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提高更高解析度衛星遙感算法

2020-11-11 新京報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隨著衛星遙感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人們可以越來越準確地獲得種植面積、苗情等多種數據。然而,不同的衛星解析度、觀測周期不同,如何才能提高遙感數據的精確度?近日,一種新的融合算法被研發出來,該算法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遙感團隊聯合美國農業部水文遙感實驗室共同研發。


融合效果對比圖(左圖為原始Landsat 圖像,中圖為新算法CRC圖像,右圖為經典融合算法STARFM圖像。)中國農科院供圖

中國農科院區化所研究員孫亮介紹,在衛星遙感數據中,有兩個重要要素,一個是高時效性,也就是高時間解析度,另外一個是高清晰度,也就是高空間解析度。但受到衛星傳感器的限制,這兩個要素很難在同一衛星上同時具備。更多時候,它們是不同衛星的特徵。一類衛星具有高重訪周期,如MODIS系列衛星,具備每天觀測的能力,但其空間解析度只有500~1000米。另一類衛星具有較高空間解析度,但重訪周期較長,例如Landsat系列衛星,其空間解析度為30米,但重訪周期則長達16天。

此次,中美科學家聯合開發的融合算法,則將這兩類衛星數據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同時具備高時間和高空間解析度的數據,這對農情監測至關重要。

不過,這類算法的基本假設,也導致其應用於農作物種植結構複雜地區時,小地塊信息無法被準確獲取。遙感數據時空融合算法針對該問題,研究提出了以作物參考曲線為基礎的高時空解析度植被指數重建算法。通過與現有的多種融合算法比較,該算法重建的精度最高,表現最穩定,尤其適用於雲雨天氣較多時高空間解析度數據較少情況下的植被指數時間序列重建,未來可進一步應用於精細化農作物長勢監測和產量預測研究中。

該研究得到院青年英才引進工程和NASA相關項目資助。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遙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崢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農業遙感團隊提出高時空解析度植被指數數據重建新算法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遙感團隊在遙感數據時空融合算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衛星遙感數據獲取的高時效性(高時間解析度)和高清晰度(高空間解析度)是農作物遙感監測中最重要的兩個要素。但受到衛星傳感器的限制,這兩個要素在同一顆衛星上很難同時具備。
  • 中國解析度最高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升空
    我國解析度最高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升空  李晨 龐丹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  這是一顆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
  • 提高國產陸地遙感衛星應用效能,衛星遙感應用年會舉行
    中新網湖州9月10日電 10日—11日,衛星遙感應用年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行,來自中國各地相關行業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衛星遙感系統技術、衛星遙感國土資源監測、衛星遙感地質礦產調查等方面開展研討。據悉,衛星遙感是人類獲取地球空間信息的重要手段,而衛星遙感能力和應用水平則是一個國家對地觀測能力的直接反映。
  • 提高國產陸地遙感衛星應用效能 衛星遙感應用年會舉行
    衛星遙感應用年會現場 白羽 攝衛星遙感應用年會現場 白羽 攝中新網湖州9月10日電(施紫楠 董華)10日—11日,衛星遙感應用年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行,來自中國各地相關行業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衛星遙感系統技術
  • 高分多模衛星,是我國目前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科研衛星
    這批影像可以說是我國民用科研衛星最高解析度影像,全面展示了高分多模衛星的高效智能敏捷成像模式。高分家族新成員,是我國目前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科研衛星作為高分家族的新成員,高分多模衛星於今年7月3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有「大美之星」的美譽,甫一亮相就得到廣泛關注。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高分四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具有可見光和紅外成像能力,其中光學解析度為50米,紅外解析度為400米。將重點針對國內用戶對高時間解析度遙感圖像數據的需求,為綜合防災減災、氣象預警預報、地質災害調查、林業災害監測等應用領域,以及海洋、農業、國土、水利等提供遙感數據服務。
  • 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達到0.65米
    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達到0.65米 2019-12-10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景一號遙感衛星傳回高清影像:解析度可達0.5米
    高景一號01組衛星是我國第一顆0.5米級商業遙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高景一號衛星投入應用後,發回的影像將廣泛應用於國家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在政府管理方面,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影像可為各級政府提供高效而低成本的規劃和監測手段,規劃人員可以用之驗證街道和地塊數據,高效地設計和建設道路、公園、學校和其他設施,縮短規劃和工程審批時間。
  •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分析,美國航天遙感能力最強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發射情況遙感包括地面遙感、航空遙感、航天遙感。82顆,其中中國發射11顆,佔全球遙感衛星發射總量的13.4%;2016年全球共有95顆遙感衛星通過31次發射進入太空,其中中國發射20顆,佔全球遙感衛星發射總量的13.4%此外,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球共籤署了16顆遙感衛星建造合同,全部為100千克以上衛星,與2015年籤訂的17顆100千克以上遙感衛星大致相當,但2015年還籤署了110顆100千克以下遙感衛星,2016年未發現有微小遙感衛星
  • 中國航天的首要項目:快反火箭連續成功,遙感衛星解析度接近2米
    在5月的最後兩天,長徵11號以及長徵12號丁被接連送上預定軌道,看似「平淡無奇」的背後其實是有新預示的戰略意義的,除了天行者協作的第四顆組網衛星外,其他的三顆都是對地遙感衛星。遙感衛星在軍事領域可用於偵查,在中國航天中,對外是沒有宣布發射偵查衛星的,但我國從事國防工作的遙感衛星規模一點也不小,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領先集團。遙感衛星要想獲取更高質量的呈現,一個選擇是將衛星部署在近地軌道,另一個就是在儘可能高的高度上,強化星載望遠鏡的成像解析度。
  • 谷歌地圖衛星升空 解析度提高至50釐米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谷歌最新資訊 > 正文 谷歌地圖衛星升空 解析度提高至50釐米
  • 衛星遙感:「上帝之眼」也有煩心事
    遙感技術就好比「懸絲診脈」,不直接接觸卻能「隔空」收集信息。從最開始的航空照相機,到後來伴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相繼出現的火箭和衛星,都為遙感技術提供了一個「施展拳腳」的全新舞臺。    要想給地球來個高清「寫真」,解析度自然越高越好。對於低軌衛星,一般要求空間解析度優於1米才能算作是高解析度,這也意味著衛星能在60萬米高空看清地面上汽車車體的輪廓。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近年來,衛星微波遙感技術發展非常迅速,主要體現在遙感器的種類、光譜/ 頻譜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的進展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微波遙感手段,如微波波譜儀、微波波浪計、扇形波束微波散射計、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等。下面按照衛星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種類,簡要介紹國內外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  一、國際重大進展  1.
  • 中國發射全球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專項(高分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通過系列高解析度衛星的發射,到2020年形成我國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能力。
  • 解析度優於5米的光學遙感衛星:揭秘「實力之星」資源一號02D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解析度優於5米的光學遙感衛星:揭秘「實力之星」資源一號02D  新華社記者胡喆  12日,中秋前。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了一顆名字很樸實的衛星——「資源一號02D衛星(又名5米光學衛星)」。之所以又被命名為5米光學衛星,和其「中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的特點有很大關係。
  • 我國解析度最高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升空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2020年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其在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遙感衛星技術水平,滿足相關行業用戶部門對高精度遙感影像數據的需求。  高分多模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衛星,於2018年立項,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PPP)建設實施。
  • 夜光遙感研究以及衛星影像超解析度研究
    2020年7月2日,依託於上海市測繪院的上海市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以「資源共享、務實管用」為目標,統籌各路影像資源,開展全市衛星遙感應用工作。本期兩個項目便是基於衛星中心的多源遙感數據,以深化遙感數據研究、擴展遙感應用領域為目的而開展的。
  • 高分二號相機躋身國際光學遙感先進行列
    今年8月19日高分二號衛星成功發射,為我國民用遙感圖像數據進入亞米級時代提供了保障。其中,衛星上的光學相機功不可沒。 解析度是航天光學遙感相機的一項關鍵指標。但在製造過程中,遮光罩、相機鏡頭、焦面電路到地面處理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對解析度即成像質量造成影響。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國際上現有的遙感技術可以反演部分大氣汙染參數,但是許多模型不適用於我國城市地區特有的汙染情況,並且現有的模型算法大都基於科學研究試驗模型,計算耗時、效率較低,在空氣環境質量遙感監測的業務應用上適用性較差。」李令軍說。   項目團隊面臨著無先例可參考,需要自己趟出一條路來的艱難。最終,年輕的項目團隊精誠合作,逐個擊破了各項技術難題。
  • 【北京日報】衛星遙感揭秘全球夜光
    科研人員意識到了這一作用,通過對每天衛星採集的影像進行合成處理,研製出了無雲的夜光遙感數據,這個數據被全球的科學家廣泛應用,從而促使夜光遙感逐漸成為遙感領域發展活躍的一個分支。  世界上第一顆夜光衛星(DMSP-OLS)是由美國國防部主導發射,而後該系列衛星一直延續到2013年,提供了迄今最長時間序列(1992年-2013年)的年度夜光遙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