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榴
作為市場的香餑餑,懸疑故事對於觀眾早已不再陌生。
離奇命案、懸疑反轉集結而成的影視作品,或是高能案件堆積的燒腦大戲,或是社會語言下的頻頻戳心。兩種經典類型,分立在懸疑市場的兩端,也同時深深的紮根在觀眾的心中。
這是標杆,但也是圍牆。當經典成為一種鐐銬,又要如何破繭?
近期,這部由優酷(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出品,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北京福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羅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李京東總編劇,馬逸騰執導,張耀、楚月領銜主演、馬可特別出演的網劇《破繭》,在經過了三個月的緊張拍攝後,終於為我們呈現出了一次「化蝶」的全新方法論。
沒有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破案套路,亦不同於市場上諸多向著爆款趨之若鶩的作品的狹隘,就像這個聽起來舉重若輕的劇名一樣,「以蟲為探」的《破繭》對準的是現實的鏡像,衝破著來自題材的「繭」,更帶領著劇中角色和現實社會中的你我他衝破著來自執念的「繭」。
故事中,面對童年時期的傷害,景天與文白一度在執念的漩渦中作繭自縛。但伴隨著迷案的破解、真相的大白,他們不斷地完成自我的成長、解脫與救贖,最終破繭化蝶,煥然新生。
而故事外,《破繭》也像是投入平靜湖面的一個小石子,試圖用全新的姿態,為亟待改變已久的市場,留下一些的漣漪。
錚錚現實之下,深掘人物地基
一個常年沉浸在與昆蟲相處的自我世界裡的毒理昆蟲研究生;一個成熟且穩重,冷靜又優雅的禁慾系男神醫生;一個正直好強、大大咧咧的菜鳥法醫……這些看似完全沒有交集的人設,來自《破繭》的各個主要角色。
一直以來,影視作品能否成功落地,人物刻畫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雙男主搭配在探案題材作品中或許並不罕見。但在《破繭》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懸疑故事之下,那些跨越時間與空間維度的真相,為演員們製造了更加苛刻的表演門檻的同時,也給予了人物非臉譜化的形象。
由張耀飾演的譚景天,是生活上呆萌懵懂、專業上高能嚴謹的福爾摩斯式怪癖天才。而文白,則是天使與魔鬼的雙重化身,他看似冷靜優雅、成熟穩重,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埋藏著些未經治癒的陳年舊傷。
東野圭吾曾用陽光與深夜來形容一個人,「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性格天差地別的景天與文白,就像是白天與黑夜,本應像兩條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線,卻奇蹟般相交於一點。
足夠獨特的人物設計,也同樣賦予了《破繭》足夠的互動張力。在橫向上,像是彼此鏡像的景天與文白,相互聯動,卻又彼此牽制;在縱向上,他們的人格特徵又穿鑿堆嵌,自成一脈。
獨特的人格魅力,為《破繭》打下了足夠牢固的敘事地基,掙脫了同類題材敘事邏輯束縛的新穎知識結構,又讓《破繭》的故事,減弱了懸疑劇中依靠猜測追逐真相的不確定性,多了一些經得起推敲的科學嚴謹性。
「天不知地知,地不知人知,人不知蟲知」。如同這個充滿著自由意志的劇名一樣,《破繭》的故事基因同樣源於昆蟲。
這種毫不起眼的生物,在地球上已存在有四億年之久,它們遍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悄無聲息卻又無所不在。它們忠實的記錄著這個世界的日升日落,也審視著每一個骯髒的角落。
譚景天幼時在母親死亡現場發現的鬼臉天蛾,成為他走上這條蹊徑的原因。多年學習下他對於昆蟲習性的了解,搭配著身為神經外科醫生的文白所擁有的高超醫術、作為法醫的金靈對於線索的敏感,一同成為破解迷案的關鍵。
而這樣的劇情設定,無疑避免了同類作品以結果反推過程的套路,消解了腦洞破案的通病,在帶有著科學嚴謹的態度的基礎下,讓劇情寫滿了趣味性。
「懸」「虐」交織,
雙向看點黏合真實生活
那些讓我們新奇的、戰慄的、反思的懸案,突破了觀眾對於懸疑故事的貧乏想像。但隱藏在重重迷案之下的,不僅僅只有真相,還有《破繭》對於救贖的呼喚。
村上春樹在《地下鐵事件》中寫,希望藉由訪談,讓經歷沙林毒氣事件的日本社會可以獲得「局部性的療愈」,而《破繭》所渴望的,則是透過那些極端的故事,試圖給予作繭自縛的人們以治療。
《破繭》中,譚景天與文白攜手破案的過程中,看到著這世界的罪惡,但也看到著那重重迷案背後的親情與愛情的衝突,血緣和責任的矛盾。
這些似曾相識的愛與恨,讓他們看見曾被時光掩埋的過去,也讓他們重新審視著自己的執著。
幼年親眼所見的一場死亡,是譚景天心中揮散不去的陰影。那些深埋於心的絲絲線索,讓他走上昆蟲研究之路,也讓他有了重新接觸父母死亡真相的機會。但對於過往的執著,卻也讓他忽視著來自身邊的溫暖與愛。
文白的天使面孔之下,是在畸形家庭下造成的扭曲心理。他一面因童年的罪惡而悔恨終生,卻又一邊陷入永無止境的自我折磨中去。像是病了一樣與世界保持著距離,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渴望救贖,卻又呼救無門。
同樣的心繭,還出現在《破繭》中的一眾人物身上。感情佔有欲極強的謝天琪、為情所傷因愛成狂的文慧……
那些他們無法解開的過往,或是由於父輩的貪念,或是由於自身的執念,每個人都在作繭自縛、同時也束縛著身邊的人。
而心繭的問題當然並非空穴來風。這是一場來自社會的集體病徵。藝術高於生活卻也源於生活,螢屏中人所無法逃離的圍城,也讓螢屏外的觀眾得以在鏡像之中審視自己——世人皆厭「毛毛蟲」,卻都愛美麗的「蝴蝶」,但我們是否有勇氣在繭內的完成自我的蛻變呢?
因此,從功能性的角度來看,《破繭》是洞察、是呈現,但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敘事治療」。
景天與文白聯手讓迷案破繭新生的過程,也是讓自我心結破繭新生的過程。
伴隨著謎底的逐一浮現,那些經時間沉澱後仍積壓在他們身上的心繭,隨著諸多謎題的破解而逐漸消散、彌合,也許終其一生都難以完全痊癒,但他們,卻已經有了化蝶的勇氣。
這所有的一起,讓《破繭》並非如同市場中一眾披著懸疑皮談戀愛的偶像劇一般喧賓奪主,而是在搭配著破解迷案的酣暢淋漓中,給予觀眾來自世界的溫柔。
現實中的喧囂,總是讓人們注視著前方而忘了身邊的美好,於是影視劇所承載的現實意義,就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感官刺激。當《破繭》在一個個生死故事裡,給予每一個人破繭的勇氣,那麼它的出現,或許就值得被關注。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慄子
熱文
張雪迎:期待、享受、滿足,在表演的世界裡舞蹈
為什麼你的抖音號始終無法變現?
《樂隊的夏天》:「解藥」還是「毒藥」?
END
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