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胺基取代核苷的合成

2021-02-25 化學經緯

核苷由嘌呤或嘧啶鹼與核糖或脫氧核糖縮合而成。核糖分子中的碳原子(C1)與嘧啶分子中的氮原子(N1)或嘌呤分子中的氮原子(N9)之間形成苷鍵,生成N-糖苷,即嘧啶或嘌呤的呋喃核糖苷,稱為核糖核苷。2-脫氧核糖分子中的碳原子(C1)與嘧啶分子中的氮原子(N1)或嘌呤分子中的氮原子(N9)之間形成苷鍵,成為嘧啶或嘌呤的呋喃脫氧核糖苷,稱為脫氧核糖核苷。核苷的基本結構如下:


核苷的5'位置被胺基取代是最近研究比較多的方面。本文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本課題組的項目進展,對製備不對稱雙取代磺脲類化合物的方法進行整理、歸納。

1.SN2取代合成5'胺基核苷
SN2取代是合成5'胺基核苷比較通用的一種合成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把羥基轉化為OTs(OMs, I 或者Br),然後用親核試劑取代。當用疊氮鈉作為親核試劑時,經過氫氣或者三苯基膦還原疊氮基可以得到5'伯胺取代的核苷。

在上面的示例中鳥苷的5'羥基通過Mitsunobu反應首先轉化成了碘,隨後碘被疊氮基取代,再還原得到5』胺基鳥苷。除了碘外,把羥基轉化成OMs或者OTs也是一種比較通用的方法。用伯胺SN2取代OMs或者OTs後可以得到5'仲胺取代的核苷。如果用三級胺作為親核試劑,可以得到5'為季胺鹽形式的核苷。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對於某些特殊鹼基的核苷,5'羥基轉化成OMs或者OTs後,會很快和鹼基形成環狀副產物。例如:下面這個反應生成的OMs產物9會很快轉化為化合物10。

2. Mitsunobu反應合成5'胺基核苷
5'伯胺取代核苷另外一種通用的方法是用Mitsunobu反應把羥基轉化為馬來醯亞胺,然後肼解得到5'伯胺。

核苷的5'羥基和Ns保護的伯胺做Mitsunobu反應,然後用苯硫酚脫掉Ns保護可以得到5'仲胺核苷。

3. 還原-胺化合成5'胺基核苷
還原胺化是另外一種合成5'胺基核苷的方法。該方法需要先將5'羥基氧化成醛,這個中間體醛通常是不太穩定的,經過簡單後處理之後直接用於下一步的還原胺化反應。由於醛不太穩定,這種方法製備5'胺基核苷的收率通常不會很高。

綜上所述,製備5'胺基取代核苷的方法一般為SN2取代,Mitsunobu反應和還原-胺化反應。其中SN2反應是應用範圍最廣的,甚至還可以合成5'季銨鹽核苷。但是對於某些鹼基的核苷,容易形成環狀副產物。Mitsunobu反應可以很方便的合成伯胺和仲胺取代的核苷,但是Mitsunobu反應副產物Ph3PO的極性一般會和產物核苷極性接近,純化比較困難。還原-胺化的方法由於中間體醛不太穩定,一般收率不會很高。

參考文獻:

[1] Org. Biomol. Chem., 2010, 8, 3488.
[2] Org. Let. 2009, 2976.
[3]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 , 2009, 911.
[4]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5140.
[5] Org. Biomol. Chem., 2009, 7, 635-638.
[6] Bull. Korean Chem. Soc. 2005, 202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實現核苷類似物的簡單從頭合成
    科學家實現核苷類似物的簡單從頭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12:58:39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Robert Britton小組在最新研究中,實現了核苷類似物的簡單從頭合成
  • 2-胺基苯乙酮肟合成吲唑(無金屬)
    這裡介紹一種無金屬催化的吲唑製備:通過2-胺基苯乙酮肟的分子內親電胺化構建底物擴展:
  • Science:核苷類似物的超高效從頭合成法
    近日,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Robert Britton教授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核苷從頭合成方法,使用非手性的α-N-雜環醛為原料,僅以脯氨酸為催化劑,經一鍋法的α-氟化反應,分子間Aldol反應以及親核氟取代環化反應即可實現高達數百克規模包含D-或L-核苷、鎖核酸、氨基核苷及2′-或4′-修飾核苷在內的核苷類似物的合成。
  • 天師大實現螺羥吲哚和「3,4」-稠合的羥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
    在眾多合成方法中,過渡金屬催化的合成轉化處於領先地位,是有機化學家構建C-C和C-X鍵的重要策略。過渡金屬催化的多米諾反應是一種高效的合成策略,廣泛應用於藥物和天然產物的合成。特別是螺羥吲哚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Spirobrassinin、5-HT6拮抗劑和satavaptan等(Fig.1)。
  •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9:14:00 英國劍橋生物醫學園區John D. Sutherland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
    二磷酸核苷激酶對底物的鹼基及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均無特異性。此酶催化反應系通過「桌球機制」,即底物NTP使酶分子的組氨酶殘基磷酸化,進而催化底物NDP的磷酸化。反應△G≈0,為可逆反應。4.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的調節從頭合成是體內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途徑。但此過程要消耗胺基酸及ATP。機體對合成速度有著精細的調節。在大多數細胞中,分別調節IMP,ATP和GTP的合成,不僅調節嘌呤核苷酸的總量,而且使ATP和GTP的水平保持相對平衡。
  • mRNA分子的5′—端接一個7-甲基鳥嘌呤核苷三磷酸稱它為mRNA的帽
    這種結構可能與mRNA在細胞核內合成後移至細胞質的過程有關。在mRNA分子的5′—端接一個7-甲基鳥嘌呤核苷三磷酸,稱它為mRNA的「帽」。mRNA分子中有編碼區與非編碼區。編碼區是所有mRNA分子的主要結構部分,決定蛋白質分子一級結構。非編碼區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調控有關。3.rRNA結構rRNA是核蛋白體的組成部分。
  • 苯胺合成的光化學脫氫策略
    對於芳基滷化物而言,富電子芳環很容易通過親電取代反應製備對位取代的芳基滷化物,但是要想製備鄰位或者間位取代的產物則相對困難,往往需要多步反應;缺電子芳環很容易製備間位取代產物,但是製備鄰位或對位產物則很困難。對於芳基硼酸的合成,現在最流行的方法是Ir催化的碳氫鍵硼化反應,該反應的選擇性主要源於位阻效應,所以往往得到對位取代產物,而要想得到鄰位硼酸酯,往往需要特定的導向基團。
  • PNAS:新技術使DNA合成過程可視化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了瑞士蘇黎士大學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研發了一種新物質,可用來標記和觀察動物體內的DNA合成過程。該技術的應用為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策略。詳細了解動物體內DNA和蛋白質等大分子合成是理解生物系統和設計疾病治療策略的必要條件。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金屬銥催化的基於自由胺基協助雙鍵末端碳氫鍵活化,在[Ir(COD)Cl]2和Feringa配體的催化體系作用下,鄰胺基苯乙烯類化合物與烯丙基碳酸酯可以發生直接的烯丙基烯基化反應,立體選擇性地得到順式雙鍵產物(J. Am. Chem. Soc.
  • 清華唐葉峰組實現不同取代類型α-亞甲基-γ-丁內酯多樣性合成
    、化學生物學和藥物化學」,即以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天然產物分子為研究對象,通過仿生策略和合成方法學的有機結合,實現目標分子的快速、高效和多樣性合成,並將其應用於藥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研究。由於底物C-3和C-4順式取代基的存在,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C3- R3與C5位取代基的相互作用,只有與C4-O1鍵呈反式共平面的C5-R1鍵才能發生遷移,以高度的化學選擇性和立體特異性生成3,4,5-三取代-γ-丁內酯。利用這一反應,通過後續的轉換可以合成一系列含有α-亞甲基-γ-丁內酯結構的倍半萜天然產物(圖2)。
  • 有5種肉是「人工合成肉」,再喜歡都不要常買,最好少給孩子吃
    所謂合成肉,就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如果膠、卡拉膠)加工而成的整塊肉,簡單說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合成肉雖然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來完整一塊肉,但也算是肉製品。 但並不是說合成肉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因為是拿碎肉加工的,工序比直接切肉複雜得多,其營養價值大打折扣,還容易引發衛生安全問題。
  • 瀋陽盛達惠發化工有限公司二甲胺基磺醯氯、聚氨酯固化劑、醇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等規定,現進行瀋陽盛達惠發化工有限公司二甲胺基磺醯氯、聚氨酯固化劑、醇基燃料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內容如下:  一、建設項目的名稱及概要
  • 【有機】Buchwald組JACS:CuH催化軸手性1,3-二取代連烯的不對稱合成
    另外,由於連烯的取代基負載能力,合成化學家經常利用其軸手性到中心手性的特性來引入新的手性中心,在分子材料和複雜分子合成中也有著廣泛應用。此外,手性連烯還可以作為手性配體來實現一些不對稱轉化。儘管手性連烯具有如此眾多的應用,選擇性地合成這些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仍舊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 肼類在原料藥合成中的應用
    它的合成工藝中使用Wolff−Kishner還原反應得到關鍵中間體5-氟吲哚-2-酮。相似的例子是治療精神分裂症藥物齊拉西酮的合成中,使用Wolff−Kishner 還原反應製備中間體5-氯吲哚-2-酮。實例2:西格列汀和異煙肼的合成
  • 董廣彬教授借力Catellani反應合成全碳四取代烯烴
    烯烴的其中兩個取代基來自內炔烴,另外兩個取代基則分別來自其他兩種反應物。不同底物均來源廣泛、種類多樣,因此適當改變底物修飾的取代基便能得到多種結構的四取代全碳烯烴,靈活方便。但要想保證另外兩種反應物可以區域選擇性與炔烴底物偶聯,得到單一結構的產物,就需要內炔烴的兩側空間位阻或電子特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否則很容易形成區域異構體。
  • 「Protocol」流式檢測DNA合成——BrdU摻入試驗詳解
    與3H-胸腺嘧啶核苷摻入的增殖檢測相似,細胞分裂可以通過使用5溴-2'-脫氧尿苷(BrdU)(一種合成胸腺嘧啶類似物)的FCM進行監測。
  • Chem :董廣彬課題組烯基Catellani反應實現全碳四取代烯烴的合成
    全碳四取代烯烴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當中,然而其合成手段仍十分有限。芝加哥大學的董廣彬老師課題組一直從事Pd/降冰片烯協同催化的研究,近日發展了一種Pd/NBE催化烯基滷代物或OTf合成全取代烯烴的新方法,該反應底物兼容性好,各類環狀和非環狀烯基滷代物(或OTf)都能以中等到優秀收率得到目標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