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86年前,一堂國文課

2021-01-09 林曦的小世界

還記得你上過的語文課嗎?

我們多半是在語文課上,正式地開始學習讀書、寫字和作文的。留有油墨味的課本,授課的老師,換了一輪又一輪,到現在很多的小朋友,已經在網課上,在iPad裡學習語文了。

雖是時代更易,到底有什麼該是不變的。86年前的一部語文課本和我們說,不變的,是「文心」。

1934年,民國教育家夏丏尊、葉聖陶先生,用故事的體裁,編寫出了一本他們認為是應時也理想的初中國文課本,陳望道、朱自清先生作了序。

課本的名字,就叫《文心》。這兩個字多少會讓我們想起千百年前的文學家劉勰所寫的那部《文心雕龍》,那也是講全體國文知識的書。

但在序中,陳望道先生說,世界總是一天一天進步起來的,「這部《文心》裡面說的文法之類,那位做《文心雕龍》的劉勰就連夢裡也還未曾夢見呢」。

又是多少年過去,當時的話,已成陳跡,但時至今日,《文心》依然默默地閃著光。

小世界便做回先生們的學生,認真去做摘抄,其中的一些領會與所得,分享給你。

我們一起,回到課堂,來上語文課吧

樂華和大文,從今日起,就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了。

國文,是讓他們感到有些困難的科目。不僅是文言文,一些白話文,也和從前不同了。

他們不知道,魯迅先生為何要在《秋夜》裡寫,「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也不知「這上面的夜的天空」,為何「奇怪而高」。

樂華的父親枚叔聽到他們的疑問,便說,這是要慢慢來的。

魯迅所寫的,是晚秋的夜。他面對那樣的景物,抬頭看到當時的天空,把自己的感想織進去,就成了那篇文章。經驗未到魯迅的程度,自然是看不懂的。而真能夠懂的,怕只有作者魯迅自己了。

所以尚是孩子的他們,無需有負擔,只要從文字裡去收得經驗,學習經驗的方法。不一定要去讀懂,而是慢慢地,從中有自己的懂得。

在文章的廣大天地裡,我們都還是童子。

樂華和大文的苦惱,瞬間煙消雲散了。何況自己,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

「仰之彌高」|畫作_豐子愷

初中的第一堂作文課,王仰之先生特意新修了面頰,穿上一件洗濯得很乾淨的舊綢長衫。

先生讓學生們放下紙筆,先去回答個問題:什麼才是作文?

志青和樂華,給出了確當的答案——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如今的我們,想起作文,很容易被課堂和考試裡,給定題目和字數的寫作所限制。但這只是一個練習的方便法門,作文本身,並不是一件不得已,或是有意造作的事。

有時我們心裡歡喜,有時我們心裡愁苦,經歷了一件事情,看到了一些東西,想提起筆來寫幾句,作文這件事,隨時隨地,因你發生。

它是對生活的回放與省察,就像吃飯、說話一般自然和必需。祝允明曾說,文也者,非身外以為之也。我們通過作文,與自我對話。

因而作文的態度,應是鄭重的,忠實的。種種給定題目的習練不是約束,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們各自表達的自由。

「獨立蒼茫自詠詩」|畫作_豐子愷

聽到老師的啟發,樂華和大文,便互相批改作文,改到了很晚。

但他們自己,是沒有察覺到時間流逝的。

因為是這樣認真而專注,不帶急迫與緊張,只想把彼此的信稿改得更好,在澄明的專一裡,月色與秋蟲,便是另外一個世界裡的事了。

當彼此都覺得滿意的時候,兩人都露出了興奮的微笑。

時下的我們,會把這種因為專注而帶來的感受,稱為心流最佳體驗,也就是幸福感。

學習,確是應當讓人感到幸福的啊。

「注意力集中」|畫作_豐子愷

中秋節這天,樂華一家來到大文家賞月。大文家的書房裡有很多書,都是已經離世的父親子淵留下的。

大文徜徉書海,多是沒有方向的漫遊。

樂華的父親枚叔,便來為他收拾出一個適合他這個年紀閱讀的書櫃,按照一定分類和位次把書安放。

枚叔擇取出字典、小說、詩詞、典籍四大類,而往具體的書目中看,小說兼顧中外,詩詞,則是在名家選集中,各有側重。至於典籍,《論語》《孟子》可以為先。

讀書需要方法,選書則是策略的體現。在課後的有限時間內,讀書應是這樣助益功課又不致勞損的。致廣大而盡精微,也是一步一步,慢慢積累來的。

枚叔整理出的這個小小書櫃,有如燈塔,大文的閱讀,從此有了次第和方向。

就像這一晚,朗月當空,一切都分明起來。

「松間明月長如此」|畫作_豐子愷

暑假裡的樂華,在家讀書消遣,愈發感到長日如年,倦怠難耐。

此時,南下求職的父親從漢口寄來了家書,內容正是關於讀書的。枚叔猜到了樂華正是讀書讀到無聊時,於是點撥他: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關鍵是在觸發。

枚叔說,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說來是容易的,可讀書想要有觸發,非有廣博的積累不可,古人講究的兒童「蒙養」,便是從小時起,就在廣泛的閱讀和背誦中,積攢觸發的素材庫了。直到某一天,在與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照面時,忽然有了會心。

若用性靈的目光去觀照,則廣大天地,都是亟待你去觸發的。

好比帶著中鋒的目光,便看到處處是中鋒,也是石濤的一首題詩所寫:我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

讀書,要化為我有,作文,則要「搜盡奇峰打草稿」,都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啊。

「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畫作_豐子愷

寒假時,枚叔躲避著戰亂,冒著風雪回了家,歸囊卻是空的。家裡不再能供得起樂華讀書了,他只得退學,去做鐵工廠的練習生。

樂華一時沒控制住眼淚,枚叔於是提醒了句:「真要求學的人是不一定要進學校的。」

在送別會上,王仰之先生,便也說了這樣一番話。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主動的事。也是時間和空間,都不可局囿,或是作為藉口的。若是有一顆篤志求學的心,無論何時,去到哪裡,都是可以有所習得的。

當時的他們,是這樣珍惜學習的機會。今時的我們,還能夠付與同樣的珍惜與熱切嗎?

錦華和大文原本正是蜜戀著的,卻因為一點小彆扭,許久沒有說話了。

日子益久,羞慚越來越滋長,誰也沒有勇氣說一聲「我們照常理睬吧」,錦華只好把想說的話,寫進了詩裡。

三四十首新體詩,就這般惆悵地,從少女的心懷裡誕生了。

在時人的目光中,新體詩尚是不成體統的嘗試,可王仰之先生告訴同學們,凡是含有「詩的意境」的,都可以稱為詩。而新體詩的杜工部、李太白,還尚未出現呢。

原來,在兩位大教育家的筆下,戀愛的心事和新生的詩歌體裁,都是這樣被溫柔愛護的。

「郎騎竹馬來」|畫作_豐子愷

這節國文課,王仰之先生特意要求同學來到圖書室,學習如何做筆記。

先生明白指出,讀書精細了,才有筆記出,做讀書筆記,是使讀書不苟且的辦法。

古人讀書時,已習慣留下筆記,而梁啓超先生在《讀書指南》中也說,大抵凡是一個大學者平日用功,總是有無數小冊子或單紙片。

讀書是慢慢把書讀薄的過程,做筆記是讀書的必經之路。對內容的梳理與取捨,會讓我們不斷回到書中,真正嘗到書中滋味,將讀過的,變成自己的,也讓觸發,變為可能。

因而,國文課的先生們,是如此重視筆記這件事的。今時的我們,也需重視著,認真實踐起來。

同學們聚到了樂華家裡,來看望他,並開了次鑑賞座談會。

輪到大華發言,他便用「玩」字,說明了鑑賞的態度。這是很有意味的一個字。

「玩「字總讓我們想起孩童的遊戲,但恰恰,遊戲中的孩童,態度是鄭重,也全然忘我的,全副精神,都放在了此刻的局面裡。

玩樂輕鬆,文章繪畫,若是想做到「玩」的程度,卻是不易的。就像齊白石老人,我們都喜歡他的那句「世間事,貴痛快」,背後,卻少不了「日日揮刀五百次」的疊加與積累。

所以,在學童階段,我們是否願意鄭重地遊戲,紮實地承擔呢?

「種瓜得瓜」|畫作_豐子愷

來到了最後的一堂國文課。很快,同學們就要迎接升學考試了。

但在當時,王仰之先生真正關心的,並不是一場考試的結果,而是同學們因為自己的所學,整個生活能夠改進多少,這是學習真正的考核標準。

就像讀書,最終是要養成習慣,無論之後去到哪裡,都和書打成一片,這才是莫大的實益。而寫作,無論日後提筆要寫些什麼,都記得忠於自己,不可有半點的隨便和絲毫的不認真。

不必人人成為文學家,但文學家的態度,卻是人人都可採取的。唯能如此,才真受用不盡呢。

先生說完一席話,注視著同學們感激的目光,說了句:

「我不希望你們永遠不忘記我的好處,我只希望你們永遠不忘記我這一點對於你們的真誠。」

下課的鈴聲很快響起,但有些什麼,終是留在心裡了。

「海水搖空綠」|畫作_豐子愷

一部國文課本,32個故事,我們只擷取了其中的一些片段,分享給你。

不知你是否與我們一樣,都感受到了十足的溫和誠懇,兩位先生,是想讓國文的教育,真正讓孩子們受益的。而他們,對學生、老師,乃至國文的未來,都懷抱著一種單純的信心。

葉至善先生在後記中說,「我的嶽父和我的父親都認為一個人無論學什麼,要學得好,能終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所以在《文心》中,他們寫的學生都是積極好學的,都把學習看作一件最愉快的事兒。學生所以能這樣,老師起了主導作用。」

「要老師這樣教,學生這樣學,看來都近乎理想。但是我想,理想不等於空想,經過努力該是可以實現的。」

《文心》在寫作之初,是專以初中學生的標準考量的,現在看來,無論對哪個學段而言,都是對語文學習切實的輔助指導。

甚至,之於早已從學校畢業的大人,《文心》也在故事的課堂裡,將那些遺忘的,未得來的,關於語文課的理想樣子找回了。

當下讀來,尤其會感念,一種美好的靜氣,流淌在字裡行間。儘管故事的大背景,是三十年代,戰亂年間,但那顆可貴的文心,是無論放在何時,都會閃光的。

依然會想起千百年前的那部《文心雕龍》,那裡面,劉勰也曾說過一句歷久彌堅的話:百齡影徂,千載心在。

文心,應是不會凋敝的。這堂國文課,便也不會結束。

我們共勉

讀書快樂

一起來溫故而知新

(點擊文字或圖片就可以看到啦)

《心流》 | 獨處專注時,你最幸福

糊說 | 《反脆弱》,無常的禮贈

超全讀書指南 | 將我的有限,變得更寬廣

我們這個小世界的故事

文章、視頻等內容為 Lstudio 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 | 聯繫我們:Lstudio@VIP.126.com

相關焦點

  • 臺灣學者:英語課比國文重要
    在中學時,英文跟數學是最重要的兩門課,國文都還不算是重要的課。關於漢語、漢字、國學等相關問題的討論很久沒有那麼熱鬧過了。2013年以來,從繁簡體字之爭到臺灣國學教材引進大陸,從「保衛漢字」的吶喊到電視臺一時湧現各種漢語知識型節目,從降低高考英語分數比重到語文教育被指僵化,媒介和民間的討論幾乎沒有停過。空前的熱鬧討論常常意味著空前的焦慮,漢字、漢語、國學真的遭遇嚴重危機了嗎?
  • 科大生活|印象最深的一堂課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一天都有幾百堂涵蓋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各類線下課程在進行著。相信「上課」是每一位科大學子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國科大的學生,有沒有一堂課給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陳同學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應該是第一節無機化學實驗課吧。在這之前我高中也沒正經接觸過化學實驗,所以這也可以算是我第一節的實驗課。
  • 國民與國文 | 楊國華
    驚喜之餘,疑竇叢生,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兒時讀過的課本,以及此後一茬又一茬的學生課本,瞬間給比下去,以前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課本?未幾,我挑了幾章充作書院的背誦篇。如,第十七課《菊》:「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其瓣如絲如爪。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最多。性耐寒,嚴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獨盛。」
  • 四年級作文:難忘的一堂課
    這真是難忘的一堂課!我不但收穫了知識,還很快樂。我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篇三:難忘的一堂課作文400字四年級李昶輝今年暑假期間,我上了一堂難忘的作文課。還記得上那一堂課的時候,老師一進教室就拿出了一個圓圓的雞蛋讓同學們猜猜這是幹什麼的?有的同學說是拿來吃的,有的同學說是拿來砸的,老師說是拿來握的。我非常納悶,這麼小的雞蛋讓我們來握不是輕而易舉嗎?作文老師說,我們握雞蛋的規則是:單手握雞蛋一定不要用雙手,誰把雞蛋握碎了發給誰獎品哦!
  • 臺灣「搶救國文聯盟」呼籲臺當局重視國文教育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搶救國文教育聯盟」4日上午舉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記者會,並表示,國文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希望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重新修訂課綱。「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臺灣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前桃園高中教務主任趙寶珠、執行秘書李素真出席。
  • 我們從《七十二堂寫作課》學習這三點
    《七十二堂寫作課》是作者夏丏尊和葉聖陶先生合作的第二本關於寫作的書,第一本是《文心》。這兩本書都以中學生為對象,向我們講述作文的目的,以及如何作文。在《文心》裡,兩位先生講解讀與寫的重要性,在《七十二堂寫作課》裡,他們說明讀與寫的原因,也講解關於作文的許多創作技巧。我們為什麼要學語文?
  • 開講啦 | 公檢法司 「同講一堂課」!
    開講啦 | 公檢法司 「同講一堂課」!公·檢·法·司 同講一堂課今天開課啦走!我們一起去聽課吧1月12日,市司法局舉辦第四期公檢法司「同講一堂課」活動。市高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黃國華,市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德群,市司法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孫希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李濱,市律師協會會長才華出席活動。
  • 量子理論物理學家新作《七堂極簡物理課》風靡歐洲
    原標題:量子理論物理學家新作《七堂極簡物理課》風靡歐洲——— 科普讀物擊敗《五十度灰》 《七堂極簡物理課》 的作者卡洛·羅維利。 首次亮相義大利圖書市場,它就悄無聲息地擠下長期壟斷榜首的《五十度灰》———義大利量子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新創作的科普「小書」《七堂極簡物理課》憑藉讀者間口口相傳,幾個月間史無前例地「瘋狂」追加印刷18次。企鵝英國去年11月發行了英文版,《標準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英文版銷量已突破30萬冊,被英國多家主流報刊評選為「2015年年度圖書」。
  • 中國教育電視臺4頻道同上一堂課直播入口(官網+手機版)
    中國教育電視臺四頻道CETV4周一至周五推出《同上一堂課·直播課堂》,每天開通電視課堂時間長達12個小時,供同學們根據需要自由選擇,自主學習。  中國教育電視臺同上一堂課直播入口:  http://www.centv.cn/
  • 清末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的編輯與旨趣
    筆者在常熟市圖書館古籍特藏室偶然發現一冊教授書,全名為《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第一冊),書的第一頁有「學部第一次編纂初等小學國文教授書 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學部圖書局印行」字樣。封底版權頁寫明「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印刷 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出版 定價銀元一角三分 編纂兼印刷者 學部編譯圖書局 總發行所 學部編譯圖書局」。
  • 習近平的三堂團結課
    原標題: 習近平的三堂團結課  十幾年前,習近平在《之江新語》欄目上,將團結生動地喻為「指頭」與「拳頭」的關係。一個「指頭」勁再大,其他「指頭」如果不「握拳」用力,也難以體現出「拳頭」的合力。如何在平時工作中、在具體工作事項上,形成「拳頭」的合力,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聽聽習近平的三堂團結課。
  • 科普讀物《七堂極簡物理課》擊敗《五十度灰》(1)
    《七堂極簡物理課》的作者卡洛·羅維利。首次亮相義大利圖書市場,它就悄無聲息地擠下長期壟斷榜首的《五十度灰》———義大利量子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新創作的科普「小書」《七堂極簡物理課》憑藉讀者間口口相傳,幾個月間史無前例地「瘋狂」追加印刷18次。企鵝英國去年11月發行了英文版,《標準晚報》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英文版銷量已突破30萬冊,被英國多家主流報刊評選為「2015年年度圖書」。
  • 溫暖的最後一堂課!全班39名同學為老師跳手勢舞
    原來,早在半個月前,揚州職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會計1902班的同學們偶然得知陳老師即將退休,而今天這堂課是陳老師退休前的最後一堂課,班長和幾個班幹就悄悄計劃著想給陳老師一份驚喜。  三十八年前,陳曉紅老師從福建來到揚州,在學校的三尺講臺上揮灑青春和汗水。三十八年來,陳老師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她親切的話語、和藹的笑容,被學生們銘記於心。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生前最後一堂課獻給了廣大中學生
    據了解,今年八月,張俐娜院士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仍堅持為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的參與中學生帶來一堂「綠色化學」科普課,不料這堂課成為張俐娜院士生前最後一堂課。
  • 民國大學的國文課本裡,藏著「最」好的人文教育!
    朱自清先生在《論大學國文選目》一文裡,曾專門提到《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他徵引朱光潛先生的話:「大學國文不是中國學術思想,也還不能算是中國文學,它主要的是一種語文訓練。」因此西南聯大從歷次編撰的國文課本裡,挑選出白話文章(時稱語體文),加上新編的白話文章,形成《西南聯大語體文示範》。  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先生回憶說:「在聯大的『大一國文』課堂上,我第一次用白話文寫文章。
  • 這本民國的初中語文課本,我為什麼要推薦給你——《文心》
    看到《文心》這個書名,很多人就開始害怕,以為是非常高深的文學理論之類的書籍。沒有啦,我推薦給初級閱讀者的第一本書籍,怎麼可能這麼深!老實說高深的文學理論我也不感興趣啦,太枯燥了。這本書只是一本很簡單的初中語文課本,不過不是現代的,而是民國的。
  • 新國文.一:百年老課本《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iPhone/iPad]
    新國文.一是百年前的經典教科書《共和國教科書》中,高等小學「新國文」課本的數位化版本,內容為第一 冊的 30 節,涵蓋世界及本國歷史、法治觀念、名人事跡、記載時事,以及古文經典等內容,評價頗高,適合兒童啟蒙讀物。設計排版在 iPad 上閱讀能獲得最佳體驗。
  • 程怡︱呂思勉先生編寫的小學國文教科書
    呂思勉先生2016年,距離呂思勉先生編寫《新式高等小學國文教科書》已整整一百年。從1916年2月至1924年5月,這套國文教科書各冊的重版次數最少的也有四十九版,而第一冊居然有七十版之多,足見其影響力之大、使用面之廣。這套教科書共六冊,每一學年兩冊。
  • 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同上一堂課課程表(2020.9.10)
    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同上一堂課課程表(9月10日):56、音樂 16:31-16:52  ➤小貼士: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上課】可獲取中國教育電視臺cetv同上一堂課直播
  • 薦書:《七堂極簡物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