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加速通過太陽系的物體,是我們在太陽系附近第一次看到來自其他星系的訪客。但它是什麼呢?小行星,彗星,還是外星神器? 前段時間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奧陌陌是精心打造的外星人光帆。他們的思路是基於對這個物體觀察到的輕微的、意想不到的加速度,該現象可能是由於奧陌陌繞太陽旋轉時日光的壓力造成的。
SETI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學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使用艾倫望遠鏡陣列(ATA)觀測「奧陌陌」,當時奧陌陌距離地球約2.7億公裡,只是比地球軌道直徑略小。科學家這麼做的目的是檢測人工無線電傳輸,如果發現的話,這將是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該物體不是由於其母星系統中發生的簡單隨機引力活動影響,進而被彈入太空的一塊巖石。
該研究將於2019年2月在《宇航學報》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格裡哈普表示:「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信號,證明這個物體融合了某種技術,可以證明它是人造的」,「儘管進行了高精度的敏感搜索,但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此類排放特徵。」雖然科學家的觀察結果並未最終排除奧陌陌的非自然起源,但他們們獲得了其可能構成的重要數據。」
SETI搜尋地外文明研究所並不是第一個對這塊石頭是否是外星飛船進行調查的。這塊奇特的太空巖石於2017年10月19日首次被觀測到,距離太陽約3300萬公裡,飛行軌跡和特徵似乎是某種外星人的飛行器。
2018年1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埃米利奧·恩裡奎茲領導的一個團隊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對該天體窄帶無線電輸出的搜索。論文中解釋說:「星際探測器很可能裝備了通信技術,有可能在無線電波段工作「。或許如此,但事實證明奧陌陌並非如他們分析的那樣。該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之前在更近距離觀察時觀察到的物體性質與這顆類小行星的成分一致」。
在這次最新的研究中,哈普和他的合作者尋找1到10ghz之間的頻率信號。觀測時間為2017年11月23日至12月5日,他們使用了ATA的寬帶相關器,頻率在1 - 10ghz之間,頻率解析度為100khz。在功率為30 - 300毫瓦的物體上,沒有發現任何由全向發射器產生的信號。由於人造衛星遙測幹擾,經常會在部分無線電頻譜中,檢測到高達10瓦的闕值。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這些可以被檢測到的功率範圍都是相當合適的,與手機或公用頻段無線電相當。然而結果與伯克利分校米利奧·恩裡奎茲的團隊研究結果一致。他們沒有找到人造發射器的證據。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一無所獲。SETI研究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研究可能有助於科學家縮小範圍,了解未來探測到的任何星際物體的性質,甚至是我們太陽系中已知的小天體。用無線電觀測是個富有想像力、絕非不可能的好主意。星際探測器總要消耗能量發出信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