交配後,因為,在雌性生殖道內,多個雄性的精子會為了爭奪卵子而相互競爭。
在已知存在精子競爭的物種中,已經發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各種不同的精子適應性,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精子首先到達卵子的機會。
對於許多物種來說,精子競爭似乎很簡單,這意味著只要產生更多的精子,然後淹沒競爭對手的精子,就可以增加自己的精子先於其他精子進入卵子的機率。而對於其他物種來說,精子競爭則更為複雜。
例如,小林姬鼠(老鼠的一種)的精子頭部進化出了一個鉤狀結構,使它們能夠相互纏繞,形成長長的精子「火車」,這比單個精子遊得快得多,就像「開掛」了一樣。

而沙漠螞蟻又採取了不同的方式,這種螞蟻的蟻后會連續與多達14隻雄蟻交配,並將它們的精子共同儲存在一個叫做儲精囊的特殊儲存器官中。只有那些進入這個儲存器官的精子才有機會使卵子受精,因此進入儲精囊的精子競爭更加激烈。

為了應對這種壓力,雄性沙漠螞蟻進化出了高度合作的精子,這些精子組成50-100個細胞的組合,遊泳的速度比它們單獨遊動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能夠更好地與競爭對手競爭。
為了阻止其它雄性,許多雄性用交配塞將雌性生殖器官的開口固定起來。例如,雄性歐洲矮蜘蛛會產生一個塞子,開始時是一個特殊腺體分泌的液體,然後變硬成為障礙物。而且,交配時間越長,留下的塞子就越大。更小、更新鮮的塞子對其他雄性來說相對容易移除。但是雄性不太可能嘗試移除更大的塞子,畢竟有這功夫還不如找下一隻雌性來得要好。

結語
精子的競爭不僅會改變精子的行為方式,精子的形狀和功能也會發生變化。例如,水甲蟲的精子會將頭部融合成一起,最後擁有兩條尾巴,還有微小的果蠅,雖然它只有幾毫米長,但它卻能夠產生6釐米長的精子。
有些物種在精子競爭中採取了更為險惡的手段,進化出了大量不能生育的精子,比如有兩個頭,沒有頭或兩個尾巴,這些「敢死隊」精子不能使卵子受精,而是會阻止競爭對手的精子到達卵子,要麼用酶殺死它們,要麼乾脆阻止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