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時足部前後反作用力

2021-01-15 諾亞第運動康復


上期我們說過,步行是人從一處行走到另一處的基本能力,行走也是我們每天進行的最常見活動之一。


理想的、有效的行走可以減少疲勞,安全的步行可以防止跌倒和相關的傷害,反之異常的步態會給身體關節和軟組織帶來損傷。


我們會將步態分為三個階段


1.接觸階段


接觸階段從腳跟外側邊界受力。在整個接觸階段過程中,脛骨內部轉動並且足部在距下關節處外翻。當腳持續向內側滾動,第5蹠骨與地面接觸,直到蹠骨完全承載到接觸階段結束。接觸階段設計來將腳轉換成移動式轉換器和減震機制。


2.中期階段


中期階段將腳從移動式轉換器換成堅固的槓桿。在此階段期間脛骨向外旋轉,並且腳在距下關節內翻,為腳的推進做準備。


3.推進階段


推進階段從腳後跟離地時開始。就在腳跟抬高離地之前,距下關節應該接近中立位,前足和後足藉以緊密銜接在一起以便有效的腳趾離地。在腳趾離地期間,腳以脛骨旋轉方式繼續內翻。


整個步態過程,足部從不同方向受力,來進行緩衝減震、支撐、推進和能量轉化。受力如上一期的垂直分力一樣,前後分力可以給予下肢功能的重要資訊。


地面反作用力的前後分力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爪回和腳跟著地的瞬間


爪回是一個走路並不一定起始向前作用力,被擺動的肢體以一個向後的速度擊到地面所造成。爪回常在前進要減速時由擺動的肢體向後接觸地面而動作變大。腳跟著地的瞬間是一個由於衝擊而快速增加的作用力。考慮穿鞋和不穿鞋的情況,穿鞋時我們會因為鞋子的特性而有比較好的吸震能力;若不穿鞋,沒有保護的腳跟著地就會有一個快速的瞬間作用力出現。


如果有較大的腳跟著地,那衝擊時瞬間的作用力會比承重和推進的作用力都來的大。爪回則會產生向前的向量傳遞到膝和髖關節的效果。如果此人有膝和髖關節的疼痛問題,但採用腳跟墊後,爪回的作用明顯減輕了,而且疼痛也緩和了。雖然這種情況不多見,但這種形態闡明了瞬間地面反作用力和爪回的性質。



腳跟著地到向後的過程


爪回(如果存在)起始之後,腳跟會觸地而且因為身體的減速造成了一個向後的剪力。想像你走在厚地毯上,由前腳承重,但突然轉移到溜冰場中,你的腳會向前滑。這是因為冰和你的腳之間摩擦係數很小,反之地毯則可以提供一個向後的反作用力來抵抗你的腳向前滑。


如果垂直的地面反作用力一樣,這個反作用力的大小取決於步行人的速度或人對承重在前腳的信心,承重的減小可能和信心(有可能是疼痛)較差有關。而我們會自然適應因鞋子和步行地面間摩擦係數的最大摩擦力。



向後到站立中期


當身體開始移動到承重肢時,向後的分力會減少,整體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力也會減少。在站立中期的水平分力為零;因此唯一的作用力只有垂直的地面反作用力。在這個點上的身體是直接放在腳上的。



站立中期到向前的過程


此分段是當腳跟提起和腳被踝關節後方的肌肉動作向後壓下的過程。這個過程會產生推動身體向前的地面反作用力之向後分力的效果。如同一般向前的作用力大小是體重的0.2倍,次作用力下降告訴我們不管垂直作用力形態表現如何,這個都無法很好的向前推進,需要重點注意。



向前到腳趾離地


這是在雙腳支撐末期,作用力正在轉移到前腳及向前作用力正在減少的時期。作用力減少和卸重所需要時間會影響另一隻腳著地時的承重。


步行看似簡單的動作,但卻是整個身體的動態轉移過程,從著地緩衝到身體支撐,再到推進整個很複雜,要分析其下肢在不同方向受力更複雜,但這往往也是造成患者慢性軟組織和關節疼痛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這是我們了解運動損傷評估和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期我們去了解身體足部受到其它受力是怎樣的。


相關焦點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區別
    物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對力,我們稱之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規律也被稱為牛頓第三定律。延申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樣性質的力,比如地面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產生的,同樣地球也受到了該物體對地球的萬有引力。
  • 作用力&反作用力
    忘記高中物理是怎麼用文字描述的,來自度娘的總結: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力
  • 為什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萬有引力有反作用力嗎?
    萬有引力的反作用力當然也是萬有引力,在牛頓力學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類型的力,並且總是大小相等,方向方向,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但是在相對論力學中,牛頓第三定律就具有局限性。相對論力學那麼我們來考慮一個極端情況:一顆行星繞著一顆紅超巨星運行,行星軌道半徑15億公裡(1.4光時),在某一時刻,紅超巨星發生超新星爆炸而解體,但是超新星對行星引力的影響,要在1.4小時後才到達,那麼請問,在這1.4小時內,行星受到恆星萬有引力的反作用力是什麼?
  •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比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在我們對物體受力分析時經常遇到,也是同學們經常出錯的地方,下面我們就這兩種不同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依賴關係不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相互依存,同時變化,不可以單獨存在。平衡力之間則沒有這種依賴關係,去掉其中一個力後,另一個可以單獨存在。比如說重力和支撐力平衡,當把支撐力去除後物體就會做自由落體運動。
  • 反作用力的重要性與效果
    我們總在屈膝使之低於來球的高度,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在網球運動中「反作用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法則」很普遍,這樣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在網球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中得到很多借鑑。①保持身體平衡(降低重心)②獲得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從「伸展-彎曲」的循環動作中獲得衝量的膝關節彎曲時,肌肉內部被獨特的神經支配處於彈性狀態,隨之而來的首先是腿肌肉群出現輕微反常性(延展性肌肉收縮)拉伸,伸展能量與反射神經的支配相呼應。
  • 作用力vs反作用力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性質相同、同時變化、同時消失,彼此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     從力的三要素來說: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於同一直線、作用點不同。     從衝量角度來看:二者衝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從功的角度看:二者可能都做正功、都做負功、一個做正功一個做負功、都不做功等。
  • 物理學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命修煉實踐中的對應關係
    比如物理學常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生命修煉實踐中就有很明顯的對應關係。中國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命運程與人際關係上的運用。唯一差別是,物理學上的兩個力是同時性的,關係更為單純。
  • 汽車的安全氣囊應用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但如果加速至超過摩擦極限,轉向時汽車就會飛離路面。之所以雨天因打滑引起的交通事故多發,就是因為汽車超過了摩擦極限。儘管速度很慢,但水減小了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輪胎的摩擦圓 ,摩擦圓表示輪胎的摩擦限度。如果輪胎受到的力超過摩擦極限,汽車就無法正常行駛。摩擦圓的大小取決於路面狀況。回想一下我們之前講過的託盤和玻璃杯的例子。即使託盤稍稍傾斜,玻璃杯也不會滑落。
  • 這個反作用力沒幾個人知道
    牛頓第三定律說有力就有反作用力,它們成對出現,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後,有人問道:對著空中打一拳,很用力,那它的反作用力在哪?面對這問題,有人這樣回答:空中不是真空,還有空氣,空氣給了反作用力。假如不是在空氣中,而是在真空中出拳,那反作用力又在哪呢?又有人回答說:牛頓第三定律不是絕對成立的,有作用力不一定有反作用力。並舉例說明:用雷射照月球,當光照上月球時,光量子對月球表面的衝量,有—個衝力作用。但光量子照到月球上就消失了,沒有受力物體,衝力的反作用力不存在。於是有作用力而無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也是有適用範圍的。
  • 反作用力
    在反作用力這款遊戲中,擁有非常多遊戲類型的射擊,通過掌握它們的物理特性來完成相應的遊戲任務,在此過程中需要開動玩家的大腦,遊戲的手感界面都是非常的真實,讓玩家擁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並且非常吸引玩家,喜歡的玩家快來體驗吧。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定律也適用交際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牛頓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會有一個與之相等的反作用力。在交際中,似乎也有這樣的一個「牛頓定律」:你喜歡別人,別人最終也會喜歡上你;你討厭別人,別人有一天一定也會嫌棄你。
  • 科學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間作用力
    由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研究員馬餘剛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研究員唐愛洪領銜的STAR合作組的中外科學家,在位於紐約長島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上,首次測量到反質子—反質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今天凌晨,這項重要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開啟反物質研究新篇章
  • 國際最新研究稱,穿翹頭鞋會減少足部肌肉用力
    國際最新研究稱,穿翹頭鞋會減少足部肌肉用力。自然科研 供圖 Freddy Sichting 攝國際最新研究稱,穿翹頭鞋會減少足部肌肉用力。自然科研 供圖 Freddy Sichting 攝中新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鞋底造型對足部肌肉是否有影響?有何影響?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的一項實驗性研究論文給出答案稱,相比底部更平的鞋子,頭部向上彎曲(也稱鞋頭上翹)的鞋子能讓走路時足部肌肉用力更少。
  • 太空是真空,沒有反作用力,飛船無法前進?這個問題讓人無語了
    有人問:在太空的真空環境裡,沒有反作用力,噴氣發動機如何推動飛船前進?這個問題有點讓人無語了。估計提問者是把飛船想像成人在水中遊泳了,必須用手把介質(水)推開,人才能藉助反作用力向前運動。但這個比喻實際是不恰當的,如果非要用人在水中運動來比喻的話,事實應該是人在水中向後噴射出某種不明氣體,由於氣體向後運動,人在氣體的反作用力下向前運動。牛頓第三運動定律說,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在真空環境下,噴氣發動機為什麼還能利用反作用力推動飛船?
    火箭發動機兩者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不過兩者都是藉助反作用力,都向外噴氣。反作用力的實質和產生條件,反作用力的產生與是否真空無關。的確,反作用力必須產生於兩個以上的物體之間,一個物體是產生不了反作用力的(當然也不會產生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如果不藉助外物外力,一個物體內部的力再大,也不會使物體相對外部運動。
  • 從《一個桶》看父母對子女們的愛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當我們從學生黨變成社會人士時,我們一路經歷了父母們這麼些「沉甸甸的愛。」但有時候,這樣的愛又過於沉重,於是我們抱怨、吐槽或者乾脆拒絕。也有些時候,我們煮著父母苦口婆心讓我們帶的這些東西,吃上一口時,忍不住立刻給父母打個電話說,真香。
  • 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當你讀到這句話時,肯定感覺它說得有失公允,好像富人會變得更加富有,而窮人將更加貧窮。其實這段話隱藏著一個未解之謎,等待人們將它揭曉,謎底一旦揭曉,一個全新的世界將在你眼前展現。這句數千年來被人誤讀的話語,其中暗藏了一個謎底:感恩。 「心懷感恩之人將被賜予更多,變得富餘。
  • 用反作用力來改造相貌
    佛法中的道理非常清楚告訴我們,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每個人都希望健康、有錢、快樂、漂亮、有人緣。得到這一切的方法是什麼? "擊人得擊,敬人者,人恆敬之",很簡單,有六個字「行為反作用力」。就像身高、體重,為什麼某人一百八十公分?我只有一百五十?怎麼也弄不高,你不能說這是因為父母的問題,所以責怪父母.這是很不孝的。其實這都是你自己給自己的禮物。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我本來的計劃,是總經理(他是全權負責公司運營的二老板)親自或者他派別人跟我說這件事時,謝謝他(他們)然後提出在住處開展方案設計的。既然老闆不通知我,我也就假裝不知道。「X總您好,我是劉全勝。」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吧。之所以住在住宅小區,是公司整體戰略轉移的原因,這些公寓住宅,是給將來的員工住宿用的。公司在南京建立了生產基地,北京那邊目前暫稱為總公司,其實大家都明白,不超過一年就會完全撤銷的,我們這些人,都在裁撤之列,因為我們不可能跟著一起來南京工作。
  • 社評:美方作用力越大,中方反作用力越強
    美方的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強,美方本想制人,最終必將害己,今天的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將充分驗證貿易戰的這一邏輯。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不僅重創美國進口相關產業的就業與收入,而且必將推升美國的物價。中國產品的物美價廉在過去這些年裡幫助改善了普通美國人民的生活,而他們今後將轉向消費質次價高的替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