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曾經出過一個書單,清華學子最喜歡的書,《白鹿原》《人類簡史》《三體》《藝術的故事》等書榜上有名。那過去一百年,中國學生最喜歡讀什麼 書呢?
也是有榜單的。
民國時候,上海有位國文老師叫姜建邦,在上海緝槼中學(現上海市市東中學的前身)教書。這所學校是曾國藩的外孫、上海企業家聶雲臺捐地捐資興建。是當時的明星學校,進去讀的非富則貴,老師也是一流的。最初的校長都是請的外國學者 。
姜建邦在這裡上課時,發現一些學生上課時打瞌睡,說不定就有民國時的F4。
他就自己編寫了一套《國文趣味》,一出來就很受歡迎,當時教育界認為這本書「不但打破了青年學生視國文為畏途的難關,而且予國文教師以許多趣味的教材,為今日青年學生低落的國文學習現狀開了一帖對症良方」。
這本書時就講了一百年前孩子最喜歡讀的書。
[
「我曾調查過許多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時為民國三十一年)。叫他們寫出自己最喜歡的五本書,統計的結果知道男生最喜歡的十本書是:
(一)《三國演義》,(二)《水滸》,(三)《家》,(四)《西遊記》,(五)《愛的教育》,(六)《魯濱孫漂流記》,(七)《春》,(八)《老殘遊記》,(九)《紅樓夢》,(十)《世界偉人傳》。
女生最喜歡的十本書是:
一)《愛的教育》,(二)《家》,(三)《苦兒努力記》,(四)《秋》,(五)《各國童話》,(六)《天方夜談》,(七)《木偶奇遇記》,(八)《孤女努力記》,(九)《西遊記》,(十)《名人故事》。
這幾本書你讀過嗎?若是讀過了,可以稱為現代的中學生;如果沒有讀過,你在閱讀上落伍了。因為這個書目是許多中學生最喜歡的。你也應當試試看!
]
四大名著果然還是大愛。《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埃迪蒙託·德·亞米契斯創作的長篇日記體小說, 是一本很正能量的書。《孤女努力記》是《苦兒流浪記》的姊妹篇,是法國有名的小說家耶克特·馬洛的作品。
也是一個很溫暖的小說。
姜建邦在他的書裡還講了讀 書方法
【 現在是講效率的時代。什麼叫效率呢?效率(Efficiency)的意思,就是要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用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好的成績。
你看現在什麼事不是要快嗎?一個現代的青年,應當人家一個月做完的事,我半個月做完它;人家一天做完的事,我幾小時做完它;人家幾小時做完的事,我二十分鐘做完它。不但如此,並且我還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得比別人的成績好。
讀書也是要講效率的。古人讀書,最不講究時間的經濟。一課書叫學生像小和尚念經一樣地念個半天並不稀奇。一本《三字經》,往往要讀半年,甚至一年,這件事影響兒童的幸福太大了。
我們讀書要有效力,必須有好的方法。有了好方法,才能夠「事半而功倍」;做事沒有好方法,就不免「事倍而功半」了。何況我們青年學生,讀書的年月不多,而要讀的書、要學的事實在太多了,所以有效的讀書法是於我們很有利益的。
下面我要介紹讀書方法給讀者們。
【(三)要讀書有效力,要有「選讀」的技巧:
(1)在閱讀之前,應當先把全文的組織、目錄、標題、概要、序言等翻閱一遍,得到一個概念。這樣在精讀時更容易明了記憶。
(2)讀書時不可忽略書中的圖表和公式。它能使印象深刻,不易遺忘。
(3)要注意專門名詞和新字新詞。閱讀時務必求其徹底學習,否則要影響對全文的理解。
(4)每讀數分鐘,要停止一下,回想所讀的材料,撮其重要者背誦出來。
(四)要讀書有效力,當養成寫筆記的習慣:
(1)聽講或閱讀時,要簡單地、有組織地把大綱記下來。
(2)記錄時要用自己的詞句,並且時加按語。不要把演講人的話逐字記錄,那是沒有意義的事。
(3)把筆記材料,歸類編存,需用時,便於檢查。
(4)研究一個題目,或是做一篇報告,應當將參考材料製成卡片,以便整理或是增減。
(五)要讀書有效力,必須常加溫習,予舊知識以新的估價:
(1)應當每隔相當的時間,把你的功課溫習一遍。
(2)溫習的時候,要選擇地溫習。凡意義模糊、記憶不清的地方,再反覆溫習。
(3)將所溫習的材料和自己的經驗聯絡,或者予以實際的應用,則可增強記憶。
(六)有效力的讀書,要注意考試的方法:
(1)沒有開始回答以前,先將試題看一遍,可以計算你的時間,預定答案的繁簡。
(2)問題式的考試,要先寫一綱要,不要雜亂無章的寫下去。
(3)回答完畢,交卷以前,總要把卷子重讀一遍,看有沒有要改正或遺漏的地方。
】
這些方法現在還是很實用的。
建議大家給孩子看看民國時期的國文書,絕對跟現在不一樣,而且水平很高。民國的作家也很牛,比如魯迅
比如蕭紅
,比如丁玲
還有張愛玲
第一本《文章作法》,作者:夏丏尊、劉薰宇
夏丏尊有多牛呢?他創辦了民國時期的《中學生》雜誌,其主編就是葉聖陶。他是提倡「語感」培養的第一人,把「傳染語感於學生」定為他「在國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
這本書就是給孩子傳遞這一理念的。比如書中教孩子寫作,首頁就講到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真實和明確。
現在我們的作文課,教技巧的太多,比如教孩子修辭手法的,但像這樣從根本入手,從真實和明確入手的作文法卻不多。
再比如他認為作文不能過多用成語或者典故,這跟我們現在的理解又不同。我們現在看到用了成語的文章就覺得好,夏先生認為,成語要慎用,最好用自己的語言來寫。
他的這本書,講了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
比如寫遊記,他認為遊記不能光寫遊,還得做資料搜集,比如遊西遊,先要做西遊的資料搜集,杭州西湖有什麼歷史,有什麼地理特點,要把這些搜集起來,然後再是遊記,把這部分進行結合,文章 自然就生動了。
讀者點評:【花了一個晚上看完,不得不說,它值得所有還在上語文課的學生看看,有點惋惜自己初中怎麼不知道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文章類型,大概包括它們的定義,特點,組織文章步驟,寫作注意事項等,內容涵蓋常見的記敘文,記事文,議論文等等。而且每個知識點都包含很多生動詳實,古今中外的例子,讀起來不無聊,還有一些作文題可以用來練習。
看看網友的評價:
第二本《語文趣味》
就是上面提到過的。
他的這個語文書,從內容深度來看,幾乎是大學語文的水平,但是其語言,卻又是小學生能夠看得懂的。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什麼叫深入淺出講語文。
第三本是沐紹良的《讀和寫》
沐紹良是春暉中學的學生,他畢業後跟著老師夏丏尊到開明書店工作,當時在《中國兒童時報》上連載發表《讀和寫》,深受小讀者歡迎。
這裡面講長短句的用法,講什麼是呆的文句,什麼叫活的文句。而且全是從文章的本質來講寫作的。
這才是真正學語文的方法,是真正的學會表達,學會傳遞思想。所以民國的優秀作家那麼多,就不足為奇了。
很多名家也推薦了這套書,包括朱自清、葉聖陶。
如果說數學要重視思維的話,這套書就是語文中的思維書,是一本真正讓孩子理解語言,理解作文要義的書。
我們現在很多孩子學的語文是呆語文,就是考試可能成績不錯,但依然不會寫作,不會表達。
可以說,上十節課外語文輔導課,可能效果還比不上看這套書。從這套書,可以看出民國時期的語文教育其實並不落後,甚至比今天還有一些所長。
如果希望孩子真正在語文上有所專長的,點下面的連結就可以購買這三本書,一共只要59元還包郵。
這本書適合於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的孩子閱讀,讓孩子真正理解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