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老試卷》:特殊文獻 回顧歷史

2020-12-06 濟南日報
  

《民國老試卷》作者:麼其璋、麼其琮等編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一年一度的高考終於落下帷幕,考生和家長都如釋重負。對於曾經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哪怕時隔多年,仍然記得高考帶來的高壓感。今天,讓我們集體「穿越」到民國,看看那時的高考是什麼樣。也對照一下,如果回到民國,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新星出版社剛出版的《民國老試卷》在此之際非常值得一讀。該書收入了民國時期各大學各學科入學試卷300多套,涵蓋大學超過50所,學科包括國文、數學、英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公民等普考科目及經濟學、心理學、簿記、博物等專門科目。
  眾多名人都曾在「民國」時期參加大學招生考試,錢鍾書、何炳棣、資中筠、季羨林、金庸、陳省身、楊振寧、葉嘉瑩、董輔礽、錢學森、黃仁宇都曾憶及當年考試對其人生的影響。從現有資料可知,胡適、朱自清、錢端升、雷海宗、陳寅恪、葉公超、錢穆、江澤涵、吳大猷、華羅庚等名家、學者都曾參與命題。所有這些,都體現出民國老試卷的價值。
  《民國老試卷》通過大學招生考試試題這一特殊文獻類型,展現「民國」教育和社會風貌:東西方文化交匯,傳統之學與現代科學均在考卷中有所體現;時逢亂世,救國圖強是試卷中的重要主題。自主招生是當時主流,國立、省立、私立、教會等諸類大學分別命題招生,各攬英才,留下了豐富多姿的教育史料。
  該書編者表示,他們在儘量保留歷史原貌的基礎上,也根據現在出版規範和讀者閱讀習慣進行了編輯調整。
  已經85歲高齡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樂黛雲教授,是曾經參加過「民國」高考的人。她回憶說,當時的高考沒有那麼緊張,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自己從貴陽到重慶考試時,那段特別難走的山路。因為父親是教英文的中學教師,樂黛雲從小就喜歡外國文學。所以,她最初的想法是讀外語系,分別報考了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5座大學。
  當時大學都是自主招生,每一個學校考題都不一樣。樂黛雲說,北大的考題是最開放的,她記得最清楚的是北大外語系的作文考題,有一個題目叫做小雨,就是下著小雨的時候你在想什麼?你怎麼看待小雨的?心裡有什麼感受?樂黛雲作了一篇很得意的文章,而她的命運也因為這篇文章而改變。
  那時候沈從文先生是閱卷人,他看了樂黛雲的這篇《小雨》,覺得樂黛雲不應該學外語,應該學中文,發揮寫作方面的才能。結果寫了一封信,問她願意不願意轉到中文系。「沈從文先生親自寫信,我是受寵若驚,就說那太好了,我很願意到中文系。其實我還是喜歡外語系,可那時候虛榮心覺得,沈從文都親自來問你了,你還不去。我說我去,後來我就轉到中文系了,這個決定了我一輩子的命運,也可見當時的錄取是非常自由的。」
  樂黛雲說,當時的高考跟今天是很不同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出題」。「那時候出國文題,就是國文老師按照他的想法,覺得一個大學生應該有什麼樣的國學水平,就出什麼題。而今天是把一個出題組關到酒店裡,幾個題目大家來回討論十幾遍,最後出來的題目完全沒有個性。」
  樂黛雲表示,這一次新星出版社把多少年前的《民國老試卷》出版,對我們非常有借鑑意義,並不是說那時候的題目出得多麼多麼好,而是我們的一個參照,擴大眼界,回顧我們走過來的歷史。

相關連結
  那些年這些名人都參加過高考
  1930年夏天,我們高中一級的學生畢了業。幾十個舉子聯合「進京趕考」。當時北平的大學五花八門,國立、私立、教會立,紛然雜陳。其中最受尊重的,同今天完全一樣,是北大與清華,兩個「國立」大學。——季羨林
  抗戰時期,我考大學,第一志願就是報考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合辦的,我有幸被錄取了。或許可以說,我早已是北大的一分子了。——金庸
鍾書考大學,數學只考得十五分。——楊絳
  我1947年考燕京大學時作文的題目是文言文,題目我還記得,《立國必先樹人,樹人必先樹德說》。可剛復校的聯大(清華、北大、南開頭兩年還聯合招考,只是錄取分數線不同)高考不許作文言文,只許作白話文,而且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題目,《我的中學生活》。然後我就考不好了,因為我在學校裡作得比較多的是文言文,這樣可以發揮,能夠瞎拽,但這麼一個題目就不容易出彩了。——資中筠
  我記得我們準備聯考,也和現在的考生一樣辛苦。南開中學裡有很多學生更辛苦,因為戰時他們的家不在四川、重慶,只能以校為家,所以學校的自修室每天開放到晚上九點,願意的學生可以留校讀書,直到聯考結束。——齊邦媛

相關焦點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一)
    一、紅色文獻來源信息的思考 圖書在一定條件、一定時間、一定地點出版,有它的一個特殊環境,特別是民國時期紅色文獻的出版,其出版環境充滿艱辛故事和曲折。作為收藏單位的圖書館來說,需要花功夫研究館藏紅色文獻的來源。
  • 西南大學圖書館編著的這套叢書出版 是梳理民國鄉村建設重要歷史文獻
    近日,《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全65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民國鄉村建設文獻為西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之一,前後共經歷了三年的整理和研究。
  • 民國老課本:修復我們曾有的質樸和優美
    從《開明國語課本》到《共和國教科書》,透視六年來的民國老課本熱潮10月9日,秋風送爽的下午,《讀庫》主編「老六」張立憲著一襲黑西裝,亮相北京尤倫斯「修復母語———讀庫·老課本叢書分享會」。 語文讀本在近年來颳起了一陣「民國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2005年策劃出版「老課本」直至前兩年才獲成功,同類產品相繼湧現。近兩年,如開明出版社的《開明國語課本》、遼寧教育出版社的《國文老課本》、中華書局的《民國經典國語課》等接連出版。
  • 文獻回顧的分類與異同
    書中作者指出文獻回顧有兩種基本型式:傳統式和系統式。結合書中的觀點以及我自己的見解,我來分享一下我對文獻回顧的分類與異同的理解。系統式回顧又被稱作實證回顧,應用了研究質量的測量,作為篩選標準,評估應該保留和刪去的字句。根據Jesson等的說法,系統式回顧的研究階級通常將隨機對照試驗和後設分析置於頂端,接著才是其他的量化研究,如世代研究和調查。
  • 專訪《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主編
    2006年10月,一部收錄了148種民國時期珍稀佛教期刊的大書——《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出版了。此書甫一上市,很快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和宗教界的高度關注。國內有影響的寺院和研究機構、圖書館紛紛收藏,民國佛教研究悄然升溫。
  • 讓歷史說話、講好檔案故事 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戰鬥》在鄭州開機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讓歷史說話、講好檔案故事,河南省檔案館與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開展合作,對河南檔案館館藏的,民國時期在河南省影響重大的中福公司檔案史料進行整理、開發,計劃出版《中福公司檔案史料彙編(第一輯)》,拍攝反映焦作工人運動的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戰鬥》。以上兩個項目,現均已正式啟動。
  •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06):如何寫文獻回顧
    作者肚子裡的墨水,往往在評述文獻的過程中一覽無餘。一個科研工作者,必須具備進行文獻檢索與評述的基本能力。如果一篇投稿,參考文獻中連一篇像樣的學術論文或著作都沒有的話,那麼,這篇文章的學術旅程基本也就告終了。文獻回顧的層次和格調往往顯示了作者的學品、學力與學養。透過作者所回顧的文獻,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學術歷程、學術交往和學術境界。
  • 藏族女性的角色與地位:文獻回顧與研究展望
    【內容提要】 文章通過回顧涉及藏族女性角色與地位研究的各類文獻,全面梳理和分析了藏族女性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及其所擁有的社會與家庭地位。認為,藏族女性的角色與地位是一個不斷變動的、複雜的綜合體,簡單的判斷標準與模式難以準確和全面地對之進行理解與分析。
  • 關於民國綠泥,全網最客觀的介紹
    著名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從元代以及明洪武、永樂、宣德等中國早期青花瓷特殊的發色,並結合文獻及現代化學分析可以明證——蘇麻離青即是來自伊拉克薩馬拉(Samarra)的鈷藍料。直到民國後期,上海城隍廟古玩經營者,應收藏家的要求,聘請了一批丁蜀的制壺高手到上海做壺,在普通的段泥中添加了這種顏料,民國綠泥就這樣在大上海誕生了。這種泥料做的壺會呈現淡綠偏藍的肌理效果,是仿古紫砂壺的好材料,在當時就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
  • 重返民國的3條時光之旅,是全南京的民國記憶,還是網紅地標
    「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南京的頤和路,雖是一句誇張的話,但是卻印證了這裡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特殊地位,與習慣了在遊客面前「拋頭露面」的總統府不同,頤和路公館區更像「養在深閨」。梧桐斂去喧囂,延伸出布滿民國建築的寂靜街區,恍如隔世。
  • 陳其祿:穿越回民國,你還能考上大學嗎
    別以為民國的補習班很悠閒,「題海戰術」放在哪個年代都是萬能的,不僅補習班天天在做題,連上門兜售材料的書商,都帶著各種《XX大學投考指導》《XX大學入學考試指南》《XX大學投考常識輯要》……這些「真題集」,權威與否只靠口碑,押中與否全憑運氣。不過,有一部集歷史真題與學校資料於一體、由民間學會編寫的《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投考指南》,頗受各地考生的歡迎,幾乎被奉為「考生寶典」。
  • 顱內動脈瘤夾閉技術要點(一)+文獻回顧
    為了提高中國神經外科臨床一線醫生手術技巧及回顧文獻資料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本平臺特推出 「病例+文獻回顧專刊
  • 王剛:關於陳雲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不朽的功勳 崇高的風範 ——關於陳雲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 6月12日,中共中央舉行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
  • 嚴泉︱從世界看民國初年:歷史特殊時刻的制度透視(下)
    2018年10月14日,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嚴泉於上海建設書局發表題為 「從世界看近代中國:歷史關鍵時刻的制度透視」的公眾演講,本文據此次演講的文字記錄稿改寫而成。有關本次演講的主題,詳情可參閱作者的著作《民國初年的國會政治》及《歷史變遷的制度透視》,均為新星出版社2014年出版。
  • 專家點評高中等級考歷史、地理、生命科學試卷
    繼昨日化學、思想政治、物理科目試卷點評(點這裡查看)後,今天,專家對歷史、地理、生命科學科目試卷作點評。考生們一起來關注。各考點均統一落實相關防疫配置要求,包括設置專用防疫特殊通道、臨時留觀區及備用發熱考場;針對體溫異常等特殊情況考生,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有效應對,處置得當。市、區兩級招考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協同保障,實現考試安全、平穩、有序。
  • 延安整風學習中對蘇區歷史的回顧與研究
    特別是魏德平的文章,較多地利用了整風時期的歷史文獻回顧了陝北蘇區的肅反等問題。】從歷史學的角度,研究將盡力避開因肅反等問題造成的個人恩怨,在挖掘蘇區史實時,側重於功能分析,在呈現蘇區歷史討論過程中,探究整風運動中討論和研究蘇區歷史之於黨的建設、黨性鍛鍊等方面的作用,並試圖從源頭上勾勒中共之於黨史研究的方法論與價值取向。
  • 2020北京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歷史試卷權威解析
    7月10日上午,2020年北京市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對歷史試卷進行了權威解析,趕快來看看!  歷史試卷整體分析  ● 2020年北京市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歷史試卷注重整體設計,思想性與科學性並重,引導考生思考、探索日常生活、學習探究、國家發展乃至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
  • 鄧小平檔案文獻回顧: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
    偉人光輝一生的真實記錄——關於鄧小平同志一些檔案文獻的回顧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鄧小平同志是一位偉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在世界上有著重要影響。我這裡主要回顧有關鄧小平同志檔案文獻的一些重要情況,緬懷這位世紀偉人的豐功偉績,學習他的光輝思想和偉大品格。一、 一份珍貴的自傳1991年8月,俄羅斯開始陸續將一些歷史檔案解密並對外開放,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我黨歷史有關的檔案文獻。
  • 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高松的意外發現引起不小反響。不少南京網友表示,這些老井蓋堪稱南京城市變遷的見證者,應當好好保護起來。
  • 自發性腎動脈夾層病例報告與文獻回顧
    近年來,由於血管影像學檢查的進展和普及,SRAD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SRAD作為一罕見病,誤診、漏診的情況在臨床上時有發生,本文報告1例該類患者並結合文獻回顧,綜合闡述如下:患者男,42歲。因「右側腰腹痛3 d」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