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

2020-12-05 情感悲傷地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此酶催化反應系通過「桌球機制」,即底物NTP使酶分子的組氨酶殘基磷酸化,進而催化底物NDP的磷酸化。反應△G≈0,為可逆反應。

4.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的調節

從頭合成是體內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徑。但此過程要消耗胺基酸及ATP。機體對合成速度有著精細的調節。在大多數細胞中,分別調節IMP,ATP和GTP的合成,不僅調節嘌呤核苷酸的總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對平衡。

IMP途徑的調節主要在合成的前二步反應,即催化PRPP和PRA的生成。核糖磷酸焦磷酸激酶受ADP和GDP的反饋抑制。磷酸核糖醯胺轉移酶受到ATP、ADP、AMP及GTP、GDP、GMP的反饋抑制。ATP、ADP和AMP結合酶的一個抑制位點,而GTP、GDP和GMP結合另一抑制位點。因此,IMP的生成速率受腺嘌呤和鳥嘌呤核苷酸的獨立和協同調節。此外,PRPP可變構激活磷酸核糖醯胺轉移酶。

第二水平的調節作用於IMP向AMP和GMP轉變過程。GMP反饋抑制IMP向XMP轉變,AMP則反饋抑制IMP轉變為腺苷酸代琥珀酸,從而防正生成過多AMP和GMP。此外,腺嘌呤和鳥嘌呤的合成是平衡。GTP加速IMP向AMP轉變,而ATP則可促進GMP的生成,這樣使腺嘌呤和鳥嘌呤核苷酸的水平保持相對平衡,以滿足核酸合成的需要。

大多數細胞更新其核酸(尤其是RNA)過程中,要分解核酸產生核苷和游離鹼基。細胞利用游離鹼基或核苷重新合成相應核苷酸的過程稱為補救合成(saluage pathway)。與從頭合成不同,補救合成過程較簡單,消耗能量亦較少。由二種特異性不同的酶參與嘌呤核苷酸的補救合成。

相關焦點

  • 第四節 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第四節 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DNA與RNA有兩方面不同:(1)其核苷酸中戊糖為2脫氧核糖而非核糖。(2)含有胸腺嘧啶鹼基,不含尿嘧啶鹼基。 ,以H取代其核糖分子中C2上的羥基而生成,而非從脫氧核糖從頭合成。
  • 嘧啶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引自themedicalbiochemistrypageUMP的合成中用到兩個熟悉的分子:氨甲醯磷酸(CP)和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前者是尿素合成的中間物,後者在嘌呤和組氨酸、色氨酸合成中均有參與。不過這兩個分子的使用與以前稍有不同。PRPP在嘌呤合成中作為起始「載體」,整個嘌呤環都是在磷酸核糖之上合成的。
  • 核糖(ribose)與脫氧核糖參與的生化過程
    戊糖中最重要的就是核糖與脫氧核糖,因為他們是RNA和DNA的組成成分,所以任何生物都不能離開他們生存。D-核糖1891年由德國化學家埃米爾·費歇爾(Emil Fischer)首次報導。核糖與脫氧核糖的呋喃糖形式核糖的各種磷酸化衍生物在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 核糖核苷酸≠核糖+鹼基+磷酸?
    科學家還發現,在早期地球環境中,核糖核苷酸是可以聚合成RNA的,這也是RNA能成為生命起源的重要支持,而核糖核苷酸是由核糖和鹼基和磷酸構成的,那如果我們能找到在早期地球環境中由更簡單的分子形成核糖和鹼基的證據,再找到他們進一步形成核苷與核苷酸的證據,那這個故事就完整了。然而:這做不到!在原始地球的環境中,核糖和鹼基根本形成不了核苷!難道這樣就應該放棄了嗎?
  • 【難點梳理】脫氧核糖和磷酸之間的連接物
    (2020•寶山區二模)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實驗中,模型零件中有4個鹼基C,6個鹼基G,3個鹼基A,7個鹼基T,脫氧核糖40個,磷酸100個,
  • 核酸與核苷酸(二)
    核苷(nucleoside)是戊糖與鹼基縮合而成的。糖的第一位碳原子與嘧啶的第一位氮原子或嘌呤的第九位氮原子以N-糖苷鍵相連。戊糖是呋喃環,C1是不對稱碳原子,核酸中的糖苷鍵都是β糖苷鍵。鹼基與糖環平面互相垂直。在tRNA中含有少量假尿嘧啶核苷(Ψ),它的核糖與嘧啶環的C5相連。
  • 磷酸戊糖途徑與細胞氧化還原平衡
    除此以外,細胞中還有磷酸戊糖途徑、糖醛酸途徑等代謝通路,各有不同功能。磷酸戊糖途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在細胞質中進行,將葡萄糖轉變成5-磷酸核糖,同時生成NADPH。核糖用於核酸及一些輔酶的合成,NADPH稱為還原力,用於生物合成和抗氧化。
  • 脫氧核糖的內涵意思 脫氧核糖這梗什麼意思你造嗎?
    脫氧核糖的內涵意思 脫氧核糖這梗什麼意思你造嗎?時間:2019-06-25 13:06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脫氧核糖的內涵意思 脫氧核糖這梗什麼意思你造嗎?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第五章 第四節 磷酸戊糖途徑
    •磷酸戊糖途徑是指從糖酵解的中間產物葡糖-6-磷酸開始形成旁路,通過氧化、基團轉移兩個階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從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謝途徑。•磷酸戊糖途徑不能產生ATP,但可生成NADPH和磷酸核糖兩種重要產物。
  • 對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教學的有效嘗試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由許多基本單位——核苷酸組成,每個核苷酸又包括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其結構見圖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1所示結構,然後請一名學生上講臺和教師合作做-個這樣的姿勢:用一隻手代表磷酸,另-只手代表含氮鹼基,學生的身體代表五碳糖。再要求全班學生做出這個姿勢,並說出左右手代表的是什麼,達到每個學生都學會的目的。
  • 5'胺基取代核苷的合成
    核苷由嘌呤或嘧啶鹼與核糖或脫氧核糖縮合而成。
  • 科學網—地外條件生成脫氧核糖
    在實驗室的標準天體物理學條件下,研究人員在紫外線輻射冰混合物後產生的殘留物中檢測到2-脫氧核糖(DNA的糖組分)和若干脫氧糖衍生物。然而在所分析的隕石樣本中,無法確認是否存在較大的糖,如2-脫氧核糖。 過去25年來,模擬類似天體物理學冰化合物的光輻射或粒子轟擊的實驗室實驗表明,有機分子可以在非生物條件下形成。原始隕石中糖衍生物(包括核糖)和其他生物化合物(如胺基酸)的存在表明,原始地球上生物過程開始時的大部分化合物可能是通過彗星、隕石和行星際塵埃顆粒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