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民國的初中語文課本,我為什麼要推薦給你——《文心》

2021-01-08 夕茜de簡慢人生

看到《文心》這個書名,很多人就開始害怕,以為是非常高深的文學理論之類的書籍。

沒有啦,我推薦給初級閱讀者的第一本書籍,怎麼可能這麼深!老實說高深的文學理論我也不感興趣啦,太枯燥了。這本書只是一本很簡單的初中語文課本,不過不是現代的,而是民國的。

你可能會抱怨,初中語文課本好無聊的,這種書有什麼可讀的。那我推薦給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本書是我國兩位著名教育學家和語文學家合著的,專門為了培養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說句私心話,就算你不讀,拿來教教家裡的小孩學學也好的,中考高考中的閱讀理解和寫作,你要是學透了,那都不是事。

成年人的閱讀基礎恰恰正是在初中時期打下的,如果你初中時打好了閱讀基礎,今天你就不會為了閱讀而苦惱了。如果你初中時偏科,不喜歡閱讀,現在就需要從頭開始,最開始的路一定要走對,以後才可以自由發展。

如果你是閱讀小白,就更需要先讀這本書了。不然,你要麼冒冒失失去啃名著經典,因為太過深奧無法理解而畏難而退,要麼就被網絡小說的灌水文灌飽了肚子,入鮑魚之室不聞腥臭了。

所以一次良好的閱讀經歷,就像一次高雅的美食之旅,色香味俱全,才能達到精神上的愉悅。

一次好的閱讀經驗,往往由好奇心引起,書頁上的介紹勾起了閱讀的興趣。然而閱讀中的障礙卻會打消你的好奇心,使閱讀變得枯燥乏味。

初學閱讀的困難,通常有以下幾點:

1、找不到生活中的實際需要,沒有非讀不可的欲望;

2、找不到閱讀的重點,為讀而讀,難免敷衍;

3、忽略文章中的詞彙擴展、字句修飾、篇章組織,不能理解文章思想。

讀書的目的,無非是收集信息,學習技能,和消遣娛樂了。收集信息和學習技能,都必須閱讀指定和專業的書籍,比如學數學,有數學課本;學英語,有英語課本;學語文,有語文課本。

如果只是消遣娛樂,也不能見什麼讀什麼,胡亂讀書,有害無益。魯迅是說過「隨便翻翻都有好處」,但前提是你已經掌握了閱讀的經驗,知道什麼樣的書適合自己。

解決了以上問題,你的讀書興趣就又回來了。

今天推薦的是葉聖陶和夏丏尊兩位合作的書:《文心》,恰可以解決上述幾個問題。

葉聖陶是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

夏丏尊是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在語文教學上,提倡白話文,是中國最早提倡語文教學革新的人。

《文心》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故事書,講的是民國期間的兩個孩子初中三年學習國文的經歷。讀起來輕鬆沒壓力,因為它是寫給孩子的書,小學畢業的都可以看懂,不用擔心艱深晦澀。這也是夏丏尊和葉聖陶送給自己兒女的禮物。

《文心》雖然是寫給初中孩子讀的書,以故事的形式講述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方法,但對於閱讀起點不高、剛剛開始閱讀的學生、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成年人,也是非常適合的。

另外書中為孩子開出的書單,也可用作為初學閱讀者的書單。

我讀這本書就是把它當做一本故事書來讀的,按照我的讀書習慣,看了開頭,知道這是一本講兩個中學生的故事,就會忍不住翻翻結尾,原來兩個孩子一個在工廠上工,一個繼續上學,但他們都掌握了閱讀和寫作的本領。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是怎麼就學會了閱讀的呢?

相關焦點

  • 中小學生買教輔書一擲千金 民國語文課本走俏
    去年一度被熱炒的民國語文課本《開明國語課本》,也擺上了新學期教輔書架的搶眼位置,吸引一些家長慕名購買。記者發現,中小學生購買教輔書的熱情冷熱有別。在小學教輔書區,幾乎每一排陳列教輔書的書架前都擠滿了學生和陪同來買書的家長。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永兒的爸爸對永兒說:「如果有客人來,先要問他尊姓。」明天,對門的徐先生來看永兒的爸爸,永兒說:「徐先生,請問尊姓?」這是1917年版《商務國語教科書》第117課《請問尊姓》的全文。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蔡亮,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
  • 你還記得哪些語文課本?它構建了我們最初的文學想像
    如今,當你翻開《開明國語課本》,恐怕很難將之視為一本普通的教科書了,閱讀體驗頗為豐富,如同一併品讀了民國畫冊、書法字帖和兒童詩。僅是裝幀設計就流淌了無盡詩意,內頁豎排手寫顏體楷書,剛勁大氣。豐子愷的畫筆清新味濃,而葉聖陶的文字童趣盎然,兩人相得益彰,雋永之意在紙面上悠悠浸染開來。  「先生,早。」「小朋友,早。」  太陽,太陽,你起來得早。
  • 《文心》|86年前,一堂國文課
    還記得你上過的語文課嗎?我們多半是在語文課上,正式地開始學習讀書、寫字和作文的。留有油墨味的課本,授課的老師,換了一輪又一輪,到現在很多的小朋友,已經在網課上,在iPad裡學習語文了。雖是時代更易,到底有什麼該是不變的。86年前的一部語文課本和我們說,不變的,是「文心」。
  • 民國初中國文課本再現江湖(圖)
    此次展示的老教材是一本「初中國文選讀」課本,經歷近90年的歲月,這冊課本已經有些殘破,封面被粘補得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模樣。課本是老式線裝書,需要從右向左翻看,課文內容也是豎式排版。  1926年即民國15年,當時的中國文壇經過文學革命的啟蒙之後,正處於繁盛階段:1921年,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等在北京成立文學研究會,創立了《小說月報》;1924年,「語絲社」創辦了《語絲》周刊;1925年徐志摩主編《晨報副刊》;而魯迅此時已經創作了《吶喊》、《墳》、《熱風》、《彷徨》、《朝花夕拾》等雜文集,著名的《藤野先生》一文也正是寫於1926年。
  • 民國老課本:修復我們曾有的質樸和優美
    其間有讀者問,你修復、再版的感受是什麼「按部就班做下去,就能順理成章活下來。」老六答。 語文讀本在近年來颳起了一陣「民國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2005年策劃出版「老課本」直至前兩年才獲成功,同類產品相繼湧現。近兩年,如開明出版社的《開明國語課本》、遼寧教育出版社的《國文老課本》、中華書局的《民國經典國語課》等接連出版。
  • 幾句話告訴你,為什麼語文課本裡有那麼多「背誦全文」
    幾句話告訴你,為什麼語文課本裡有那麼多「背誦全文」還記得那些支配了我們學生時代的恐懼嗎?「你們體育張老師說這節課給我了」「同學們,我要拖堂十分鐘」「明天放學了把你家長叫來」……這些都是小CASE。如果問「上學時最怕的是什麼」,很多人會回答這個——Do you think so?
  • 民國四大渣男,徐志摩只能墊底,另外2個都是語文課本的常客
    民國時期,受西方文化影響,社會開始流行自由戀愛。這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卻總是有人打著自由戀愛的幌子,行「渣男」之事。而且,這些「渣男」不乏當時名氣很大的人,譬如那位在晚年還寫出「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的張老爺子。
  • 民國大學的國文課本裡,藏著「最」好的人文教育!
    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尤其是三四十年代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自編大學語文教材,形成了大學語文教材面貌紛呈、思路多元的特點,今天展讀,人文氣息鋪面而來。
  • 為什麼在語文課本裡,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少
    我是教育思享,歡迎您點擊上方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時歡迎您點讚+收藏+分享。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當之無愧的偉大文學家和思想家。他以卓越的才華和犀利的文筆,寫下了無數驚世名篇,諸如:《朝花夕拾》、《孔乙己》、《紀念劉和珍君》、《祝福》等等。魯迅的文章適合中小學生看嗎?
  • 小學語文課本越來越美,70、80、90後的小學語文課本長啥樣?
    新學期,新課本。這個時候,相信很多小學生都已拿到了新的語文課本。面對新的語文課本,學生們個個都是愁眉苦臉,而家長卻陷入了回憶。為什麼?熊孩子們的愁眉苦臉是因為他們又要進入到學習狀態,而新的語文課本都堪稱高顏值,這也讓家長們都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學語文課本越來越美,70、80、90後的小學語文課本長啥樣?70年代,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
  • 初中語文課本增設田字格 更注重閱讀方法和書寫規範
    明天,杭州中小學生就能拿到新課本了——初中語文課本變身啦,田字格首度出現!  和小學語文一樣,包括杭州在內,浙江初中生使用的語文教材,絕大多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由教育部2016年審定。  乍一看,新版比舊版「胖」了一大圈,有A4紙大小。
  • 你被課本騙了多久?
    我在看到這篇文章時,第一反應是「假的」,畢竟小學課本不能騙人...然而在小白的多方求證下,還是打臉了...更多詳情,還容我慢慢解釋與你聽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的大致內容:「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斯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下落速度和其重量成正比
  • 最好的閱讀素材就是語文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靠這3本語文書
    在閱讀練習中,孩子沒有主動權,是一個被動閱讀的狀態,這不利於對閱讀建立興趣,更無法去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大部分不知道選什麼書的家長,我總是建議,先從語文書看起。家長們還看不起語文書,覺得課文都學過,也沒什麼可擴充的知識點。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上周我們刊發了溫儒敏教授在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的報告(統編語文教材怎麼用?閱讀書目怎麼選?24個問題,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權威答疑 | 關注)獲得了極大的關注。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今天我們繼續為您分享浙江師範大學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審、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顧之川先生關於語文學習的認識,仍然非常具有啟發性,推薦給老師和家長。
  • 孩子初中成績下滑,為什麼和小學語文水平有關!
    一個初一孩子的家長跟朋友抱怨:「前幾天孩子考試,門門不及格,可愁死我了!」 像這種初中成績大幅度下滑的孩子有許多,父母為了他們也是絞盡了腦汁,可就是不知道孩子為何下滑如此快。 1 原因竟然是...
  • 語文老師:仿寫課文練習,別再背千篇一律的範文,用課本搞定寫作
    但收上來的作文,一般都是抄的,總有三五個同學也不商量一下,非要寫一模一樣的作文。連標點都錯得一樣,可見所謂的範文作文書,印刷錯誤都非常明顯。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態度,這也是不少語文老師很無奈的事。發現有抄作文的現象,在小島老師的班級裡,是絕對不允許的行為。必須接受一遍遍修改和端正學習態度的再教育,寫作練習不能偷懶,想要出成績,靠抄作文是沒有用的。
  • 80年代的味道——有沒有你學過的小學課本?
    我對自己小學時代的課本印象最深的是兒歌《春雨》。  高中時代曾經找當時的小學課本來看,《春雨》依然在下。  去年突然有種懷舊的願望,想看看自己小學時代的語文課本,看看那些曾經熟悉的文章。  其實我早就忘記了課本的封面是什麼樣子的了,只是對一二年級的課本封面還稍微有點印象。  於是我買了五年制小學語文課本,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
  • 中小學語文課本裡的安徽 這就是文化自信的底色
    陶淵明、謝朓、李白、白居易、蘇軾、歐陽修、辛棄疾、陸遊、徐霞客……他們留下的足跡和飽含深情的詩文,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寶庫,也屢屢出現在中國所有弦歌不輟的課本上——人類文化有多綿長,他們的春風化雨就有多久遠。  翻開課本,就是開始一段中國文化之旅,你看到的是安徽,讀出的卻是中國。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