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4月12日16時22分訊(許義麗 秦廷健)從小學升上初中,孩子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是家長們關心、憂慮的問題,也是中小學教師們關注、重視的問題。
為加強小學與初中銜接教學的研究,解答家長對孩子小初銜接存在的困惑,提升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合力,促進學生發展,10日,珊瑚實驗小學和珊瑚中學聯合開展了小初銜接教學研討活動。
珊瑚中學語文老師梁旻昕、數學老師李佳玲運用初中課堂教法,分別為珊瑚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講授了《跨越百年的美麗》《比例尺》兩堂課。珊瑚實驗小學語文、數學教研組的老師們也積極深入課堂參加聽課、評課。課後,兩校教師還一同進行了簡短的教學研討,並與到場家長進行了交流互動,針對小初銜接問題為家長答疑解惑。
初中教法走進小學課堂 「準初中生」提前感受中學「味道」
「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尊重文本,尊重語境......」梁旻昕老師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環緊扣一環的引導,讓同學們對文本的解讀越發深入。梁老師還不時啟發同學們得出的結論,引導他們多角度、發散性思考問題,不拘泥於他們得出的結論。
在梁老師的指引下,以文章的文眼為脈絡,同學們順利完成了這堂課的學習目標。「這堂課很成功,梁老師巧借文眼『授學生以漁』,引導他們掌握了閱讀文本的方法。」珊瑚實驗小學語文教研組劉老師評價道。課後,梁旻昕老師也對珊瑚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豎起大拇指,「孩子們表現很棒,我採用的是初中課堂的教學,但這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強,比我想像的課堂效果還要好。」
李佳玲老師的數學課《比例尺》,通過遊戲、案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總結數學概念的定義,孩子們積極思考,與老師熱烈互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課後,珊瑚實驗小學數學教研組楊老師評價道,「李佳玲老師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探究,讓學生對本「枯燥」的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記憶得更加持久,運用得更加靈活。」
兩校老師聚焦學生多角度、發散性閱讀文本、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研究探索中通過理性推理得出自己的理解和結論,老師們在教學方法討論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教師現場答疑 助力家長科學看待孩子小初銜接問題
課堂上,孩子們躍躍欲試;課後,家長們也積極與老師互動交流。
在談及小學、初中課堂容量以及行課節奏的差距時,家長表示,初中課程相對複雜,一堂課的容量很大,行課節奏也相對較快,對孩子學習質量產生擔憂。
對此,珊瑚中學老師建議,課前做好預習,課後及時梳理,能夠幫助孩子更高效地吸收課堂知識。「老師也會不斷指導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技巧,學生及家長都不必焦慮。」珊瑚中學老師還建議,家長的陪伴和榜樣作用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中都很重要,身教重於言教。學生一開始就要儘可能在課堂上把知識消化、吸收,不懂及時問老師或同學,跟上老師節奏,不拉帳,就一定能很好適應初中學習,沒必要參加什麼校外銜接班、輔導班。
除此之外,家長們還針對「學校如何對初中生進行有效管理」等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諮詢,老師們一一給出了回答。「跟老師們交流後,解除了我心中很多憂慮,幫助家長更科學、理性地看待和解決孩子小初銜接可能存在的問題。」一位家長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為讓「準初中生們」提前認識初中生活,在此之前,曾畢業於珊小的珊中小學長們,還回到母校與學弟學妹們交流初中生活的豐富多彩,幫助他們提前適應小初的心理過渡期。
在「小初銜接」工作中,小學要打好基礎,中學做好延續工作。本次研討活動讓兩校教師深切感受到「中小銜接」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也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與合作,在相互交流、學習、借鑑的過程中共同分享了教學資源和經驗。珊瑚實驗小學副校長劉彥挺與珊瑚中學副校長胡娜均表示,此類活動還將繼續開展下去,提高小學高段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合力,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