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莉)在日前舉行的27中校園讀書節活動中,學校展示了老校友捐贈的孔德學校1926年的一冊
國文教材。
此次展示的老教材是一本「初中國文選讀」
課本,經歷近90年的歲月,這冊課本已經有些殘破,封面被粘補得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模樣。課本是老式線裝書,需要從右向左翻看,課文內容也是豎式排版。
1926年即民國15年,當時的中國文壇經過文學革命的啟蒙之後,正處於繁盛階段:1921年,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等在北京成立文學研究會,創立了《
小說月報》;1924年,「語絲社」創辦了《語絲》周刊;1925年徐志摩主編《晨報副刊》;而魯迅此時已經創作了《吶喊》、《墳》、《熱風》、《彷徨》、《朝花夕拾》等雜文集,著名的《藤野先生》一文也正是寫於1926年。
在這本1926年的《北京孔德學校初中國文選讀》中,可以感受到當年文壇「百家爭鳴」的氣氛。選讀篇目分別來自《晨報副刊》、《現代日本劇選》、《小說月報叢刊》等刊物,所選篇目多為翻譯作品:《唐玄宗的心理》、《父歸》、《屋上的狂人》、《啞妻》、《鄰人之愛》……雖然是初中生讀本,卻不難看出思想解放的痕跡。
北京市第27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孔德學校」 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於1917年創辦。27中從孔德學校時期開始,就有接受社會各界以及教師學生家長捐贈圖書應用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優良傳統。其中,孔德前輩國學大師錢玄同先生捐贈給學校的圖書,現存於首都圖書館以及北京大學圖書館,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獻檔案。 J063
作者:李莉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