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水實驗 還自來水「清白」
記者昨請青島大學高級實驗師用5種不同水實驗 破解「自來水變髒」之謎
在自來水和純淨水中分別插入電極,沒多久,奇蹟發生了——前者冒黑泡,後者微微發黃,兩者差別巨大。日前,青青島論壇上的這個帖子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有網友表示,自來水太髒了,有條件還是要喝淨化水。同時,也有網友質疑該實驗其實是一個偽科學,實則是不法商販的忽悠行為。昨日,記者邀請青島大學高級實驗師用5種不同的水做電解水實驗,破解「自來水變髒」之謎。
水質電解器能測水質?
「那天,去朋友家玩兒,他弄了個新奇的玩意兒讓我看看,是個水質電解器,然後就用他家的自來水,臨時做了個實驗,結果就杯具了。」日前,新聞網網友「物語之地」發帖稱,把水質電解器各放入兩個杯子裡,通電時間大約是2分鐘左右,結果純淨水只是微微發黃,而自來水直接就冒黑泡。「不是說咱這兒的水質咋地咋地,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啊,實驗結果說明一切,還是要喝淨化水,自來水燒開就沒事兒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啊……」
記者注意到,跟帖網友有人認為「恐怖」、「驚訝」,有人提醒「別被樓主忽悠」,還有人調侃「樓主是賣淨水器的」。還有網友懶得多解釋,直接將「警惕水質電解器使水變色的騙局」相關連結發了上來。幾條「重量級」的回覆一出現,風向標也隨之擺動,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是某些「不法商販」忽悠老百姓的行為。
5種水混濁程度不同
為了驗證網友的說法,昨日記者從超市裡買了4種不同品牌的水,邀請青島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高級實驗師馬兆立做一次電解實驗。
記者分別將自來水、嶗山礦泉水、娃哈哈純淨水、農夫山泉天然水、依雲礦泉水倒入5個實驗燒杯並做上標記。同時,馬兆立在電解設備的陽極上夾上鐵釘、在陰極上夾上鉛條,將電解設備的兩極一起放入盛有自來水的燒杯,緊接著就有氣泡冒出,水漸漸現出黃綠色,一些深綠色的絮狀物浮上水面。5分鐘後,黃綠色的水又逐漸變出黃色。10分鐘後,馬兆立將電解設備取出,絮狀物慢慢地沉入杯底。其它4種水樣也分別做了同樣的實驗。實驗完成後,記者注意到,5種水都出現了不同的渾濁。從感官上差異最大的就是自來水和純淨水,自來水顯得非常混濁,而純淨水雖然不像自來水那樣混濁,但也出現了黃色的絮狀物及雜質,水的顏色也變得發黃。嶗山礦泉水和農夫山泉天然水顏色介於自來水和純淨水之間,15元一瓶的依雲礦泉水則比這兩種水的顏色還要黃,接近於自來水的程度。
混濁物並非水攜帶
按照網友的說法,難道這種「天價」礦泉水的水質也有問題?對此,青島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高級實驗師馬兆立做了詳細的解釋。
「水中的混濁物並不是自來水中的物質,而是其使用的電極所產生的。大部分市民因不明白其原理,誤以為是自來水的不潔淨引起。」馬兆立表示,因自來水中含有一些電解質(如鈉、鈣、鎂離子),具有導電性,利用鐵棒作為陽極,鋁棒作為陰極,當放入自來水中並通電後,陽極的鐵棒會因電流作用釋放出鐵離子,生成的鐵離子就會與水中各種陰離子,如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等結合成各種鐵化合物,從而出現了絮狀沉澱。負極的鋁棒雖然不會參加反應,但是水中的氫離子轉化成氫氣後便產生了氣泡。
混濁因水中電解質多
那麼為何各種水電解後的顏色大相逕庭?馬兆立表示,決定沉澱量的是水的電解質含量,電解質含量越多,在電解中產生的沉澱就越多,而自來水的電解質含量顯著高於純淨水,所以自來水電解後出現的沉澱會更多。其次,「水質電解器」這個名字有一定誤導作用,其實它就是個「電解器」,與水質沒什麼關係。因純淨水很「純」,離子含量很少,幾乎為零,導電性能較差,電解裝置無法起到作用。「實際上,自來水中含有的礦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純淨水在提取加工的同時也將水中有益健康的元素一併去除了,缺乏人體必需的許多微量元素,老人、孩子不宜長時間飲用純淨水。」馬兆立說。
對於驗證實驗與網友實驗出現的差別,馬兆立解釋,這是因為實驗器具、選材都會影響結果。同時電壓也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之一,電壓越大,反應也會越大。
「鹼性水更健康」純屬誤導公眾
「弱鹼水更健康!」「健康的生命需要天然的弱鹼性水。」這樣的廣告詞滿天飛,甚至有些飲用水廠家還向人們派發PH值試紙,讓人們檢測水的酸鹼度。難道弱鹼性水真有什麼好處?
「飲用水的PH值與人體健康並無必然聯繫,人們沒必要去專門喝弱鹼性水。商家宣傳弱鹼性水只是概念炒作,弱鹼性水並沒有被營養學界所接受。」青島大學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高級實驗師馬兆立認為,弱鹼性水的鹼性那麼弱,而胃酸的酸性那麼強,喝到胃裡,那點鹼性對胃液的PH值幾乎沒有影響,所以不要相信弱鹼性水更健康的說法。
「實際上,人體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酸鹼的平衡,如果長期、過量地飲用弱鹼性水,反而會破壞體內的酸鹼平衡,給身體增加負擔。」馬兆立說。 (記者 劉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