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王麗
搬新家、更換「車把手」,本來是美滋滋的,可沒想到有人卻因為空氣汙染被「神經病」盯上了。
記者8月8日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獲悉:該院康復科接診了一位雙手發麻的女患者。奇怪的是,她雙手發麻並不是中風等疾病導致的,而是由於空氣汙染因素誘發了周圍性神經病變。深圳大學總醫院康復科對症治療,成功幫助這位女士「解毒」。
居家辦公、開車出行 不知不覺竟然中了空氣的毒
鄭女士(化名)是深圳一名老師,一個多禮拜前,她早晨起來突然感覺雙手發麻,之後,她的雙腿也有不同程度的發麻。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風,鄭女士趕緊去了深圳大學總醫院康復科,找到宋魯平主任看診。
深圳大學總醫院康復科團隊
宋魯平仔細查體,發現鄭女士雙上肢肘關節以下、雙下肢膝關節以下對稱性感覺減退,而且是長手套襪套式的減退,她得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憑著豐富臨床經驗,宋魯平馬上想到,這可能是周圍神經性病變。
周圍性神經病變多見於毒物、藥物:痢特靈或呋喃西林、異煙肼等藥物服用史;重金屬(砷、汞、鉛)接觸史,或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等病史。
鄭女士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環境都沒有工業毒物接觸史,身體一直健康,沒有服用藥物的經歷。宋魯平繼續詢問後終於發現,原來鄭女士在一年前裝修新房,今年五月全家搬進新居。疫情期間,她一直在家辦公,可能吸入了較多的裝修汙染空氣。
另外,就診一周前,鄭女士為愛車更換了四個車把手。鄭女士說,換了新的把手後,同事、朋友每次坐她的車,都會「強烈控訴」車裡氣味太重。也許是習慣了家裡裝修的味道,鄭女士並沒覺得車裡的味道有什麼異常。
結合搬新家、換車把手這兩個因素,宋魯平考慮這是化學物中毒性周圍神經病,鄭女士的情況是因為家居裝修、車把手等各種汙染物共同作用導致的。通過營養神經等對症治療後,鄭女士的症狀已經緩解,鄭女士和家人都表示在家裡一定要經常開窗通風,整治汙染環境。
什麼是化學物中毒性周圍神經病?
據了解,化學物慢性中毒致周圍神經病起病較為隱秘,多以雙下肢乏力,感覺異常為首發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四肢肌力明顯下降,且多發性神經病運動和感覺神經同時受累,並可以感覺障礙為首發症狀。
周圍神經病的感覺障礙主要體現在淺感覺和深感覺障礙,深淺感覺障礙會並存,常表現為:四肢遠端麻木,刺痛,可有感覺異常,出現蟻行感,甚至燒灼感,體徵顯示四肢遠端痛,觸覺,音叉震動覺減退或消失,典型表現呈手套襪套樣分布。也有表現為痛覺過敏。
運動障礙的主要表現是痙攣,步行不能走遠,跑步登樓困難,下坡下樓易跌倒,雙手不能提重物甚至出現肌肉萎縮。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則表現在:少汗或無汗、體位性低血壓、手掌和足底溼冷、心悸、淚液和唾液分泌減少、性功能障礙等等。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腦神經病變。
由於鄭女士在家居汙染的基礎上,每天開車手臂裸露在汙染源的車內,所以她的雙手提前出現明顯症狀。也幸好她的雙手麻木,她及時就醫,才避免了進一步延誤病情的可能。
警惕空氣汙染可能引發白血病、癌症、嬰兒畸形
室內和車內空氣汙染給每個人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輕則免疫力低下,重則危及生命。白血病、癌症、嬰兒畸形……這些可怕的「絕症」也越來越多地和「裝修汙染」聯繫在一起。
宋魯平提示:家裝汙染,車內空氣汙染,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如甲醛、苯類、烷類和芳烴類都可危害人體健康,其中具有神經毒性的物質會引起周圍神經病變。
宋魯平建議,新房裝修後需空置半年以上,雖然通風方式並不能完全去除汙染物,但是開窗通風依然是一種最為簡單且實用的方法,而且可以在家裡養殖一些花草,例如吊蘭、綠蘿、虎尾蘭、丁香花等植物,來去除室內汙染氣體,入住後避免呆在新裝修的空調房內時間過長。
車內空氣汙染指汽車內部由於不通風、車體裝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氣品質差的情況。車內空氣汙染源主要來自車體本身、裝飾用材等,其中主要包括 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車內空氣汙染,會讓人不知不覺中毒,漸漸出現頭痛、乏力,肢體神經病變,皮炎、哮喘、免疫力低下,重則會引起白細胞減少!
宋魯平還提示,置換新車或更換車內配件,最初幾個月均需常開窗通風,使車內空氣流通,並儘可能少使用空調,車子停放在蔭涼處,以免高溫導致毒物釋放增加,毒物蓄積導致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