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優勢傍身!Mini LED或將成為顯示產業的未來

2021-01-07 科技狂客

從目前的整個電視市場來看,最有影響力的還是LCD和OLED這兩大主流陣營,LCD的高解析度、高亮度、廣色域、低成本的特點讓它依舊保持著強勢的競爭力,而OLED讓畫面更顯純淨、高對比度、快速響應、超薄等特點也使其在市場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雖說這兩大顯示技術佔據著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但LCD的厚重,OLED的成本高、亮度有限、壽命較短等缺點卻攔住了它們向前的腳步,而且,在這一科技呈現出跳躍式發展的時代裡,從來不缺乏挑戰者,Mini LED、QLED、Micro LED等"強勢新星"也在不斷崛起,再加上LCD和OLED的日漸式微,於是,"誰更有潛力成為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的候選者"就成為了業內人士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但就目前的新興顯示技術的表現來看,Mini LED技術明顯更有機會成為未來顯示產業的主流,未來的舞臺,Mini LED勢必會更加大放異彩。

什麼是Mini LED?

Mini LED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就是LCD的衍生技術,換而言之,Mini LED技術就是LCD技術的升級改良版本,簡單來說,Mini LED可以理解為單位面積密度更高、光源單位尺寸更小的LED,也就是LED燈珠的點間距更小且數量更多。而這種用大量超小型LED燈珠做背光的Mini LED技術,直接將液晶的對比度、亮度、厚度等參數提升到超高的水準,解析度和亮度還更高。

Mini LED的兩大優勢點

就技術優勢來說,Mini LED技術囊括了LCD與OLED這兩大顯示技術的優點,即同時具備了高解析度、高亮度、廣色域、廣視覺、低成本、畫面更純淨、超薄等優勢,並摒棄了這兩者所存在的厚度、成本、壽命等缺陷。

而價格方面,也是Mini LED有望成為未來電視行業重點發力的核心技術的關鍵原因之一,因為在同性能的前提下,Mini LED所需要的成本明顯低於OLED,而在整個彩電行業,價格仍然是一個不可小覷的關鍵因素,所以這也就意味著Mini LED在市場中有著更為強勢的競爭力。

Mini LED產業已經走向快車道

Mini LED技術領域在常年深耕顯示技術的各大電商廠商眼中,儼然是一片極具探索價值的廣袤藍海,它所蘊含的巨大潛力也是各家企業有目共睹的,所以,他們在發現Mini LED的潛在價值時,就已紛紛入局,向其重點發力。

而在這眾多電視廠商裡,卻有一家企業在Mini LED還未發光,就已洞察到了它的"金子屬性"並開始全面布局,它便是Mini LED技術領域的頭部玩家——TCL。在全球範圍內提及起Mini LED,就不得不談論到TCL,因為作為全球家電巨頭,TCL在Mini LED技術方面早已領先三星、LG等家電大廠,而在國內,TCL更是一騎絕塵。

早在2008年,友商尚未看清Mini LED技術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時,TCL便已開始加注、積極研發,並於同年IFA高調展示樣機。

到了2019年,友商開始展示樣機時,TCL已邁上了另一個臺階,其旗下的TCL X10 Mini LED 電視 、TCL Q82 Mini LED 電視、 TCL R63 Mini LED 電視等多款Mini LED電視產品已實現量產並走向市場。

而在2020年友商開始首推Mini LED電視時,TCL電子就已經擁有了覆蓋多個價位段的豐富產品線,並拿下了全球Mini LED電視產品90%的銷售佔比,各類高光表現讓眾多友商望塵莫及。

可以說,TCL是最早進行Mini LED技術研發並率先實現量產的企業,是Mini LED最先鋒的參與者,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家的TCL華星光電在Mini LED技術層面上的支持和TCL本身在顯示技術上持續且重磅的資金投入,當然,也與它的產業垂直一體化優勢息息相關,這幾大因素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方的加持,TCL都無法在Mini LED上達到如今這樣的高度。

Mini LED前景一片明朗,未來可期

Mini LED除了在國內市場初露崢嶸之外,在國外市場同樣表現出了它的巨大潛力。以TCL為例,它同樣憑藉著在Mini LED領域出色且成熟的成就收穫了業績、名氣的雙豐收。大量國際權威媒體對TCL的Mini LED電視給予積極肯定,最難得的是,媒體不只是將目光放在TCL 75X10等代表Mini LED極限的高端機型,同時也對TCL 6系列、TCL R63等性價比產品表示高度肯定。

據美國權威測評網站Reviewed.com表示:"TCL在海外推出的Mini LED電視TCL 6系列,帶來比前代產品更好的對比度控制,還以一半價格實現其他產品同等硬體性能,性價比高非常值得購買。"

不光如此,科技巨頭蘋果公司押寶Mini LED的消息也是Mini LED未來可期的有力證明。就在不久之前,有媒體報導稱蘋果公司計劃明年推出搭載全新的Mini LED顯示技術的iPad Pro和MacBook Pro。預計明年採用Mini LED顯示技術的iPad Pro和MacBook Pro產品可達1000萬-1200萬臺,可見蘋果對Mini LED顯示技術有著極大的信心。

總結

就以目前的形勢來看,Mini LED的行業地位日益提升、穩固已是不可反駁的事實,論優勢,Mini LED可謂是"集百家之所長",論產業鏈成熟度,各大科技巨頭的爭相入局就已窺得一二,論前景,未來必定是屬於Mini LED的舞臺。如此多的優勢傍身,Mini LED迎來爆發也只會是時間問題,而作為在Mini LED技術上有著絕對發言權的TCL,能否藉由這個機會扛起Mini LED大旗,擦亮"中國智造"的全球名片,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共同期待的。

相關焦點

  • 多重優勢傍身的Mini LED顯示技術未來可期
    除了LCD,OLED之外,QLED、雷射、Micro LED、Mini LED等顯示技術也展現出了強勢的勁頭。就拿當前市場LCD和OLED這兩大顯示技術來說,LCD的高解析度、高亮度、廣色域、低成本的特點讓它依舊保持著強勢的競爭力,而OLED讓畫面更顯純淨、高對比度、快速響應、超薄等特點也使其在市場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 玻璃基板:LED顯示的下一個焦點
    玻璃基板技術,改變LED與液晶顯示的未來 如果只是將玻璃基板視為mini-led背光源的一種技術選擇,那麼就小瞧了這種嶄新的技術進步和突破。實際上,玻璃基板LED技術恰是改變「LED顯示與LCD顯示」關係的「變量」。
  • Mini LED顯示技術有多優秀?TCL率先布局佔儘先手優勢
    Mini LED是升級版的 LCD,換用了更精細的LED控光晶片,從而提升亮度、對比度等數值,被視作顯示產業的未來,也是電視廠商進來推出新品時發力的重點。國內知名數據調研公司奧維雲網表示,Mini LED產業正處於產能擴張周期,上遊的設備、材料、晶片、封裝等廠,中遊的小間距顯示廠、面板廠,下遊的集成、安裝、消費廠的市場格局都在加速形成新的產業局面,這會給明年Mini LED電視帶來一輪新的"機遇"。預計,2021年中國純Mini LED 電視(非mini-led背光的液晶產品)的市場規模也將突破25萬臺。
  • mini-LED會議屏的難點是什麼
    小間距LED顯示大屏,藉助mini-led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P0.X時代。這使得100+英寸的顯示單屏產品市場「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而面對會議室單屏銷售的「非工程化」LED屏幕,則是「標準單屏小間距LED」眼下增長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那麼會議室應用LED屏到底需要怎樣的產品技術進步才能滿足「會議」需求的特殊性呢?
  • MINI-LED時代,QCOB面光源為何如此重要
    「小間距LED顯示屏未來市場的增長,幾乎完全寄希望於『超近距離觀看』這一新場景的突破!」這是行業專家,對小間距LED顯示產業,發展前景的概括:即,LED顯示屏是不是能成為「足以適應任何近距離觀看需求的顯示技術」,將是其未來市場規模的決定點!
  • LED矩陣「基板」問題:從PCB到玻璃基板的升級大幕在2020年拉開
    LED顯示成為能夠滿足中等屏幕到超大屏幕顯示主流需求,產品尺寸線覆蓋最長的直接顯示技術門類。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728/57860.html超微間距LED顯示產品的成熟,代表了未來產業的核心方向。
  • MiniLED IMD-M09成本壓縮到每像素0.015元 對行業將意味著什麼?
    小間距LED大屏的創新,正在全面轉型向mini-led技術。尤其是P0.X時代,mini-led成為市場標配。但是,這一產業升級卻難住了市場佔比7成以上的中小廠商。因為,mini-led技術面對的「巨量轉移」工藝,大多數LED大屏終端企業都是零儲備。
  • Mini LED成顯示面板新戰場,TCL憑全產業鏈優勢稱雄
    其中,TCL作為全球家電巨頭,在Mini LED等技術方面更是領先於三星、LG等大廠,成為其技術「護城河」。同時TCL Mini LED作為「中國智造」的一張全球名片,也正在悄然引領國內面板產業實現彎道超車。電視競爭迎來新的戰場 行業即將進入Mini LED顯示時代彩電行業發展史代表著顯示技術的技術創新史。
  • 行業將從競爭走向競合!
    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半導體顯示行業大者恆大,行業整合會集中在幾個巨頭身上,未來全球這個行業剩3家,但是京東方集團董事長陳炎順曾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棵樹長不到天上,tcl科技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單獨一家企業不可能成為一個產業,而是需要不斷地結盟協同發展,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 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一期正式投產
    一期項目計劃投入50條Mini/Micro LED產線今年6月,鴻利智匯宣布與廣州花都市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計劃投建鴻利Mini/Micro LED半導體顯示項目,聚焦Mini LED背光與顯示、Micro LED、新型顯示器件及模組、新型顯示配套器件等產品。
  • 消費電子帶動Mini/Micro LED行業爆發增長
    有消息顯示,蘋果基於Mini LED顯示屏的新品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將於明年一季度推出配置mini-LED屏幕的iPad Pro,搭載mini-LED屏幕的MacBook Pro也將於明年二季度量產。得益於Mini LED屏幕的應用,蘋果新款iPad和MacBook產品的顯示效果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電池續航時間也將大幅延長,市場前景被分析機構廣泛看好。
  • LED行業深度報告:Mini LED成就顯示之美,量產在即
    相比 OLED,Mini LED 背光 LCD 優 勢在於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可比擬 OLED 面板的顯示效果、輕薄體驗,具備大規 模量產能力,而且壽命更長、功耗更低。Mini LED 背光可以搭配柔性基板實現類似 OLED 的曲面顯示,同時在光源可靠性方面相比 OLED 更有優勢。
  • Micro LED或成為顯示產業新引擎 康佳欲定義行業新標準
    從晶片到巨量、顯示、終端,我們要把最核心的技術抓住,然後再實現產業化。」李宏韜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康佳集團實現戰略轉型升級,圍繞「半導體+新消費電子+科技園區」為核心主線,「科技+產業+園區」的長期發展戰略。目前康佳集團已將對MicroLED產業的布局,作為核心戰略之一。
  • 2020 Mini/Micro LED顯示大事記!
    6 月 蘋果在臺投資3.3億美元開發Mini/Micro LED技術 蘋果公司計劃投資3.3億美元在中國臺灣建廠,Micro LED顯示屏的開發將成為 "
  • 廠商傳出加速布局Mini LED顯示的消息,Mini LED將成彩電新燃點
    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將進入Mini LED商用元年。Mini LED箭在弦上從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不管是LCD、OLED還是Micro LED都存在各自的缺陷,OLED技術相較於傳統的LCD技術,在響應速度、對比度、色域、控光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但由於採用有機自發光物的緣故,存在不可忽視的損耗問題,導致OLED面板使用壽命不長。
  • 億光將以mini LED、CSP封裝產品搶攻高端背光應用
    打開APP 億光將以mini LED、CSP封裝產品搶攻高端背光應用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4-27 11:20:00
  • 什麼是Mini-LED顯示屏?難道又是蘋果公司未來Apple產品的新噱頭
    由於供應商之間對微型LED晶片的競爭日益激烈,蘋果將加快採用微型LED技術。以前認為Epistar將在2021年成為Apple的微型LED晶片的獨家供應商,但是隨著Sanan Optoelectronics的發展步伐超出預期,它現在也將在明年為Apple提供微型LED晶片。由於競爭加劇,蘋果公司將看到其微型LED顯示晶片的價格從75-85美元下降到45美元左右。
  • TCL引領中國顯示行業崛起 Mini LED正在彎道超車
    如今,LCD方興未艾、OLED蓄勢待發、雷射顯示蠢蠢欲動,產業又迎來了Mini LED的崛起。顯示行業未來的格局正愈發撲朔迷離,老馬查閱了很多資料,也產生了一些思考,在此與諸位分享。Mini LED崛起的機會在哪裡?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就是LED,是一種我們中學就學過的半導體發光組件。
  • 友達發布首款MINI LED顯示屏及MICRO LED顯示技術
    新世代Micro LED顯示技術 引領未來顯示器發展風向 友達獨步全球成功開發最高解析度(*)全彩主動式Micro LED顯示技術,並甫於五月獲「2018 SID展會最佳獎」肯定。友達不斷推升研發力道,本次將進一步展示12.1寸Micro LED顯示技術,運用小於30um的LED達到169 PPI的超高畫素密度及解析度(1920 x 720),而每個像素均能透過LTPS背板驅動技術獨立發光,展現極致的高動態對比及低功耗優勢,加上先進色彩轉換技術,呈現令人驚豔的色彩表現。
  • 消費電子帶動Mini/Micro LED行業爆發增長,雷曼光電等廠商值得關注
    有消息顯示,蘋果基於Mini LED顯示屏的新品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將於明年一季度推出配置mini-LED屏幕的iPad Pro,搭載mini-LED屏幕的MacBook Pro也將於明年二季度量產。得益於Mini LED屏幕的應用,蘋果新款iPad和MacBook產品的顯示效果將大幅提升,與此同時,電池續航時間也將大幅延長,市場前景被分析機構廣泛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