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間作用力

2021-01-09 環球網

由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研究員馬餘剛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研究員唐愛洪領銜的STAR合作組的中外科學家,在位於紐約長島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上,首次測量到反質子—反質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今天凌晨,這項重要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開啟反物質研究新篇章

「這是第一個反質子—反質子作用的直接測量」「是激動人心的反質子相互作用的新結果」,幾位國際審稿專家如是評價。

據悉,這次對反物質間相互作用的首次定量測量,標誌著開啟了反物質研究的新篇章,即從定性觀測到定量相互作用研究的跨越。對人們理解反物質的形成機制起到關鍵的作用。

在通常的環境下,反物質的產額極為稀少,在此之前一直未有實驗涉及反物質間相互作用力的定量測量。位於紐約長島的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利用兩束接近於光速的金核對撞,模擬了宇宙大爆炸,產生了類似宇宙大爆炸之後數微秒時刻的物質形態。這種物質是由基本粒子,即夸克、膠子組成的等離子體新物質形態,它具有大約相當於太陽中心25萬倍的極端高溫。然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迅速冷卻產生了大約等量的質子與反質子,這為研究反質子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極佳的機會。這種相互作用力使得核子或者反核子能夠相結合成原子核或者反物質原子核,研究最簡單的反質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可以為以後研究更為複雜的反物質原子核間的相互作用提供決定性的基礎。

研究人員利用金原子核—金核碰撞中產生的豐富的反質子,通過反質子—反質子動量關聯函數的測量,扣除了通過其他粒子衰變過來的次級反質子與其他反粒子關聯的汙染,精確地構建了反質子-反質子關聯函數。然後研究結合量子多粒子關聯理論,提取出反質子—反質子的有效力程和散射振幅這兩個基本作用參數。研究表明,在實驗精度內,反物質間的相互作用與正物質並沒有差別。

馬餘剛表示,反質子—反質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存在著吸引,它們可以克服由於同號(負電荷)的反質子—反質子之間的庫倫排斥而結合成反物質原子核。「這項研究成為檢測正反物質對稱性的又一種新的方式。」

該研究對理解自然界中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新的基礎。我們的周圍充滿了普通物質,而反物質卻非常稀少,這是一直以來困擾人類的一個難題。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夸克、反夸克是成對產生的,然後演化到現在,在物質空間缺失了數量上的對稱性。而這項研究又指出,反物質之間的作用與正物質作用是對稱的。在相互作用的層次上,反物質作用仍然滿足電荷共軛—宇稱—時間反演(CPT)對稱性。因此,要徹底解決正反物質粒子產額不對稱的這個難題,需要科學家全面地研究正反物質的產生、相互作用及其演化機制。因此,反物質的研究有著廣闊的前景。

STAR合作組是由來自12個國家的52家科研單位組成,馬餘剛是中國合作組召集人,中方成員單位包括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華中師大、清華大學、山東大學、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

相關焦點

  • 「反物質」不再遙不可及:國內首次利用超強超短雷射產生反物質
    國際首次:我國科學家發現反超氚核和反氦4其實早在上海光機所成功獲得反物質之前,國內在反物質領域的研究就已經取得了國際性的進展,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馬餘剛等,就曾連續取得兩項國際首次,即首次發現超氚核和反氦4,是迄今為止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反超核粒子和最重的反物質核。
  • 德科學家首次測出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
    這項成果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DNA修復等基本生物過程,以及利用DNA構建分子馬達等裝置。DNA分子保持穩定的雙螺旋結構依靠兩種作用力:鹼基之間的氫鍵和鹼基對之間的堆積力,氫鍵垂直於螺旋軸作用,而堆積力沿著螺旋軸作用。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清楚氫鍵和堆積力哪種作用對DNA雙螺旋的穩定性貢獻更大。直接測出鹼基對之間微弱的堆積力是一個很大的技術挑戰。
  • 最新研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某些量子效應
    反物質無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縱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變或宇宙射線等現象。這是由於反物質若非存在於像物理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下,則無可避免地隨即與自然界的物質發生碰觸並湮滅。反粒子和一些穩定的反物質(例如反氫)可以人工製造出極少量,但卻不足以達到可對這些物質驗證其理論性的程度。所以,要在反物質中驗證及測量其量子效應就更是難上加難。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但是,反物質難以產生和捕捉,因為反物質一旦與物質接觸就會湮滅,這為科學家測量其屬性帶來挑戰。  歐核中心反質子減速器的最新進展,讓研究人員得以捕捉和測量反質子與反氫原子。現在,來自歐核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ALPHA)項目的丹麥科學家傑弗裡·漢斯特及其同事,在圓柱形真空腔內成功磁捕獲反氫原子。
  • 作用力&反作用力
    忘記高中物理是怎麼用文字描述的,來自度娘的總結: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作用力時,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作用力
  • 法科學家首次直接測量範德華力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上撰文指出,他們首次直接對兩個原子間的範德華力進行了測量,另外,測量中使用的技術也可用於製造在量子計算機中非常有用的量子邏輯門。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區別
    物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對力,我們稱之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規律也被稱為牛頓第三定律。延申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樣性質的力,比如地面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產生的,同樣地球也受到了該物體對地球的萬有引力。
  • 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首次測出
    原標題: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首次測出   科技日報北京9月9日電 (記者聶翠蓉)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官網8日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利用特殊實驗裝置,首次成功測出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內兩個鹼基對之間微弱的堆積力(也叫範德華力),大小只有2皮牛頓(10-12牛頓
  • 為什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萬有引力有反作用力嗎?
    萬有引力的反作用力當然也是萬有引力,在牛頓力學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類型的力,並且總是大小相等,方向方向,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但是在相對論力學中,牛頓第三定律就具有局限性。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在17世紀,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其中的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就是描述相互作用的兩個質點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
  • 中國科大量子測量取得重要進展:首次使用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
    11 月 24 日消息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
  • 反作用力的重要性與效果
    我們總在屈膝使之低於來球的高度,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在網球運動中「反作用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法則」很普遍,這樣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在網球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中得到很多借鑑。屈膝的理由,除了保持身體平衡(降低重心)外,還有從地面獲得「反作用力」這一決定性的因素。在入門階段的訓練中,教練經常會讓學生「屈膝」。這樣的語言,恐怕沒法讓學生掌握到屈膝的真諦,只是變成一種強制性的習慣而已。為什麼要屈膝,理解這麼做的理由是關鍵。為什麼要屈膝?
  •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比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在我們對物體受力分析時經常遇到,也是同學們經常出錯的地方,下面我們就這兩種不同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依賴關係不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相互依存,同時變化,不可以單獨存在。平衡力之間則沒有這種依賴關係,去掉其中一個力後,另一個可以單獨存在。比如說重力和支撐力平衡,當把支撐力去除後物體就會做自由落體運動。
  • 作用力vs反作用力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性質相同、同時變化、同時消失,彼此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     從力的三要素來說: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於同一直線、作用點不同。     從衝量角度來看:二者衝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從功的角度看:二者可能都做正功、都做負功、一個做正功一個做負功、都不做功等。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的量子效應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日內瓦2月19電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稱,首次成功對反氫原子能量結構中的某些量子效應展開測量,測量結果與「正常」氫效應的理論預測相符,為今後更精確地測量這類量子效應和其他基本量鋪平了道路。
  • 科學家首次直接探測到了氫鍵
    科學家首次成功使用原子力顯微鏡對單分子中氫鍵的強度進行研究。瑞士巴塞爾大學納米科學所在《ScienceAdvances》上報導了他們的這一成果。圖丨螺槳烷(圖片下部分子)和原子力顯微鏡的一氧化碳針尖。原子力顯微鏡針尖處的氧原子(紅色)與螺槳烷的氫原子(白色)之間的作用力和距離的測量結果與計算精確吻合。氫是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元素,同樣也是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的組成部分。分子之間或高分子的各部分之間,就是通過氫原子進行連接的,這種相互作用被稱之為氫鍵。蛋白質和核酸的很多特定的性質就是由氫鍵決定的,另外,氫鍵還保證了水具有較高的沸點。因此氫鍵在自然界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科學家首次測量反物質光譜,檢驗物理學最基本的原理
    但是為什麼現在宇宙中物質遠比反物質多,卻沒人能解釋清楚。最近《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負責進行ALPHA實驗*的團隊報告了對反物質原子光譜的首次測量。這個成就開創了高精度研究反物質的全新時代。這是歐洲核子中心(CERN)研究反物質的科學家20多年的工作成果。*AlPHA是一個位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國際合作實驗,主要任務是研究捕獲的反氫原子。
  • 走路時足部前後反作用力
    地面反作用力的前後分力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爪回和腳跟著地的瞬間爪回是一個走路並不一定起始向前作用力,被擺動的肢體以一個向後的速度擊到地面所造成。爪回常在前進要減速時由擺動的肢體向後接觸地面而動作變大。
  • 研究首次測量反氫原子光譜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氫雷射物理裝置項目組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對反氫原子光譜進行了首次測量。
  • 物理學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命修煉實踐中的對應關係
    比如物理學常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生命修煉實踐中就有很明顯的對應關係。中國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命運程與人際關係上的運用。唯一差別是,物理學上的兩個力是同時性的,關係更為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