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學課解決剎車追尾,小學語文講懂詹天佑,3200多堂錄播課怎樣讓課堂活起來
數學課上,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剎車追尾現象;小學語文課,怎樣讓孩子理解「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傑出才能……課堂上,如果教師只是不停地提問,學生不停地回答,「滿堂灌」變成「滿堂問」,或許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截至目前,長寧區中小學教師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錄製了3200多堂錄播課發現,教學設計上真正關注學生的課,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主動。如何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從孩子視角讓課堂活起來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詹天佑》短短1340個字,但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難度不小。詹天佑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國人自行修築的鐵路京張鐵路,其中還有「開鑿隧道」「中部鑿進法」「經緯儀」等專業性用語,離學生實際生活有些遠。「課堂工程」特等獎獲獎者江蘇路第五小學李碧雲老師,怎樣將這堂課上活?
詹天佑在設計京張鐵路過程中,首創設計了一條「人字形」線路,以此達到火車行駛過程中減緩坡度的目的。小組共同學習中,老師給孩子一支筆,讓他們用手中的筆「模仿」小火車,藉助作業單上「人字形」的鐵軌圖示,演一演,說一說;遇到困難,小夥伴有商有量,合作探索時間中,嘗試自主解決問題;隨著一個模擬的鐵軌動畫視頻,孩子們藉助動畫與手中的筆,一邊演示一邊講述,理解感受詹天佑的傑出才能。
如何從孩子的視角,讓學生學習過程快樂有活力,讓課堂活起來?「有趣的方法能讓學生在問題和任務的解決中,感受思維碰撞的快樂,有繼續探索的欲望。」李碧雲說,身邊信手拈來的小物件,直觀的動畫演示,能讓艱澀難懂的文字和學生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從而激發孩子閱讀興趣。
繼2017年長寧區啟動「課堂工程」以來,去年再次要求各學科在職教師每人錄製一節課,除了「一師一實錄」「一課一點評」「一師一優課」,還組織教研組對每節課堂實錄開展觀摩和研討,進行「教學優點」「存在不足」「教學建議」教研點評。課堂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燃起學習興趣。
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真問題
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真問題?私家車增多,交通事故頻發,怎樣才能避免追尾?長寧區教育學院教研室主任沈子興的一堂「剎車距離與行車速度」課,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對高中學生充滿挑戰性。
課堂上,小夥伴相互交流,展開小組討論——行駛中的汽車,剎車後由於慣性作用,要繼續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後才會停下,如何測定某一型號汽車的剎車性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正是數學的價值所在。」沈子興說。課後,不少同學感到:「這一開放性的現實問題,讓我們思考如何建立數學模型,保持合理的剎車距離,同時也控制好行車速度。這不僅是一堂交通安全教育課,也是一節有意思的數學課。」
「用學生的邏輯來教學生」「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學生」「老師不妨『傻』一點」……在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山學校校長焦勤看來,將書面的文字還原到鮮活的生活,課堂有「現場感」,學生才能有「獲得感」。
英語原版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被翻拍成電影,深受學生喜愛。天山學校英語組的老師創新教學內容,嘗試原版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鑑賞教學。圍繞查理和巧克力廠老闆兩位小說主人公,試講時設計提問:哪些對人物的描寫令人印象最深,並說說理由?課雖流暢,但總感覺缺了點什麼。後來老師調整問題:如果你能成為小說中的人物,你更願意成為誰?查理還是老闆?……沒想到,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從故事外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將學生置身於小說情節中,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活了起來。」焦勤說。
「靈動課堂」造就「靈氣孩子」
最近,延安初級中學一年一度的「冬之韻」藝術節亮相,這一學校年度「壓軸大戲」表演精彩紛呈。這樣一臺節目,老師鼓勵孩子自己創意編排,由參加「模擬劇場理事會」課程學習的學生,承擔演出劇務、負責演出策劃和組織,老師成了幕後支持者和欣賞者。
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老師多往後「退一點」?在延安初級中學校長許軍看來,優秀的老師為每個孩子點亮舞臺的燈光,成就靈動的課堂,造就有靈氣的孩子,讓每個孩子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紮實的課堂工程,聚焦提升課堂教學品質,讓課堂變得靈動而更富活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長寧區第二輪課堂工程,引導教師聚焦課堂教學研究,在職教師通過錄製現場課,讓教學精準,學生受益。據統計,去年第二輪課堂工程全區中小學總共遞交課堂教學實錄3226節(其中小學1252節,初中1183節,高中735節,特教56節),比2017年多了一半,更多學校和教師參與課堂改革。
「課程改革是一個可持續的過程,關鍵點在於課堂。」長寧區教育局局長姚期說,「活力教育」首先體現在「活力課堂」,「活力課堂」要做到課堂精準、精煉、精彩,最終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