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科學家首次測出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
據來自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官網的消息稱,該校研究人員利用特殊實驗裝置,首次成功測出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內兩個鹼基對之間微弱的堆積力(也叫範德華力),大小只有2皮牛頓(10-12牛頓)。DNA分子保持穩定的雙螺旋結構依靠兩種作用力:鹼基之間的氫鍵和鹼基對之間的堆積力,氫鍵垂直於螺旋軸作用,而堆積力沿著螺旋軸作用。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不清楚氫鍵和堆積力哪種作用對DNA雙螺旋的穩定性貢獻更大。直接測出鹼基對之間微弱的堆積力是一個很大的技術挑戰。該校研究人員經過6年努力,終於開發出一種特殊的實驗裝置,能用來測量單個分子間極弱的作用力。
-
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到底有多大?現在有了答案
(原標題:DNA鹼基對之間作用力首次測出:大小只有2皮牛頓 持續時間僅幾微秒)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含8個鹼基的DNA首次合成
地球生命的DNA包含4個鹼基,現在,美國科學家將生命「字母表」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首次合成出包含8個鹼基的DNA。實驗表明,合成DNA似乎能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宇宙中或許存在其他生命形式,這對於外星生命搜尋非常重要。
-
8鹼基DNA的誕生,會是外星生命的遺傳密碼麼?
DNA的4鹼基模式(ATCG)現已成為了顛撲不破的真理,但DNA只有4種鹼基才能存在嗎?近期,一項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的項目,首次合成了具有穩定雙螺旋結構、可儲存和轉錄遺傳信息的8鹼基系統DNA序列(Hachimoji DNA),探索了可能承載「外星人」遺傳信息的遺傳字母系統。
-
含8個鹼基的DNA首次合成—新聞—科學網
生命「字母表」迎來四名新成員
-
含8個鹼基的DNA首次合成
他們這項最新的這項研究首次系統性地證明,互補的非自然鹼基能夠相互識別並結合,它們形成的雙螺旋結構能保持穩定。這項成果引發了多方關注和讚譽。「這是一個真正的裡程碑。」未參與研究工作的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化學生物學家Floyd Romesberg說,這項研究表明,地球上進化的這四種化學物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魔力或特別之處。「這是概念上的突破,」他補充道。
-
8鹼基DNA誕生,會是外星生命遺傳密碼?
而演化的基礎就是DNA了,DNA用4個鹼基的排列組合完整地保存著遺傳信息,並利用RNA至蛋白的方法進行解碼,構築起整個生命體的基礎結構。這種DNA的4鹼基模式被認為是生命的基本存在形式,但是DNA只有4種鹼基才能存在嗎?Science上的最新文章給出了答案:8種鹼基的DNA也能存在。
-
科學家首次合成含8個鹼基的DNA
科學家將生命體既有的鹼基進行配對,合成了兩對新的鹼基。 近日,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合成包含8個鹼基的DNA。實驗表明,這些合成的DNA具有類似於天然DNA的存儲和轉錄信息能力。實驗成熟後,新的DNA可用於製造新生命,也可以用來合成新的藥物或者工業產品。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
德開發出通用DNA結構單位檢測器
它通過檢測待測樣品表面和一個微型力敏感元件之間的極微弱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來研究物質的表面結構及性質。馬普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構成DNA基本結構單位的寡核苷酸適配子。組成DNA的四種不同的鹼基具有無限可能的序列,這樣就可獲得多種多樣的結果。更為特殊的是,DNA的不同鹼基有不同的物理結構。這樣,寡核苷酸適配子可以形成特定的囊狀結構來適應相應的分子。包括抗生素、古柯鹼、TNT以及蛋白質在內的大多數分子均可以找到相應的寡核苷酸適配子囊狀結構。
-
全新技術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今日,《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研究[1],科學家們利用一種細菌毒素DddA開發了針對線粒體DNA的單鹼基編輯器DdCBE,可直接針對雙鏈DNA將C-G鹼基對編輯為T-A鹼基對,而且編輯效率很高,也幾乎沒有脫靶效應。該研究通訊作者為劉如謙和Joseph D. Mougous。
-
科學家首次測量到反物質間作用力
由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研究員馬餘剛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研究員唐愛洪領銜的STAR合作組的中外科學家,在位於紐約長島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上,首次測量到反質子—反質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今天凌晨,這項重要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開啟反物質研究新篇章
-
Nature:DNA多了兩個全新的鹼基!
5月8日,一篇刊登於《自然》(Nature)雜誌的論文描述了一例能穩定包含「非自然」人造鹼基 DNA 的半合成生物。通常,一個由兩對鹼基對(A 和 T,C 和 G)組成的「遺傳字母表」構成了所有生命形式的 DNA 。而通過擴展遺傳密碼來包含非天然鹼基對,可以開發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定製生物。美國加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 Floyd Romesberg 及其同事之前曾開發出一對非天然鹼基對(d5SICSTP 和 DNAMT),這對鹼基對可以在一個純淨的無細胞系統中實現 DNA 複製過程。
-
科學家首次合成包含六種鹼基的生命體,自然法則對生命40億年的統治終於被人類打破|科學大發現
改良後的tRNA識別密碼子這一試驗的成功表明,人工合成的鹼基對也能完成信息的儲存和提取。意味著人類真正意義上打破了「上帝」定下的規則,即所有生命都由ATGC四個字母控制。突然之間,他需要考慮想要什麼樣的糖果了(6)。」 目前Romesberg教授已經自己成立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試圖將非天然的胺基酸加入蛋白質中,做成藥物。這種方法可以用來設計更容易被細胞吸收的藥物,或者毒性更低或者分解更快的藥物。
-
DNA、摺紙與分子馬達
在最近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由哈佛大學的莊小威教授與哈佛醫學院的尹鵬教授等研究人員利用DNA摺紙技術,首次記錄了一個分子馬達在從一個DNA鹼基對移動到下一個時的旋轉角度。○ 莊小威教授(2019年生命科學領域突破獎獲得者)。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DNA技術的一個裡程碑當然是dna摺紙的發明,其中一個長單鏈dna(Ssdna)在數百條短dna短纖鏈的幫助下被摺疊成指定的形狀,」嚴解釋道。
-
包含8個鹼基的合成DNA問世,或有助於搜尋外星生命
地球生命的DNA包含四個鹼基,現在,美國科學家將生命「字母表」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首次合成出包含八個鹼基的DNA。實驗表明,合成DNA似乎能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發表於2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的最新進展表明,宇宙中或許存在其他生命形式,這對於外星生命搜尋非常重要。
-
DNA的一級結構與二級結構
在DNA中,磷酸核糖骨架並無區別,所以遺傳信息是由鹼基的特定序列攜帶著。各種基因組測序也是測定鹼基序列。測序原理DNA的二級結構指的是DNA的螺旋構象。兩條鏈的脫氧核糖磷酸骨架反向、平行地按右手螺旋走向,繞一個共同的軸盤旋在雙螺旋的外側,兩條鏈的鹼基一一對應互補配對(互為互補鏈),集中地平行排列在雙螺旋的中央,鹼基平面與軸垂直。雙螺旋外徑2nm,螺距3.4nm,每10對鹼基上升一圈。因此每對鹼基距離0.34nm,夾角36度。其實這是DNA的平均特徵,實際上由於鹼基序列的影響,在局部會有所差異。
-
生命「字母表」改寫 人類編出8鹼基DNA
原本,地球生命的DNA包含4個鹼基,現在,美國科學家將生命「字母表」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首次合成出包含8個鹼基的DNA。生命的基因庫裡,這成倍的擴容,顯然表明人類製造生物的巨大潛力。這種人工合成的DNA性能毫不遜色,能像天然DNA一樣存儲和轉錄信息。這項成果似乎還與外星人有關,這一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宇宙中或許存在其他生命形式,這對於外星生命搜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