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長類的政治手段

2021-03-05 小馬宋

靈長類的政治手段

文/紅塵

 

人的邪惡從哪裡來?看完下面這個生物學觀測,也許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荷蘭的生物學家(Frans de weel)對一群黑猩猩進行了漫長的跟蹤研究,在群落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

黑猩猩的首領年紀越來越大了(我們姑且把它稱為一號),身強力壯的二號想取代他的位置。但是二號的能力不足,於是他聯合了三號。當二號三號聯手把一號趕下來之後,三號很快發現自己沒有得到任何利益,轉身就和一號合作去對抗新上任的首領。

因為有老首領的參與,三號發起的政變非常順利,當三號也成為首領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地位並不是那麼牢靠。原來成為首領除了體力之外,還需要相當大的管理能力,儘管一號老首領幫助他平衡猩猩群裡面的政治,但是二號的存在,讓他們寢食難安。終於有一天,三號和一號聯手,秘密而殘忍地謀殺了二號。

上面的動物世界故事,是不是讓你想起了莎士比亞的劇情?其實動物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特別是黑猩猩。在社會學的研究中,尋找人類本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靈長類的群落研究中提取分析。因為人類進化方向的假想,一般相信靈長類動物跟人類是最接近的,在他們身體裡面潛藏著人類最根本的基因。我們看了很多關於動物的愛心故事和美麗鏡頭,肯定不會否定在生靈的天性中的善良和愛,但是也不能忽略天性中的自私和殘忍。

人類當然比黑猩猩複雜得多,但是黑猩猩社會的政治複雜程度依然讓我們瞠目結舌,原來我們的邪惡並非無源之水。在我們的心中,與生俱來的帶著神性與魔性、善良與邪惡、合作與背叛、自私和利他。

對自我們內心的研究和應用,絕對不是看一兩篇心靈雞湯就可以達到目的。在動物社會中生存,你尚且逃不過那一種黑暗,何況是在人類社會中呢?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黑猩猩的背叛和謀殺的背後是合作。背叛與合作並存,單單就這兩個概念來說,並沒有什麼對和錯。在中國哲學裡,把對立的行為稱為陰和陽,奇和正。事物的兩面,所謂的對與錯,只區別在動機和方向上。

用動物來對比人類,是簡單而危險的。動物的動機和理性的程度和人類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上面的動物政治故事發生在人類社會,情節可能一樣,但是動機可以不同。有人會像黑猩猩那樣用邪惡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望;也會有人運用各種政治手段,安全快速地挽救失衡的秩序。從本質上說,辨別善惡的標準,其實是辨別目標的標準。在中國人的哲學裡,善良的目標從來不拒絕有效的手段。

周日的福利結果已經出來,來搶過的看第三篇文章。


中國文聯,zhongguowenlian。

廣告人小馬宋的個人興趣帳號。

與大家分享個人的思考和經典文章。


相關焦點

  • 靈長類物種遭殃了,總量的六成正走向滅絕!
    有一個物種只吃蘑菇,還有幾種卻吃得下別的靈長類動物。    靈長類主要在熱帶雨林棲息,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物種在巴西、馬達加斯加、印度尼西亞或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出沒。但它們也會在別的地方,比如草原、雪山和沙漠中生活,有些甚至在城市裡也如魚得水。靈長類可以獨居,可以組成龐大複雜的社會,也可以在介於兩者之間的社群中生活。
  • 與動物權利博弈 歐洲深陷靈長類研究泥沼
    「我在深思熟慮後才決定使用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他說,「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人類的大腦,我相信這是必要的。」 後來,Kreiter發現他又多了一個陌生的敵人:不萊梅政府希望限制當地的靈長類動物研究。2008年,不萊梅官員拒絕續批Kreiter使用獼猴的執照。此後,他的研究開始游離在法律邊緣。
  • 飲食習性決定靈長類動物大腦體積
    原標題:飲食習性決定靈長類動物大腦體積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27日電 (記者劉海英 張夢然)人和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比其它脊椎動物要大很多。為什麼會這樣?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社會大腦假說,即社會關係因素促使靈長類動物大腦增大。
  • 靈長類百科全書-世界頂尖靈長類專家聯手巨獻
    在全世界,人們對於當地的靈長類動物都懷有較高的敬意和原始的信仰。儘管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存在競爭,但和當地的其他動物種群相比,它們已經擁有了特權地位。西白眉長臂猿(Hoolock hoolock)更多靈長類動物
  • 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一半以上瀕臨滅絕
    「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日前,一份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家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類的「親戚」正在快速減少。我國的靈長類動物都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布在哪些區域,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他們呼籲,人們應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
  • 人類為什麼最像靈長類動物?
    籠統的答案是:人與靈長類最相似。進化的事實在普通的概念中,靈長類或猿類(類人猿)是通用的。但是,靈長類包括許多種類,如黑猩猩、倭黑猩猩、猩猩、大猩猩、狒狒、獼猴等。它們儘管同屬靈長類,卻與人類的關係有遠親和近親之別,因此從靈長類身上找到與人類相同的屬性、性格、行為特徵和相貌等等就有差異。
  • 人猿起源-靈長類動物
    猿是一個總稱,靈長類是哺乳綱的1目,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大多為雜食性,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數可多到3仔。幼體生長較慢。高等種類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經,雄性能在任何時間交配。
  •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國內外專家關注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保護現狀 2015-09-23 19:49:58  作為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海南長臂猿被公認為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是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的重要對象。該物種曾廣泛分布於海南全島,但隨著人口增長,熱帶雨林面積減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海南長臂猿僅有25隻,分為四個家庭群。  《計劃》由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倫敦動物學會、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生存委員會等6家國內外機構共同編制。
  • 人類中心視角的錯誤:為什麼其他靈長類沒有變成人類?
    不同的演化道路事實上,不只是黑猩猩,幾乎所有的靈長類動物都和人類的發展軌跡不太相同。古人類學家布裡安娜·波比納(Briana Pobiner)認為:「不同不代表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得不好。」在研究生物演化的科學家眼中,演化不是一場競爭遊戲,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來說,人類並非「天選之子」,只是隨著環境的改變具備了更多認識、適應、改變自然的方法和手段,以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但這種能力並未使人類處於生物階梯的頂部。
  • 25種靈長類瀕臨滅絕
    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導,一項最新科學調查顯示,大猩猩、狐猴和猩猩等25種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約佔靈長類動物總數的10%。叢林肉捕獵、非法買賣動物以及棲息地喪失是導致靈長類滅絕的3大威脅。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對靈長類動物數量進行了調查,全球114種靈長類,已經出現在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的紅色名錄中。猿、猴子、狐猴和其他靈長類是人類的近親,被認為是維持它們生態系統的重要物種。通過傳播種子和與環境的其他交互作用,幫助維持森林中植物和動物的生存。瀕危靈長類包括越南卡巴島金葉猴和中國海南長臂猿。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靈長類動物對死亡也有認識
    根據考古記錄,早期的人類就已經開始做一些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做的事—有意識地用土掩蓋死者。
  • 如果靈長類動物學會用火,那它們會對人類及其它動物造成威脅嗎?
    而智人的崛起與它們會使用火種有著分不開的關係,那麼如果現如今的靈長類動物學會用火,它們會對人類及其它物種造成威脅嗎?先說答案,它們不會對人類及其它物種造成威脅。早在6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的祖先就跟智人的祖先就分道揚鑣,靈長類更喜歡在樹上啃香蕉,吃野果,而智人在遷徙途中碰到了一系列的難題,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智人學會了用火,學會了製作並使用工具,與此相隨的是智人的腦容量在不斷增大,可是靈長類的腦容量直到現在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像森林裡的大猩猩,它們擁有粗壯的手臂,靈活的攀爬能力,但卻少了最重要的因素——智慧。
  • 中國非人靈長類的現狀與保護
    靈長類是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除繼承了胎生和哺乳等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之外,還有靈長類這個類群區別於其他類群的明顯特徵,比如大腦發達,成為眾靈之長;前後肢肢端生長指甲(趾甲),並有明顯的分工;拇指(拇趾)與其餘四指對握,適應於森林中攀爬。發達的大腦是靈長類具有非凡智慧的基礎。
  • 為什麼有些靈長類動物是成對生活的?
    在我們的遠親中,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約有五分之一是成對生活的。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中,這兩位科學家試圖解釋是什麼驅使某些靈長類動物形成了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在哺乳動物社會系統的進化過程中,作為一對生活代表了一個進化之謎,因為如果雄性不與雌性結合,它們可以獲得更高的繁殖率。
  • 科普:與靈長類親戚比 人類睡得太少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與我們的靈長類親戚相比,人類睡得太少了。從體重、腦容量、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來看,人類平均每天應該睡9.55小時,但實際只有7小時左右。  美國杜克大學科學家綜合以往多項研究數據,分析了30種靈長類動物的睡眠情況,發現人類是其中睡得最少的,也是實際睡眠時間與理論睡眠時間差異最大的。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自然人類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用兩個統計模型分析數據,根據生理特點、行為模式和生活環境預測各種動物的睡眠時間,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 「靈長類細胞解碼計劃」探尋生命真相
    近日,以「靈長類細胞解碼」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51次學術討論會在上海召開,中科院院士季維智表示,通過對包括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細胞解碼計劃,可以使得生命科學離生命真相更近一步。「利用新的單細胞多組學技術、開展靈長類細胞多組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有利於我們深入了解人類本身,為解決相關疾病問題提供理論基礎和靶點。」中科院院士陳潤生如是說。
  • 四分之一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新華社電 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它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報告說,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它人類近親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靈長類動物滅絕危機。
  • 巨猿:身高3米的巨型靈長類
    在靈長類的演化史上曾經出現過比我們高得多的巨大成員,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巨猿。  中藥鋪裡的「大猩猩」 孔尼華去中藥鋪可不是為了看病抓藥,他注意到一種名叫「龍骨」的藥材中有大量的化石,其中就包括了幾棵巨大的靈長類動物牙齒化石。
  • 全球靈長類動物 數百種瀕臨滅絕
    新華社上午電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他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報告說,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他人類近親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靈長類動物滅絕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