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的標準天體物理學條件下,研究人員在紫外線輻射冰混合物後產生的殘留物中檢測到2-脫氧核糖(DNA的糖組分)和若干脫氧糖衍生物。《自然—通訊》近日發表的這項研究還首次在碳質隕石樣本中鑑定出若干脫氧糖衍生物。然而在所分析的隕石樣本中,無法確認是否存在較大的糖,如2-脫氧核糖。
過去25年來,模擬類似天體物理學冰化合物的光輻射或粒子轟擊的實驗室實驗表明,有機分子可以在非生物條件下形成。原始隕石中糖衍生物(包括核糖)和其他生物化合物(如胺基酸)的存在表明,原始地球上生物過程開始時的大部分化合物可能是通過彗星、隕石和行星際塵埃顆粒而來的。
加利福尼亞州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Michel Nuevo及同事在天體物理學條件下,在紫外線輻射由水和甲醇組成的冰混合物所產生的殘留物中,檢測到存在2-脫氧核糖和其他脫氧糖衍生物。在分析隕石樣本時,研究人員發現了若干脫氧糖衍生物的存在。不過無法明確證實更大的糖類(如2-脫氧核糖)的存在。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藉助較大(以及不同)的隕石樣本,或許可以得到它們在地外環境中是否存在的更明確答案。(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s41467-018-07693-x
《中國科學報》 (2018-12-19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