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2020-11-22 四月網

中華門外,一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上有「南京自來水廠」的繁體字

  

民國老井蓋上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

  

中華門外的民國老井蓋至今仍在「服役」

  80多歲窨井蓋還在南京「服役」

  窨井蓋是民國時期的,它們見證了首批喝上自來水、用上電話的南京人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高松的意外發現引起不小反響。不少南京網友表示,這些老井蓋堪稱南京城市變遷的見證者,應當好好保護起來。

  意外發現

  南京城內接連找到「老井蓋」比普通窨井蓋要大出1/3

  一口東北腔的高松說自己是「老南京」,這位摯愛南京城市文化的「外鄉人」,發起成立了「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平素只要有閒的時候,高松總喜歡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轉悠。

  「我發現了幾個老井蓋!」前幾天,高松在論壇上興奮地發帖,介紹自己關於「老南京」的最新發現。高松拍了幾張老井蓋的照片,其上「南京自來水廠」、「工務局」等繁體字樣特別醒目。為了防止參觀者過多對文物造成破壞,高松多了一個心眼:沒有公布井蓋的具體地址,想要去看的網友可私下向其詢問。

  在老高的指點下,記者昨日在中華門外找到了這幾個老井蓋。事實上,這幾個老井蓋位於一家工廠的大門附近,如果不是有人指點,外人很難注意到它們有何特別之處。

  這3個井蓋之中,兩個是正方形的,這區別於現今常見的圓形窨井蓋,井蓋一邊刻有3個「工務局」的繁體大字,表面滿滿交錯排列著「二」的圖樣。因為年代久遠,井蓋已被磨得光亮。

  另一個井蓋隸屬「南京自來水廠」所有,不過上面標註的這幾字都是繁體,井蓋和現在常見的圓形窨井蓋類似,圖樣像一個向日葵圓盤。井蓋之上,和「南京自來水廠」的標註相對,是「大管閘」3個大字,應是顯示這個井蓋的用途。

  因為在地上不怎麼起眼,高松也是走了好幾趟才發現這幾個老井蓋,「越看越覺得不一樣」。因為此地現今還有多處民國時期的房屋,高松一直疑惑當時人們的喝水問題,現今他找到了答案。

  此前,和城南的這3個老井蓋類似,高松還曾在中山北路上發現了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

  前日,按照高松給出的具體地址,記者在中山北路軍人俱樂部附近發現了它們。這3個井蓋每個相距百米左右,分布在如今的慢車道上。

  和現今常見的窨井蓋相比,這3個井蓋完全是「超大版」,至少要大出三分之一的面積,井蓋表面是漁網狀線條,看起來簡潔、大方,井蓋的中央有一個小長方框,框內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的字樣。

  記者探秘

  這些老井蓋「來頭不小」

  見證了首批喝上自來水的南京人

  「在全國範圍來說,這幾個井蓋很有可能是最老的井蓋了。」今年3月,南京鼓樓區政協民國建築研究專家張正康、文史委主任王天喜曾聯名呼籲,建議加強對民國老井蓋的保護。他們所指的正是上述中山北路上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

  民國史專家、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介紹,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著手進行城市建設,藍本就是大名鼎鼎的《首都計劃》,其中各個項目諸如功能分區、交通計劃、市政工程等主持者都是外國專家或者留洋歸國的高材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自來水廠」、「交通部首都電信局」得以建立。

  換言之,這幾個看似稀鬆平常的窨井蓋實則來頭不小。它們分別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第一批用上電話的南京人。

  前日,記者採訪了南京自來水總公司,該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南京自古至民初,市民飲用江、河、井水。清末曾獲準創辦自來水廠,歷3年未成。民國18年(1929)春籌建北河口水廠,4年後水廠局部建成供水,最初的用戶只有29戶,這可是最早喝上自來水的南京人。據說當年通水之時,南京整座城市為之轟動。而北河口水廠和29個用戶之間,正是依靠那些刻有繁體「南京自來水廠」的窨井相連。

熱聞回顧:

小學生上課講話被罰脫褲跑步  湖南上訪村官浮屍資江 家屬疑毆打致死(圖)  教育局官員性侵35名女性判死緩 包括10名幼女  小悅悅父親遭輿論質問剩餘善款去向 被疑斂財  員工抽中年會特等獎 多次領獎遭拒憤而辭職  招聘會播不雅視頻嚇壞女大學生 懸賞徵證據

責任編輯:王玉

來源: 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時期渝中半島地形圖(組圖)
    保密箱中意外發現的重慶手繪地形圖之一前天,市勘測院在對歷史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化處理時,在一個圖紙保密箱中意外發現13張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渝中半島(當時尚屬巴縣管轄圖示:據民國二年參謀本部所定的地形圖式。左下角寫著:重慶市市長潘文華、工務局局長傅驌(字友周)審查。製作精細令專家驚嘆地形圖的手工製作水平令人驚嘆,讓人誤以為是印刷品。圖中的道路、建築、農田等均一筆一畫勾勒,圖上暗布勻稱的鉛筆手繪格紋。圖上的字均為繁體,字體精美。細看,每一個字,下筆前都被框在用鉛筆畫成的大小一致的小小正方形內。
  • 杭州80條道路窨井蓋6月底「告別」沉降
    工人用鼓風機將渣土清理乾淨。不少市民抱怨,家門口窨井蓋高低不平,車子碾過「咯噔咯噔」作響,有的蓋子下沉到井底看不見蹤影,有的蓋子甚至被偷走,窨井變成「陷阱」。為了增長窨井蓋 「服役」時間,推進城市道路和街容環境提升,杭州市城管委市政監管中心今天下午開展養護隊伍參加市政檢查井提升技能比武競賽。
  • 蘭州阿幹鎮村民家發現一張民國時期的駱駝納稅憑證
    近日,一張民國時期的印有 " 駱駝捐票執照 " 的票據在七裡河區阿幹鎮被發現。據專家考證這個 " 執照 " 雖然不是駕駛駱駝的執照,但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官方頒發的駝戶納稅憑證。每一部分的內容不一樣,從票據上可以看出捐票是甘肅籌款總局發的,時間是中華民國五年(1916 年)。由於年代久遠,加上保存條件不好,這張駱駝捐票已經破損,但是大部分文字可以辨認出來。在駱駝捐票執照一欄中有 " 此項駱捐每年徵收一次 …… 既經收捐後公家擔任保護 " 等文字。魏師傅說,他家祖輩就在這裡居住,駱駝捐票是與祖傳的地契放在一起。
  • 從民國航海羅盤看宋元時期造船業 80後溫商掌握船用低速柴油機核心...
    它便是目前正在溫州博物館歷史廳內展出的一件民國航海羅盤。它的故事,與宋元時期溫州輝煌的造船業和先進的航海技術密不可分。  民國航海羅盤  溫州手藝人生產  在溫州博物館展出的這件民國航海羅盤,是當時溫州市區東門一帶店鋪生產的一件普通航海羅盤。
  • 安師大發現民國時期學生名冊 生源涵蓋全國各省
    安師大發現民國時期學生名冊 生源涵蓋全國各省 2008年06月04日 14:43 來源:大江晚報 發表評論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民國圖書資料時,發現一份《國立安徽大學三十五學年度學生名冊》。
  • 民國時期國人遊記中的新疆邊疆危機
    民國時期國人遊記中的新疆邊疆危機李 潔(蘭州大學 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20)[摘 要] 民國時期的新疆孤懸塞外,又處於英俄覬覦之下,其「神秘」與危機激發了國人遊歷、考察之興趣,並於行走中記錄了彼時新疆風土人情、社會狀況。
  • 無美顏無修圖,看這些民國時期知名美人,最後一位是小龍女的原型
    要說民國人人皆知的大美女,那一定是阮玲玉無疑了,她是中國無聲電影時期的影星。在民國時期的影壇地位僅次於胡蝶。但這位美人也因為深陷名譽誣陷糾紛而早早地了結了如花般璀璨的生命。唐瑛,民國時期的名媛,父親是滬上名醫,受到良好教育的唐瑛不僅會講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且還會唱昆區、演戲劇。照片中的唐瑛身著時尚前衛的碎花裙,手捧鮮花,笑容燦爛。
  • 民國時期的美女廣告,難得一見,最後2張要美哭了!
    原標題:民國時期的美女廣告,難得一見,最後2張要美哭了! 民國時期的香菸廣告, 「美女」成為廣告畫中的絕對主角, 使得廣告散發出誘人的女性魅力, 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三杯牌香菸廣告 民國時期是我國現代廣告業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打開舊上海的報紙,整版整版的廣告鋪天蓋地地映入眼帘,而在這些商品廣告中,香菸的廣告最多,也最醒目。
  • 民國時期的「大黃魚」,一根值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大黃魚」,一根值多少錢?文/老揚歷史說俗話說得好:「兩種東西最值錢,盛世的古董和亂世的黃金」,動亂時期,貨幣往往容易貶值,而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很值錢,尤其是在動亂時期。想必大家平時沒少看和民國有關的電視劇,小編經常看到這種情節:在軍火交易的時候,往往用成箱的金條。金條和貨幣相比,自然是不方便攜帶,但它的價值高並且穩定,這一點是貨幣不能比的,所以民國時很多有錢人會在家裡的保險柜裡藏著金條,以備不時之需。金條其實就是指「黃魚」,這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什麼又是「大黃魚」和「小黃魚」呢?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 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國劇登上螢屏,他們獨特且復古的裝扮,讓廣大觀眾感受到無比強烈的新鮮感。加上部分民國劇主角炸裂的演技,使得民國劇很受歡迎。隨著越來越多的民國劇的出現,人們對民國那段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漸漸的,人們開始研究民國的經濟文化,並且從中發現很多新鮮的話題。
  • 民國時期的行政機關及人員編制
    但國民政府中央及其人員數每年都有變化(參見圖1-1)。圖1-1隻反映了國民政府中央機關本部人員的變化情況。中央各機關所屬各機關及公務人員的變化更大。1938年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央各機關所屬各機關143個,公務人員為7829人(]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1940.pp.204-208)。中央部委所屬的機關並不都在首都南京辦公,有的設立在省、直轄市。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一)
    ,收藏民國時期中文紙本印刷品7214種、民國時期中文縮微膠片3227種、民國時期的英文報紙172種。特色館藏有民國時期的紙馬、門神、年畫等,共收藏231幅;另外還有大量名人的私人圖章以及民國時期的私人檔案,如卡爾遜抗戰文獻、于鳳至檔案、貝祖貽檔案、徐大春檔案、郭秉文檔案、土地契約檔案、華美協進社檔案等。
  • 民國時期的頂尖科學家們
    民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科教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中國學者們擺脫了封建八股的束縛,勇敢地向著浩瀚的科學海洋進發,使得落後西方百年的中國科學迅速崛起,為日後中國科學屹立於世界科學之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民國時期的頂尖科學家們
    民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科教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中國學者們擺脫了封建八股的束縛,勇敢地向著浩瀚的科學海洋進發,使得落後西方百年的中國科學迅速崛起,為日後中國科學屹立於世界科學之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瀘州民國時期園林建築及名流私家花園,如今還剩幾家?
    中華民國(簡稱民國)18年(1929年),瀘縣(當時瀘州稱為瀘縣)市政工程局於原瀘縣公署舊址(今公園路)建中城公園,次年竣工。公園佔地9000平方米,內設辦事處、民眾教育館、大眾茶園,餐廳、球場、涼亭、假山、水池和花壇等。民國37年(1948年)3月29日,園內「餘俊英、黃方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
  • 民國時期文玩收藏之首的銅爐
    民國時期銅爐歷史由來已久,在古代暹羅國使者為大明朝帶來了數萬斤風磨銅,也就是黃銅。當時雲南的銅礦尚未開採,金燦燦的大量黃銅讓朱瞻基極為欣喜。他命人將這數萬斤 風磨銅化為銅水,重新鑄造成一萬八千多件傳統禮器,其中包含了3000件香爐(一說為5000件)。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渝中半島地形圖 手工繪製
    前天,重慶市勘測院在對歷史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化處理時,在一個圖紙保密箱中意外發現13張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渝中半島(當時尚屬巴縣管轄)手繪地形圖。圖示:據民國二年參謀本部所定的地形圖式。左下角寫著:重慶市市長潘文華、工務局局長傅驌(字友周)審查。  製作精細令專家驚嘆  地形圖的手工製作水平令人驚嘆,讓人誤以為是印刷品。圖中的道路、建築、農田等均一筆一畫勾勒,圖上暗布勻稱的鉛筆手繪格紋。圖上的字均為繁體,字體精美。細看,每一個字,下筆前都被框在用鉛筆畫成的大小一致的小小正方形內。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到底價值多少
    民國時期的金條大多是各錢莊、銀鋪、銀行自己熔鑄,重量是根據客戶需要而來,並無一定定製,常見的有10兩、5兩、2兩、1兩等,習慣上把1兩重的金條稱為小黃魚,而10兩重的叫大黃魚。除了這些常見的今天外,還有用於黃金交易和國際結算中的大條標金重達70兩。因此不同的金條重量差距巨大。
  • 民國時期的科學文化
    民國初年中國出現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機構和團體。1915年中國留美學生成立了中國科學社。中國科學社的社員,大部分是在國內和國外從事自然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工作有成績的人,其中不少人是中國近代自然科學中各學科的創建者和帶頭人。到1949年,中國科學社會員發展到3 776人,他們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他是民國第一悍匪,奸詐狡猾橫行中國28年,無惡不作強娶80位老婆
    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形象深入人心,「座山雕」以擁有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土匪武裝而稱霸一方,雖然劇情經過藝術加工,但民國時期全國各地匪患如「座山雕」一般的勢力確實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