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飼養壁虎、石龍子的人來說,它們自切尾巴一直是讓主人頭痛的事情。
有些蜥蜴在面對捕食者的時候,能夠捨棄自己的尾巴,這個過程一般叫做「自切」(和葵花寶典不同,不含JJ),掉下來的尾巴能夠扭動好幾分鐘,這給捕食者帶來了視覺幹擾,它們的注意力被吸引過去,使斷尾的蜥蜴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逃跑。
並不是所有蜥蜴都能夠自切尾巴,主要是一些石龍子、蛇蜥、壁虎等。它們在「自切」時,並不是任意掉落,而是在尾部脊椎骨上找一個掉落點,以此脊椎骨處為橫截面,之後的整個尾巴掉落。「自切」後它們殘存尾部的血管會快速收縮,以達到最小的失血量。而此處的肌肉也會儘快適應失去尾巴後的新平衡。
在尾巴掉落後,它們會分泌一種生長激素,於是新的尾巴開始慢慢生長,新尾巴在顏色、尺寸、形狀上都會和舊尾巴不同,有的還會出現多重尾巴。但是新尾巴具有所有舊尾巴的功能,因為之前的脊椎斷裂點會完全癒合,創口會徹底消失。
有些蛇蜥類的就很「悲慘」了,因為它們的尾巴佔到了整個身子的2/3,對於蛇蜥來說斷尾是一種非常非常痛苦且慎重的事情。
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當一條蜥蜴不幸發生斷尾後,我們必須立刻把它們放在安全無幹擾的躲避中,並且及時清潔環境,以降低細菌感染的可能。在重新生長尾巴的過程中,蜥蜴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因為對它們來說那些失去的尾巴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養分,特別是對於一些守宮而言,尾巴簡直如同駱駝的駝峰一樣成為了儲存養分的器官。
同時,斷尾的母蜥蜴會改變其生育周期,因為它們將不再有足夠的營養用以產蛋,有些甚至要到2年後新尾巴才能最終長成。
如果作為一個主人,你應該儘量小心,不讓小傢伙們產生斷尾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