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上的日出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清晨五點過後,旅館大廳旁邊,當地導遊敲著當地特有的木鼓:咚!咚!咚!咚!咚!連著五聲,招呼大夥集合,搭上小木船,到河的中央看日出。天色由夜逐漸轉灰而白,眾人屏息而待的是,白中一點紅太陽。當這個紅點漸漸洩出光芒,再冉冉突破雲層升出水面,好一個火紅的「大月餅」!眾人一陣陣驚叫之餘,快門聲此起彼落,河面上已是一片璀璨。沒看過亞馬遜河的日出奇景,等於沒造訪過亞馬遜河。
一定要選個時間,探訪一下亞馬遜河的日出!
跟泰山一起森林浴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當我們一干人沿著亞馬遜河的支流,來到一個可以上岸的地方,當地接待的旅行社派了三名勇士隨隊保護我們,一前、一中、一後,避免人員走失。領頭的人穿著大雨靴,手上拿著柴刀和棍子,一路揮舞著在前面開道。踩著不甚明顯的道路,導遊隨手一指,儘是奇花、異草、神木、樹獺、猿猴、鸚鵡、大嘴鳥,處處是驚喜。突然看到一棵樹上長了好幾個西瓜,「奇聞」經過解說,方知是一種果實長得像西瓜的樹。這種果實不能吃,當地人拿來作兩種用途:一是果實挖空曬乾後,在表面雕刻挖小洞當面具;二是橫切三分之一內果挖空曬乾後,綁上繩子可當儲物盒或包包用。遇到一些高齡的超大神木,當地導遊還會表演泰山的爬樹功,正如電影「泰山」中所秀的經典招式,到處是粗壯的長藤,可以蕩來蕩去。嫌導遊表演不夠逼真,有的人乾脆自己演練起來。
當地旅行社為了保護遊客,遊亞馬遜河的行程安排都不太深入,只是蜻蜓點水。不過,這趟泰山式森林浴,讓我開始有些探險的感受了。
[page_break]
食人魚,人食魚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亞馬遜河上最刺激的活動就是釣食人魚。一談到食人魚,就想到電影情節中的食人魚,手掌般大小,一排像鋸子一樣的牙齒,不管什麼人掉入食人魚群中,數秒後就只剩一副骨頭了。其實沒這麼嚴重,因為釣食人魚要靠近河邊,水太深的地方就無法釣了,沿岸邊的食人魚尺寸較小,無法真的啃噬大塊的肉,若沉到河水深處時,碰到大號食人魚就很危險了。每年1-4月雨季,因河水暴漲釣不到食人魚。
釣魚的用具很簡單,撿來樹枝,綁上一條魚鉤,線長約120-l30釐米,魚餌是小塊的雞內臟。船夫將釣餌放入水中,一有感覺便拉上來,當食人魚一拉到船內,出於本能反應,大家一面慘叫一面把腳都翹起來,生怕被食人魚給啃了,整條船上只聽見聲聲的慘叫!心情隨著食人魚一隻只上鉤而興奮起來。
晚間,當大盤的食人魚烹調上桌時,有人說了一句:「你不吃我,我吃你!」食人魚,人食魚……這世界真夠新鮮哪!
夜間,聽一曲叢林交響樂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晚飯後,趁著夜色,搭小船穿梭於亞馬遜河支流中,到達特定的水域時,兩岸的原始森林中一片漆黑,船夫關掉小艇馬達,整船的團員在手勢下都自動閉嘴了——歡迎光臨亞馬遜河之夜!
船夫利用木槳維持方向,讓船兒在水中輕輕蕩漾,接著,每個人閉上眼睛,只用耳朵細細地聆聽。寂靜的夜一點兒也不安寧,森林中有鳥叫(鸚鵡、大嘴鳥、貓頭鷹等)、蟲鳴,此起彼落,穿插著猴子、野山豬,還有一堆不知名動物,不同調子的叫聲,似一曲叢林交響樂……說不上來的感覺,生命中似乎很少有三十分鐘是全然安靜的,但在亞馬遜河的夜晚,我們聽見了森林的聲音,心情跟著寧靜下來。
原來,浸淫在原始森林中,是會被催眠的!
[page_break]
不要望遠鏡,就可以賞鳥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當今環保意識抬頭,各國均大力推廣生態保護,保護稀有動物以免絕跡。像臺灣每年候鳥過境,也會吸引一大堆人帶著望遠鏡前往賞鳥。在亞馬遜河地區賞鳥,沿蘆葦草邊,船一經過,成千上萬的鳥群自船邊飛起,漫天飛鳥的畫面,叫人記起希區柯克電影中鳥類成群結隊攻擊人類的畫面,看著亞馬遜河的鳥群的確壯觀,覺得鳥實在多得有點恐怖。鳥群的種類多得不可勝數,且鳥兒大部分棲身在樹林中。這次我們只看到單一的鳥及白色的鳥群,像極了白鷺鷥。
大概是我們相機的「咔嚓、咔嚓」聲,驚動了這些「居民」,白鳥群起向天空齊飛的景致,讓我不禁讚嘆地說:美極了。
觀賞黑白水交會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亞馬遜河河水本身學問很大,在它上千條的支流裡,不管伊奇多或瑪瑙斯均有好幾個交匯處,因水來源不同所以顏色差異很大,奇特的是,水於交匯後並不會立刻融合,而形成了兩色並行延綿數裡,故稱為黑白水。另一種說法是,水源頭的水質及含礦比重不同,所以,河水的色澤看上去差異非常明顯,匯聚後的流水,需要較長的時間後才能融合。精確地說,河水並不真正呈現黑和白,不過看著深、淺兩種帶有泥沙的河水滾滾交匯,也夠叫人稱奇了。
[page_break]
印第安上空舞者來獻舞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沿著亞馬遜河或其支流,住著一族族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大的族群包括二三十個家庭聚居,有些小族只有一至兩個家庭同住,待家族太大時,即分家另尋一處扎屋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於河的兩岸孕育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及河中淡水魚,所以,食物不會匱乏。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距城市較遠的印第安人,至今還過著原始的生活,而距河邊城市較近的印第安人,因接觸文明及觀光客的機會較多,男人負責打獵、捕魚等,而女人則利用林中植物的果實或種子,用手工製作一些手環及項鍊等紀念品,趁觀光客來時向他們兜售。現在趣事來了:這些現代裝扮的印第安人,每當得知觀光客要到達時,就開始脫衣服,換上印第安人傳統服裝,亦即男、女均上空,下身是用樹葉編織的短裙,臉上及身上都塗上五顏六色的圖騰,為觀光客獻舞。通常族長會先向遊客致歡迎詞,接著全族開始載歌載舞,有人則在一旁敲木鼓伴奏,充滿原始動感與民俗特色。這時,印第安小孩就拿著手工紀念品向我們兜售,我發現東西挺實惠的,只是想這些遊移在原始與現代文明之間的舞者,是不是表演一結束,又馬上換回他們的現代模樣了?世界真是奇妙!
看過粉紅色海豚嗎?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在亞馬遜河裡最特殊的是,有全世界獨有的粉紅色海豚,在河中航行要有足夠的運氣才看的到,當地船夫都知道,哪一帶常有此粉紅色海豚出沒。坐上木船出遊時,發現船夫會輕拍水面,好像是叫海豚過來的樣子。當幸運之神降臨時,我們真的看到四五隻,海豚在水中嬉戲,不時跳出水面,奇異的是,河中竟有海中的生物。且變種為粉紅色,又是一樁驚奇!
[page_break]
和大嘴鳥做鄰居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下榻在亞馬遜河沿岸,具當地特色的旅館——森林小木屋,是拜訪叢林、融入當地的最佳選擇,而且保證沒有安全顧慮。完全為木造建築,獨棟型的木屋,有大有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的小木屋甚至沒有電,需用油燈,氣氛更棒。在這種小木屋旅館裡,沒有熱水洗澡,因為亞馬遜河靠近赤道,一年四季都很溼熱,所以洗涼水澡是可以接受的,遊客來到這裡必須入境隨俗了。
當地政府雖在河岸開發旅館,但並不想破壞生態,仍依照地形來蓋木屋,並不忘種花草陪襯,入住木屋,相當幽靜。再者,常有的驚喜是,旅館四周經常有些不怕人的野生小動物和鳥類來造訪,讓人看了嘖嘖稱奇。因為飯店的人員會餵食物給小動物吃,所以,用餐時間一到,猴子、鸚鵡、大嘴鳥、樹獺等常來旅館免費用餐。如果發現大嘴鳥來和你搶烤肉吃,不要奇怪,它們就住在小木屋隔壁,只是過來打打牙祭罷了。
在森林小木屋,是一種非常奇妙的住宿體驗。
亞馬遜河遊輪巡弋
驚險指數:★
精彩指數:★★★
如果上面玩法都經歷過了,那麼,亞馬遜河還有一個特殊玩法,就是搭遊輪。
可由秘魯的伊奇多上船,到巴西的瑪瑙斯下船,全程五天;或者再延伸至亞馬遜河的出海口貝倫(Belem)下船,也要另外加五天,整個行程倒過來走,也可行。搭遊輪,一路全部走的是亞馬遜河的主流,沿途每日均上岸停靠,可欣賞到印第安舞蹈表演、排簫演奏等節目。上面介紹的亞馬遜河的各種奇觀也都包含在內,不過,就沒法子住森林小木屋了。
搭遊輪的好處就是吃住均在船上,吃的是選擇豐富的西餐,比起小木屋的烤肉餐(牛、雞、魚類),看上去要高級多了。洗澡也有淋浴設備,是養尊處優慣了的現代人比較能適應的住宿條件。也有人說森林小木屋的原始風味,才有親近亞馬遜河叢林的感覺。
[page_break]
Tips:
入境
中南美各國海關入境之規定與美國相似,請遵守下列規定:肉類、生果蔬菜均不可攜入; 一家人攜帶之所有外幣,若超過一萬美元以上,需申報;託運行李每人限一件,以硬殼行李箱為宜,手提行李太大,會被要求託運。
錢幣兌換
應在經政府正式認可的地方兌幣,避免與在街頭招攬換匯的人打交道。一次不要兌換太多的金額,因為用剩的當地貨幣,在出境時的匯率會比原匯率低。有些國家對於再換回美鈔的金額有限制,所以最好所換的金額不要太多。兌幣時發給的兌幣記錄書需要妥當保管,用剩的錢要換回美鈔時需要這份文件。
宿
一般而言,亞馬遜河的住宿旅館條件較差,需自備手電筒、驅蚊水。
飲品
南美各國自來水大多不能生飲,裝置淨水器的飯店也有,不過數量很少。請購買礦泉水或自備水壺或電水壺。礦泉水有兩種,一種加了蘇打、一種不加。酒方面,各國都有啤酒,巴西為Brama;土產酒方面巴西的Pinga。巴西的咖啡,因為是原產地所以很香濃。
小費
中南美和歐洲一樣也有付小費的習慣,約為消費額之5%。
(1)自助旅行者:一件事約付一美元就可以了。在飯店和餐廳,帳單中已包括10%的服務費時,原則上不必給小費。
(2)參團旅遊者:南美旅遊較為特殊,每站導遊司機按照國際旅遊慣例均應支付小費,領隊也非常辛苦,各人需付之小費參考如下:因行程每團不一,所以統一以美金10元乘上行程日數,即為全部小費(包含機場行李進出每件1美元,飯店行李進出每件1美元,導遊及司機每人每日4美元,領隊每人每日6美元,不含床頭小費),床頭小費每房每日1美元(此費用自付)。