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樹下的一堂生物課,知識都活了!

2020-12-04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5日訊(通訊員 王卿 全媒體記者 嶽霞)校園裡的楊梅熟了,長沙市實驗中學的老師們將生物課從教室移到了楊梅樹下。昨日下午,初一1901班的同學們跟隨生物老師鄧巍一起,來到學校體育館前的6棵楊梅樹下,開啟生物探索之旅。

同學們手上都拿著老師課前發的任務清單,大家三五成群,圍著楊梅樹細細觀察,不時還做著筆錄。這不,同學們通過觀察知道楊梅樹是雙子葉植物,葉片屬於橢圓形、葉緣有齒、是網狀葉脈。

細心的同學還驚訝地發現學校的楊梅樹都是雌性植株,那如何傳粉、受精和結果呢?圍繞這個問題,大家展開熱烈討論,同學們先後得出了異花傳粉、風媒、蟲媒的答案,但總覺得不夠準確,最後只能求助老師。鄧老師結合楊梅的特性,給出了通過嫁接實現雌雄同株,然後藉助風力傳粉的結論,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學校的楊梅好吃嗎?不妨大家都動手摘幾顆嘗嘗。只見孩子們歡快地在樹下穿梭,不一會兒便摘到了自己看中的楊梅。有的已經迫不及待地塞入口中,吃得滿嘴梅汁。可是,也有謹慎的同學提出了疑問:楊梅果實裡會有蟲子嗎?楊梅果實裡的蟲子會在人體內寄生嗎?

帶著對新問題的思考,同學們移步學校生物實驗室,開始實驗探究。在鄧巍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先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部分楊梅果實,製作成果肉裝片,然後放入學校多功能數碼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楊梅果實中的微觀世界便清晰地呈現在顯微鏡的顯示屏上。鄧老師將學生分組實驗的結果投屏到雲黑板上,讓大家清楚地看到各組的觀察結果。

儘管此次同學們選中的楊梅標本中確實沒有發現蟲子,但鄧老師告訴大家並非所有楊梅都沒有蟲子。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鄧老師又用稀鹽酸模擬人體的胃酸環境,發現蟲子在類似的環境中的確難以存活。

楊梅樹下的生物課,給學生留下了美好感受,鄒香兒同學說:「我們把生物課帶到了大自然,通過一種別樣、新穎的方式,體會到了生物的特別,既發揮了團隊的力量,個人的實驗和實踐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升,希望能多多開展這樣的室外活動課,在快樂中學習,這是一場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李瑀琦同學說:「這樣的課令人印象深刻,它有益於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儲存在大腦裡,這比在教室上課更有意義,更有趣味。」

校長肖建軍表示,一堂楊梅樹下的生物課,讓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探究能力、團隊意識和實踐能力,這正是長沙市實驗中學「培養完全人格,作育未來人才,成就最好自己」的辦學理念的生動詮釋。

相關焦點

  • 秋高氣爽 這所學校迎來了一堂特別的生物課
    秋天的腳步來到校園,悄悄地,枝頭都掛上了果子。今天上午,在南京市中華中學,高三12班同學上了一堂特別的生物課——生物老師張海寧帶著同學們來到校園中,採摘校園裡成熟的瓜果,共享「豐收」的喜悅。
  • 陪我一起長大的楊梅樹
    這周回家,大家又在討論什麼時候把門前的楊梅樹要砍掉。有人說一棵大樹在堂屋正前面,風水不好;有人說家門口一棵枯樹,不好看。各抒己見、滔滔不絕。而在我心裡,它是快樂童年的見證者,也是豆蔻年華的陪伴者。別看它現在光禿禿的枝幹,幾年前它還是枝繁葉茂得仿佛達到了樹生中的人生巔峰。
  • 你不大可能在生物課學到的13個有趣的冷知識
    你不大可能在生物課學到的13個有趣的冷知識 在地球上,人類並不孤單,這個世界有成百上千萬種物種種類。然而,在學生時代的學習生物課上,我們所了解的知識卻只是冰山一角。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與生物相關的神秘事實。比如,小犀牛可以發出一種很可愛的聲音,袋鼠擁有極為強健的體魄。
  • 關於這個世界你不大可能在生物課上學到的13個有趣的冷知識
    關於這個世界你不大可能在生物課上學到的13個有趣的冷知識在地球上人類並不孤單,要知道,這個世界有成百上千萬種物種種類。然而,雖然我們在學生時代都有學習生物課,但我們所了解的知識卻是冰山一角。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與生物相關的神秘事實存在著。比如,小犀牛可以發出一種很可愛的聲音,袋鼠擁有極為強健的體魄。
  • 學生上生物課感到枯燥,老師也為難,怎樣讓學生喜歡生物課?
    #生物課#臨近期末考試,生物學科的複習,學生煩惱,老師也為難。一般來說,生物學科的學習比較深奧,而且有些難懂,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怎樣讓學生愛上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呢?託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你甚至在生物課上都可能沒聽過的10個關於動物的有趣冷知識
    試著回想一下,你在學校裡邊有了解過多少關於動物的小知識呢?例如,你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有毒的鳥嗎?你知道海星的胃部可以出現在體外嗎?這些罕見而又有趣的小知識,相信你在學校也沒有真正的了解過。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你甚至在生物課上都可能沒聽過的10個關於動物的有趣冷知識。
  • 科大生活|印象最深的一堂課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一天都有幾百堂涵蓋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各類線下課程在進行著。相信「上課」是每一位科大學子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國科大的學生,有沒有一堂課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在現代技術已如此發達的今天,能做到把這些自己已經教授過幾十年的知識,依然工工整整地一字一句寫在黑板上,甚至每一節課都能把所有黑板寫滿兩遍。我想包含在這其中的,是對這三尺講臺的無限熱愛與堅守。——李同學至今印象仍然很深的是溫燦紅老師的一節概統課。當時已是冬天,開著暖氣的教室裡課上到中午,我有點困意。
  • 把生物課開到樓頂「百草園」,體驗式教育深受學生喜愛
    今天,武漢市天門墩中學七年級學生的生物課開到了屋頂「百草園」,學校把課堂學習延伸到了戶外,一些在課本裡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在這裡一一被解開。「以前只在書本上見過三角梅,真實的植物還是第一見到。有些知識,像植物如何進行授粉,從而能結出果實,在這裡就能看得很清楚。」天門墩中學七(2)班葉蘊璋當天看了三角梅、鐵樹等植物的介紹,並一一給他們掛上標牌。
  • 四年級作文:難忘的一堂課
    我不但收穫了知識,還很快樂。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篇三:難忘的一堂課作文400字四年級李昶輝今年暑假期間,我上了一堂難忘的作文課。這是一堂難忘的作文課,因為在這堂課上,我們每個同學都玩得很開心,大家也都從中學到了新知識。篇四:難忘的一堂課作文400字四年級李奕杉每個人都經歷了自己最難忘的一堂課,而我最難忘的是小學生涯中的第一堂課。
  • 楊梅樹黃葉死苗用什麼預防?根腐病怎麼用藥?爛根病防治特效藥!
    根小子-微生物菌肥,含枯草芽孢桿菌調理土壤、減少土傳病害、防治根腐、莖基腐病效果好,並且多種作物的立枯病、青枯病、根腐病、莖腐病、姜瘟病、猝倒病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能夠滿足以菌治菌、消除土傳、高抗重茬、預防根腐、防治死棵等,同樣還能對土壤進行消毒,能夠採用衝施、噴施、淋根、撒施幾種施肥方法進行。
  • 馮珊珊:最後一推特別緊張 下個目標進名人堂
    「在最後一個洞我應該是領先一桿,剩一個比較短的保帕推,莫莉婭剩一個小鳥推。那時候我內心希望她能推進,然後我倆再去打加洞賽。沒想到她沒能推進,我小小的一個保帕推成為這麼重要的一桿。」
  • 挑戰顯微鏡 用榮耀V20重現初中生物課觀察細胞實驗
    現在,我們通過榮耀V20的4800萬像素攝像頭,加上一個外接的微距鏡,嘗試重現這個經典的生物課實驗。榮耀V20採用索尼最新的IMX586傳感器,提供4800萬像素的攝像頭,加上榮耀V20擁有4800萬像素AI高清拍攝模式,帶來非常好的拍照解析力,現在我們再向難度挑戰,讓榮耀V20實現顯微鏡的功能。你還記得初中生物課這個關於觀察植物細胞的課文嗎?
  • 數學課解決剎車追尾 小學語文講懂詹天佑 3200多堂錄播課怎樣讓...
    原標題:數學課解決剎車追尾,小學語文講懂詹天佑,3200多堂錄播課怎樣讓課堂活起來  數學課上,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剎車追尾現象  截至目前,長寧區中小學教師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錄製了3200多堂錄播課發現,教學設計上真正關注學生的課,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主動。如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 南大慕課|在家聽聽南大的「生物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_植物與人類是一門全新的學科。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們能夠從整體上認識和理解植物的奧秘和不可或缺的科學道理,為今後更好地利用、保護和改造植物,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識儲備。在這門「南大生物課」的幫助下,相信中學生小朋友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結構及其作用,了解人類對於植物的改造及利用,熟悉植物與地球的關係,進一步鞏固高中生物知識點,對植物與人類的關係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 森林中的「活地毯」——螞蟻與大蟒蛇的較量
    兩隻歡蹦亂跳的野兔,從楊梅樹下經過,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就被大蟒吞進了肚裡。看傻了眼的一隻黃猄,剛喊了聲「哎喲」,來不及拔腿,身子已被從天而降的大蟒纏住,怎麼使勁也無法脫身。可憐的黃猄,雖說有30來斤,眨眼工夫,大半個身子就穿過了大蟒的喉嚨。露在後面的兩條腿,在不停地蹬著,本能地做垂死掙扎。大蟒,就象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元帥,威風凜凜,驚人耳目。
  • 就上了一節生物課就被封了,這也太扯了吧,這位老師表示很懵逼啊
    反正小編沒有遇到過,一般能接受考驗的都是進了老闆的眼的,不然老闆不會冒險去試探你,這個時候只要堅守住不被金錢誘惑,一般都會得到重用,這大概就是好人有好報吧。就上了一節生物課就被封了,這也太扯了吧,這位老師表示很懵逼啊。這兄弟也太上道了,就這麼提示一下就把兩塊錢給還了,雖然錢不多,但是有這個必要不?錢那麼少明說不就好了,還要拐個彎,要是不上道的,肯定裝傻就過去了。
  • 動漫堂如何孵化出了徐靜蕾都感興趣的漫畫IP?
    但到了網絡時代,免費漫畫成為家常便飯,對CP方來說,就意味著在網絡平臺上連載,只有低廉的稿費,此前紙媒時代盛行的漫畫單行本等收入來源都難以為繼。動漫堂在最初轉移到網絡連載陣地上時,為了爭取更多讀者,打響作品知名度,都是以免費閱讀形式連載漫畫。但稿費收入還不足漫畫家以前從紙媒刊物得到稿費的五分之一,此後雖然有所提升,但依然與當年紙媒的稿費有很大差距。
  • 如何面對死亡,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這是一段錄音,是葬禮的主人在生前專門錄下的,他交代後人,等到自己下葬後,播放給參加葬禮的人聽。在這段錄音中,他儘可能地模仿了棺材中的環境,以及自己在裡面有可能遭遇到的「問題」。是不是感觸頗深?死亡是不可控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那麼,如何面對死亡,就成了每一個活著的人,必須學會的課題。今年年初,臺灣省著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安樂死的最後畫面被曝光。
  • 智匯堂絲瓜水的功效與作用
    < 絲瓜水養生養老智匯堂從絲瓜莖中提取智匯堂液體,因其含智匯堂品牌運營中心多類維生素成分,能改善肌膚問題,故智匯堂品牌運營中心「美人水」之稱,深受廣大女性智匯堂歡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絲瓜水智匯堂功效與作用。絲瓜水智匯堂功效與作用1.補水絲瓜水含智匯堂品牌運營中心醣類、植物粘液、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可維持角質層正常含水量,減慢脫水與延長水合作用,能補充肌膚必要智匯堂水分,保持肌膚水嫩、細膩。
  • 錢學森堂侄錢永健逝世 曾獲諾貝爾化學獎(圖)
    錢永健祖籍浙江杭州臨安,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2008年,錢永健憑藉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與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共享該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錢永健是美國生物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生物化學及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