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投毒:司空見慣的謀殺手段

2021-01-18 網易探索

2013-04-18 08:49:05 來源: 網易探索

舉報

類似此次復旦學生水中投毒事件,在過去是種司空見慣的謀殺手段,如今人類卻未因對毒物知識的增加而停止。易於溶解無色無味的毒品依然是投毒者的首選,雖然水中投毒不再像上個世紀前那樣流行,但也讓其變得更加隱蔽且不易為人們所警惕 。


復旦研究生遭室友飲水機中投毒,使得曾經熱議一時的清華女生朱令鉈中毒事件再成焦點話題。但是,此次投毒事件的另一關注點在於被確定發生在日常飲用水中,要不是被毒者誤以為飲用水過期而將其更換,或會造成更多人中毒。類似這樣的水中投毒事件,在過去是種司空見慣的謀殺手段,如今人類並未因對毒物知識的增加而停止。易於溶解無色無味的毒品依然是投毒者的首選,雖然水中投毒不再像上個世紀前那樣流行,但也讓其變得更加隱蔽且不易為人們所警惕 。

早在公元前331年,就有在食物和水中投毒的記載,這種行為變得司空見慣

自人類有史以來,毒藥就用途廣泛,通常是作為武器、解毒藥或醫療藥。在遠古時期,原始部落與早期文明把它作為一種狩獵工具,來加速並確保獵物或敵人的死亡。之後,毒藥的使用不斷完善,一些軍隊開始鍛造特製的武器,用以強化毒藥藥性,增強其威力。再後來,特別是在羅馬帝國時代,用毒藥進行暗殺已經極為普遍。古印度人使用塗毒的武器,在古印度,人們使用塗毒作為武器,在其戰爭策略兵法中更是有提到在井水中投毒的策略。早在公元前331年,就有在食物和水中下毒的記載,這種行為變得司空見慣。用毒藥謀殺的現象更是見於社會各個階層,就連貴族也經常用毒藥來對付政敵或生意上的對手。

在文藝復興時期,毒藥的非法使用達到了頂峰,可以說那時毒藥已經成為刺客或殺手的必要工具。這在某種程度上則歸咎於毒藥製作原料的新發現。例如,義大利鍊金術師在14世紀與15世紀時發現,將毒性物質混合後的湯劑可能比含有單一毒性物質的湯劑毒性更強,同時其他毒藥的新性能也被研究得更加透徹,更有一項專門研究毒藥的學科誕生,也就是今天的毒物學。而在當時的社會,正因為處於用毒高峰,人人都懼怕毒藥,也就警惕性很高。哪怕是參加晚宴,人們都會謹慎防範,以免吃到被主人或其中一位賓客施毒的食物或飲料。

毒藥之所以會被廣泛投於水體中,主因投毒藥物多易溶解無色無味,卻又都致命

在古埃及鍊金術士艾格沙狄蒙的筆錄著作中曾提及,若將一種未知的礦物(後被證實是雄黃或雌黃)與泡鹼混合,則會產生一種可消失在水中且溶液清澈的「烈性毒藥」(後被證實是砒霜)。後來,在20世紀初,無嗅無味的砒霜使用率很高,往往殺人於無形之中。20世紀中期則非常流行使用氰化物毒藥,其中氰化氫(HCN)是一種無色氣體,帶有淡淡的苦杏仁味,但四成人因缺少相應的基因,壓根聞不出它的味,而氰化鉀(KCN)和氰化鈉則都是無色晶體,只有在潮溼的空氣中,水解產生氫氰酸才會具有苦杏仁味。可見,不論使用以上何種作為投毒藥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易被人察覺,又都會使人斃命。

此次復旦研究生遭室友飲水機中投毒,初步認定毒物為N-二甲基亞硝胺,屬於一種淺黃色油狀液體,有弱臭味,易溶於水、醇、醚,遇熱分解放出氮氧化物,易被吸入、食入,或者經皮吸收,可致中毒,接觸則可引起肝、腎損害,較小劑量的長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風險,是一種高毒類物品,普通醫院並無庫存,一般由課題組購買。它多用於醫藥及食品分析研究,在實驗動物中可人為製造肝損傷的模型。在國外的報導中,有因擦乾灑在地板上的大量N-二甲基亞硝胺,1個月後出現頭痛、腹部痙攣痛、噁心、厭食、虛弱、思睡、眩暈等症狀的。也有實驗室人員因接觸該物品,而出現黃疸、腹水現象的,更有1例屍解發現肝小葉中央病變壞死。

如今投毒謀殺不再像以前那樣流行,但也讓其變得更加隱蔽且不易為人們所警惕

正因水中投毒殺人成本低,見效快,又不易被察覺,曾被視為最簡單便捷的殺人方法之一,即便在維多利亞時代也仍繼續盛行。但到了20世紀,預防中毒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有效,例如,鉛、汞和苯胺等危險物質被嚴格管控。而教育的提高使人們了解潛在毒性的藥物,包括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甚至讓人們更加意識到某些物質對人類的實際長期影響。例如,慢性酒精濫用的後果是有據可查的,大多數人都知道,它會影響某些器官,致脂肪變性、壞死或肝硬化等。與之前幾個世紀相比,投毒殺人要困難得多。逐漸地,也僅有極少數擁有足夠毒藥知識的人才能策劃一起成功的謀殺案。

但是,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僅讓人們認清曾經被視作神秘的毒藥,更有許多毒藥都已經被研製出了解藥,同時,也讓人們掌握了提取和運用新毒藥的能力。在政界,有2006年俄羅斯反對黨人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貨死於致命的釙210放射物中毒;在商界,有2011年英國商人尼爾·海伍德或因酒中被投氰化氫而中毒身亡;在學界,更是有此次的復旦研究生遭室友飲水機中投毒,也讓人們回想起了當年清華女生朱令疑因同班同學投毒致其鉈中毒的事件。可見,當下毒藥作為一個致命的實體仍然存在,只是因為殺人手段的多樣化和人們對毒物知識的儲備,讓投毒謀殺不再像以前那樣流行,但也讓投毒謀殺變得更加隱蔽且不易為人們所警惕。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陳雅娟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還是被英國人投毒謀殺了?法醫學也難鑑定
    與所謂的投毒謀殺是不謀而合。於是一個個法醫粉墨登場,試圖探究拿破崙的死亡真相。一、死亡原因:過度醫療還是投毒?為什麼說拿破崙死於過度醫療,這的從他最早的病症說起。那個時候的聖赫倫那島可沒有如今的海島度假區那麼好的設施。
  • 它為什麼會被用於包裹投毒?
    本周,美國某知名政治人物遭包裹投毒,被執法人員截獲,確認為蓖麻毒素。在海外,蓖麻毒素用於投毒屢見不鮮,1978年,倫敦的國際間諜人員曾用裝有蓖麻毒素的傘尖在公開場所行刺,一名被刺人員中毒身亡;我國也曾有留學生在海外網絡購買蓖麻毒素而獲刑的事件。
  • 濟南初三學生投毒案:因日常矛盾男生往水中投硝酸鉛
    原標題:濟南初三學生投毒案:因日常矛盾男生往水中投硝酸鉛5月5日,記者從濟南歷下公安分局獲悉:2016年5月4日22時50分,甸柳新村派出所接報警
  • 神鳥調查 | 80後遊戲大亨林奇去世:嫌疑人投毒原因曝光,手段極其狠毒
    同為青年才俊,究竟兩人之間有怎樣的恩怨和利益糾葛,才會出現狠心投毒並置人於死地的局面?目前,公司也未對董事長被投毒死亡一事做出任何正面回應。許垚為何要對林奇投毒,又是怎樣投毒的呢?甚至有人稱,投毒者在河豚體內提取了毒素,但投毒過程不清楚。總之,林奇被下毒的過程和所中毒物眾說紛紜,至今仍是謎 。
  • 世界上最致命的10種魚:刺殺、電擊、投毒,手段層出不窮
    但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其他許多魚類和大白鯊一樣危險,它們的殺人手段包括正面對決、暗地刺殺、高壓電擊、投毒等等,手段層出不窮。 「水中高壓線
  • 中國留學生用鉈毒害室友,終於承認企圖謀殺,最高面臨20年監禁
    還記得曾經震驚留學圈的中國留學生在美投毒非裔室友事件嗎?周一,前美國賓州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留學生楊宇凱(YuKai Yang,音)在庭審中承認,他曾在黑人室友的食物和飲料中投毒。
  • 偷獵者涉嫌投毒捕殺137隻野鴨被抓獲
    根據以往經驗判斷,這些野鴨是被投毒致死,目前偷獵者已被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這是崇明東灘保護區自1998年建立以來查獲的最大一次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件。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狩獵100隻以上野生動物屬於特大刑事案件。  凌晨蹲守:偷獵者「翻車現鴨」  12月3日凌晨4時30分,靠近東海邊的崇明東灘漆黑一片。
  • 成語司空見慣中的司空是指?司空見慣什麼意思?螞蟻莊園9月23日正確...
    螞蟻莊園成語司空見慣中的司空是指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3日的問題是關於成語「司空見慣」的,古時「司空」既有官職一稱,也為姓氏之一,那麼大家認為正確答案是「一種官職」還是「一個姓氏」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3日正確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留美學生毒殺室友 檢方指控他涉嫌用慢性毒藥鉈謀殺洛尤
    現在檢方又指控,他涉嫌用慢性毒藥鉈謀殺洛尤。3月份的時候,洛尤就多次生病。兩個月前,洛尤在自己的房間裡喝水時,感覺嘴裡有灼燒感,後來出現頭暈、嘔吐、顫抖等症狀,在血液中檢測出鉈,雖然他現在已經畢業,中毒症狀仍未減輕。
  • 濟寧一養殖場鱷魚龜集體死亡 場主懷疑人為投毒
    鱷魚龜集體死亡,懷疑人為投毒。  「我的養殖場在濟寧市任城區南張鎮,我養的龜已經死了有幾千隻了,懷疑有人投毒。報案好幾次,最後也不了了之。」張女士告訴記者。  鱷魚龜多次離奇死亡 損失200多萬元    10月23日下午,濟寧齊魯網記者來到位於濟寧市任城區南張鎮的濟寧鳳凰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張女士的鱷魚龜養殖廠就位於濟寧市鳳凰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內。
  • 成語「司空見慣」的來歷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這首詩並不廣為流傳,但卻留下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司空見慣」。詩標題中的李司空,指的是李紳,李紳最廣為人知的詩是《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幾乎人盡皆知,可見早年的李紳是吃過苦,知道民生疾苦的。但寫這首詩時,李紳已經投在李德裕陣營,新任浙東觀察使。劉詩標題中的司空,是尊稱,李紳還沒有到司空那樣位列「三公」的位置。
  • 古代帝王權力至高無上,被下毒謀殺的可能性大嗎?
    被奸臣亂黨奪權篡位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還有手足相殘或者被兒子暗殺的,更有甚者還有被妻子謀殺的。可見皇帝這個寶座,實際上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御膳房從食材的採買,到實際操作,再到飯菜擺在皇帝面前,更是需要經過層層的嚴格把關,即使是被刺客僥倖混入了御膳房或者買通了御膳房中的夥計,成功進行投毒
  • 谷歌地圖中的可怕的「謀殺場景」
    但是《太陽報》的一個偵探揭示這並不是一個可怕的謀殺現場,如果罪犯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敢進行殺人拋屍一些列活動,那麼他可以說是十分的大膽了,具體情況可能是一隻金毛在水中遊泳後回家後所留下的作品。
  • 靈長類的政治手段
  • 阿富汗指責巴基斯坦間諜向阿學校投毒(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6日報導,阿富汗北方地區近來發生一系列針對在校女生的投毒事件,在當地引發恐慌。阿富汗情報機構日前指責稱,巴基斯坦間諜和塔利班是投毒事件的幕後黑手。馬沙爾稱情報機構已經發現,有武裝人員試圖在家長中製造恐慌,使他們不敢讓去上學,已經有15人因與投毒事件有關被捕,包括12名塔利班人員、1名教師、1名學校財務主管及其妻子。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ullah Mujahid)否認塔利班參與投毒事件。他說:「毒殺無辜兒童不符合伊斯蘭教法,我們沒有參與投毒事件,那是犯罪。」
  • 如何完美「謀殺」一顆酸豆
    文/陳妙蘭 圖/圖蟲網當我們走進廚房,拿起案板上的刀,就預示著即將有一場「謀殺」要在手起刀落間上演。料理食材大篇幅展示血腥暴力並非高明的手法,像電影裡一樣優雅地將食材困在案板上,慢條斯理地劃分食材的不同食用部位才是完美開局。今天,我們要「謀殺」的食材是一顆酸豆。酸豆有酸甜之分。
  • 39歲遊戲公司董事長疑被同事投毒震驚業界
    12月23日,遊族網絡成為輿論風暴中心,關於林奇疑似被投毒事件在社交媒體瘋傳。當晚,遊族網絡連發兩次聲明,表明林奇正在住院恢復治療,生命體徵穩定,同時上市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昔日同事反目,並用如此極端的手段報復?對於雙方的矛盾點,始終籠罩在一團迷霧之中。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林奇生命保住了,但具體什麼矛盾,目前沒有任何指向,「細節應該要等警方披露才能知曉。」12月23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林奇入住醫院住院部。
  • 如果有人在太空中被謀殺了怎麼辦?
    如果有人在太空中被謀殺了怎麼辦?那麼在太空或另一個星球犯下謀殺罪,這種情況就一定會發生。但是,調查太空中的謀殺案要比調查地球上的犯罪複雜得多,難度也要大得多。執法機構和法院可能不得不處理棘手、複雜的管轄權問題,這些問題最終需要航天公司之間的談判。在法律被重寫之前,法官們將不得不採用為處理地球上的謀殺指控而制定的法規和法律標準,並弄清楚如何將它們應用於太空致命暴力的指控。
  • 謀殺利氏兇手釙中毒命不久
    案中一名證人日前稱,投毒的兇手本人也已中毒,將在3年內毒發身亡。據英國媒體日前報導,曾為英國軍情六處工作的前蘇聯間諜奧列格·戈爾季耶夫斯基接受俄羅斯記者採訪時說,用於謀害利氏的放射性釙的劑量能夠殺死至少3個人。把釙投入利氏茶水中的兇手將在3年內因慢性中毒而死,成為投毒案的又一個犧牲品。
  • 1.5萬斤中華鱘一夜死光 養殖戶:四年三次被投毒,至今未破案
    15000斤中華鱘一夜死光已被投毒三次。6月7日,廣東河源和平縣一養殖戶家中1.5萬餘斤中華鱘全部死亡,鄒某表示此次損失約18萬元,自己並未購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