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固定化金屬離子親和色譜技術獲得系統評價—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 通訊員葉明亮報導】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鄒漢法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1809組)與荷蘭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主任Heck教授領導的團隊合作,對化物所1809組發展的用於磷酸肽富集的新一代固定化金屬離子親和色譜技術進行了系統評價,相關結果於2013年2月7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2013,8,461-480) (http://www.nature.com/nprot/journal/v8/n3/abs/nprot.2013.010.html) 。

 

固定化金屬離子親和色譜(IMAC)是磷酸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磷酸化肽段富集技術之一,常規的IMAC使用的螯合基團有三羧甲基乙二胺、次氨基乙酸、亞氨基二乙酸等,在螯合鐵、鎵等金屬離子後可用於磷酸肽的富集。其缺點是特異性不高,在富集磷酸肽的同時也富集了一些酸性肽。研究人員發現了磷酸酯鋯或鈦表面與磷酸肽之間的高特異性相互作用,並利用這一相互作用建立了以磷酸基團為螯合配體的新一代固定化金屬離子親和色譜技術。實驗表明,該新型IMAC對磷酸肽富集的特異性優異,可以有效避免酸性肽段的非特異性吸附。與傳統的IMAC相比較,其對磷酸肽的富集能力提高3-10倍,從而大大提高了蛋白質磷酸化分析的檢測靈敏度和鑑定覆蓋率。該新型IMAC方法自2006年發表首篇論文以來,已在Mol. Cell. Proteomics, J. Proteome Res., Anal. Chem.等蛋白質組學與分析化學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2007年發表在Mol. Cell. Proteomics的一篇論文已經被引用110餘次。採用該方法為核心技術進行了人類肝臟蛋白質磷酸化的規模化分離鑑定,建立了迄今為止國際上人類肝臟蛋白質磷酸化的最大數據集 (Mol. Cell. Proteomics,2012,11,1070-1083)。

 

該新型IMAC富集材料的製備技術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已獲中國、美國專利授權各1項,目前正在美國進行商業化評估,以期在商品化後能夠得到更廣泛的推廣應用。

 

磷酸化富集新方法的建立顯著提高了我國蛋白質組磷酸化的分析能力,將有助於提高蛋白質磷酸化介導的生物學功能及相關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的研究水平,從而對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和人們的健康水平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離子色譜技術在有色金屬檢測領域方興未艾——訪北礦檢測技術有限...
    北礦檢測堅守金屬礦產資源及有色金屬分析檢測六十多年,發布國家、行業標準30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獲國家和省部級等科技成果及專利近百項。離子色譜技術在有色金屬分析領域嶄露頭角    隨著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蓬勃發展,分析檢測技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技術和水平也越來越標準化。
  • 第一章 離子色譜法基本原理 第一節 離子色譜系統
    第一章  離子色譜法基本原理第一節 離子色譜系統離子色譜儀器一般由淋洗液輸運系統、進樣系統、分離系統、抑制或衍生系統、檢測系統及數據處理系統等幾部分組成,其結構與常規的高效液相色譜極為相似,但離子色譜與常規高效液相色譜最明顯的差異在於,(1)離子色譜由於其淋洗液採用酸或鹼,流路一般採用Peek材料,(2)離子色譜在檢測器之前一般帶有抑制器。其基本構造如圖1-1所示。
  • 面向2020,新版藥典離子色譜又上新方法啦!
    關注我們,更多乾貨和驚喜好禮韓春霞 鍾新林2020版藥典中的離子色譜新方法藥物雜質分析的一把新利器《中國藥典》2020年版離子色譜法自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離子色譜法成為製劑中陰、陽離子組成及含量測定最便捷的方法;藥物基因毒性雜質分析,離子色譜法在不易被LC和GC測定的難揮發離子型物質分析中展現了突出的優勢。隨著《中國藥典》2020年版編制工作的推進,近期大量新的通則和藥品標準的增修訂內容在國家藥典委員會網站上公示,其中也不乏離子色譜法的使用。
  • 聚焦第十三屆全國離子色譜學術報告會
    張玉奎院士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蛋白質組學分析面臨的動態範圍寬、非冗餘蛋白與變異體數目大、物理化學性能差異大等方面的挑戰,以及低豐度蛋白質檢測難度大,選擇性去除高豐度蛋白質的同時,會夾帶了大量中低豐度蛋白質等問題;重點介紹了目前所研究的樣品預處理中低豐度蛋白質富集(通用性富集、選擇性富集)與膜蛋白預處理方法;在通用性富集方法中,介紹了基於兩性電解質的蛋白質均衡器與介孔雜化C8磁性納米顆粒兩種方法;在選擇性富集方法中,介紹了蛋白質印跡材料、雜化固載金屬親和色譜
  • 細胞膜色譜法 一種全新的生物親和色譜
    CMC系統將完整的細胞膜包覆於矽膠表面,在仿生理條件下製備成色譜柱進行成分受體相互作用研究,可以快速篩選中藥複雜體系中的活性成分,並準確計算出其與受體間的配位親和常數。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王嗣岑教授等人在《藥學進展》雜誌發表文章「 細胞膜色譜法用於藥物與受體相互作用研究進展」,詳細介紹了細胞膜色譜法的前世今生及相關應用。
  • 細胞膜色譜法,一種全新的生物親和色譜
    CMC系統將完整的細胞膜包覆於矽膠表面,在仿生理條件下製備成色譜柱進行成分受體相互作用研究,可以快速篩選中藥複雜體系中的活性成分,並準確計算出其與受體間的配位親和常數。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王嗣岑教授等人在《藥學進展》雜誌發表文章「 細胞膜色譜法用於藥物與受體相互作用研究進展」,詳細介紹了細胞膜色譜法的前世今生及相關應用。
  • 離子色譜技術進展和發展趨勢
    該論文介紹了新的離子交換色譜的離子分離和電導檢測的方法,同時引進了一種稱為抑制柱的技術,抑制柱後來發展成為現在的抑制器概念。而最近的25年,即從1996年到今年初,離子色譜技術相關論文總的趨勢都是在增長,說明離子色譜技術的應用非常穩固紮實。
  • 聊一聊蛋白親和層析
    當存在免疫特異性相互作用時,親和色譜法(AC)通常是第一有時是唯一的步驟。但是,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樣品均勻性,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精純(polish)步驟,通常是尺寸排阻色譜法。親和純化提供了高選擇性,通常對目標蛋白具有高載量。將目標分子濃縮到較小的體積,一步即可獲得高於95%的純度。最常用的蛋白質製備純化方法都涉及到色譜分析。該方法根據待純化蛋白(目標蛋白)的性質與樣品中其他物質性質的差異進行分離。
  • 新一代電解槽有望省錢又持久—新聞—科學網
    在新電解槽中,改進的離子傳導膜(右側黃色膜)可以使水產生氫氣,而不需要昂貴的催化劑。
  • 離子色譜可以檢測什麼?
    1975年在Dow Chemical的H.Small等人發表的第一篇離子色譜方面的論文在美國分析化學上。同年第一家離子色譜公司誕生——戴安公司(Dow Ion Exchange)。國內離子色譜研發始於80年代中期,主要離子色譜供應商:青島盛瀚、普仁、埃倫、軒匯、曆元等。
  • 礦物質重金屬鈍化劑製備技術及實施效果通過評價—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廣州訊(記者朱漢斌)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由該校環境與能源學院教授石林課題組和廣州康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礦物質重金屬鈍化劑的製備技術及在汙染農田的實施效果」於2017年12月26日在廣州通過科技成果評價。經專家評審,認為該項成果屬於國內首創技術,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實驗室儀器儀表離子色譜方法及其應用
    而發展起來的離子色譜克服了以上缺點,具有快速、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可同時測定多組分的優點。可以說,離子色譜對陰離子的分析是分析化學中的一項新突破。1快速、方便對7種常見陰離子(F-、Cl-、Br-、NO3-、NO2-、SO42-、PO43-)和六種常見陽離子(Li、Na、NH4、K、Mg2、Ca2)的分析時間小於10min。如採用高效分離柱對上述七種常見陰離子的分離時間只需3min。
  • 2010年上半年上市儀器新產品:色譜類
    色譜儀是目前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分析儀器之一,其中氣相色譜儀技術比較成熟,新產品相對較少,而液相色譜儀由於超高效液相色譜技術的出現,新產品的推出層出不窮。近年來,生命科學研究、藥物研發及食品安全檢測成為液相色譜儀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
  • 河北大學在色譜分離分析新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整體柱製備常用的離子液體結構歸納 記者11月22日從河北大學獲悉,該大學喬曉強教授團隊在色譜分離分析新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基於離子液體的整體色譜柱:研究概況及其應用於高效色譜分離和富集」(Ionic liquids-based monolithic columns: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的綜述,近日在國際分析化學期刊《分析化學趨勢》(TrAC-Trends
  • 色譜「芯」創新之路
    用有機矽烷試劑(TEOS,四乙氧基矽烷)為原料可以有效控制金屬離子含量,製備超純B型矽膠,即降低了矽醇基的活性,也消除了化合物在色譜柱上與金屬離子產生螯合,避免鹼性化合物拖尾。目前用於HPLC矽膠色譜填料基本上都是超純的B型矽膠。矽膠具有機械強度高、不溶脹和不可壓縮性、粒徑和孔徑可控,且表面富含矽羥基可以鍵合不同功能基團等優點,使得矽膠成為幾乎完美的色譜填料。
  • 研究發現突破傳統二價金屬離子化合物認知新晶體—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方海平教授課題組基於理論分析,結合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同步輻射等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同時,實驗證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 走進色譜「迷宮」
    納微擁有單分散色譜填料的精準製備技術、表面功能化技術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產品涵蓋矽膠正相、反相、HILIC、手性填料,聚合物反相、離子交換、疏水層析、親和層析(ProteinA、金屬螯合、苯硼酸)、固相萃取、凝膠滲透色譜及特殊功能填料;還提供色譜柱、磁珠、標準顆粒、分析檢測、分離純化實驗技能培訓及分離純化整體解決方案。
  •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為獲得高強度金屬提供了一種新思路:高壓細晶強化。相關研究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通常情況下,晶粒越小,其強度越高。但是,科學家通過計算發現,當晶粒細化到大約15~10納米以下時,納米金屬的強度不再增加,反而減小——表現出軟化現象。對於晶粒更細(小於15納米)的納米金屬,伴隨尺寸是否會變軟或更強一直是一個謎題。
  • 賽默飛推出高壓離子色譜Dionex Integrion HPIC
    現在,環境、食品安全、醫藥和工業/石化實驗室的科學家可以依靠一款全新靈活的高壓離子色譜系統獲得卓越的性能、生產力和效率。  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Integrion高壓離子色譜(HPIC)系統,是賽默飛離子色譜產品線的最新產品,具有直觀、易於使用的優勢,並有能力應對具有挑戰性的實驗室工作流程。
  • 「毛細管電泳」和「離子色譜」技術編織的中國夢
    技術支援期間,趙新穎副研究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離子色譜技術監測都江堰水體中的生物胺含量,以確保成都地區的飲用水安全。當時,趙新穎副研究員碩士畢業參加工作不到10個月,對於離子色譜技術的了解主要來源於本科畢業論文和牟世芬老師所著的《離子色譜方法及應用》一書。也是這樣的因緣際會,「離子色譜技術」成為趙新穎副研究員編織「中國夢」的「黃絲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