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發麻不能走路,19歲女主播為什麼隱瞞病情?神經內科醫生發現真相

2020-12-01 中國青年網

兩個女孩到醫院時,還隱瞞了自己曾吸笑氣的經歷。醫生像破案一樣,抽絲剝繭,最終發現真相,對症下藥。

新聞配圖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女孩說手像戴了手套一樣

感覺木木的

第一個女孩叫小雙(化名),21歲。今年4月底,她坐著輪椅到醫院,臉色蒼白。

她跟醫生說,自己四肢無力,站不穩,手也不能寫字,更不要說幹活了,「這樣的情況,已經六天了,是不是著涼了引起的?」

據小雙描述,自己的手和腳就像戴了手套和穿了襪子一樣,感覺木木的。

「你是不是有什麼不良習慣?」醫生委婉地問。

「沒有沒有!」小雙搖頭。

醫生初步判斷,這是周圍神經病。

周圍神經是指嗅、視神經以外的腦神經和脊神經、自主神經及其神經節。周圍神經病是個大種類,其中,有一種病叫吉蘭巴雷症候群,也有小雙這樣的症狀。

這種病的首發症狀就表現為肌無力,常見的類型是上升性麻痺,最先出現的就是對稱性兩腿無力,患有這種病的患者,在數小時或短短幾天內,這種無力感就會從下肢上升到軀幹、上肢或累及腦神經,漸漸地,肢體呈現遲緩性癱瘓。

醫生安排小雙住院。初步檢查發現,小雙的手和腳都沒有什麼力氣,「雙下肢的肌力只有3級」,一般正常人為5級,3級的概念就是小雙躺在床上,是無法抬起自己的腳的。

小雙做了各種檢查後,醫生發現小雙的血液檢查結果異常,而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結果正常,綜合其他情況,醫生排除了吉蘭巴雷症候群。

她這麼年輕怎麼會有這種病?

但女孩的脊椎影像檢查報告顯示,她的脊髓有損傷,負責影像的醫生對於診斷結論打了個問號:亞急性聯合變性?

與此同時,肌電圖報告也顯示神經源性損害。這也是亞急性聯合變性症狀的一種表現。

亞急性聯合變性即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也是周圍神經病的一種。

張醫生說,臨床上,得這種病症一般是年紀大的男性、且做過胃癌切除手術後,又加上長期飲酒才有可能出現。「可是女孩沒有做過類似手術,還這麼年輕,不可能得這個病。」

女孩的病像一個謎團。醫生像偵探一樣,先要確定原因,才能開展治療。

醫生打算從女孩家庭情況入手做個側面分析,小雙說自己父親已經去世,家裡還有兩個姐妹,她很早就出來工作了,現在她在紹興一家貸款公司上班。媽媽聽到女兒生病,特地從老家湖南趕來照顧她。

難道是交友不慎,吸毒引起的?女孩說自己從不碰毒品。

醫生支開女孩媽媽一探究竟

如果不知道病因,醫生無法診治。神經內科的醫生們坐下來,一起「頭腦風暴」,大家覺得這麼年輕的女孩有這樣的症狀,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病例,也是很年輕的女孩,一樣的症狀表現,最後發現是N2O中毒。」會上,一個醫生說。

現在,有些病症表現得比較稀奇古怪,對這些病,醫生們也沒什麼臨床經驗,不確定到底是什麼病時,他們往往會通過查詢相關網站,來了解新病症的各種表現症狀和相應的治療方案。

「笑氣會引起N2O中毒」,張醫生說,「我看都市快報官方微信上之前有過笑氣的報導」,他找出來連結,發在工作群裡。

經過研判,大家覺得小雙的症狀很可能就是因為吸了笑氣。

本報資料圖

但還需要做確認。

小雙的媽媽一直陪著女兒,醫生故意支開了她,「我們怕她有什麼難言之隱,當著家長面不好意思說出真相」,張醫生說。

醫生跟小雙開啟談心模式,一探究竟。

「你是不是吸過笑氣?」

「你怎麼知道的?」小雙詫異地問。她說自己以前吸笑氣,但量不多。

「她覺得吸笑氣這個不是什麼問題,所以沒告訴我們。」醫生看著她問,「你吸得不多,怎麼會有這樣嚴重的情況?」

小雙有點尷尬,沉默了好一會,才吞吞吐吐說自己因為心情不好,前段時間量多了,以前一天幾十支,最近一天百來支,「一支的量,也就維持兩秒時間」。

本報資料圖

為什麼要加量呢?

「心情不好」,笑氣是她以前跟著男朋友吸的,來醫院前的近一個月裡,她說自己遇到很多事,她剛做了流產手術,男朋友又和她分手了,她公司情況也不好,「太鬱悶了」,所以加大了量。

原來真的是笑氣中毒了——病因一旦明確,醫生給小雙開出了藥方:注射甲鈷胺、補充B族維生素和葉酸等。

張醫生說,吸笑氣引起的N2O中毒,其實質就是維生素B12的吸收和代謝受到影響,造成惡性貧血,導致末梢神經及脊髓病變,出現手足麻木、無力等症狀。嚴重的話,還會造成精神異常,如嗜睡、抑鬱或精神錯亂等甚至癱瘓,危及生命。

經過兩周的治療後,小雙可以下地走路了。出院時,她雙下肢的肌力升到4級,距離正常人的5級還有距離,「她的雙腳雖然可以抬離床面,有部分抵抗力,但還需要進一步做康復訓練。」

張醫生說,要恢復到原來程度,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也有可能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

19歲女主播坐輪椅來醫院

6月底,張醫生所在神經科又來了一個年輕姑娘小詢(化名),有很多紋身。

小詢長得眉清目秀,19歲,本地人。她說自己是網絡主播。

來醫院的時候,她已經不能走路,坐著輪椅,她告訴醫生自己一個月前手和腳開始發麻,她前面以為自己是累的,後來越來越嚴重了。

聽小詢這麼一說,這次醫生有經驗了,「你是不是吸笑氣了?」

小詢點點頭。

但小詢的情況要比之前的小雙嚴重很多:她的膝蓋已經沒有疼痛感了,她的手也沒有握力。

為摸清病因,醫生也找了小詢和家人分別談話。

小詢的媽媽說,她已離異再婚,「他爸爸讓她把身上的紋身洗掉,但她越紋越多。」小詢媽媽還說,女兒平時和他們不住在一起,她的生活情況他們也不知道。

小詢說,自己和家人關係處不好,初中畢業後,就沒有再上學了,她自己搬出來,一個人租房子住,家裡也沒給她任何資助,她就靠做網絡主播賺錢,因為經濟壓力大,又很擔心自己的流量,她感到焦慮,通過朋友,開始「吸笑氣,來逃避焦慮」。

話說開了,小詢也就坦然了,她說自己吸食的量很大,每天要一百多支,「身體不舒服有一個多月了」。

一個多月前,小詢感覺自己四肢有點發麻,當時還能走,她沒在意,還是繼續吸,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走路也走不了了,才到醫院。

7月16日,我採訪的當天,小詢經過治療也出院了。

醫生希望通過快報提醒年輕人

吸笑氣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張醫生說,因為吸食笑氣導致維生素B12損失,導致神經損傷的,治療早的話,可以恢復。一旦延誤治療時機,就無法逆轉了。

事實上,吸笑氣對人體的損害不僅在神經方面,還會損傷到其他身體器官,比如損傷到腦部,會有精神異常和認知障礙;損傷到眼部,會導致視神經萎縮;還會導致嗅覺和味覺喪失;以及不孕不育等。如果吸笑氣的人生孩子,也會導致孩子發育畸形和各種先天不足等問題,誘發心臟疾病。

「別看上面兩個女孩出院了,但她們都還需要進行康復訓練才能恢復正常。現在有年輕人吸笑氣的現象,我跟快報聯繫,就是想通過這兩個病例,提醒年輕人,不要吸笑氣,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張醫生說。

(來源:都市快報)

相關焦點

  • 手腳總發麻?小心是內囊預警症候群發出的信號
    本文作者老李,62歲,剛退休2年,喜歡養養鳥,每天早上他都十分準點的提著鳥籠,到附近公園裡去溜溜他寶貝的幾隻「鳳頭八哥」。然而,今年10月18日,老李和平時一樣,準點到了公園,剛放下鳥籠,他發現自己的身體有異樣。「我的左側手腳怎麼發麻了呢?」老李趕緊坐到離自己最近的椅子上。
  • 感冒引發神經病變 男孩走路像醉漢
    走路搖搖晃晃,就像醉漢,還兩腿疼痛乏力。近日,荊門8歲男孩小越(化名)被診斷患上神經病變,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因此丟命。小越此前身體很健康,元旦節後突染得了「怪病」,走路搖搖晃晃,動不動就摔跤,好像喝醉酒似的。孩子還告訴媽媽「腿疼、沒勁」。
  • 經常手腳發麻,可能是身體在提示你,被這5種疾病「盯上」了
    2、睡覺手腳麻警惕高血壓高血壓病不一定是有症狀的,但是當高血壓出現症狀時會有肢體麻木的現象,尤其是在睡覺時手腳容易發麻,因為高血壓患者會出現供血不足,主要表現為四肢上的手腳發麻。3、腳冷腳麻小心是下肢動脈閉塞若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的話會造成下肢的麻木,如果平時坐的時間不長,也會感覺到腿部發麻發脹上就要引起重視的,有可能是腿部的動脈被阻塞而引起的。患者不僅僅會出現腳麻同時也會腳涼,走路時會出現跛行。
  • 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凌晨三點的朋友圈
    11月26日凌晨3時04分,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魏東發了一條朋友圈:72歲,突發意識障礙3小時,既往多次梗死、出血病史,高血壓,房顫。11月27日上午,記者在西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部見到魏東時,他剛剛從重症監護室查房出來。他對記者說,26日晚搶救的患者,目前意識完全清楚,語言功能、上肢和下肢功能都已恢復,氣管插管已經拔除,再有兩一天就可以轉入普通病房。11月25日晚上8時40分,72歲的楊先生以突發意識障礙3小時,被送入西京醫院急診科。
  • 該不該向癌症病人隱瞞病情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丁香醫生最近發起的一個話題討論。調查發現,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只有1/3的人會告訴患者病情;而當問到患者時,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知道真相。 長久以來,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
  • 「抗擊」疾病—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旭文和她的團隊
    正在銀行忙著清點的他,突然左側身子被「定」住了,手腳動彈不得,不能說話,怎麼嘗試發聲也無法清晰地表達。跟家人求助後,在醫院工作的爸媽迅速將其從老家海陽送到了毓璜頂醫院。如果周圍人出現語言不清、手腳無力、面癱及突然眩暈、跌倒、對新近事情遺忘等應立即撥打「120」得到及時救治。記者獲悉,僅上半年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完成介入手術400餘例,靜脈溶栓手術120多例,動脈取栓20餘例。近年來,由於工作成績顯著,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被評為全省神經內科的重點學科。此外,由於在腦卒中方面的突出貢獻,今年6月底在全國卒中大會上又被評為全國十佳綜合卒中中心之一。
  • 60歲女士頭疼欲裂,暴瘦15斤! 醫生用「磁鐵」吸出血液中的致病元兇
    GFAP腦膜腦脊髓炎患者,該患者頭痛欲裂伴右手痙攣已三個月有餘,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偉民為其開展免疫吸附治療後,患者逐漸恢復健康,目前已順利出院。「7月份開始,她總感覺頭部上頂,面部發麻,沒過多久,右手也開始麻木。後來越來越嚴重,走路也搖搖晃晃,需攙扶行走。」據姚女士的丈夫回憶。  隨後,姚女士在家人陪護下前往當地知名三甲醫院就診,並被診斷為「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
  • 醫生說:有6種常見疾病會導致麻木
    那麼手腳麻木除了小韋這種久坐的人,活動少引起的外,最常見的引起手腳麻木的疾病有哪些?一、頸椎腰椎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其中有一項就是手指發麻,以單側為主,除了手指發麻,還可能表現頸背疼痛、上肢無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
  • 初中政治選擇題:醫生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是對還是不對?
    一位醫生向癌症患者隱瞞了病情,這位醫生的做法:A不對;B對。發小的女兒選了A,發小拿這道題考我,我也選了A。但正確答案是B,因為這是「善意的謊言」。我在網上搜了下,對答案的解釋是這樣的: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善意的謊言」,出於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將一些方面的事實加以掩飾,那是與人為善的行為。
  • Covid-19 與神經內科疾病
    原創 風城黑鷹編譯 美國醫人Covid-19 與神經內科疾病S.對武漢市3家以COVID-19為重點醫院的200多例住院患者的研究表明,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經歷了多種神經系統表現,包括意識狀態改變和急性腦血管疾病,最常見於重度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這些發現迅速改變了全世界神經科醫生的觀點,併集中精力了解這種神經系統參與的機制,並設計了護理系統以識別和有效治療這些日益被認識的併發症。
  • 糖平中醫|糖尿病系列知識之手腳麻木
    手腳麻木產生的疼痛,最直接的就是影響走路和睡眠,出現走路腳疼情況,夜晚產生痛感時,影響夜晚睡眠,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手腳麻木引起的疼痛導致走路腳疼、跛行、走路不穩等運動障礙的情況發生,因睡眠不足情緒不佳引起身體素質下降,進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手指發麻 小問題的背後是大隱患
    手指發麻的危害手指麻木是肢體運動神經受損的一種獨立性疾病,大多是由於中風偏癱、糖尿病、神經炎以及頸椎病、腰椎病等引起,運動神經纖維周邊的微細血管被堵塞,壓迫運動纖,致使運動神經纖維嚴重受損,神經的傳導能力和傳導速度下降,出現手腳麻林。嚴重者可發展為肢體癱瘓、肌肉萎縮等慘痛症狀。 手指發麻怎麼辦手指麻木不能對症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
  • 手腳經常發麻,或暗示你被這6種疾病「盯上」了,要引起重視
    手腳發麻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由於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或手腳長時間受到壓迫,就會出現手麻、腳麻的症狀,這種症狀在稍稍恢復活動之後就會立即得到改善。 但也有一些人即使手腳都沒有受到壓迫,也沒有一直固定在一個姿勢,仍然經常出現手腳發麻的現象,這就要引起重視了,它很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徵兆。
  • 女大學生患罕見癌症: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
    19歲,本是花樣般的年齡,對未來充滿美好幻想的年齡,然而渠縣19歲女孩江欣卻不幸患上十分罕見的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承受著這個年齡不應承受的病痛和折磨。女大學生患上罕見癌症  2日上午,記者來到達州市中心醫院住院部腫瘤科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江欣。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手腳發麻,是血管堵塞了嗎?三大原因,或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出現了這一情況的話,對於身體健康影響可能就是非常大的,很多人都覺得,這一問題的發生是小問題。事情的情況果真如此嗎?假如說,手腳經常發麻,有沒有可能會是身體發出來的信號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手腳發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