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頂尖科學家們

2021-01-18 俇攘

民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科教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中國學者們擺脫了封建八股的束縛,勇敢地向著浩瀚的科學海洋進發,使得落後西方百年的中國科學迅速崛起,為日後中國科學屹立於世界科學之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民國科學家

在這一時期,是中國科學發展追趕世界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在這個蓬勃向上的階段中,中國不僅湧現出諸多享譽世界的偉大科學家,他們致力於學術的同時還重視人才教育,更是培養出了如李政道、楊政寧、錢學森、袁家騮、吳健雄等後輩傲立於世界的大科學家。

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民國時代,那些比較為人熟知的偉大科學家們,並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相關貢獻。

1、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

「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的授業恩師,他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國早期一位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教育家。

1945年春,領導研製成功中國首部雷達,同年8月,做《原子彈理論學術報告》。束星北教授在相對論、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等多個領域都有研究,其主要貢獻是在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

束星北教授
陳建功教授

2、陳建功(1893年9月8日-1971年4月11日)

數學嚴格意義上不算是科學學科,但是數學卻是理工科類學科的計算基礎,所以,這裡將數學家也列入科學家行列。

提及中國數學家,那必然是奠基者陳建功首屈一指。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在研究三角級數論,尤其精研函數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舉世矚目的成就。專著《三角級數論》更是享譽數十年,與蘇步青一道,形成了國際上廣為稱道的"浙大學派"。為中國數學界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蘇步青教授

3、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

在陳建功為中國數學拓荒之後,中國湧現出了兩位名震世界的大數學家,蘇步青必然是其中成就最高且最為著名的一位。蘇步青教授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1928年初,蘇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發現了四次(三階)代數錐面,論文發表後,在日本和國際數學界產生很大反響,人稱"蘇錐面"。1945年版的《射影曲線概論》和1946年出版的專著《射影曲面概論》更是享譽世界。

4、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創始人,位列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的華羅庚院士,是中國數學的集大成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

早在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1941年完成《堆壘素數論》,成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家。

5、熊慶來(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

華羅庚的授業恩師,中國現代數學先驅,中國函數論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以"熊氏無窮數"理論載入世界數學史冊。

桃李滿天下,中國許多著名科學家,如數學家許寶騄、段學復、莊圻泰,物理學家嚴濟慈、趙忠堯、錢三強、趙九章,化學家柳大綱等均是他的學生。指導過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

王淦昌教授

6、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

「中國核彈之父」王淦昌,更是我國國防科技的中流砥柱,在物理學上培養了大批人才,李政道、周光召、鄧稼先等人都受到其直接指導。

早在1931年,王淦昌在德國就讀研究生期間,提出可能發現中子的試驗設想,而1932年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進行試驗發現了中子並獲得諾貝爾獎。1941年,王淦昌在《關於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的論文中提出,通過輕原子核俘獲K殼層電子釋放中微子時產生的反衝中微子的創造性實驗方法。對於世界物理學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化學家侯德榜

7、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

侯德榜,名留青史的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上世紀二十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三十年代,研究出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技術;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此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又稱侯氏制鹼法,循環制鹼法或雙產品法。

8、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

國士無雙,大師中的大師,葉企孫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著有《普朗克常數h的測定》、《液壓對鐵、鎳、鈷的磁導率的影響》、《初等物理實驗》等舉世聞名的著作。

9、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

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的吳有訓先生,在中國物理學界對X射線、特別是對散線和吸收方面的研究,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20世紀20年代,在X射線散射研究中以系統、精湛的實驗和精闢的理論分析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和公認作出了貢獻,更是培養了錢三強、錢偉長、楊振寧、鄧稼先、李政道等日後名動世界的大科學家。

竺可楨教授

10、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

竺可楨教授,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了所著的中國第一本近代《氣象學》。而且創建了中國最早的地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地理科學專門人才,對於我國地理氣象領域的基礎構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1、嚴濟慈(1901.1.23-1996.11.2)

嚴濟慈教授,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開創者之一,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應用光學與光學儀器研製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嚴濟慈教授於1932年採用照相光度術方法,精確測定了臭氧在全部紫外區域(215-345納米)之吸收係數,並發現若干新光帶,被世界引用長達三十年。

12、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

作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的錢三強院士,雖然學術大成是在新中國時代,但是在民國時代已經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界新興代表科學家。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自此立足於世界頂尖現代核物理學家的行列。

1946年春,錢三強與他的同行合作,經過反覆實驗,終於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一發現不僅反映了鈾核特點,而且使人類能進一步探討核裂變的普遍性錢三強更是憑藉此聞名於世。

13、何澤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

錢三強夫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 ,後來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曾首先觀測到正負電子碰撞現象,被英國《自然》稱之為"科學珍聞"。與錢三強院士合作發現了鈾核裂變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徑跡),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很大反響。

茅以升和錢塘江大橋

14、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裡程碑,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

1921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

15、章鴻釗 (1877-1951)

「中國地質之父」章鴻釗,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地質科學史專家,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1913年組建我國第一個地質研究所,1922年成立中國地質學會。一生致力於學術和教育,為我國培育了第一批地質學家,其中許多人成為我國早期地質工作的主力。

在理論方面,他從近代地質科學角度研究了中國古籍中有關古生物、礦物、巖石和地質礦產等方面的知識,撰寫《三靈解》、《石雅》、《古礦錄》等著作。

16、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鑑定方法,創立了十項標準,將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線表示出來,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並可以減少文字描述的繁瑣,從而提高了鑑定的標準性科學性。

二十年代創作科學巨著《中國北方之蜓科》,在三十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廬山》一書,引起中國及其他國家地學界的很大興趣和探討,對中國第四代冰川研究做出了很大貢獻。

李四光
梁思成

17、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

建築學家,1928年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1932年,主持了故宮文淵閣的修復工程,同年,著成《清式營造則例》手稿。1948年,在平津戰役前,梁思成繪製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使北平古蹟避免受到炮擊,很好的保護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牆。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頂尖科學家們
    民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科教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中國學者們擺脫了封建八股的束縛,勇敢地向著浩瀚的科學海洋進發,使得落後西方百年的中國科學迅速崛起,為日後中國科學屹立於世界科學之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民國時期的美女廣告,難得一見,最後2張要美哭了!
    原標題:民國時期的美女廣告,難得一見,最後2張要美哭了! 民國時期的香菸廣告, 「美女」成為廣告畫中的絕對主角, 使得廣告散發出誘人的女性魅力, 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三杯牌香菸廣告 民國時期是我國現代廣告業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打開舊上海的報紙,整版整版的廣告鋪天蓋地地映入眼帘,而在這些商品廣告中,香菸的廣告最多,也最醒目。
  • 民國時期的「大黃魚」,一根值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大黃魚」,一根值多少錢?文/老揚歷史說俗話說得好:「兩種東西最值錢,盛世的古董和亂世的黃金」,動亂時期,貨幣往往容易貶值,而黃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很值錢,尤其是在動亂時期。想必大家平時沒少看和民國有關的電視劇,小編經常看到這種情節:在軍火交易的時候,往往用成箱的金條。金條和貨幣相比,自然是不方便攜帶,但它的價值高並且穩定,這一點是貨幣不能比的,所以民國時很多有錢人會在家裡的保險柜裡藏著金條,以備不時之需。金條其實就是指「黃魚」,這想必大家都知道,那什麼又是「大黃魚」和「小黃魚」呢?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到底價值多少
    民國時期的金條大多是各錢莊、銀鋪、銀行自己熔鑄,重量是根據客戶需要而來,並無一定定製,常見的有10兩、5兩、2兩、1兩等,習慣上把1兩重的金條稱為小黃魚,而10兩重的叫大黃魚。除了這些常見的今天外,還有用於黃金交易和國際結算中的大條標金重達70兩。因此不同的金條重量差距巨大。
  • 無美顏無修圖,看這些民國時期知名美人,最後一位是小龍女的原型
    接下來這位笑容明媚的女子正是我國著名學者、科學家錢學森的妻子——蔣英。蔣英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才多藝。嫁給錢學森後在美國陪他一起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要說民國人人皆知的大美女,那一定是阮玲玉無疑了,她是中國無聲電影時期的影星。在民國時期的影壇地位僅次於胡蝶。
  • 民國時期的科學文化
    民國初年中國出現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機構和團體。1915年中國留美學生成立了中國科學社。中國科學社的社員,大部分是在國內和國外從事自然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工作有成績的人,其中不少人是中國近代自然科學中各學科的創建者和帶頭人。到1949年,中國科學社會員發展到3 776人,他們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 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由於話題的深入,民國時期的相關歷史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大洋就是民國歷史的重要部分。我們不難發現,民國劇中出現最多的貨幣也就是大洋,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社會底層,使用最多的貨幣也無非就是大洋。可以說,大洋已然成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
  • 民國五大名校:國立中央大學領銜,清華、北大均入選
    民國的高校一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而在民國高校中,名校也是最引人注意的一個方面,關於民國時期的高校,有「四大名校」和「五大名校」的說法。其實,無論是民國五大名校,還是民國四大名校,它們的成員都基本是固定的,主要差別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而稱之為四大名校,就是將原本五大名校中的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北京大學當作一所來看待了,但是由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存在的時間不算太長,而且當時的私立南開大學實力並不是特別頂尖,所以我們今天還是按照民國五大名校來介紹。
  • 民國時期的行政機關及人員編制
    實際上,抗戰勝利之後的1945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的特別行政區只有海南、西藏地方和外蒙古(民國三十五年一月五日,國民政府承認其獨立,但疆界並沒有詳細勘定)。第三,民國時期的直轄市。1921年7月北京北洋政府頒布的《市自治制》中曾規定京都市由內務部直接監督。
  • 民國時期,那些風靡上海灘的酒
    原標題:民國時期,那些風靡上海灘的酒 dr.wine的酒友們下午好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那些你的曾祖輩可能喝過的酒。
  • 民國時期的 「國民老公」是誰?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其實,在民國時期,中國也有這麼一位富二代,他比王思聰有過猶而不及,這位富二代就是少帥張學良。其在父親東北王張作霖的庇佑下,張學良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富二代,其家庭財富直接秒殺國民政府財政廳。張家到底有多少錢?根據張學良晚年口述,與張學良私交甚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將帥府裡的珍寶財物裝滿3列火車開到了北京。
  • 民國時期文玩收藏之首的銅爐
    民國時期銅爐歷史由來已久,在古代暹羅國使者為大明朝帶來了數萬斤風磨銅,也就是黃銅。當時雲南的銅礦尚未開採,金燦燦的大量黃銅讓朱瞻基極為欣喜。他命人將這數萬斤 風磨銅化為銅水,重新鑄造成一萬八千多件傳統禮器,其中包含了3000件香爐(一說為5000件)。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
    在各類再現民國「精緻生活」風情的影視劇裡,亮閃閃的民國金條,常叫多少追劇票友們豔羨不已。尤其是1946年末發行,有著「黃魚」美稱的民國金條,更是以精美著稱。這款金條由當時的「上海外灘造幣廠」加鑄,分為「5錢」至「10兩」等多種款式,其中10兩重的金條,就是民國劇裡常刷臉的「大黃魚」。其金光閃閃的造型,至今常惹得好些「民國粉」們嘖嘖稱奇:看人家民國多繁華,金條都造的這麼漂亮。
  • 民國時期,一根「大黃魚」究竟值多少錢?
    民國就是一個戰亂時期,各國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角力,而在民國的時候,一根所謂的「大黃魚」,究竟價值多少錢呢?大黃魚,這個詞猛地一聽,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實這所謂的「大黃魚」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金條,除了「大黃魚」,還有「小黃魚」,小的一根是一兩金子,大的是十兩金子。
  • 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中華門外,一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上有「南京自來水廠」的繁體字  中華門外的民國老井蓋至今仍在「服役」  80多歲窨井蓋還在南京「服役」  窨井蓋是民國時期的,它們見證了首批喝上自來水、用上電話的南京人
  •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都是一箱箱送!
    民國時期的俗稱「黃魚」的金條值多少錢?都是一箱箱送!大家都知道黃金是一種稀有貴金屬,古往今來,金子一直被視為財富的象徵。在上世紀民國時期,中央造幣廠發行了一種被稱作「黃魚」的金條 ,我們在現代的一些反應民國軍閥時期的影視作品裡面,時不時的會看見土匪軍閥為了賄賂高官,給他們送的一箱一箱的金條,就是大家熟稱的「黃魚」。那麼這是一種啥樣的金條?它現在的價值又是多少呢?
  • 安師大發現民國時期學生名冊 生源涵蓋全國各省
    安師大發現民國時期學生名冊 生源涵蓋全國各省 2008年06月04日 14:43 來源:大江晚報 發表評論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民國圖書資料時,發現一份《國立安徽大學三十五學年度學生名冊》。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時期渝中半島地形圖(組圖)
    保密箱中意外發現的重慶手繪地形圖之一前天,市勘測院在對歷史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化處理時,在一個圖紙保密箱中意外發現13張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渝中半島(當時尚屬巴縣管轄代表建築的暈線,細到讓專家們嘆為觀止。記者數了一下,在一塊代表建築的方塊內,方塊長寬各1.5釐米,裡面居然畫了70根不重複交叉的暈線!普通人別說繪圖,就是拿放大鏡看,都有點吃力,足見當時測繪人員的態度嚴謹和高超技術。地形圖由測繪員劉武漢、技士(估計是現在的技術人員、工程師之類)藍家煃、樊啟明共同測繪。
  • 2018民國時期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研討會專家報告(一)
    7214種、民國時期中文縮微膠片3227種、民國時期的英文報紙172種。特色館藏有民國時期的紙馬、門神、年畫等,共收藏231幅;另外還有大量名人的私人圖章以及民國時期的私人檔案,如卡爾遜抗戰文獻、于鳳至檔案、貝祖貽檔案、徐大春檔案、郭秉文檔案、土地契約檔案、華美協進社檔案等。
  • 你可能無法想像,一塊「袁大頭」銀圓,在民國時期能買多少東西
    我們現代社會的通用貨幣是人民幣,在古代人們的通用貨幣則是金子、銀子、銅錢等,而在短暫的民國時期,通用的則是銀元,俗稱大洋、袁大頭。1912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正式結束。袁世凱閃亮登場,出任北洋政府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