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一天都有幾百堂涵蓋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各類線下課程在進行著。相信「上課」是每一位科大學子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國科大的學生,有沒有一堂課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天,中國科大全媒體中心採訪了十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隨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有什麼想說的吧~
大學期間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大一上宣世貴老師帶的思政課。宣老師面容清癯,兩鬢略有些白髮,雙眼炯炯有神,頗有些民國文人的風度。當年授課時老師提到兩件事情——一件是他對大學的看法,他認為大學期間需要打破之前的認知,去建立全新的三觀;另一件是他關於生死的態度,他希望可以安靜地離開,不希望有人去打擾。雖然過了很多年,但對此我仍記憶猶新。
——陳同學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應該是第一節無機化學實驗課吧。在這之前我高中也沒正經接觸過化學實驗,所以這也可以算是我第一節的實驗課。穿上白色實驗服的那一刻,看著鏡子裡的我,我才第一次有了「哦,原來這就是大學」的感覺,那也是我第一次踏入大學的實驗室,雖然只是教學實驗室,但依然深深震撼了我,一排排實驗儀器,試管,試劑瓶,每排桌前的水泵,教室角落的烘箱,讓我第一次認識到了什麼叫做化學實驗。那節課具體講了什麼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只是簡單的刷洗一下儀器以及講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我還是懷著朝聖般的心情完成了。
——劉同學
大學裡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多元統計分析這節課,老師當時在介紹相關性矩陣,然后里面的例子是歐洲的好多種語言。為了讓我們深刻理解後面的背景,老師直接花了很久介紹了歐洲的歷史介紹了日耳曼民族的興衰還有維京海盜的故事還有十字軍東徵的故事。雖然說這些並不是很重要但是老師還是非常認真的介紹,然後我們再去看相關性矩陣就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了。
——虞同學
至今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應該是我在科大上的第一節課,那是汪琥庭老師的單變量微積分課。記得那天離上課還有將近半個小時,汪琥庭老師就來到了教室,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起了板書。一節課下來,四塊大大的黑板被一點點寫滿,又擦去,又寫滿……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哪堂課上老師寫過如此多的板書。不是每一個老師,都能在現代技術已如此發達的今天,能做到把這些自己已經教授過幾十年的知識,依然工工整整地一字一句寫在黑板上,甚至每一節課都能把所有黑板寫滿兩遍。我想包含在這其中的,是對這三尺講臺的無限熱愛與堅守。
——李同學
至今印象仍然很深的是溫燦紅老師的一節概統課。當時已是冬天,開著暖氣的教室裡課上到中午,我有點困意。溫老師寫完寫完板書,回過頭,突然看向窗外,一言不發。整個教室也突然安靜下來。過了片刻,溫老師說:「哇,外面下雪了耶。」整個教室的同學全都循老師的目光看向窗外,隨後鬨笑起來。溫老師隨即宣布,今天的課就到這裡,提前半小時下課了,像是著急著要去看雪。那一刻突然發現,溫老師作為廣東人,對雪的熱情依舊不因閱歷增多而消退。莫名有種親切感。
——王同學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徐曉飛老師的大學生心理學中的一堂課。那節課上,老師向我們講解大學生戀愛心理及過程。當老師提到她對於「一見鍾情」好還是「日久生情」好的看法時,有位同學突然起身提問:「如果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不怎麼好看該怎麼辦?」徐老師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TA的照片天天放在學習的桌子上,沒事瞅兩眼,沒事瞅兩眼,這樣看長了也就覺得好看了」提問的同學摸著腦袋笑了起來,課堂內外頓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另一位王同學
記憶中大學裡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沈教授的《大學生心理學課》,那次課老師通過一個短片,和一個演講,給我們剖析了人群效應,為什麼人會盲從,為什麼理性在群體中往往處於很弱勢的地位,集體主義的利與弊,這堂課促使我養成了自省的習慣,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受環境影響,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自己的品格是否被環境影響為環境想要的樣子,總之在自己的人生感悟上受益匪淺。
——另一位劉同學
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麻希南教授的微分方程Ⅱ。這門課是給數院大三下的同學開的,我大二下時提前學了這門課。由於疫情影響,只能在家上網課,但是這絲毫沒有掩蓋這門課的精彩。麻老師本人水平很高,課上全程脫稿,講課內容不拘泥於課本,拓展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例子。老師非常了解這門學科的發展,講課視角高屋建瓴,時常講到和定理有關的歷史,說起他和認識的數學家談笑風生的故事。除了講課水平高以外,老師還經常作為一個長者,好告訴同學們一點人生的經驗,他談到這門課要鍛鍊同學們的耐心,細心和堅持,哪怕是數十項的算式,也要認真地計算出來,並沒有捷徑可以走。
——駱同學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節課是火成巖石學的實驗課,這門課是地球化學專業的專業課,需要我們利用顯微鏡觀察火成巖的巖石薄片。肉眼觀察下平平無奇的石頭,到了顯微鏡之下,竟會有如此夢幻而又奇特的美感。單偏光下的薄片,古樸典雅,讓人回味無窮;正交鏡下的薄片,衣著豔麗又帶著幾分俏皮,讓人慾罷不能。每種巖石都有她自己的故事,帶著不同的細節,講述著自己不同的閱歷。我們觀察這些薄片,便根據這些不同的歲月痕跡辨認出不同的巖石。雖然這是一門專業課,但是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和愉悅感,同學之間的交流也是十分自然融洽,感覺如獲至寶!
——白同學
單偏光下的橄欖輝長巖
正交鏡下的橄欖輝長巖
大學期間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應該是自動控制原理的第一節課,老師從自動控制的歷史講起,介紹了國內外對控制理論的創建和完善做出貢獻的工程和人物,拓展了我的視野。又介紹了中國的自動控制工程發展歷程,比較了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目前的控制工程方面的優劣,給我們指出了未來需要我們發展的大方向。老師語重心長的讓我明白了我們肩上的重擔,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任重而道遠,讓我對這門課產生了興趣,同時也堅定了我內心科技報國的志向。也是這節課奠定了我學好這門課的基礎,最終也是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取得了A+的好成績。
——餘同學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